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S《Dionysus》驚豔四座,用尼採和榮格來解讀何為「酒神精神」

2020-12-27 芸淡風傾

作為防彈少年團的路人老姐姐粉,我很喜歡《Dionysus/酒神》的表演和舞臺,不只是每次能帶來的視覺衝擊和精彩表演,更多的是,蘊含在他們創作的詞曲中的文化概念,人生哲理和充滿個人風格的思考感受。

這首創作曲,表現了古希臘酒神慶節的熱烈場面。乍看之下,這種酒神精神,是一種特殊亢奮的狂歡狀態。

除了熱鬧肆意的表象之外,酒神精神的內涵和概念,到底什麼呢?

酒神,狄俄倪索斯,是古希臘神話中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以布施歡樂與慈愛在當時成為極有感召力的神,

他推動了古代社會的文明並確立了法則,維護著世界的和平,護佑著希臘的農業與戲劇文化。

尼採曾有說過:「我是哲學家狄奧尼索斯的弟子」。

借著名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榮格這本震驚四座,享譽世界的《心理類型》,看看「酒神精神」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理解的基礎:內傾 VS 外傾

在進行酒神文化的分析時,我們先看看榮格對諸多歷史名人與著作的基礎分析——內傾與外傾。

內傾是對觀念的知覺的關注,它傾盡全力發展的是直覺,也就是內在幻覺;

這類人的心理能量是向內發掘的,相對於身外世界,他們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更感興趣。他們喜歡探究它,分析它,給予它更多的關注,有質量的獨處才能給他們力量。而對周圍的人和事興趣寥寥,因而往往顯得安靜、寡言。

而外傾對感覺更關注,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發展感官、本能和感觸性上。

他們對外部世界充滿興趣,喜歡同他人交往,往往熱情而活躍,似乎對一切事情都懷有很大的興趣。需要從與別人的積極互動中獲得力量,還會不斷向外擴展的心理能量。

這一組相對的概念,與我們認知裡的外向型和內向型人格很接近。

就像我們總說性格是偏外向或內向,沒有人是純粹完全的內傾型或外傾型,只是擁有更明顯的偏向性。

在榮格看來,我們平時所表現出的傾向性,只是意識所覺察到的部分,潛意識中,還存在著一種與之相反的心態。

這種理念也為後世研究內向和外向指明了方向,比如西爾維亞·洛肯的內向心理學研究表明:

除了先天人格外,受成長經歷,社會文化導向,以及不同人生階段的影響,性格特徵是會不斷變化,而且存在與表象不符的實際性格——

實際上可能有很多努力偽裝「外向」人格的內向型,以及變得被磨平稜角,緩和起來的「外向型」。

(二)尼採VS榮格:太陽神精神與酒神精神的二元對立

榮格在《心理類型》中,將心理功能分為了四種基本類型。

兩種理性類型——

思維型:由概念組成,熱衷且善於解決問題獲取答案,總是渴望理解事物,發現事物之間真實的聯繫;情感型:是一種價值判斷功能,依據事物所引起的體驗是愉快還是不愉快來決定是接受還是排斥它;兩種審美類型——

感覺型:包括從外部和內部通關感官所獲得的知覺;直覺型:無需經過感覺、思維、情感而直接把握到的經驗,也有人把它稱作「第六感」。榮格總結為:「感覺告訴我們存在某種東西;思維告訴你它是什麼;情感告訴你它是否令人滿意;直覺則告訴你它來自何方去向何處。」

1.尼採創造了太陽神與酒神的對立

尼採1871年的《悲劇的誕生》一書中,首次對酒神狄奧尼索斯現象進行了心理學的分析, 賦予這一神話原型形而上的意義。

「為了創造生命存在的可能,希臘人迫不得已因純粹的必然性而創造了諸神……希臘人知曉並感到存在是恐懼與醜惡的;而為了能繼續活下去,他們只能在自己和恐懼之間虛構出一個耀眼的奧林匹斯世界。那種種恐懼:對自然的巨大力量的惶恐不安;無情地出現在所有知識寶座的莫拉(Moira);啄食偉大的博愛主義者普羅米修斯肝臟的惡鷹;聰慧者俄狄浦斯不可逆轉的可怕命運;導致奧萊斯特斯(Orestes)弒母的阿特留斯(Atrides)家族可怕的災禍等等都被希臘人通過奧林匹斯這個幻想的中介世界而重新徵服了,或者至少被隱藏起來看不見了。」

尼採認為,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和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分別代表著理性精神和情感力量。

尼採巧用比喻,便於形象地理解:

太陽神精神的衝動如同夢幻,「將內在幻想世界的美妙幻象牢牢握在手中」;代表了一種包括對數量、尺度、界限在內的限定,以及對一切野蠻與野性之物的馴服。

酒神精神產生出來的衝動狀態類似醉狂,代表的則是不受拘束的本能的自由放縱,是放蕩不羈的獸性與神性的原動力的自由進發。

尼採建立了一種基本對立,就是太陽神精神與酒神精神之間的二元對立。

酒神

2.藝術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對立二元性。

希臘世界中,阿波羅與狄奧尼索斯是兩位截然不同的藝術之神,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總結為:

短暫和解,共同發展,永恆衝突。

不同於簡單粗暴,此消彼長的對立,一方會不斷促使另一方獲得新生,以此維持生生不息的動態平衡。而藝術,就是二者之間的交叉點或者說溝通對話的基礎。

因而,在起源和目的上,阿波羅式造型藝術與狄奧尼索斯式非造型的音樂藝術兩者之間,存在著上述的強大對立。

按我們目前的認知,似乎比起太陽神,酒神精神讓人忘記人性,成為不受控的純粹的本能創造物,無疑是極其可恥的;

但尼採作出了不一樣的詮釋:

太陽神精神是對美的知覺,是有尺度比例的情感。它對外在世界以及內在夢的世界進行內觀,屬於一種情感的內傾狀態。

如果我們把自然的創造當作「藝術品」的話,那麼人沉浸在酒神精神的自然流露和爆發,也可以被當作藝術的表達方式;這種傾瀉而下的情感可以被看做是情感的外傾。

這種不常見不被理解的方式,其實更利於藝術的自由表達。所以酒神才能象徵醉狂、激情、音樂、想像、生命、本能、矛盾。

尼採和榮格,都看到:與原初人的本能力量所帶來的危險相比,文明人的那種被阻滯的本能力量要更具破壞性。所以,史前的戰爭所導致的後果及其恐怖性都無法與現代文明國家之間的戰爭相匹敵。

尼採希望可以恢復的「酒神精神」,不是倡導的生活;而是顛覆現代性的頹廢精神,恢復人的自然本性,解放人的生命力。

太陽神

3.榮格看尼採:二元對立的和解,藝術最好的表達

尼採看到了光明偉大的希臘文明背後的陰暗面:

比如談到酒神精神的狂歡:事實上,無論在什麼地方,這些慶典從本質上來講都是性的極度放縱,它的狂浪衝破了所有的家庭及其莊嚴傳統;天性中最野蠻的獸性猶如脫韁的野馬,所以導致肉慾與暴行可怕地混在一起。

所以他自己認定了這種對立的區分。

但榮格的解讀中,尼採的二元對立,沒有極端本質上的分化。

酒神的情感依然將自己置於理性的控制之下,更接近積極向的自由。

就像人沒有完全絕對的內傾和外傾,人也可以同時兼具理智與情感,兩種精神狀態的優點。

太陽神與酒神的和解,是追求文明的希臘人在與自己的野蠻面相抗爭時所迫切需要的信念,這種實則是和解的情況,所產生的兼具理性和情感的藝術,是對精神和心靈的救贖,才能真正動人和啟發激勵人。

(三)流行文化和古人哲思的碰撞:關於文化的傳承

著名的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1976年出版的著作《自私的基因》,在推進生物進化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鮮為人知的是,道金斯還提出了另外一個對社會影響更深遠,爭議更多的理論,藏在書中不起眼的段落——

他把基因進化論和文化的進化聯繫在一起。他認為,觀念就像基因一樣,也是在不斷進化,為了更好地延續。他把這些文化基礎,統稱為「迷因」。

這憑空而出的理論,看似平平無奇,然而卻引發了極大的震動,並最終形成了社會學領域的迷因學,社會學家們開始深入研究,用這個概念理論,來解釋文化現象,預測流行文化的趨勢,甚至可以對文化施加影響。

作為風靡世界的流行文化的年輕代表,防彈少年團,這首歌所想表達的內涵,也是「酒神精神」正能量的一部分。

1.尼採的酒神精神,客觀直面了人性的一體兩面,追求正面力量。

曾經我聽過,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狂歡的酒神精神使個體融入集體本能和集體成分中,通過集體衝破了孤獨的自我。所以,人找到了與外界又疏離,又和解的和平相處方式。

尼採借用被誤解為消極的「酒神精神」,表達了對生命的肯定,將生命的全部豐富的對立物都包容在自身之中,用以擺脫理性與道德的限制,打破一切法則的束縛,是一種思想上的解放。

「肯定生命 , 哪怕是在它最異樣最艱難的問題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類型的犧牲中 , 為自身的不可窮竭而歡欣鼓舞—我稱這為酒神精神」。

2.流行文化,辯證轉化吸收」酒神精神「的正面力量

防彈少年團的《Dionysus》裡的一段rap,漢譯版是這樣的:

我此刻站在世界的大門之前,站上舞臺之前聽見的歡呼聲,現在我終於得以重生,新記錄就是和自己的鬥爭。

他們去糙取精,拿走了酒神精神積極的一面,結合自己的心路歷程,呈現了一種有內涵的表演。

尼採說: 「 一切生成和生長, 一切未來的擔保,都以痛苦為條件……以此而有永恆的創造喜悅, 生命意志以此而永遠肯定自己,也必須永遠有『產婦的陣痛』……

看看這些歌詞,聯想起BTS從小公司走出,去海外市場發光,到現在的數據獎項驚人的經歷,真的讓人佩服。

越是面對外界的困難和質疑,「創作的苦痛」 「時代的呵斥」, 他們說「痛苦是興奮劑」。

他們也會產生來自內心的自我懷疑和焦慮,如何從轉瞬即逝的愛豆,變成真正的藝術家。如何面對沉寂後突如其來的關注和掌聲,指責和批評。

「我是愛豆或者藝術家,這有什麼重要的,真是心痛。」「作為kpop愛豆出生,死而復生的藝術家」「我們若是紅了,這世界無論何處,都是露天派對。」

不是所有人都一定會喜歡他們,然而我很想肯定,他們透過自己對哲學的思考,向喜歡他們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們傳達出這樣一種人生態度:

在極端悲觀主義和盲目樂觀主義之間,在理性與情感之間,在個體和集體,人生和時代之間,在瞬間和長久之間,相信自己可以尋求和解的平衡點,相信自身是強大的、堅強的,勇於破壞和創造 , 不斷超越自己。

3.經典哲學與流行文化的碰撞:

時下文化面臨的共性致命問題——泛娛樂化:

大多數影院的銀幕上充斥的是大系列爆米花電影,娛樂至上,藝術電影,生存艱難,甚至經歷難產和流產;碎片化閱讀代替了深度閱讀書籍,網絡IP小說,比嚴肅文學更吸引人;口水歌取代了正規的流行音樂,更別提古典音樂,歌劇,音樂劇等等;哲學,藝術,人文經典,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承岌岌可危。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性的惰性使然。通俗的文化,就代表著大眾。簡單易懂不費勁又能製造短暫的快樂,才能流行和傳播。

如果人們只是被給予一種淺顯容易的東西,並持續不斷地被兜售同類,會逐漸忘記還有其他的選擇。我們不是不需要美好精緻的藝術,我們可能是不知道,或者找不到。

但可怕的是,每一對對立的文化產品,在經濟效益上的主導地位,正被用來邊緣化甚至貶低另一方的存在。

榮格和尼採所想表達的關於人性的哲思,一樣可以運用於此:

我們不能對問題現象視而不見,但也不需要過於憂心忡忡:就像一部《清平樂》讓人重新重視起,被忽視的宋仁宗,以及追求風雅四樂事的大宋文明;

《清平樂》溫潤素雅意境美:看得見的風雅大宋,閒情雅致知多少?

看似對立的文化,一定能在碰撞中尋求更好的和解,兼具優點,共同生長;

那些看似曲高和寡,岌岌可危的文明和文化,能流傳千年,就一定有辦法傳承,一定會有後人去發揚光大。

我們抱著包容的心態,去理解接受文化和表達的多樣性,就好。

希望榮格也好,尼採也罷,或者防彈少年團的某首流行音樂,都能慰藉,激勵,啟發到你。

與其無所不知,不如無所不思。

作者:小冒,熱愛閱讀,平均年讀110+本書。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的野生寫作者。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相關焦點

  • 時尚大比拼 寺庫上線古馳dionysus系列迷你酒神包
    作為亞洲領先的線上線下精品生活方式平臺,寺庫一直致力於為用戶提供精品生活方式,平臺內匯聚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品牌。在眾多奢侈品包袋中,古馳dionysus系列迷你酒神包都是備受用戶喜愛的單品。這款Gucci迷你酒神包,一直是時尚達人們的嚮往,它在時尚界叱吒多年,並且是橫掃街拍、明星衣櫥的「大神級」存在。作為品牌的經典款,dionysus系列酒神包也是頗有來頭。這款酒神包是以希臘神話中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命名的包包,也是古馳最經典的包款之一,包包的設計元素,幾乎都源自於酒神Dionysus的神話故事。
  • 醉過才知酒濃——用尼採的酒神精神解析李白詩歌
    題記:德國哲學家尼採在《悲劇的誕生》一書中,提出了日神和酒神這兩個象徵性的概念,闡述了悲劇產生的根本原因,展示了深刻的美學思想。李白是我國古代偉大詩人,他喜愛縱飲作詩,他多次飲酒為主題,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本文嘗試以尼採「酒神精神」來解析李白的詩歌。
  • 尼採、弗洛伊德和榮格關於自我探索與藝術救贖
    尼採認為,每個時代都會面臨獨特的心理層面的問題,人們總是需要從這裡面持續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即使面對悲觀也是要有樂觀精神來超越自我,這當中會存在的空虛、矛盾和焦慮,就尼採來說,正是開啟療愈的鑰匙,而美學(包括哲學、美術、音樂、文學等等)在這裡能夠觸及到人們的內在,可以撫慰心靈底層的空虛感,所以當矛盾和焦慮使人的意志陷入危機的時候,藝術可以轉化那些負面的思想,重新領悟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
  • 日神精神的樂觀主義與酒神精神的悲觀主義
    不過,這裡所說的藝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藝術,而是尼採眼中的藝術,即超越善惡之外的悲觀主義。這需要先從尼採眼中的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說起。00 希臘文明的兩元西方文明的開端希臘文明中,有兩元,一元是日神精神,一元是酒神精神。
  • 從黑格爾到尼採的德國悲劇精神
    然而,啟蒙理性卻走向了自身的深淵,成了一切現存的、合法性的新法庭,理性被扭曲為重新壓制人的力量。馬克思、恩格斯訴諸用現實、實踐的手段來消解理性的神話,而叔本華、尼採則提出了與理性相反的人的非理性的意志、情感、生命等,認為人首先必須是感性的生命的存在。如卡爾·洛維特所說:「作為現存世界的批判者,尼採對於19世紀來說意味著18世紀的盧梭。」
  • 莫讓你的酒神精神壓倒日神精神
    來源:匯添富基金尼採哲學有一個最符合人性、最接近人類生活世界的視角,那就是他通過對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狄奧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羅進行對比,考察激情與理性的張力。尼採把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精神叫酒神精神,把日神阿波羅精神叫日神精神。
  • 狂熱、過度、破壞、新生,「酒神」與「作死」精神,抗爭的本質是狂歡
    尼採有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他認為希臘悲劇其實是由兩個不同的原則構成的,那就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也就是第迪奧尼索斯精神,這種精神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在於醉,就是一種喝醉酒的狀態,所以叫他為酒神精神。在尼採的世界當中,酒神精神到底代表著什麼,又如何理解尼採的酒神精神呢?
  • 酒神與
    西方的酒神是狄俄尼索斯,他是古代希臘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他不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以布施歡樂與慈愛在當時成為極有感召力的神,他推動古代社會的文明並確立了法則,維護著世界的和平。古希臘智者創造了永垂史冊的酒神精神:蘇格拉底對話的睿智,柏拉圖理想王國的博大,亞里斯多德邏輯網的縝密……德國哲學家尼採認為酒神精神喻示著情緒的發洩,是拋棄傳統束縛、回歸原始狀態的生存體驗。
  • 這一夜,他們以酒神精神製造了一個異託邦
    酒神精神和異託邦是兩本書的關鍵詞,如果缺少背景文化的理解,可能多少有些迷惑。但這周五晚上,他和一群朋友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搞了一場活動,活動很難定義,但去了之後,這種迷惑就迎刃而解了。觀眾席被一塊巨大的紅布遮蓋活動叫「PSA文學現場:酒神與塗鴉——韓博和他的異託邦」。
  • 尼採的心靈咒語-賽德克.巴萊
    就像尼採自己說的酒神精神:具有酒神精神的人跳著舞越過人生大地上的沼澤和凝重的悲愁。 歡笑象徵一種歡快豪放的人生態度。一個人不僅對歡樂發笑,而且對失敗、對痛苦、對悲劇也發笑,才具備了酒神精神。一個人應該情感充溢奔放地活,對一切興致勃勃,這才是幸福。
  • 榮格的【紅書】
    反正,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榮格早些年的人生經歷的話,感覺是非常玄幻的,與科學是不沿邊的,我們之前提到了,榮格與弗洛伊德決裂,除了是二人一怒為紅顏,其實更是理論方法的、精神心態的,甚至可以說是世界觀的的分歧,榮格對神秘主義和通靈學說一直很有興趣,但是弗洛伊德對此極為反感。
  • 尼採:年僅26歲的怪癖學者,寫出一部不可思議的書,讓魯迅受益
    在這部著作裡他提出了酒神精神,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希臘神話裡有著特殊的寓意,尼採將他們代表的意義來同藝術相結合,尤其是用來說明悲劇的起源。狄俄尼索斯是酒神,所謂酒神精神,就是個人解體而同作為世界本體的生命意志合為一體的神秘的陶醉境界。個體生命毀滅本身就是生命意志對自身的肯定,它在肯定生命整體力量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宇宙生命的豐盈。實際上,尼採的酒神精神是同他的悲劇意識緊密相連的。
  • 午間閱讀 | 尼採的啟示
    中國思想家的靈感多來自他們的直覺,他們的論述多用比喻、歷史,缺乏邏輯的支撐,因此他們是否為哲學家多有爭議。什麼是哲學?這個問題也可以通過尼採來回答。亞里斯多德說,哲學是發現真理的藝術;尼採贊同伊璧鳩魯派的說法,哲學是生命的藝術。生命的衝動不服從邏輯。
  • 半路殺出的尼採,對西方社會、文化帶來哪些威脅?
    他認為,超人意志是強者的權利,超人道德是強者統治弱者的規則;只有強者有能力為社會立法,為他人立法;大多數弱者只有屈從強者,為強者服務。在很多人看來,尼採的權力意志論,是培育法西斯思想的溫床,如二戰時的希特勒,信奉尼採哲學,已被歷史和人民唾棄。
  • 高人對尼採4個哲學要點的深度提煉,超給力,做英雄不做庸眾
    尼採發現在古巴比倫和羅馬都有酒神節,但尼採認為這種癲狂式的放縱是「天性中最兇猛的野獸徑直脫開韁繩;肉慾與暴行令人憎惡地相混合」,因此不是酒神精神。只有到了希臘人那裡,這一本能衝動才以個體化的崩潰為契機而成為了一種藝術現象時,酒神與日神才被賦予了精神,而且在希臘文化中存在著理性與非理性因素,代表著破壞、瘋狂、彰顯本能的酒神精神則代表了希臘文化中的非理性因素;幻想、追求、道德的日神精神則代表著理性的因素。
  • 尼採的「超人哲學」到底是什麼?如何解讀「超人是大地的意義」?
    所以尼採強調的並不是進化論的或自然演化的過程,而是每一個人現在就應該要求自己去提升及超越自己的狀況,單純地作為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總是要不斷往超人的目標前進。「超人」這個詞因為有幾部好萊塢的電影,所以很容易使人誤會。尼採的超人用英文說並非Superman,而是是Overman,意為「走過去的人」。
  • 當你讀懂童話,你已不再是孩子:用榮格解讀,喚醒「集體無意識」
    1.弗洛伊德&榮格&馮·法蘭茲榮格這個人,可能大家都聽說過。如果你對他不熟悉,弗洛伊德你總還算了解一些吧。他們曾同屬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榮格的引路人。但後來,隨著榮格分析心理學體系的創立,他與弗洛伊德的理論形成了重大的衝突,最終兩個人的關係走向了決裂。
  • 用榮格心理學探索童話世界 用榮格心理學探索童話世界
    她一生致力於發展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將跟隨榮格所學習到的概念與方法運用於童話分析中。她一生著作頗豐,有多達20餘部作品,《解讀童話》是她的代表作。   除此之外,她還創立了蘇黎世榮格學院,心理學家申荷永、呂旭亞及河合隼雄等人都曾在該學院學習和深造。   說起童話,人們總覺得它是屬於孩子的文體。
  • 《榮格心理學關鍵詞》:全面解讀榮格心理學關鍵術語
    (五)某些精神分析術語。《榮格心理學關鍵詞》不僅能夠為研究與學習分析心理學的專業人士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而且能夠為榮格心理學的初學者提供權威的入門指導。因此,三位作者決定用自己的話來定義榮格的用語。並且他們決定「批判」,這意味著他們並不認為榮格所寫的一切都是正確的,甚至是有用的。我認為,本書自1986年出版以來得以持續暢銷,正是由於這種批判性的銳利文風。這可不是適用於對初學者灌輸學說的宗教性宣傳冊!
  • 尼採:我們該如何告別「被時代掏空」的自己 | 同讀一本書
    作者周國平先生是尼採研究權威和哲學家,他以「如何給本無意義的生命,賦予一種意義和價值」為主要命題,串聯了尼採的各種思想,重現了一個真實的尼採。  在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尼採?  32年前,周國平第一次開尼採講座,地點在北京大學辦公樓的禮堂,近千個位置座無虛席。不過他剛開始講,禮堂就突然停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