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迎來負增長 連一線城市都在搶人

2020-12-24 北鬥看見

自12月14日至今,包括廣州,蘇州在內的多個大城市密集推出戶籍改革政策,放寬落戶門檻。

蘇州市近日發布《市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落實租賃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區公共戶落戶政策,經房屋所有權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戶,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區落戶,破除隱形門檻。創新戶口遷移政策。實施省內特大城市蘇州與南京在積分落戶時,實現居住證年限和社保年限積累互認。探索蘇州與無錫、常州等具備條件的都市圈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積累互認。

蘇州是中國「最牛地級市」,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35.8億元,位居全國各大城市第六名。

數據顯示,去年蘇州規模以上工業35個行業大類中有21個行業生產保持增長,行業增長面達60%,有11個行業產值超一千億元,26家企業入圍「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入圍數量列全國第一。外商及港澳臺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0408.2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0.8%。

根據當地媒體報導,今年上半年,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萬億元,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城市。

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數據顯示,目前蘇州全市常住人口1075萬人,戶籍人口722.6萬人,淨流入人口達352.39萬人,淨流入規模位居全國第八。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4日,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降低落戶條件壯大人口規模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不設學歷、年齡、就業創業限制,外省市人員均可申請在福州市落戶,六縣(市)、長樂區人員均可申請在五城區落戶;凡具有福州市戶籍的人員,其近親屬均可申請投靠落戶。

在無錫,無錫市對《無錫市戶籍準入登記規定》進行了修改,全面取消江陰、宜興行政區域內的落戶限制,實行以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指經過住建部門租賃登記備案的出租房屋,下同)或合法穩定就業為基礎的戶口遷移制度,為無錫市探索建立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積累經驗。

一線城市廣州也有大動作。12月16日,廣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關於公開徵求《廣州市差別化市外遷入管理辦法》的意見通告,在白雲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和增城區7個行政區實施差別化入戶政策,在實施範圍內就業或創業,且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將戶籍遷入廣州市,在差別化入戶實施範圍內的行政區辦理登記入戶。

14日,青島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擴大會議,研究審議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將進一步放寬放開外來人口落戶限制,放寬學歷、技能人才落戶條件,在青島具有居住性質產權住房(含已網籤)即可辦理落戶,同時在城區取消積分落戶限制,全面放開縣域三市落戶,並鼓勵舉家遷徙和親屬投靠。

在人口老齡化、勞動年齡人口佔比下滑的情況下,一二線城市都在抓緊吸引外來人口尤其是年輕人落戶。青年人才是消費、創新創業和就業的主體,有年輕人的城市才有未來,放開落戶門檻也是為未來競爭打下基礎。

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60%,進入到二次城鎮化階段。二次城鎮化是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集聚。在我國,中心城市就是一二線城市。一二線大城市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教育和醫療資源,基礎設施也更好,競爭力更強。在年輕人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流向一二線城市的人會更多。

有分析認為,一二線城市紛紛放開放寬落戶門檻,會加速二次城鎮化的進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農村人口會繼續向城市流動,不同城市內部的人口流動也會加快,中心城市、主要城市群將會集聚更多人口。

如果按照統計局公布的人口,2019年底,我國人口達到14.05億人。但是,易富賢等世界人口學家認為,中國人口大約是12.97億,從來沒有達到13億人。

從數據來看,2017年起已經至少有6個省份人口出現負增長,2017年東三省京津滬,2018年負增長省份可能增加湖北,2019年,負增長省份可能還會增加河南內蒙甚至江蘇,並且2019年東三省負增長合計可能達到驚人的負100萬(2017年負37萬,2018年負70萬左右)。

2020到2030年,全國人口每年增量從200萬降到負500萬,平均每年負300萬,各地區間人口增長將形成這幾個類型。

東南沿海省份和河北將是贏家。廣東浙江福建河北海南,依靠宗族觀念本身較高生育率加人口流入(河北有雄安和北三縣)雙管齊下,人口無虞,廣東甚至到2050年人口都不會負增長。

另外是與之完全相反,人口崩潰,生育率低於1加上持續流出,減少15%以上人口,東三省為代表。內蒙,山西等人口流出的省份總體微跌,其餘省份區域內人口流動加速,部分地市人口崩潰。

出品:京億兆傳媒

編輯:京億兆傳媒  

顧問:北京市金開南寧律師事務所

郵箱:naposhanghui@126.com

資料來源 | 鳳凰網 中國統計

1.廣西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全國之最 凸顯中越關係重要性

2.【解讀深一度】 市委書記為什麼不再兼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3.尋訪中越邊境著名界碑開啟文之旅——大清國還在廣西壯族自治區

4.山東全面推行「市縣同權」 疫情之下才發現市管縣原來是多餘的

5.中越邊境知青印記——除了種田還要持槍站崗

6.面對歐美印澳法律界350萬億天價索賠 中國法律界為何沉默不語

7.孫楊敗訴 越來越多的的人更關注法治而不是被煽情站位

8.疫情之下大國競爭的底牌竟是農業 誰來養活中國

9.廣西省會搬離歷史名城桂林之後引發南柳之爭 最終省會沒了

10.湖北大學調查梁豔萍 因「言論不當」而受到處理的高校教師越來越多

11.中國歷史上的「閉關鎖國」

12.廣西公布最新巡視情況:掃黑除惡狠勁不足 黨報黨刊辦得不好

相關焦點

  • 明年起,持有多套房將迎來「變數」?人口「負增長」到來!
    近日,中國人口與人口研究中心研究團隊發文《我國「十四五」時期及中長期人口發展態勢分析》表示,在2027年,預計中國總人口開始進入負增長,較此前預測提早3年,也就是說,若保持現狀,這一研究預測意味著我國人口負增長進入7年倒計時。
  • 中國大部分城市人口出現負增長,專家稱人口負增長是好事
    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第七次人口普查。目的是找出中國的人口分布並為未來的經濟決策提供大數據。 中國的城市化率的紅線在70%至75%之間。如果城市化率達到65%,應立即停止城市擴張,以防止城市基礎設施和人口流失的巨大浪費。
  • 中國16座城市人口破千萬,意味著什麼?
    7月14日,杭州迎來暑期旅遊高峰,西湖景區遊人如織,斷橋成「人橋」。(人民視覺)又有一座城市即將加入全國「千萬人口俱樂部」!近日杭州市統計局發布2019年5月份月報顯示,杭州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006萬人。杭州,成為中國第16座千萬人口城市指日可待。
  • 中國3千萬男光棍?人口普查將揭曉,預測人口2027年負增長
    彭希哲表示,「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長期趨勢不可逆,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七普』數據將對未來多項國計民生重大政策的制定產生深遠影響。」人口負增長將更快到來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之前,中國人口總量趨近零增長、將迎來負增長已成為學界共識。
  • 當前中國城市人口新格局探析(下):從人口遷徙視角看城市前景
    從人口機械變動所呈現的空間結構特徵看,所謂的人才新政是不是徒勞,一目了然!  文/楊科偉、邱娟、柏品慧、俞倩倩、李思潼  2017年,熱點城市搶人大戰如火如荼的進行,各城市使出渾身解數來招攬人才,線上落戶、購房租房優惠、就業創業方面給予補貼等措施層出不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城市人口危機逐漸顯現。
  • 中國10年人口變遷版圖:西安3年新增過百萬,排名新一線榜首!
    而城市發展空間方面,總量來看,近年來,西安、成都、青島、天津和鄭州是城區擴張增長最快的五個城市。 近日,一份專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口報告2020》引發廣泛關注。報告指出,近些年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預計在「十四五」時期人口將進入負增長。
  • 如何面對中國即將到來的「人口負增長時代」?
    2018年的中國人口發生了什麼變化?如何解讀?▌中國將可能在十年左右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2018年年底,中國人口數為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預計2019年年底或2020年年初,中國人口將進入14億時代。
  • 日本人口連續第11年負增長,人口負增長離我們還有多遠
    據日本共同社5日報導,雖然日本政府在大力推進地方開發,流向大城市的人口還是在不斷增加,近半數人口集中在三大城市圈——東京圈、名古屋圈和關西圈,所有47個都道府縣中,只有東京都、神奈川縣和衝繩縣的人口出現增長。
  • 明知故問 | 碩士3萬 、博士5萬,一線、新一線城市為何拼命巨額補貼...
    搶人大戰的背後,是城市發展的比拼,是綜合實力的競爭。這一輪城市區域間的人才爭奪戰,將直接決定未來各城市、區域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位置與影響力。01 人口紅利消退,人力資本積累彌補勞動人口不足近年,各大城市掀起搶人大戰,不僅僅是搶人口,更是在爭奪人力資本。
  • 研究稱中國人口2027年後將負增長 較此前預測提前3年
    原標題:研究稱中國人口2027年後將負增長,較此前預測提前3年   官方研究機構的預測,中國總人口在2027年後開始進入負增長。
  • 2020年臺灣人口首次負增長:減少41885人
    25 來源: 觀察者網 舉報   (觀察者網訊)臺當局內政部門1月8日公布2020年臺灣人口統計資料
  • 北大教授蘇劍:中國2018年或已出現人口負增長
    會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發表演講稱,目前可以獲取的中國人口數據並不可靠,2019年年初的統計公報公布的中國2018年出生的人口數是1523萬,實際上中國衛生統計年鑑裡給出的全國的活產數據是1362萬,多地可能存在出生人口虛報情況。
  • 浙江、廣東人口淨流入碾壓全國!中國城市格局已變,拿地選址需再三思
    浙江省90%以上的淨流入人口,都流向了杭州和寧波,廣東主要流向了深圳、廣州和佛山。3、「搶人」愈演愈烈,新一線明顯發力。從城市等級來看,一二線城市人口持續流入,三四五線城市人口在持續流出。18年「搶人」大戰比較成功的安徽省和西安市,19年人口遷入規模明顯放緩。核心城市都開始加入「搶人」隊伍,未來中小城市的人口流出壓力還會更大。
  • 「死亡人口」>「新生人口」!臺灣人口自然增長由正轉負 - 中國臺灣網
    臺灣人口自然增長由正轉負中國臺灣網8月6日訊 2019年上半年,臺灣死亡人數與新生嬰兒人數首度出現交叉,島內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由正轉負。據臺灣《工商時報》5日報導,臺灣今年1至6月共有88098人死亡,卻只有86961人出生;若下半年該趨勢保持不變,此前預期的2020年出現島內人口自然增長由正轉負或將提前一年發生。
  • 「搶人大戰」背後的戶籍人口老齡化危機——基於15個城市的分析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城市化觀察網的這篇文章將帶您了解全國人口老齡化狀況,以及11個二線城市、4個一線城市的戶籍人口老齡化狀況和人才引進政策。以下11個正在搶人的二線城市(部分城市如西安、鄭州因缺乏官方統計數據,暫不列入本文討論範圍),戶籍老年人口比例均在20%以上(其中重慶2016年為19.7%,預計2018年已經超過20%)。作為對比,本文也整理了四個一線城市的戶籍人口老齡化狀況和人才引進政策。
  • 不愛生孩子的東亞國家:日韓人口負增長,中國怎麼辦?
    文丨宗威又一鄰國人口呈負增長了。韓國政府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死亡人數超過新生人數,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而一衣帶水的日本則已連續11年人口負增長,且減少的人口數量和降幅不斷創歷史新高。
  • 任澤平:城市「搶人」大戰也是存量博弈 接下來可能鼓勵「造人」
    本輪城市「搶人」大戰已蔓延至東西南北,既有成都、西安、重慶、武漢等二線城市,也有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有不少三四線城市。2018年海南、四川、江西、山東、吉林、雲南等若干省份也先後加入,使得「搶人」競爭更加激烈。2)「搶人」對象:以青年大學生為主體,包括中專生,是搶人才也是搶年輕人口。
  • 中國電熨鬥市場 一線城市增長乏力
    排名第三的是日本品牌,佔21.28%的市場份額,比2005年的15.69%有了很大增長,日本電熨鬥品牌在2006年的「豐收」主要得益於中高端產品陣營的快速成長。  在GfK監測範圍內的21個城市中,銷售量份額排位前四的都是一線城市,分別為上海18.36%、北京16.77%、廣州8.2%、深圳7.64%,說明這4個城市仍是電熨鬥生產企業爭奪的最重要陣地。
  • 出生人口僅比死亡人口多17人 臺灣人口負增長馬上來臨
    據臺灣內務部最新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新出生人口僅比死亡人口多17人。臺灣人口負增長馬上來臨。出生死亡交叉比預計的2021年提前了3年。在沒有執行過計劃生育的東亞國家和地區,相繼掉入了人口萎縮陷阱,日本如此,韓國如此、臺灣也是如此。
  • 2016~2017年,中國省份及主要城市,人口變化大數據
    也就是說,當年人口淨增加超過10萬人的城市,可以算作是人口流入的熱門城市;人口淨增加超過20萬人的城市,屬於人口吸引力非常強勢的城市。二、那麼在2016年度我們發現,廣州和深圳地區的人口吸引力,可謂是兩枝獨秀,年度人口淨增長雙雙都突破了50萬的水平。放眼全國,這是令無數城市都無比豔羨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