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人》:不再精緻的時代裡,美國黑幫電影的最後致敬

2020-12-17 貓眼電影

電影《愛爾蘭人》上映之後,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和影片中的一眾老牌影帝重新回歸到大眾的視野當中。

對於美國劇情片的電影愛好者,馬丁·斯科塞斯這個名字代表著經典和永恆,而對於全世界的漫威粉們而言,馬丁·斯科塞斯可能只是一個口無遮攔即將面臨退休的美國導演。

這是一個容易被遺忘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不再精緻的時代。所以,當馬丁·斯科塞斯帶著《愛爾蘭人》的劇本四處碰壁時,如果沒有內心的一份篤定和堅持,恐怕,電影史上就又少了一部可以流傳百世的經典之作。

《愛爾蘭人》稱得上是一部站在不同的高度去審視都能夠得到超高評價的一部電影,能夠得到爛番茄33連鮮開局,新鮮度100%,均分高達8.88高口碑的電影,自然不可小覷。

法蘭克·希蘭是一名二戰退伍老兵,退伍後,法蘭克成為了一名送冷凍牛肉的普通卡車司機。

由於一次意外的丟肉事件,讓法蘭克捲入了一場莫名其妙的偷竊案件中。

被扣上"偷竊"罪名的法蘭克既無權也無勢,因此就算律師比爾·布法利諾想要積極為法蘭克贏得官司,法蘭克依然覺得自己幾乎看不到官司勝訴的可能性。

沒想到的是,由於律師比爾·布法利諾的努力和工會十分嚴謹的保護卡車司機的法律條文,讓法蘭克最終贏得了這場毫無勝算的官司。

為了慶祝贏得了官司,比爾布法利諾帶著法蘭克來到了一家酒吧,而在這裡,法蘭克·希蘭則碰到了一個徹底改變他下半生的人——羅素·布法利諾。

作為當時美國最大犯罪組織的頭號首腦,羅素·布法利諾一步步引導法蘭克走向了職業殺手的道路,而在這個過程中,羅素和法蘭克二人之間的友誼也開始一點點滋生。

因為對法蘭克的業務能力十分欣賞,再加上二人之間有了一定的友誼基礎,羅素在一次二人交談中牽線搭橋將法蘭克介紹給了當時的卡車司機工會主席——吉米·霍法。

在法蘭克出色地完成了一次自己交代的任務之後,吉米·霍法開始和法蘭克有了私人社交,並且在家庭聚會中,吉米和法蘭克的女兒佩琪意外建立起身後的友誼。

隨著新總統甘迺迪的上臺,讓吉米的工會勢力得到嚴重的縮水和打壓。

而為了能夠保住自己原有的勢力和地位,吉米一步步將法蘭克培植成自己最為信任的左右手,甚至讓法蘭克成為了一個地區的分會主席。

但是,在這個漫長而又複雜的爭權奪利的鬥爭過程中,多方利益的糾葛就像是一個深不見底的大漩渦,令每個人都深陷其中,分清敵我逐漸變成一件十分為難且痛苦的事。

而作為一名職業殺手,法蘭克最終不得不面臨在羅素的絕對領導和吉米的深厚友誼之間做出一個殘忍的選擇,而不論選擇哪一方,無疑都會讓法蘭克的後半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很多人說,羅伯特·德尼羅、喬·派西、阿爾·帕西諾這三位殿堂級別的影壇大佬不論從其過往的電影資歷來講還是從平均80歲的高齡來參演這部電影的決心而言,都能讓《愛爾蘭人》的好口碑來得輕而易舉。

而事實上,一部剛剛小範圍上映就能夠一舉衝到9.1分這樣高分領域的劇情電影,除了片中演員們過硬的演技和精彩的表現之外,往往劇本創作和影片本身所賦有的藝術厚度都是我們不應去忽視的。

對於劇情片的忠實愛好者們而言,《愛爾蘭人》被稱為史詩級的黑幫題材片可謂定位精準。

錯綜複雜的權力關係,政黨與黑幫勢力間千絲萬縷的明暗瓜葛,以及男主法蘭克殺手生涯中充盈飽滿的情感經歷,讓該部影片首先擁有了一個充滿底氣的故事背景。

作為一部三個半小時時常的劇情片,《愛爾蘭人》對於觀眾的觀影門檻是不低的,而為了能夠讓更多的觀眾去接受這部電影,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在影片的敘事方式上的確花費了不少心思。

《愛爾蘭人》保留了馬丁·斯科塞斯以往影片固有的電影敘事風格,因此在觀看這部電影時,熟悉馬丁·斯科塞斯影片的觀眾們會從中看到《好傢夥》等影片的影子。

除了將個人固有的電影風格習慣保持下來以外,《愛爾蘭人》倒敘-插敘的敘事手法運用地也更為考究老道。

這不單單是為了減少劇情片的枯燥感,同時也為影片主角角色們的情感層次塑造建立起一個可靠的情緒框架,這一點也是該部電影中有別於馬丁·斯科塞斯以往影片比較鮮明的一個特點。

很多人將《愛爾蘭人》拿來跟《美國往事》、《教父》作比較,足以證明這部剛上映不久的電影在影迷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但也有一些網友認為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終究是人到暮年,鏡頭下的人物和故事變得不再鋒芒畢露,甚至隱約帶些莫可名狀的傷感情緒。

和馬丁·斯科塞斯早年間黑幫題材的電影相比,《愛爾蘭人》雖然講述的也是黑幫與政客之間多年來盤根錯節的爭鬥史,但很顯然,這部影片中的血腥氣息要少很多。

影片中為數不多的血腥鏡頭都奉獻給了法蘭克這個人物殺手背景的形象塑造,少了群體廝殺,沒有血流成河,有的只是法蘭克執行任務時深邃堅定的眼神和手起槍響的乾脆利落。

如果不是吉米·霍法被法蘭克開槍射殺時賤到牆壁上的鮮血提醒了觀眾法蘭克實際上是一名殺人不眨眼的冷酷殺手,我們在觀看這部影片的大多數時候,都會認為法蘭克只是一名沉浸在過往回憶中的垂暮老人。

人情味大於戾氣感,是本片受到爭議最大的一個點,所以《愛爾蘭人》很多時候更像是一部美國黑幫電影史的回憶錄。

《愛爾蘭人》不再是一部依靠激烈格鬥、血腥暴力場面博得關注的黑幫電影,而是另闢蹊徑,從一個更為客觀和冷靜的視角,向觀眾一幀一幀還原歷史的原貌和真相。

時至今日,不論是美國黑幫片還是西部片,亦或者是香港經典的殭屍片和警匪片,都已經走過了它最為輝煌和榮耀的時代。

而導演馬丁·斯科塞斯能夠在70多歲的高齡,耗費十年的時間,並且將自己曾經合作過的最得意的夥伴們齊齊聚集到這部影片當中,這樣的行為已經能夠讓《愛爾蘭人》在衝擊奧斯卡等各大獎項時擁有足夠的勇氣和實力。

或許《愛爾蘭人》依舊無法讓劇情片像漫威宇宙那樣引起全世界影迷們的集體狂歡,但不論是作為一部黑幫紀實電影,還是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和一眾老友獻給自己的合作紀念,《愛爾蘭人》都值得被永遠銘記。

相關焦點

  • 傳記類黑幫片《愛爾蘭人》美國黑幫電影的最後致敬
    《愛爾蘭人》馬丁斯科塞斯導演的傳記類黑幫片,電影改編自一本叫《聽說你刷房子了》的回憶錄,書名來自黑幫的一句黑話,刷房子就是殺人的意思。槍聲一響,血濺滿牆。最後,《愛爾蘭人》上線這個它自帶一片爭議聲中奉獻了一部華麗的老派黑幫電影,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弗蘭克希蘭是個二戰退伍老兵,在紐約做卡車司機時,他認識了黑幫老大拉塞爾,拉塞爾喜歡他的果斷吸納弗蘭克進入黑幫電影採用三線敘事,分別是弗蘭克中年老年與暮年的口述為線索,三個視角同步起草,主要側重於弗蘭克的中年,最後再匯聚到一處,在結構上顯得極為工整。
  • 細數《愛爾蘭人》5大秘密,馬丁·斯科塞斯用一個場景向舊作致敬
    年度巨作《愛爾蘭人》(The Irishman)上星期在國外影視平臺Netflix隆重上架,有兩大影帝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與阿爾·帕西諾(Al Pacino)主演、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絕對是本世紀最令人期待的黑幫電影,更有機會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項
  • 電影《愛爾蘭人》:苦澀復調交織出的荒誕畫卷
    批評「漫威電影是主題公園」後,老牌導演斯科塞斯新片終上映——  《愛爾蘭人》:苦澀復調交織出的荒誕畫卷  ■本報記者 柳青  看斯科塞斯的新片《愛爾蘭人》,很難不聯想他之前那番「漫威電影是主題公園」的表達。《愛爾蘭人》的質感和特色,幾乎在「漫威電影」的對立面。
  • 豆瓣9.1的年度最高分電影與最後的黑幫史詩!
    而正如英語文化內特別喜歡以The last什麼什麼(最後的)來命名文藝作品的偏好(例如電影《最後的武士》《最後的莫西幹人》以及片中角色原型的傳記片《最後巨人》)
  • 談《愛爾蘭人》:一部回歸教科書級別的電影
    一、《愛爾蘭人》的故事類型▼ 類型一:傳記馬丁·斯科塞斯大部分犯罪題材電影都是「傳記」色彩的。換句話說,他的電影視角以及故事軸線通常是在某個特定角色身上的(從《計程車司機》到《好傢夥》再到《華爾街之狼》都是如此)。
  • 美劇版教父,HBO的《大西洋帝國》,史詩級的黑幫片!
    每個人都是那麼的豐滿和複雜,不會有人讓你痛恨不已也不會有人完美無缺,能將一部黑幫題材的電視劇人物塑造的如此豐富,足以見得編劇的功力。納吉雖然是靠走私酒、開妓院賭場為生的黑幫老大,但他並不是一個十足的惡霸。
  • 思想界|《愛爾蘭人》:批評漫威的馬丁·斯科塞斯過時了嗎?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查爾斯·布朗特為美國黑手黨成員「愛爾蘭人」弗蘭克·希蘭創作的回憶錄《我聽說你漆房子了》(I Heard You Paint Houses,原著中文版譯名亦為《愛爾蘭人》)。該片透過弗蘭克·希蘭的視角,講述了戰後美國有組織犯罪數十年間的變遷史詩,並且為美國20世紀著名懸案——傳奇工會領袖吉米·霍法失蹤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美國最牛的黑幫老大:火拼時使用重機槍,專屬座駕被總統徵用
    在這個自由的國度裡,黑幫組織泛濫,嚴重威脅了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甚至還影響到了政權。說到美國的黑幫文化,就不能不說在上個世紀20年代,這個時期是美國黑幫發展旺盛的時期,從R星的遊戲《俠盜獵車手》當中也不難看出,而當時美國黑幫裡面最出名的人物,叫做阿爾·卡彭,遊戲當中的角色也是致敬了這個人。
  • 盤點全球十佳黑幫電影,最後一部無可撼動
    最後二十分鐘的經典程度就不用再說了,阿鬼應該是唯一策劃且了解事情全貌的人,最後開車時的笑容有一種劫後餘生的輕鬆,由此推測在餐桌上他是有可能被阿來一槍打死的。用自己的性命作為賭注,倒是給了這個理髮師孤膽英雄的豪情,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性格複雜卻又義薄雲天的人物形象。
  • 在美國,憑啥義大利人就不如愛爾蘭人吃香
    主角雖是愛爾蘭裔,說的卻是義大利裔地下世界的事——這是義大利裔導演斯科塞斯的最愛,而義大利裔的老戲骨羅伯特·德尼羅和艾爾·帕西諾擔綱主演,更被視作向「黑手黨經典電影」《教父》系列的致敬。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偏偏是愛爾蘭裔和義大利裔的組合?僅僅是因為人口各佔全美11%和6%所帶來的大概率事件?
  • 唐德鑫|《愛爾蘭人》從「拓荒歐洲」到「拓荒北美」的悲壯史詩
    這是電影《愛爾蘭人》裡的開場白之一。這是一句美式黑幫黑話,「刷房子」意即殺人時血濺牆壁之意。在小說《聽說你刷房子了》裡,主人翁弗蘭克回憶到,「愛爾蘭人」甘迺迪家族也和黑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家族在美國「禁酒令」時期,也參與販賣私酒生意,收益頗豐。甘迺迪還曾和一名黑幫成員搶奪一個女孩,發生過「三角戀」。電影讓人對「愛爾蘭人」與「美國黑幫」之間,產生了奇妙的聯想。
  • 豆瓣9.1分,《愛爾蘭人》真是看到老淚縱橫
    所以,接下來在各種頒獎季前哨戰的新聞裡,你也一定會反覆看到《愛爾蘭人》。是啊,這又怎能讓人不期待呢?那麼,當真正看完《愛爾蘭人》,會覺得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呢?首先,應該還是黑幫史詩吧。老馬丁借這個故事,更是整體回顧 了下當時美國的黑幫史。以至於,影片在開始大部分時間,都在講述弗蘭克·希蘭進入黑幫的經歷。而作為重要角色的阿爾·帕西諾,在影片演了四十多分鐘之後,才第一次登場,也是很任性了。於是,這部電影也從艾米·霍法失蹤案,變成了對一個黑幫時代的回望。這也使得,影片變得更好看。
  • 從英國人的活奴隸到美國的強大勢力,愛爾蘭人經歷了什麼?
    答案很簡單,因為英國之前奴役過愛爾蘭人,最後愛爾蘭人奮起反擊,最終一大部分脫離了英國的魔掌。愛爾蘭人早期形象但是愛爾蘭在英國的統治下實在太窮了,有時想變賣家產換張船票到美國都困難。當時的愛爾蘭本土人想移民,一般都要靠在美國的愛僑匯錢回來,好讓這些人能夠有機會移民美國。
  • 史上最佳10部黑幫電影,你看過幾部?
    8.黑手黨人 (Mafioso,1962) 《黑手黨人》是掀起美國觀眾對黑手黨類型的電影迷戀的一個起點,電影中從人物的服裝到對話,一切是精心製作。
  • 《教父》裡不可一世的柯裡昂家族,現實中的美國黑幫如何存在?
    《教父》所講述的並不是一個雖平凡但韻味無窮的愛情故事,它改編於馬裡奧的同名小說,情節具有深厚的黑色意味,是一個美國黑幫的權利繼承和勢力擴展的故事。無論是導演床上的馬頭還是教父首子的身死,那種情節都讓人不禁心生恐懼。影片《教父1》開頭並不是直接的血腥殺戮,反而展現了一個盛大的婚禮。
  • 香港電影裡的四大黑幫大哥:梁家輝,萬梓良,任達華,吳鎮宇
    香港電影逐漸沒落是事實,香港電影在近10年來早就不如當年了。在香港電影的輝煌時期,各片種應有盡有,人才輩出,是華語電影裡的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黑幫類型電影裡,黃金時期的時期電影奉獻了諸如《英雄本色》、《喋血雙雄》、《槍火》、《無間道》等精彩紛呈的電影,而在這些電影裡,黑幫大哥的形象塑造更是栩栩如生,曾先森今天就來盤點下香港電影裡的,四個經典黑幫大哥形象。
  • 「黑幫版」的《阿甘正傳》!豆瓣9.1,5個主演加起來300多歲
    此外還有老搭檔喬·佩西(《美國往事》、《憤怒的公牛》)、哈威·凱特爾(《計程車司機》、《低俗小說》)和安娜·帕奎因(《X戰警》、《真愛如血》)等演員傾情加盟。能在同一部電影裡看到這些重量級大咖集結,應該算是有生之年系列吧!
  • 10部香港黑幫電影,最後一部影響了一代人
    上期盤點了12部黑道梟雄電影,本期推薦幾部香港黑幫電影,最後一部甚至影響了一代人1、英雄本色香港黑幫電影的代表作。影片充分展現了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開創黑幫英雄片的潮流,小馬哥的形象深入人心《英雄本色》教會我們的不僅是模仿小馬哥戴墨鏡用錢點菸耍帥,還有男人的尊嚴「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2、喋血雙雄《喋血雙雄》在李修賢與周潤發兩位影帝一警一匪完美的演繹下呈現一場為人酣暢淋漓的江湖義氣,而那教堂的喋血,那槍林彈雨中飛舞的白鴿,更賦予了電影以血色的浪漫
  • 愛爾蘭人 The Irishman (2019)類型:劇情 / 傳記 / 犯罪
    通過二戰老兵弗蘭克·希蘭的視角,講述了戰後美國有組織犯罪的故事。弗蘭克·希蘭是一名騙子和殺手,曾經在 20 世紀最惡名昭彰的人物身邊工作。該電影跨越數十年,記錄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懸案之一,即傳奇領袖吉米·霍法失蹤案,以宏大的故事之旅,展現有組織犯罪的隱秘通道:其內部運作、仇敵以及與主流政治的瓜葛。
  • 美國頭號黑幫大佬在監獄被殺!終年89歲!
    CNN、美聯社、《時代》周刊等媒體30日齊刷刷報導。他被控十多項謀殺,檢方正尋求把他的刑期從無期徒刑改為死刑。而且,他已經89歲了。30日,他剛剛被轉移監獄第二天一早,就被人發現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黑澤爾頓監獄裡死亡,沒有其他獄警和囚犯受傷。FBI正調查他的死因。但媒體都說他是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