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市政府辦公廳與天津廣播新聞中心合作的《公僕走進直播間》節目聯合天津教育報、津雲教育頻道推出的重磅融媒體節目:「家長 你好」——與市內六區教育局局長面對面,邀請到了南開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班東江作客,圍繞南開區南北片如何均衡教育資源、中營瑞麗小學和中營小學的關係、翔宇力仁學校和翔宇國際學校的關係、周二能不能上整天課等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答與解釋,訪談中班東江、南開區教育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和相關學校負責人的回答透露了許多重要信息,值得南開區家長和關注南開區教育發展的市民注意。
天津教育報讀者:
奧城陽光100等大型居民社區教育資源質量相比北片有差距,普教沒有一個重點校,有什麼提升計劃嗎?
我住在王頂堤片區,所謂南開的南片區了,南開呈現北強南弱極其不均衡的教育資源配置的情況,包括小學、初中急需平衡師資力量資源。老師是不是可以定期流動,打破這種重點資源過於集中的問題呢?
班東江:
奧城地區在南開區屬於新建地區,我們北片有中營小學、五馬路小學、南開區中心小學等知名小學。我們在奧城地區有陽光一百小學,水上小學,我們從校長的選派上、集團化辦學上也是傾心傾力提升南片區的辦學質量。我們也計劃在龍濱園那個地塊規劃建一個小學,現在我們正在積極的籌建當中。
關於教師交流的問題,我們加大了這方面的力度。去年有300多名教師,三年來一共有1000多名教師在校際間進行交流。根據他們學科的特點,還有教師的職業能力水平,我們也向一些薄弱校進行了傾斜。在這邊方面我感覺我們的力度還是比較大的。網友給我們這個建議也非常好,我們回去以後,還會在教師的交流力度方面,在實操性上,再進一步地加強。
津雲網友留言:
去年,在靜海團泊湖新建了一所學校——翔宇力仁學校,我們想知道,這所學校和翔宇國際學校有關係嗎?
班東江:
翔宇力仁學校是翔宇系列學校之一,成立於2019年,地處靜海區團泊新城,佔地面積67872.8㎡。設有學前部、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隸屬於靜海區教育局,面向靜海區和其他各區招生。翔宇國際學校是翔宇系列學校中一所公益性優質特色民辦學校,成立於2016年,設有小學部和初中部,小學招收南開區戶籍學生或具有南開區居住證且五證齊全的隨遷子女適齡兒童,初中招生範圍為南開區應屆小學畢業生。南開翔宇學校、翔宇國際學校、翔宇力仁學校這三所學校都是受社會和百姓關注的翔宇系列學校,也都是非營利性的公益民辦學校。三所學校都以「生命高素養教育」理念為辦學指導思想,以「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為校訓,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著良好的社會美譽度。
天津廣播的網友:
希望能夠在這裡討論一下小學的每周二能不能上整天課?個人認為上整天課其實對家長和孩子都是有好處的。
南開區教育局小教科科長孫方:
一直以來,我們南開區都是按照天津市中小學課程計劃安排意見來安排課時。因為這個意見當中,對於小學一至六年級的周課時量是有明確的規定,而且是不能突破的。所以我們各個小學是依據這個規定,按照課時總量科學合理地來安排一周之內孩子們的課表。實際上四天半的時間確實能夠保證我們開齊、開足、開好各類課程,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也是從孩子們身心發展的角度來看。因為畢竟小學生年齡小,遵循他的身心發展規律,如果一周之內有一個半天讓孩子回到家裡,適當進行放鬆休息,讓他們的身心得到調整,實際上也是有利於孩子們後半周的學習,能夠以更飽滿的精神學得更好。其實也有利於提高我們孩子的學習效率。
我們南開區小學都有課後服務,不僅僅是周二,周一到周五每天課後都有課後服務,都是根據家長的需求來安排彈性放學。其實周二下午有的學校會開展一些素質活動。
天津教育報讀者:
王頂堤片區新星小學是一所普通的小學,居然六年級分三個不同的校區。有一個就在這個菜市場的周邊,環境相對差一些。為什麼不可以調整相關的土地資源呢?這個位置毗鄰著原來的王頂堤商業市場,現在是一片空地,是不是可以把這片空地改為學校用地?
新星小學校長高育紅:
新星小學現在是三個校區,六年級是在一個校區。新星小學近幾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在咱們新星小學擁有2700名學生。分成了三個校區,一個是文苑校區,一個是雅苑校區,一個是儒苑校區。一個是在苑中路上,兩個是在迎水道上。這三個校區之間的距離,步行最遠的兩個校區之間,大約也就12分鐘,近一點距離的校區也就是步行5分鐘就到了。
現在這三個校區每個擁有兩個年級,剛才家長朋友提到了,有一個校區離菜市場比較近,的確,儒苑校區離美麗菜市場比較近。但是每年的開學之前,我們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下,跟街道、執法部門,還有交管、公安,把這條路清理出來,給孩子們留有上學放學的安全通道,同時學校也加大了隔離柱和隔離帶的範圍。孩子們放學有固定的時間,我們進校的時候是錯峰的,出校的時候南門和北門都可以出校,把孩子分流開了。後面,我們和其他一些執法部門聯合把學校的外部環境做得更好。
班東江:
我可以再補充一點。為了解決多校區的問題,我們今年在迎水道校區又改建了一個教學樓,教學樓也可以容納24個班。預計明年的9月份就可以投入使用。另外剛才反應王頂堤商業用地的那個問題,它的土地性質是商業用地,我們在王頂堤有教育用地的儲備,離那個地塊也不算太遠。我們回去以後會跟我們的規劃部門、土地部門積極地加強聯繫,進行溝通,爭取把我們的布局設置得更為合理。
節目現場家長:
我是天津市南開區中營瑞麗學校的學生家長,我想借這個機會,問一下中營瑞麗小學和中營小學究竟有什麼樣實質性的關係?在辦學的實際過程中,在這個中營瑞麗上學的孩子們,能不能享受到像中營小學那樣的優質教學資源。
班東江:
中營瑞麗小學是我們南開區西部的一個小學,坐落在天拖的地塊。他的前身是華寧道小學,是15年開始建設,17年投入使用。我們南開教育實行集團化辦學,為了提升我們名校的輻射引領作用,我們選派了南開中營小學當時的副校長王芳到(中營)瑞麗小學擔任校長,既移植了一些中營小學的一些文化,又結合以前華寧道小學自身的辦學特點和他們的校園文化,打造了富有中營瑞麗小學自己特色的辦學理念和文化。
中營瑞麗小學校長王芳:
我想先介紹一下我們當時學校成立的背景。中營瑞麗小學的前身就是華寧道小學,它坐落在老天拖的老舊小區,當時佔地面積只有6000多平米。南開區委區政府為了滿足咱們天拖地區老百姓對新優質教育的需求。在保澤道這個位置,建了我們中營瑞麗小學,目前的佔地面積有13000多平米。
2017年開始投入使用,但是為了不斷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真正辦好百姓家門口的這個學校,當時我們在教育局的指導下,包括區委、區政府做了這樣的一個決定,實施集團化辦學。當時我們就確定了集團化辦學的目標——要和中營小學聯手,在五個方面實現融合,教育思想、管理文化、學科思想、課程建設和學生群體這五個方面相融合,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學的融合活動。所以這個資源還是非常好的,我們也能夠共享到中營小學的優質教育資源。
另外一個就是老師流動的問題。因為中營、中營瑞麗小學是公辦校進行集團化辦學的首例,所以我們在做的時候是比較慎重的,我們是分階段來進行的。在前幾年的時候,我們重在教育思想和管理文化的融合。至於教師流動融合問題,我們放在深度融合的一個層面上。那麼我們現在三年了,已經完成了教育思想、管理文化、課程建設的一些融合。至於教育資源的融合,我們想這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內容。因為只有當我們走進了這所學校,對這所學校做了深入的了解之後,我們覺得在教師流動起來的時候才能更有針對性,才能解決中營瑞麗小學前身華寧道小學當中存在的教育教學薄弱環節和實際問題。
尤其我們是第一所,而且大家也知道集團化辦學不是說一所名校帶一所。如果這樣的話,我們集團化辦學老師流動起來比較方便。他可能是一所學校帶多所,要是盲目地做教師的流動,實際上是不利於學校的發展的。
而且我們有訂單式的調研,這幾年我們兩校合作探索出來訂單式的調研。我們每年兩個學校統一的命題是要進行學勤的質量調研,目的是要發現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後我們再根據調研出來的問題,徵詢教師教學當中的困惑。中營瑞麗小學的教學主管把集中出現的問題,與中營小學的主管進行溝通,這樣請對方的主管根據我們的需要,選擇適當的老師走進我們的學校做觀摩教學,作具有實操性的教學講座,跟我們的老師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這樣做能夠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老師也覺得非常的解渴,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網友張女士:
南開區長虹街南開藝術小學的孩子們即將開學,本來狹小的教室就只有兩側各兩個擺頭電扇,孩子們還要全天戴口罩,中午不能回家。面對疫情肯定是安全健康更為重要,這點作為家長的我們都能理解,是否應該提升一下學校的硬體設施從而滿足現在的狀況?
班東江:
依據《中小學校設計規範》,針對中小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對空調、新風等機械通風設備並無硬性要求。《規範》中指出,在各種有效通風設施選擇中,應優先採用有組織的自然通風設施。
目前我區大部分中小學因電力容量等因素不具備空調安裝條件,同時按照疫情期間的防控要求,密閉空間會也引起疾病流行和交叉感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空調出風口分布不均勻,坐在出風口位置的學生受影響較大,加上中小學生愛動且抵抗力較低,運動後出汗再進入設有空調的教室更容易生病,所以給教室安裝空調不是必須。如果家長確有需求且意見比較集中,我們將認真進行調研,爭取給家長以滿意的答覆。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南開區教育局以全區開展「作風建設年」為契機,加強幹部教師隊伍建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提升區域教育品質。
推進教育優質公平是南開區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南開區採取多項舉措,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其中學前教育做好普惠提質,深化南開區幼小雙向銜接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加強天津師範大學南開區學前教育研修基地建設,以師大南開附幼為試點園,帶動基地成員廣泛參與,將民辦園納為研修基地成員單位,助推南開區學前教育教科研水平的整體提升。義務教育進一步優化辦學模式,促進均衡發展。推動學區化辦學向縱深發展,以強化片區學校聯盟、藉助高校資源、九年一貫制直升等方式,拓展品牌學校優勢。繼續探索小學聯盟辦學、集團化辦學模式,注重發揮特色學校的輻射、引領作用。繼續進行區域內中小幼銜接一體化的實踐研究。規範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為,打造優秀民辦學校、優秀民辦幼兒園,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形成在全市有影響力的教育品牌。
全力以赴,做好後勤保障。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配備足量的額溫槍、體溫計、消毒液、口罩和適量防護服、護目鏡等疫情防護物資,並投入800萬元給全區國辦中小學、幼兒園的每一個校區都安裝了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測溫門,投入71萬元安裝感應水龍頭3600餘個,最大限度在硬體上給予了保障。聯合校外配餐企業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對配餐企業開展聯合檢查,配餐學校與配餐企業均使用執法記錄儀,實現了送餐接餐過程的無縫對接。建立了局、校、企業三級監督聯絡網,對11家配餐企業的配餐流程進行實時監督,全力保障學生餐的質量及安全。
搭建學習平臺,「停課不停學」有序推進。依據《天津市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工作方案》要求,利用網際網路和信息化教育資源為學校、師生提供教研、學習支持。先後組織教師網上教研活動3次,共計48場,覆蓋中小學全部學科教師近6000名;提供南開區「雲動」課程資源平臺與「一起教育科技」直播平臺,共上線包括疫情應對、綜合實踐等方面的136門課程、260節課。線上教學做到有安排、有跟蹤、有評價、有反饋,真正做到「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
強化督導檢查,逐校核驗開學條件。成立12個檢查組,按照各批次複課開學的核驗細則和「穩妥審慎、分批分類、逐步有序、嚴防嚴控」的要求,從疾控、衛生防疫、消毒、應急處置等方面對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及培訓機構進行逐項核驗檢查,同時加強指導服務,精準有力做好複課開學各項工作,確保複課開學和疫情防控平穩有序。
高度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統籌做好中小學複課開學學生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啟動線上中小學心理健康月主題活動,教育引導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保持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出臺了《南開區教育系統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複課開學學生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意見》,採取線上方式向全區中小學師生及家長開通網絡心理輔導諮詢服務。南開區心靈護航志願團隊的老師們為學生和家長多角度量身定製了複課開學心理指南,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活。
做好防控疫情常態化工作階段的市、區、校三級中小學文藝展演,以合唱節、舞蹈節、器樂節、戲劇節「四節」聯動為師生提供展示交流。堅持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工作,圍繞「弘揚華夏文明,傳承津沽文化」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文化活動。全面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加強學生素質拓展和藝術社團建設。以「每日一歌」「每日一詩」等形式,開展校園美育交流活動,讓師生在美育活動中陶冶情操,感受藝術活動的樂趣和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