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培養了右腦的系統思維,蘊含了宇宙的全息智慧。如果讓孩子由拼音開始認識漢字,那真是買櫝還珠了。
中國的漢字,是個全息系統,一個漢字能表達充分的信息,中國的漢字系統稱為六書。
六書,指漢代的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的六種類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漢字的形體構造分為內部結構和外形結構兩部分,其中象形、指事是「造字法」,會意、形聲是「組字法「,轉注、假借是「用字法」。「六書說」是最早的關於漢字的系統理論。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聖書字、中國商朝甲骨文、瑪雅」文字)之一,亦是其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漢字是偉大的,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而漢字除了是語言外,還蘊含著我們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豐厚的人生哲理。參悟漢字玄機,是學習為人處世,是體悟人生之道,也是讀懂中國文化的本質。
西方文字與中國文字的本質差異就在於,西方是拼音文字,每個字母沒有實際的意義,在不同的邏輯關係下,就形成了實際的意義。所以西方文化的特質是邏輯,局部。
而中國文化的核心是整體的,是易象的。這種文化內涵已經和我們的文字一起,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中。
來看看拼音的世界吧
漢語拼音的由來
《現代漢語拼音方案》源於近代以來在中國開展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蘇聯創製的,其目的是在蘇聯遠東的10萬華工中掃除文盲,今後在條件成熟時,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漢字,以解決中國大多數人的識字問題。
1931年5月,蘇聯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員會科學會議主席團對中國拉丁化字母的方案進行了審定,並批准了這個方案。
拉丁化新文字的傳播還得到了文化教育界人士的熱情贊助。1935年12月,蔡元培、魯迅、郭沫若、茅盾、陳望道、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發表文章《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其中說:「我們覺得這種新文字值得向全國介紹。我們深望大家一齊來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為推進大眾文化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工具」。這是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的一份革命宣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就馬上著手研製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協會設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討論拼音方案採用什麼字母的問題。
1977年,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決定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中國地名的國際標準。1978年9月,國務院轉發了《關於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的報告》。1982年8月1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文獻工作技術委員會決議採用漢語拼音作為世界文獻工作中拼寫中國專有詞語的國際標準,標準號:ISO7098-1982。《漢語拼音方案》已經從中國標準發展成為國際標準。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8aafe1fc81a77bbbfe0493a252d3c13_b.jpg" data-rawwidth="387" data-rawheight="5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7">快看這個報紙!是不是超洋氣的?右上的人頭都顯得酷炫霸氣極了對不對?
快看這個報紙!是不是超洋氣的?右上的人頭都顯得酷炫霸氣極了對不對?
這就是用拼音寫出來的報紙,《大眾報》
還有這個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55208910674572b141635115238c1f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55208910674572b141635115238c1f7_r.jpg">還以為這首歌是英文或者法文的呢,發現,誒,不是啊!還是中文歌!還以為這首歌是英文或者法文的呢,發現,誒,不是啊!還是中文歌!
專門有小冊子來教大家的好麼,1936年喲。(不過這本別看像是大家誰都可以讀的親民作,其實裡面內容還是主要面向知識分子的。)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c3febfabc78bc0ef26d813a7ed413e4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
這個才是親民的小冊子: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33acf0909fcebc2e137e5255a0343c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33acf0909fcebc2e137e5255a0343c6_r.jpg">不是給幼兒園的人看的哦,是真的給成年人學習用的。不是給幼兒園的人看的哦,是真的給成年人學習用的。
漢字培養了右腦系統
中國人被認為是世界上形象思維最發達的種族。正因為漢語的形象思維等方面的表現力格外突出,有西方人評價其是最接近上帝的語言。傳統西方文字,讀和寫的順序是從左至右,操練的是左腦,傳統漢語則是從右至左,操練的是右腦。當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人類用「腦」思考,中國人卻一直認為人類用「心」思考。就這樣,西方人善於邏輯思維,因之左腦承受了太多壓力,科技的進步並不能增強人們的幸福程度,甚至有所減少;東方人善於頓悟,右腦總處於高度愉悅狀態,左腦的記憶庫裡卻從未進行很好的整理,於是幸福的東方人遭受了西方人槍炮的教訓。
但近代尤其是解放後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並不成熟的形象思維讓位於並不成熟的邏輯思維,培養了一批只會按章行事,缺乏應變能力和創造性的左腦型人才。
在一切的標準化之中,教育的標準化最不可饒恕。右腦型的人才被扼殺——當然,這個好像也怪不了誰,自西方工業文明勃興以來幾百年中,整個世界的大趨勢就是這樣。經濟奇蹟證明了中國的左腦們極其成功,中國的右腦們卻令人羞愧。據說,徐冰、譚盾這樣的藝術家多少表現出了超凡、優質的右腦素質,但不幸的是,他們在自己的祖邦並不吃香,原因是他們「太不標準化了」
20世紀,機器被證明可以代替人的體力,21世紀,許多新技術被證明可以替代人的左腦。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正在從以邏輯、線性、類似計算機的能力為基礎的資訊時代(Information Age)向概念時代(Conceptual Age)轉變,概念時代的經濟和社會建立在創造性思維、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礎之上。
在西方已經看到自身文化的不足,全力向東方的意象型智慧靠攏時候,我們的孩子卻通過學習拉丁字母式的開始對漢字的認識。真是遺憾!
讓我們一起欣賞漢字之美吧
13個最內涵漢字,道盡人生真諦
「停」
暫時的停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中國古代的驛道,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亭子。這些亭子是做什麼用的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停」字——「人」和「亭」靠在一起,便成了「停」。
古人在驛道旁建造亭子,是為了讓人們暫時停下疲累的腳步,在「停」中補充體力、蓄積精神,好讓後面的路走得更輕鬆、更快捷。「停」,是為了更好地走,這就是「停」字中的人生智慧。
「劣」
差人一等,是因為比別人少出了力
人生的優劣,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漢字「劣」的構造就很有意思:什麼是「劣」呢?「劣」就是比別人「少」出了「力」。
你比別人差,不是本質就差、生來就差,而是後天懈怠、懶惰,不肯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的結果。
上帝是公平的,你的付出和努力,決定著你人生的優劣。
「路」
就在各自的足下
「路」字的左邊是一個「足」,右邊是一個「各」——人生之路,就在我們「各」自的「足」下。所謂「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每個人都能走出一條人生之路來,但要自己走,不能指望別人。
「舒」
捨得給予別人,自己就能收穫快樂
「舒」字,左邊是捨得的「舍」,右邊是給予的「予」,就是捨得給予的意思。所謂「舒心」,就是「捨得給予別人,自己就能收穫快樂」。
「福」
有衣穿有飯吃,就是福
「福」,左邊是「衣」,右邊是「一口田」。古人造字時,認為一個人有衣穿有飯吃,就是「福」。
與古人比較起來,現代人的物質生活不知要豐富多少,他們普遍有衣穿有飯吃,普遍實現了溫飽;不少人還達到了小康,有的甚至大富大貴。而很多人卻是整日愁眉苦臉,一臉的不快樂。
這是因為現代人的滿足已經不再停留在有衣穿有飯吃,不再是知足常樂。他們有更多的欲望,一時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煩惱,甚至嫉妒仇視別人。
幸福,不是擁有了,而是滿足了。
「道」
首要的,是邁開腳去走
「道」字,由一個「走」字底和一個首要的「首」字組成。這告訴我們,要走出一條人生之「道」來,首要的,是邁開腳去走。
理想很重要,信念很重要,毅力很重要,堅持很重要,機會很重要……但如果你不邁開腳去走,不去行動,這一切都將等於零。
「患」
心多,不是好事
「患」字,上面是一個「串」,下面是一個「心」,連起來就是一「串」的「心」,也就是心多的意思。
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得失的人,這也想要、那也想要,這也怕失去、那也怕失去,怎麼不會心生憂慮呢?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做事的人,這也想做,那也想做,三心二意,怎麼可能做成事呢?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別人的人,對別人總是多疑、猜忌,不做坦蕩蕩的君子,而做長戚戚的小人,怎麼會是一個健康的人呢?
「誇」
自大的人,最終要吃大虧
「誇」字,上面是個「大」,下面是個「虧」,可以這樣理解和解釋——一個自大的人,最終是要吃大虧的。
一個自大的人,必定是在用他的自大來掩蓋他的無知和無能。一個不知道用行動去改變自己的無知和無能,而是用自大去掩蓋的人,那只能永遠無知無能下去,最終必定會在不斷地膨脹和越來越莽撞中,吃大虧。
「途」
給別人留有餘地,自己才有路走
「途」字由「走」和「餘」構成,可以這樣理解和解釋——給別人留有「餘」地,自己才有路「走」。有些人愛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因此把人際關係弄得很糟,做起事來就只能處處受挫和碰壁。
「海」
大海,來自每一滴水
看看「海」字的寫法:「海」,來自「每」一滴「水」。是一滴又一滴的水,匯聚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成就人生的大海,也要從「一滴水」又「一滴水」般的小事開始,做好了那些小事,才能成就人生的偉大。
反過來說,大海之所以博大,是因為可以包容含藏「每」一滴「水」。如果是一個小水窪,能容的水就有限。這就是「有容乃大」,告訴我們謙虛包容才能大成的道理。
「怕」
恐懼,是因為內心空虛
「怕」字,由「心」和「白」構成。什麼人才會「怕」和恐懼?就是那些內「心」一片空「白」的人,即內心空虛之人。
那麼怎樣才不會害怕、不會恐懼?當他懂得不斷地用學習、工作、事業、理想、信念和愛來填充自己的內心,去驅走內心的空虛,讓自己充實起來,自然也就不會怕、不會恐懼了。
「忙」
一忙,就把心給丟了
「忙「字,「心」「亡」為「忙」,指人一忙,「心」就丟了。一個行色匆匆忙著的人,往往是一個無「心」之人。
忙中出錯、忙中出亂,就是因為忙著忙著就把「心」給丟了。一個不帶著「心」、無「心」做事的人,如何不會犯錯出亂?
焦慮、浮躁、不安、匆忙,最容易丟失一個人的「心」。靜下來,讓「心」回來,人才會安寧,事才會從容。
「贏」
要成贏家,要有五種素質
「贏」字由亡、口、月、貝、凡五部分組成,這就是人生贏家必備的五種素質和能力——亡,危機意識;口,溝通能力;月,時間觀念;貝,取財有道(貝殼是最古老的貨幣之一);凡,平常心態。具備了這五種素質和能力,再加之努力奮鬥,定會走向成功,成為人生贏家。
這篇文章,通過公眾號平臺發了一個下午都被網監攔截,刪改了若干敏感詞,已經面目全非。是否能表達本意,我已經不知道了。向每一位讀者致歉。
小提示:御塾院現已開通新浪微博,誠邀各位朋友@御塾院,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