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孩子都喜歡蹦蹦跳跳,跑上跑下,一天下來腳就不曾歇息過,家長也任由著孩子,覺得孩子活潑好動點沒什麼問題,但是孩子沒個注意的,運動量大,讓腳板發育產生累贅,每天使腳處於疲憊的狀態下,不利於腳部的發育,還容易患上扁平足。
很多媽媽覺得孩子每天蹦蹦跳跳的,感到自己孩子很活潑好動,為自己孩子的開朗而感到欣慰,慢慢的就會忽略掉孩子的運動量,就像我親戚家孩子一樣,每天都在跑跑跳跳沒個休息,導致現在孩子沒走多少路就出現腳疼現象。
家長還怪孩子懶惰,指責孩子不聽話,不管孩子的腳是為什麼疼的,怎麼就突然就疼了起來,只有一味的責罵,說:你就不該到處跑,到處跳,現在好了吧,知道腳疼了,這可不關我的事。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發育,導致孩子腳疼不舒服。
那我們該如何教導孩子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孩子腳部發育狀況,孩子在一歲左右,這個時期的孩子可以開始學習行走,但是孩子的骨骼硬度比較小,很容易變形,所以在培養良好的站姿,坐姿,走路的姿勢,對孩子的骨骼發育起到很大的作用。
腳底肌肉不結實,這個時期的孩子的腳底肌肉、韌帶都還不結實,很容易變形,若運動量不合適,就容易使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扁平足的彈性很差,當長時間站立或者行走時,容易造成足腳疲勞或足底疼痛。
所以孩子不宜經常長時間走路、運動時不宜負重過大,身體也不宜過於肥胖,腳承受著肥胖的體重也會間接導致孩子的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導致腳疼、腳痛。另外,給孩子穿的鞋子一定要合腳,這樣不僅穿著舒服,還有利於足弓的發育。
缺鈣引起的孩子腳痛,孩子經常的腳痛有可能是缺鈣導致的。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鈣,如果孩子體內的鈣無法供給讓孩子消耗時,就會缺鈣,缺鈣也會引起孩子腳疼,要是孩子體內的鈣量不足夠供應孩子日常的消耗。
這就會影響到孩子的骨骼發育,嚴重的話會讓孩子長不高,骨骼發育不完全,所以家長應當給孩子多補補鈣,多曬太陽。
在運動的時候受傷,一般在孩子運動的時候,時不時的會有肌肉拉傷,受傷等一些問題。所以要避免讓孩子經常做單一的動作,重複著同一個動作也會讓孩子的骨骼受同一個動作的壓迫,這樣會讓孩子肌肉酸痛,不能讓孩子長時間站立,長時間踢球,長跑。做運動時要控制好時長,不宜過長也不能過於短促,時間太短起不到運動的效果,每次運動三十分鐘左右最為合適。
在飲食方面,也要格外注重,平時要給孩子吃牛奶、核桃、雞蛋、骨頭等能促進骨骼組織生長的食物,也要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能給孩子補充到營養。不宜讓孩子多吃油炸食品、垃圾食品、過辣過酸的食物。
腳疼痛太大,可以做局部按摩來緩解,平時也要限制孩子的活動量,讓孩子多時間休息。但是孩子腳痛也不完全是因為平時的運動量大,有時候也會因為生理髮育,而導致的生長痛,一般發生生長疼痛的現象不需要特殊的治療,適當的給孩子做局部按摩和熱敷,緩解疼痛感,幫助到孩子減少疼痛感,讓孩子的心理得到安慰和保護。
總結:在孩子行走的時候就要給予幫助,輔導孩子行走,在孩子能夠自由走動的時,就要控制孩子的運動時長,每次不要超過半小時,控制飲食,多喝水,多吃含蛋白質高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運動之後要補充營養,不能讓孩子暴飲暴食,給孩子制定良好的作息時間,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身體休息好,身體內的消化也會跟著變好,這樣孩子才會發育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