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是我們日常中常見的足部問題,不少扁平足的人走一會兒路就會腳痛,而且鞋底很容易磨損。
扁平足的人重心會傾向內側, 繼而引起各種炎症或痛症,例如足底筋膜炎、膝痛、腰背痛等,而好好鍛鍊足部肌肉,有助於改善因為扁平足導致的上述問題,也能防止扁平足進一步惡化。
在了解和改善扁平足問題前,我們先要認識足弓。我們的腳底總共有三個足弓,分別是內側足弓、外側足弓和橫弓。
足弓的作用包含平均分散人體重量到雙腳掌,在步行或跑步時就像是一個避震彈簧一樣起到緩衝作用。
扁平足即是足弓塌陷,腳底沒有弓起的空間或者足弓較低,在步行或站立時,腳底負荷重量分配向內傾斜。
扁平足的成因
足弓一般在兒童5-6歲開始形成,當足底、下肢肌肉開始有力,就會支持起足弓成型,相反,如果足底、下肢肌肉力量不足,例如小時候常穿厚底運動鞋、少赤腳走路、去公園玩耍,缺少機會鍛鍊下肢肌肉,容易令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建議家長應多鼓勵子女多些去公園玩,各種姿勢的活動有助下肢肌肉發展,形成健康足弓。
扁平足的症狀
我們可以想像兩邊的腳底就像一個三腳架,體重應平均分布在三個位置,分別是拇指指掌關節、尾指指掌關節和腳跟前端。
如果有扁平足問題:
1.平衡會有困難。單腳站立時,重心會傾向內側(拇指的一點),不能保持中立
2.由於腳腕的關節向內反,令小腿及大腿向內旋,帶動盤骨前傾,造成下肢關節排列失衡,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膝痛、腰背痛等問題
簡單自我測試扁平足:
測試很簡單,一招就可以測試出是否扁平足。弄溼雙腳底,印在地面,如果水印是闊的(如圖)就有可能是扁平足。
不過,這測試有點籠統,因為有部分人下肢肌肉強大,連腳底都有厚厚的肌肉,印出來都會有較闊平的腳印,但其功能、關節的排列都是正常的。因此,如果懷疑自己有扁平足問題,應該諮詢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
如何改善扁平足?
坊間有不少標榜承託足部或避震的健康鞋及鞋墊,不過我認為,這些鞋及鞋墊的底十分厚,雖然穿起來比較舒適,但會導致腳底肌肉長期無需發力而變得更弱,從而引發更多足部問題以及依賴鞋墊。
還是主張穿較薄底的鞋,鼓勵雙腳用自己的力量恢復原本的功能。由於吸震、承託體重本來就是足部的基本功能,所以,要保護足部及改善扁平足問題,好好鍛鍊足部肌肉才是「正路」。
改善扁平足的運動:
建議扁平足人士可以嘗試透過以下足弓運動訓練腳底板小肌肉。
足弓運動步驟:
半跪在地的姿勢,如果地面時硬質的,後膝蓋會痛,下面可以墊一個軟墊然後另一條腿的膝蓋屈膝呈90度的角屈膝站立的一側的腳掌,拇指、尾指以及腳後跟呈三點支撐在地雙手握住小腿協助向大腳趾方向微微傾斜,向內旋,同時腳板內側貼地稍作停頓之後緩緩回到中間位置,用手微微拉起足弓至出現弧度,但大腳趾不離地重複做15~16次,早晚都可以做,每天堅持訓練3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