「沒有哪一個難題承受得住堅持不懈的思考。」——伏爾泰
我們之前討論了技能學習和技能習得的區別。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技能學習就不重要了。如果在實踐前,你不懂得對該項技能做上一點小功課,那麼不管你的意志有多麼堅韌,也會導致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技能學習讓技能實踐更有效。通過學習,你會更加理解為什麼要多花時間在關鍵技能訓練上。基於這點認識,我們總結出有效學習的10個方法:
1. 收集信息;
2. 克服困難;
3.關聯類比;
4.逆向思維;
5.諮詢交流;
6.排除幹擾;
7.間隔重複;
8.創建定式;
9.預期測試;
10.尊重生理。
█ 一、收集信息
實踐前,查閱一下和這門技能相關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花20分鐘的時間上上網、去書店或者去住所附近的圖書館找找相關參考書和資料。總之,你應該想方設法地找到關於這門技能的參考書(至少三本)、教學DVD、教學課本或者別的學習資料。
你千萬不要花數小時去記住所有參考資料上的內容,除非你想瘋掉。「讀書」是一回事,「練習」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讀書的時間是不能算在練習時間裡的。在這裡,查閱資料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儘可能快地了解重要的基礎技能、關鍵步驟以及必要的學習工具。因為提前知道的信息越多,準備就越充分。提前花時間快速、全面地收集信息,有助於了解後期技能實踐的整個流程。為了快速習得技能,你最好不要用「精讀」的方式了解信息,「泛泛而讀」即可。如果某一概念或某一學習工具被不同的參考書反覆提及,那麼請你留意並在實踐前做好相應準備。
舉個例子,如果想親自烤出美味的羊角麵包,出門買幾本烘焙和面點製作方面的參考書跟著做就行。目前,麵包的製作工藝和流程已經趨於成熟,因為大師們已反覆實踐了數年之久。閱讀參考書時,如果你發現好幾本書都不止一次地介紹了同一個製作工藝和流程,那麼請留意這個最有價值的信息。你可以立即按書上說的在自家廚房裡小試一把,效果一定不會差。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省去很多「摸著石頭過河」的麻煩。
█ 二、克服困難
在早期研究中,參考資料裡有很多讓人疑惑不解的地方,有的是概念,有的是方法,有的是理念。通常情況下,你很清楚它們的重要性,可是你始終無法理解它們的意思。既無法理解為什麼要這麼說,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別緊張,有困惑很正常。關鍵在於你能否將之解決?從這個角度講,有困惑也是一件好事,考驗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儘管我們會面臨隨之而來的一大堆困惑,但是對技能進行初期研究的確是發現重要基本技能和理念的有效途徑之一。當你真正開始實踐這個技能了,我想你會把這些惱人的謎團一一解開的。
史蒂芬·克拉申,美國第二語言學研究專家,他把這種現象稱為「可理解性輸入」。之所以有疑惑,是因為獲得的新信息是從未了解過或經歷過的。但是在反覆的技能實踐中,我們可以慢慢體會,慢慢理解。
印度著名瑜伽大師德斯卡查爾曾說過:「困惑本身就是一種饋贈。」意識到自己有困惑是很好的,你可以清晰地判斷出讓你產生困惑的地方。接下來,有目的地對此處做相應的研究,直至問題解決。
如果初期研究都已過半,你仍無任何疑慮,那麼你肯定學不快。相反,如果一開始你對走的每一步感到恐懼和彷徨,那麼很好,這說明你已經上了正軌。舉個例子,假如你正處理一個有趣的問題或運作一個非常吸引人的項目,那麼初期發現的困惑越多,壓力就越大,學得就越快,因為你不得不想辦法儘快撥雲見日。
不願克服困難是影響技能習得快慢的主要因素。愚蠢的感覺的確不好受,不過請你隨時提醒自己:隨著技能實踐的不斷深入,你會慢慢解決這些疑惑,最終理解這門技能。
█ 三、關聯類比
隨著研究開始,你會很自然地注意到一些模式,即不斷出現的理論和方法。
我們把這些模式稱為「心智模式」,它們很重要。心智模式是學習中最基本的單位,它是指理解和認知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事物或聯繫的方法和習慣。一旦找準心智模式,我們就更容易預測下一步要發生什麼。心智模式也可以幫助我們更輕鬆地與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
舉個例子,我最近正在幫父親創建一個網站,我一邊工作一邊試著給父親講我是怎麼建的。我才開口解釋,就遇到了難題。我一個勁兒地用「伺服器」這個詞,父親卻完全不懂我在說什麼。假如我父親知道伺服器相當於一個特別的計算機,它可以把網頁傳送到發出請求信號的一方,同時,伺服器也有別於一般的普通機器,那麼他會很容易明白我的意思。在這個例子裡,「伺服器」就是一個心智模式,如果你熟悉這個術語,那麼就能理解發布網站是怎麼一回事。
同時,你會注意到有些新事物好像是你所熟悉的。我們把這樣的事物叫作「心智勾連」,就是通過類比和比喻去理解新概念。就網絡伺服器而言,它如同一個圖書管理員。當你去圖書館借書時,圖書管理員會在塞滿成百上千本書的書架上幫你找到你想要的那一本。一旦找到了,他會給你拿過來。如果沒有這本書,他會告訴你:「我這兒沒有你要的書。」網絡伺服器和圖書管理員的工作方式是一樣的。當你發出瀏覽網頁的請求時,伺服器靠著記憶幫你搜索網頁。如果找到了,它就傳送給你。如果沒找到,就給你一個回覆:「錯誤404:網頁無法找到。」瞧,如果我們把伺服器看作計算機信息管理員,我們就更容易理解它的工作原理。
在早期研究階段,你找到的心智模式和心智勾連越多,就越容易在技能訓練中獲益。
█ 四、逆向思維
學習新技能前,別去幻想你會學得多麼完美。多設想一下最壞的結局吧!我們把這樣的思維方式叫作「違反直覺的思維方式」,它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新技能。
「要是學不會怎麼辦?」「要是徹底失敗怎麼辦?」多讓自己思考類似的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叫作「逆向思維法」。這個方法能夠讓我們學到幾乎任何技能的要旨。如果你多研究一下最壞的結局,你會快速找到原本不太容易被注意的學習要點。
假如此時你正在寬廣的河面上劃著皮艇,在激流中勇進,周圍礁石林立,急彎險灘,遇到這樣的狀況你會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試試「逆向思維法」—設想一些處處碰壁的情況:
● 獨木舟翻了個底朝天,沒法重新讓它浮起來;
● 獨木舟進水,正下沉或被淹沒,嚴重損毀;
● 船槳掉了,獨木舟失控;
● 你的頭撞到石頭上;
● 整個人掉到河裡並且捲入漩渦,無法脫身。
要是我在水勢兇猛的急流中遭遇如此險情,肯定一命嗚呼了,這無疑是最悲慘的結局。這樣的結局雖然令人沮喪,但如果我們提前考慮到這些不利因素,就很有可能化險為夷,因為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正學習著劃皮艇的要點:
● 如果船身翻轉,一定要在划槳時保持左右平衡且船體正面朝上,人才不會掉到水裡。
● 如果人掉進水裡,一定不要把船體拉沉。
● 一定要抓牢船槳,這樣才不會掉進洶湧的河裡。
● 遇到大礁石,採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
● 提前巡查河面情況,完全避開危險河段。
此外,為了安全起見,我還得提前準備好救生衣、頭盔等安全裝備。這樣一來,我已經完全清楚學習劃獨木舟的要領,也懂得該如何保護自己。
預先設想最壞的結局,一來保證了安全,二來也玩得盡興。 瞧,「逆向思維法」管用吧!
█ 五、諮詢交流
如果我們提早對新技能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就會設置合理的期待,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什麼樣的表現是真正合理的呢?
初學技能時,我們往往容易低估完成這項技能的難度和複雜性。尤其是那些耳熟能詳的技能,其要領很容易被忽視。舉個例子來說吧,很多人為了追逐「搖滾夢」開始學習電吉他,學著學著卻發現成為搖滾巨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在臺上你只有吉他彈得好還不夠,還得唱得好,還得秀出「搖滾範兒」。這裡面似乎很複雜,已經涉及除了「彈」以外的「唱」和「秀」兩項技能的學習了。
因此,在投入時間和精力學習新技能前,有必要和內行聊一聊。這樣我們可以提前預知技能訓練的每個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從而消除對技能學習的疑慮和誤解,使我們在技能訓練的過程中不但不會灰心喪氣,反而會更有興趣堅持下去。
█ 六、排除幹擾
幹擾是影響快速習得技能的最大因素。一旦產生幹擾,我們就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技能習得的速度也會隨之下降,甚至停滯。因此在技能練習前,我們要儘可能地預見可能存在的幹擾因素,試著減少或消除它們。
電子幹擾和生物幹擾是兩個最大的幹擾源。家裡的電視、手機和網絡屬於電子幹擾因素。面臨這樣的幹擾,我們應該關掉開關、拔掉電源、關閉網絡,或者把它們統統搬走,除非它們對技能練習非常有幫助。家人、同事和寵物屬於生物幹擾因素。我們不能把一個人「關掉」,但是可以提前告知他們—我們在單獨練習技能時不希望被打擾。我想會得到他們的尊重的。
幹擾因素越少,技能習得就越有效。(天鵝君註:遠離手機,遠離朋友圈)
█ 七、間隔重複
多數技能習得對記憶力有一定要求。在訓練時,如果想好好運用一下曾經學過的知識,你必須得在很短的時間內回憶起相關內容。
要是你的記憶力不夠好怎麼辦呢?每次學完新東西,如果短期內不複習,十有八九會忘記。「間隔重複」這個方法有助於大腦將所學知識進行鞏固並長時儲存。
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力遵循一個「衰減曲線」規律,即知識學得越久,我們越不容易經常複習鞏固。因此,新學的知識需要定期鞏固,這樣才能長期儲存在我們清晰的記憶中。
「間隔重複」是一個很好的記憶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定期且系統地回顧所獲取的知識和信息。對於那些記憶起來有難度的信息,我們更要經常複習,而對於那些記憶起來相對簡單的舊知識,我們不必經常複習。
Anki1、SuperMemo2、Smartr3這三款記憶軟體程序都輕鬆實現了間隔重複、加強記憶的功能。它們需要你建立自己的複習模塊,其中的「間隔重複系統」通過這個帶有複習功能的記憶模塊起作用。這樣一來,一邊建模塊,一邊回憶技能的分解動作,不是一舉兩得嗎?
一旦創建好自己的記憶模塊後,你每天只需花幾分鐘的時間就能完成複習任務。這個系統細化複習過程,追蹤記憶痕跡,用最短的時間學習新概念、新方法、新步驟。如果你始終堅持複習最有難度的部分,那麼你會非常快地記住必要信息。
重要的是,技能學習遠比學術學習複雜。如果你背概念、記單詞是為了通過語言考試,我想「間隔重複」對這樣的學術學習用處不會太大。但如果你背單詞是為了掌握一門語言技能,那麼「間隔重複」這個方法就很有用,因為它最適合快速回憶信息。如果你學的東西並不是特別需要你在短期內進行回顧,那麼最好別用記憶軟體,還是多花時間反覆訓練,慢工出細活吧。
█ 八、創建定式
大多數技能學習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確定項目、著手準備、堅持學習等。建立一套簡單的定式可以讓我們比較輕鬆地了解其中的關鍵環節。
羅列清單方便我們記住學習要點,使技能訓練的流程更加系統化,以便我們把精力投入到關鍵環節上。創建定式確保每次訓練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下面讓我們想想籃球比賽中運動員遇到罰球時,有沒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呢?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接下來的動作:雙手在短褲上擦一擦,雙肩放鬆,接住裁判的球,拍三下,停頓三秒,投籃。看,這就是他們創建的罰球定式。
由此可見,創建定式和羅列清單可以幫我們預見訓練流程,而後進行內心演練。這個方法對於肢體訓練是非常有效的。
█ 九、預期測試
部分技能習得涉及一些實驗,即預知新的想法在實踐中是否行之有效。
預期測試是指依靠已知經驗,在嘗試實踐前假設接下來會發生的變化或者產生的結果。如果你養成了預期測試的習慣,那麼你學技能會更高效。科學地講,預期測試結果隨著以下四個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 觀察—你最近在關注什麼?
● 經歷—你對這個領域了解多少?
● 假設—怎樣做會才會更進一步?
● 測試—下一步你有什麼新嘗試?
我建議用一個筆記本或者其他的工具記錄你在訓練中做出的假設。如果你不斷思考這些假設,並且形成新的想法,那麼你的實驗成果會更加豐碩。
█ 十、尊重生理
我們的大腦和身體都處在各自的生理系統中,因此,它們都有生理需求,比如食物、水、鍛鍊、休息、睡眠。我們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緊,這樣會適得其反。因為大腦和身體在沒有足夠能量儲備的情況下是不可能高效運轉的。
作者託尼·施瓦茲在《怎樣全神貫注地生活》(2004)(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和《在任何方面都是優秀的》(2011)(Be Excellent at Anything)這兩本書中提醒人們:最佳學習周期是90分鐘左右,在這個周期內,人的精力是最集中的。大腦和身體都需要一個自然的休息。因此,我們要瞄準時機鍛鍊、休息、吃飯、享用零食、打盹兒或做別的事情。
我們完全可以計時練習。提前設定好60~90分鐘的練習時間,這樣你就不會忘記什麼時候該休息。同樣,你也可以把練習分為幾段進行,中間穿插短暫的休息,比如每練習20分鐘,休息10分鐘;然後,再練習20分鐘;接著又休息10分鐘。
█ 運籌帷幄
「世上沒什麼規律可循,我們是為了努力幹成什麼來的。」——發明家,託馬斯·愛迪生
我們不是每一次學習技能時都必須用到這10個方法,但我們必須承認,其中的一些方法的確非常適用於某些技能。這10個方法好似一個錦囊,一旦開始學習技能,我們便將之打開進行對照,看看哪些方法可以為我們所用。
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學習的10個方法:
1. 收集信息;
2. 克服困難;
3. 關聯類比;
4. 逆向思維;
5. 諮詢交流;
6. 排除幹擾;
7. 間隔重複;
8. 創建定式;
9. 預期測試;
10. 尊重生理。
把這些方法用到你目前學習的技能中,你就明白你應該怎麼做才能學得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