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會兒就腳疼,可能時扁平足導致,每天3分鐘解決

2020-12-20 217健身窩

扁平足是我們日常中常見的足部問題,不少扁平足的人走一會兒路就會腳痛,而且鞋底很容易磨損。

扁平足的人重心會傾向內側, 繼而引起各種炎症或痛症,例如足底筋膜炎、膝痛、腰背痛等,而好好鍛鍊足部肌肉,有助於改善因為扁平足導致的上述問題,也能防止扁平足進一步惡化。

在了解和改善扁平足問題前,我們先要認識足弓。我們的腳底總共有三個足弓,分別是內側足弓、外側足弓和橫弓。

足弓的作用包含平均分散人體重量到雙腳掌,在步行或跑步時就像是一個避震彈簧一樣起到緩衝作用。

扁平足即是足弓塌陷,腳底沒有弓起的空間或者足弓較低,在步行或站立時,腳底負荷重量分配向內傾斜。

扁平足的成因

足弓一般在兒童5-6歲開始形成,當足底、下肢肌肉開始有力,就會支持起足弓成型,相反,如果足底、下肢肌肉力量不足,例如小時候常穿厚底運動鞋、少赤腳走路、去公園玩耍,缺少機會鍛鍊下肢肌肉,容易令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建議家長應多鼓勵子女多些去公園玩,各種姿勢的活動有助下肢肌肉發展,形成健康足弓。

扁平足的症狀

我們可以想像兩邊的腳底就像一個三腳架,體重應平均分布在三個位置,分別是拇指指掌關節、尾指指掌關節和腳跟前端。

如果有扁平足問題:

1.平衡會有困難。單腳站立時,重心會傾向內側(拇指的一點),不能保持中立

2.由於腳腕的關節向內反,令小腿及大腿向內旋,帶動盤骨前傾,造成下肢關節排列失衡,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膝痛、腰背痛等問題

簡單自我測試扁平足:

測試很簡單,一招就可以測試出是否扁平足。弄溼雙腳底,印在地面,如果水印是闊的(如圖)就有可能是扁平足。

正常足部
扁平足足部

不過,這測試有點籠統,因為有部分人下肢肌肉強大,連腳底都有厚厚的肌肉,印出來都會有較闊平的腳印,但其功能、關節的排列都是正常的。因此,如果懷疑自己有扁平足問題,應該諮詢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

如何改善扁平足?

坊間有不少標榜承託足部或避震的健康鞋及鞋墊,不過我認為,這些鞋及鞋墊的底十分厚,雖然穿起來比較舒適,但會導致腳底肌肉長期無需發力而變得更弱,從而引發更多足部問題以及依賴鞋墊。

還是主張穿較薄底的鞋,鼓勵雙腳用自己的力量恢復原本的功能。由於吸震、承託體重本來就是足部的基本功能,所以,要保護足部及改善扁平足問題,好好鍛鍊足部肌肉才是「正路」。

改善扁平足的運動:

建議扁平足人士可以嘗試透過以下足弓運動訓練腳底板小肌肉。

足弓運動步驟:

半跪在地的姿勢,如果地面時硬質的,後膝蓋會痛,下面可以墊一個軟墊然後另一條腿的膝蓋屈膝呈90度的角屈膝站立的一側的腳掌,拇指、尾指以及腳後跟呈三點支撐在地雙手握住小腿協助向大腳趾方向微微傾斜,向內旋,同時腳板內側貼地稍作停頓之後緩緩回到中間位置,用手微微拉起足弓至出現弧度,但大腳趾不離地重複做15~16次,早晚都可以做,每天堅持訓練3分鐘即可。

相關焦點

  • 孩子走路老是腳疼,小心有可能是扁平足
    上周去爬山,爬到一半的時候看到一對母子在吵架,經過的時候,聽了一下, 原來是小胖子在抱怨腳疼,走不了了,母親說孩子是在偷懶,胖成這樣了還不運動。這種對話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其實除了孩子偷懶外,也可能是孩子的腳存在扁平足的情況,特別是比較胖的孩子,因為體重原因更易導致扁平足。家長可以通過一張紙、一盆水來簡單篩查一下。
  • 孩子總是腳疼、不舒服,容易患上扁平足,這該如何預防?
    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孩子都喜歡蹦蹦跳跳,跑上跑下,一天下來腳就不曾歇息過,家長也任由著孩子,覺得孩子活潑好動點沒什麼問題,但是孩子沒個注意的,運動量大,讓腳板發育產生累贅,每天使腳處於疲憊的狀態下,不利於腳部的發育,還容易患上扁平足。
  • 惹人苦惱的扁平足,穿不上漂亮的鞋,從腳疼到頭,這六招幫你改善
    讓人懊惱的扁平足春天了,脫去棉衣棉鞋,要穿薄衣瘦腿褲,還有露腳面的漂亮的皮鞋了。可是突然發現,讓人尷尬和苦惱的是:扁平足的腳型太寬,能把鞋撐得變形,突出的大腳趾骨被頂得生疼,能從家走出小區門已經不易,逛街遛彎兒,簡直疼出血。
  • 平足是扁平足嗎?你的腳印能看出你是不是有扁平足!
    一逛街,雙腳就疼得受不了!一穿高跟鞋,沒走兩步就開始疼得直嚷嚷!一遇到爬山賞景的時候,就自然而然的往回縮縮!不是你得了足底筋膜炎,也不是得了足踝關節的肌腱炎,而是你天生就是扁平足!扁平足是什麼?正常人的腳都有足弓,有了足弓,在走路的時候,腳會富有彈性,這樣既可以吸收地面對腳的衝擊,又能鎖定中足關節,使整個腳變得堅固,從而推動人體進行活動。
  • 老是腳疼?快來自測一下是不是扁平足
    帶孩子出去玩,走了沒多遠,孩子就喊累,很多家長都認為是孩子太懶太嬌氣,缺乏鍛鍊。事實上,很多時候都是扁平足在作怪,家長們一定要及時帶孩子進行檢測,及早幹預,通過科學穿鞋配合一些足部運動,是可以幫助足弓發育的。
  • 走路久了腳疼?或許你的腳底有點特別
    當人體負重、直立及行走時,地面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震蕩,而足弓的緩衝功能可以讓這種震蕩感減弱。如果出現了走路時間長容易腳底疼(尤其是雙腳內側踝關節前面的位置疼)、休息後疼痛感減輕、甚至有「外八字」的情況,很可能是由於足弓塌陷造成的 —— 足弓塌陷,意味著足部失去了足夠的支撐和緩衝。
  • 扁平足就一定是腳的問題?也許你忽略了這些重要原因!如何改善?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走路或者站立的時間長了,不僅腳疼,而且還感到小腿和腳踝也在疼痛。還有的人,雙腳可能也會感到僵硬或麻木,腳上有老繭,會自我感覺「站不穩」,腳朝外翻。如果以上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就是扁平足。
  • 老是腳疼?快來自測一下
    帶孩子出去玩,走了沒多遠,孩子就喊腳疼,很多家長都認為是孩子太懶太嬌氣,缺乏鍛鍊。事實上,很多時候都是扁平足在作怪,家長們一定要及時帶孩子進行檢測,及早幹預,通過科學穿鞋配合一些足部運動,是可以幫助足弓的發育的。
  • 可能累及一生的問題——扁平足
    什麼是扁平足呢?足弓是人體腳的重要結構,正常足弓在2—3歲開始形成,7歲可達到成年人水平。足在非負重狀態下足弓存在,負重後足弓即消失。扁平足是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時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種足部畸形。
  • 行走姿勢不良易導致扁平足 扁平足矯正方法大盤點
    原標題:行走姿勢不良易導致扁平足 扁平足矯正方法大盤點   扁平足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係。足弓低不一定就是平足症,但平足症的足弓總是低平的,且有足外翻、彈性消失,在久站或行走時有疼痛症狀。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扁平足的病因和矯正方法。   導致扁平足的病因有哪些?
  • 腳寒、腳痛、腳腫...腳部出現這10種變化可能是疾病信號
    糖尿病患者每天都應該洗腳並檢查腳部異常。 6. 腳抽筋 鍛鍊過量或肌肉疲勞是導致腳部突然抽筋(痙攣)的常見病因。 其他原因包括:腳部血流量減少、脫水、或者鉀、鎂和鈣失衡、維生素D缺乏等。孕期激素紊亂或甲狀腺異常也容易導致腳抽筋。 適度鍛鍊可緩解肌肉疲勞,睡前伸展雙腳及經常喝牛奶補鈣,都有助預防。 7.
  • 腳後跟經常疼怎麼回事?可能是這4種疾病導致,但也可能是腫瘤
    很多人都有過腳後跟疼的情況,大多數的人腳後跟疼也是因為站立的時間比較長,或者走路的時間比較長,也有可能是因為鞋子不合腳導致的。如果是這些情況導致,只要注意適當休息,或者換雙舒服的鞋子,疼痛的現象就會有所緩解和改善。但是也有很多疾病也會導致腳後跟疼的現象,雖然可能也不是什麼大病,但是我們每天需要用腳走路,這種疼痛還是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一種腫瘤也會導致出現腳後跟疼痛的現象。
  • 扁平足竟會奪走孩子的注意力
    本報訊 上課時搖頭晃腦、定不下心聽講,9歲的曉宇(化名)因此成績下降。老師經過詢問,發現導致孩子變化的不是「玩心重」,而是「脖子疼」。「我帶他看了好幾家醫院,由於孩子經常踢足球,醫生就懷疑是踢球時牽拉傷到了,但休養也不見好,孩子還是每天喊脖子疼。」最終,曉宇媽媽帶著他到市四院骨科康復護理門診就診,終於「破案」——元兇竟是扁平足引起的脊柱側彎。
  • 瑜伽足部護理:扁平足的每天練習和伸展,讓你的足部更健康
    扁平足的人在站立和行走時,腳會向內側滾動。這就是所謂的過度內翻,它也可能導致腳趾向外。許多扁平足的人沒有症狀,但有的人會有各種症狀,這通常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症狀扁平足最常見的症狀是足部疼痛。這可能是肌肉和韌帶拉傷的結果。膝蓋和臀部的異常應力可能導致這些關節疼痛。如果腳踝向內轉動,就有可能產生這些壓力。
  • 走路會疼的扁平足,需要及時穿著矯正鞋幹預
    其先天性成因主要有先天性跗骨黏合、先天性韌帶鬆弛,跟遺傳因素和性別有關;後天形成的扁平足則受多因素影響,如肥胖、不穿鞋、缺乏鍛鍊等。當小朋友出現扁平足情況時,長時間走路、運動後會容易感到腳累、腳痛等,日後還可能會導致足底筋膜炎、膝痛或腰痛等後遺症。若想在家了解孩子是否存在足部問題,可以採用「足部水印自測法」。具體方法為雙腳沾水,將足印印在紙上進行觀察。
  • 走路腳易累?專家提醒:或許你正在變成「扁平足」
    成年人也可能變成扁平足 「扁平足的發病率高達2%-3%,有的是患者從小就有的,被稱為先天性扁平足,有的則是後天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的 於洪波說,此外,肥胖、穿鞋不當以及糖尿病、骨質疏鬆症、類風溼關節炎和韌帶鬆弛症等疾病也可能導致扁平足。 鞋碼大了,走路偏累,很可能是扁平足 扁平足的直接表現就是站立時足弓塌陷。
  • 腳疼圖片
    核心提示:人的腳和全身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腳痛,便是退行性變化的一種表現。尤其是年老體弱的人,平時走路較少,腳底板的皮膚肌肉變軟,再加上皮下脂肪變薄,走路時地面挨著腳部的骨頭,更是硌得疼痛。
  • 幼兒不愛走路警惕扁平足 輕微症狀無需手術
    華龍網9月26日17時訊 (記者 陳丹)3歲男孩不愛走路不愛動,走路或跑步容易跌倒、站久了或走多了就喊腳痛。今日,經過醫生檢查,扁平足是「罪魁禍首」。據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骨科透露,該科門診每天都會收到20-30例扁平足患兒,大部分症狀輕微,無需手術治療。
  • 寶寶先天性扁平足怎麼辦?需要矯正嗎?
    但等到寶寶稍大一點後,有些家長焦慮起來了,發現寶寶的腳不太對勁:小寶寶腳背內側好像有一塊骨頭凸起來了;走路姿勢不對,看上去有點八字腳和X形腿;老是反覆扭傷腳……(圖片源自網絡)那他是正常的,還是有問題呢?需要找醫生看嗎?
  • 腰疼、腿粗、足跟痛,可能都是「扁平足」
    Ⅰ型(1: 0)為拱形足弓,Ⅱ型(3: 1),Ⅲ型(2: 1),Ⅳ型(1.5: 1)為常態足弓,Ⅴ型(1: 1)為中間型,Ⅵ型(1: 1.5)為輕型扁平足,Ⅶ型為中度扁平足(1: 2),Ⅷ型(1: 3)、Ⅸ型(0: 1)為重度扁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