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孩子剛被診斷為自閉症時,該怎麼辦?
質疑!繼續求醫診斷?
尋找康復機構幹預?
然而,幹預治療多久才能有效?
長大後可以正常生活嗎?
該不該生二胎?
……
今天,微笑彩虹的老師們梳理出自閉症家長最關心的5大問題,或許這裡就有你正在尋找的答案~
Q1:做康復訓練要多長時間才有效?
1.如果孩子的能力較好,那麼需要的時間可能也就短。
2.自閉症兒童幹預治療要堅持「三早」原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年齡越小的孩子,大腦可塑性越高,因此在孩子年齡小的時間進行康復治療,那麼可能短的時間內,就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3.自閉症異質性高,不同的孩子表現不一樣,用對了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4.對自閉症孩子不同的表現進行康復訓練,起效的時間也不一樣,比如對言語進行幹預可能在一段時間會有明顯的效果,但是對孩子的社交進行幹預,可能就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會有效果。
總之,自閉症的幹預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效果受到多種因素互相交互影響,不能只考慮一個方面,對孩子的幹預也是要多方面同時進行,長期堅持,相信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好。
Q2:長大後可以正常生活嗎?
1.「正常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標準。每人價值觀不同心理的預期不同。
2.大多數自閉症群體如果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教育康復和獨立生活系統支持,症狀能得到慢慢改善。可以獨立坐公交車、繪畫、演奏、非洲鼓以及能夠做一些簡單的廚藝。這是中度和重度自閉症的情況,輕度的自閉症甚至可以去就業。但是還是需要家人和專業人士的持續支持。
3.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生活的其中一個很關鍵因素是家長認為孩子無法做到獨立生活,給予過度的包辦和保護。還有就是社會給予他們進行獨立生活和實踐的包容,環境需要逐漸加強。
Q3:幹預後可以上幼兒園/小學嗎?
1.自閉症孩子如果離開了康復機構專業的知識、技能環境,在普通的幼兒園/小學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可能會發生倒退。主要由於自閉症孩子在普通幼兒園/小學中,會承受來自學習、溝通、社交等各方面的困難和挑戰。所以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康復機構是最好的選擇。
2.我們還要根據孩子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考慮是否合適進入學校學習。
上幼兒園/小學需要有幾個前提:
①孩子在課堂上可以安靜坐在椅子上。
②遵守校園中常見的基本指令、規則,很少出現不恰當行為(哭鬧;攻擊性、破壞性行為)。
③如果能主動表達如廁等需求就更好了。
只要具備以上能力進入學校就讀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當然,我們也要考慮進入學校學習的意義。「孩子著急進入學校隨班就讀容易變成隨班就坐」。
除了可以進入學校,孩子在課堂上能不能跟得上學習知識,處理好和同學朋友、老師的關係,融入班級,這些也是家長和融合教育需要考慮的主題。
所以,自閉症幹預沒有一勞永逸的特效療法。無論到機構幹預還是到學校上學,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是主要的目的。
Q4:該不該生二胎?
生不生二胎,對所有自閉症家庭來說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在「不生」的各種擔憂中,最重要的也許就是「如果下一個孩子也自閉怎麼辦」。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如果生育的第一個孩子為自閉症,那麼第二胎嬰兒也是自閉症的概率為10%—20%。
如果兩個孩子都不幸診斷為自閉症,家長還是要儘快幹預,只要我們能儘早發現,並馬上開始科學、專業、正確的幹預,自閉症孩子也能逐漸好轉。
另外,提醒一下想要生二胎的自閉症家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孕前檢查,孕期注意體檢,定期產檢,特別是要進行唐氏篩查以及四維的彩超檢查,健康安全飲食,避免接觸化學物質,女性不要染髮、吸菸,減少環境對胎兒的汙染。並且媽媽要保持愉快良好的心態。
Q5:剛被診斷,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剛被診斷為自閉症時,新手家長們都會感覺無助、迷茫,首先是對這種情況不了解,還會覺得對不起孩子,總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什麼,還有對未來充滿了未知和恐懼!
1.家長應該調整心態,自閉症與家長的教養方式無關,目前自閉症病因尚不明確,家長不能沉浸於自責的心態,家長要抓住黃金幹預期,儘快尋求幹預訓練的方法,學習有關自閉症的知識,才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2.尋求專業的機構進行專業的幹預訓練,因為一開始家長缺乏對自閉症的了解,沒有掌握專業的家庭訓練方法,所以選擇一家專業的機構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於孩子後期的能力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3.康復訓練和家庭教育必須堅持不懈。進入康復機構後,老師對孩子進行評估後,會制定一個近期的康復計劃。這時,家長就應信任老師,和老師多溝通。老師交待回家的強化練習也不要忘記。
此外,家長可以在孩子去機構訓練的同時學習家庭教育技能,來配合機構的老師一起訓練,家庭與機構相結合,這樣孩子的康復效果才會有明顯提升。
如您有關於自閉症、發育遲緩、智力障礙、多動症相關的疑問都可以在後臺留言,我們將會在以後的專題中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