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文字編輯:張崢、徐放蕾 排版:崔貫利
你的自卑,你採用了何種方式去過度的補償?
比如心理學裡面最常見的過度補償就是拼命的學習,總覺得自己在知識上是自卑的,因為心理圈裡產生了一個非常明顯的關於心理知識的依戀,也叫做心理諮詢圈的鄙視鏈。
比如說我是國外留學回來的,然後我就可以看不起你國內的;
國內搞精神病學的看不起搞心理學的;
心理學的學院派的又看不起江湖派的;
江湖派來又看不起誰......始終有一個鄙視鏈在這裡面。
鄙視鏈的存在也說明在學歷方面很多人會產生自卑,於是他們就想拼命的補償,就導致大多數的心理諮詢師被不停的「割韭菜」。
看一下心理諮詢圈,多數人學習根本不是為了知識,很多心理諮詢師都認為學了某個大師的課,似乎就被大師給自卑補償了。
中國心理學界有一個窪地效應,文化大革命之後,心理諮詢、心理學就被砍掉了,導致中國的心理學術界整整缺少了一代專家。
改革開放之後,由於社會快速的發展,改革的壓力和社會局勢劇烈變化,導致心理問題增多。而國內專家又不足,於是到了九十年代之後就開始造專家,導致很多人快速的成為了一個心理大師,而實際上水平卻很一般。
因為當時的知識不像網際網路時代知識那麼豐富,學習的東西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快速的造出來一部分所謂的心理大師、心理教授或者什麼專家,但是這些人心理學知識本身又不足,但是畢竟他佔據了一個造專家的時代,然後這些專家就開始割韭菜了。
過去很多人對學歷是有自卑的,所以就導致很多人產生自卑補償,而心理諮詢師證書又似乎能給你一個學歷的補償,很多人熱衷於考心理諮詢師證書的原因就在這裡。
有些是階級身份的自卑,我曾經遇到有一個來訪者跟我說,他特別想和一個女軍官睡一晚上,我說你不是想和女軍官睡覺,你是想和女軍官身上的那套衣服睡覺,我一說他馬上就聽懂了,他說的確是如此。
所以關於自卑的補償是阿德勒療法裡面最核心的東西。大家掌握兩點:
一個是阿德勒的精神分析實操方法,使用的是主題式自由聯想。
第二個是每個人去搞清楚自己的自卑補償方式,看有沒有過度補償,這樣才能正確的戰勝我們的自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