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網紅」直播經濟能不能做長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省去客套話,每名代表發言三分鐘左右,直奔主題。」9月25日下午,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孫景淼給參加政協委員新經濟「會客廳」的MCN和主播代表們開門見山地說。
「山東省某市提供4萬平方米商場,免租金使用15年。」謙尋(杭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長黃韜說,現在省外招引「網紅」直播機構和主播的政策力度非常大。
來自杭州遙望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聯席總裁汪文輝等業界大咖介紹了一組數據說,在一年前,國內前100名「網紅」主播,至少有80名在杭州。今年國內前100名「網紅」主播,在杭州的不到三分之一,好些知名主播都被上海、深圳、武漢等市「挖走」。
同時,「網紅」直播經濟能不能做得長久,主播誠信問題等。汪文輝介紹,社會上還不時有直播經濟的負面聲音。
對此,浙商總會網際網路委員會秘書長劉建斌剖析,「網紅」直播經濟的頭部效應非常明顯,一是頭部「網紅」主播的客位費非常高,普通主播的客位費低;二是頭部「網紅」主播的收入非常高,底部的主播收入可能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近幾年才興起的直播經濟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賦能新零售方面發揮了大的潛能。浙江省政協委員、新經濟「會客廳」牽頭委員田寧援引商務部監測的數據說,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觀看人次超500億,上架商品數超2000萬。80%以上為85後、90後,當然一些50後、60後大爺大媽們也毫不遜色,通過直播實現自我價值。直播賣的不光是吃喝玩樂的東西,而且包括汽車、房子等。
作為一種新經濟,「網紅」直播經濟與傳統模式有什麼本質不同?浙江樹人大學教務處處長、杭州市拱墅區政協委員夏晴用大白話介紹說,把原來商家站在街上招攬顧客的方式,搬到網上吸引更多的顧客和流量規模,其分配客流量的方式、方法和動力發生變化,與傳統的模式有本質上的不一樣,為全新的平臺方、品牌方、產業鏈和供應鏈,讓消費者從對品牌和貨物的信任轉換為對主播人的信任,主播營銷其實質上擔當了一種背書與意見領袖的角色。
夏晴認為,國內直播經濟正處於「野蠻式」成長階段,直播者魚龍混雜,MCN機構數據造假或者數字泡沫,全網最低價是否陷入價格戰,假冒偽劣產品問題,缺乏對「網紅」主播及直播行業的規範,甚至出現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現象,需要營造公平、有序、規範、合法的經營環境。
「不管喜歡不喜歡,『網紅』直播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雙創』模式已經呼嘯而來,社會在滿腔熱情地擁抱它,去規範它。」浙江省政協委員何玲玲說,政協履職盡責圍繞新事物討論有著積極意義,直播行業如何規範,主播人才如何培養茁壯成長,體制內如何認可這類人才,直播經濟不單是賣貨物,而是涉及產、供、銷非常長的產業鏈,以及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上遊生產什麼樣的品種,才能滿足創造創新的需求。浙江作為全國直播經濟先發地區,如何重構優勢等,值得社會各界深入思考和探索。
據浙江省委網信辦副主任許晴介紹,「網紅」直播經濟是近年來萌生的一個社會經濟新事物、就業新職業、發展新模式,由萌發走向爆發,由模糊走向清晰。一些直播機構主動向網信等部門「求監管」。但是,許晴在發言中建議,一定要做好頂層設計,不能亂監管,否則會扼殺創新和創造力。
許晴舉例說,去年浙江省舟山市的梭子蟹賣不掉,10元/500克一盆盆地吃。今年直播賣貨漁船還沒靠岸梭子蟹就賣光了,50元/500克,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地方吃,價格翻倍漁民增收了。許晴說:「看到這種現象,我是滿意的。」
「直播的第一要素是人,6月28日網際網路營銷師新職業正式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廣大『網紅』主播迎來健康規範發展的新時期。」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直播經濟委員會副秘書長吳月凌說。快手公關部負責人朱肖璐介紹,快手今年9月初與金華市達成戰略合作,打造浙江省首個產業「網紅」示範基地,並總結試點經驗。杭州有綜合實力的優勢能留住直播人才。
許晴建議,首先是各級政府要主動擁抱和發展新經濟,規範「網紅」詞語和機構人才培養、培訓。其次是規範完善法規制度,走向長效手段、行業自律自助機制、自我提升和新人培育支持。此外,就是主播和MCN機構要有願景和情懷,從跑「流量」賣貨物向做利他利己的事業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