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的腳步越來越近,不同於往年的秒殺、超低價、滿減、限量等促銷活動接踵而至,作為「剁手族」大軍一員的你,是否關注過各個購物網站的交易規則?
自10月底開始,各大電商平臺的「雙十一火拼」提前上演,但不少網友戲稱,今年的「雙十一」除了拼手速,更要拼「智商」。相比過去簡單粗暴的直接降價,今年不少網友發現,包括淘寶、天貓、京東在內的各大電商平臺都推陳出新,在優惠模式上做起了文章。
一時間,「火炬紅包」、「群戰隊紅包」、「定金膨脹」、「雙十一津貼」等各種名目的優惠項目層出不窮。但一番體驗下來,不少消費者吐槽,過於繁瑣的規則在「燒腦」之餘影響了消費體驗。此外,諸如定金不退等規定也化身剁手途中的「攔路虎」,讓一些消費者望而卻步。
南都民調中心開展的網絡調查顯示:三成受訪者明確表示期待「雙十一」到來,超半數受訪者則抱著湊湊熱鬧的心態;超七成認為各大電商推出的優惠活動過於複雜,浪費時間精力。
複雜的「雙十一」規則也衝淡了部分消費者的購物熱情。「看到別人寫了一大串購物攻略,看了半天沒搞懂,就不想買了,還是偏好過去簡單粗暴的降價模式。」部分消費者如是表示。
而相比於電商們挖空心思的奇怪招數,每逢熱點比營銷的網貸理財平臺給到消費者的「實惠」顯得更簡單、更直接。
據了解,今年雙十一,紅包返現、限時加息、抽獎、送iPhone等活動內容豐富,讓利「簡單粗暴」,只要投資就能拿到相應的優惠。比如滬上知名網貸平臺錢多多,主題為「囤錢大作戰」的活動,倡導投資人雙十一合理消費,與其買買買,不如通過投資拿到高於非活動期的獎勵,活動將於11月11日正式打響。
那麼消費者把「買買買」的錢投資到網貸平臺上到底是否靠譜呢?錢多多行業研究員表示,在網際網路時代,購物和理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方面用戶操作使用的便捷性有所提升,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實惠,另一方面網購時煉就的辨別真偽的本領也可以應用在理財投資上,挑選一些安全可靠有資質的平臺進行投資。
來源:財經中國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華夏經緯網無關。華夏經緯網不對文章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