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祖墳出人,屋場發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1-03-03 最新廣場舞教程

俗語在農民朋友們的交流中,是經常可以聽到的,往往很短的句子,但卻蘊含著很大的一個道理。這些俗語,往往是農民朋友們,在千百年生活中,對生活中的事物觀察和很多事情的經歷中,得出的經驗和總結。往往是很精煉的一句話, 還非常的順口。有些俗語,關乎節氣,有些俗語,來自於種莊稼的經驗,有些俗語,關於墳墓安葬,一種對先人尊敬的表達。                                                                            

單純字面上看我們理解說是祖墳出了人才,房屋出了錢財,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對勁,那麼這句話真正的意思呢?前半句"祖墳出人",這句話是人們在討論墳墓和房子的重要性。在農村很多人都講究迷信,覺得自家的祖墳會影響到後代子孫的發展,如果看好風水,位置選的好的話就是祖上冒青煙,家裡會有出人頭地的子孫。"屋場發家"是說如果居住的房子選的好的話,這個家庭的財運會很旺,容易發財。

所謂「祖墳出人,屋場發家」。我想是以古老相傳的風水來解釋的,所謂「祖墳出人」意思是祖墳埋得好,那這家後人就會有人出人頭地;「屋場發家」意思是屋場位置朝向建得好,能助家業興旺發家致富。簡言就一句話,出貴人靠祖墳,發家靠屋場。

至於「屋場發家」是指房子的座位關係到家庭財運,房子風水好,家庭財運就會好起來。這句話,更多的是表達了經過教育的人們要始終保持一種對祖先的懷念敬意和尊重。當一個老人老了,他應該受到後代的善待,即使他的祖先去世了,也應該敬畏地埋葬。如果善待祖先,將會得到好運,家庭將會安全健康。蓋房子的時候也不要隨便亂蓋。要選擇一個好地方。家庭成員生活居住舒適了,自然有更多的精力來賺取收入。

當然我們從現在科學的角度來講,可能這句話沒什麼道理,但是從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幾千年形成的這種風俗習慣來講,事實上是出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要知道在古代,人們的認知水平,人們的理解能力,都不能與今天科學昌明的社會相比。所以我們要在理解這些術語的時候,一定要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 

相關焦點

  • 在農村,老人說:「家裡有三,家敗人散」,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當農閒之際,老人們也會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談談農作物的長勢,沒事做的時候也會相約幾個好友一起到河邊捕捕魚,筆者每次回村,最喜歡和村裡的長輩聊天,有時候也能學到不少俗語老話,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老人說過的話,那就是「家裡有三,家敗人散」,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房前山屋後水,這樣的房屋難富貴」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在農村,人們蓋房子、修墳墓都不是隨隨便便的事情,這裡面有大講究。蓋房子既要考慮到房子的實用性,又要美觀,而修墳墓就更是得慎重。從風水的角度來說,甚至會影響到富貴榮華和子孫後代的運勢,所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 「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有沒有道理?為啥會留下這樣的老話呢?
    「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是舊時農村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話。這種說法主要是針對一些人處於貧窮的境況下,不去思考自身的問題,而是迷信風水,把自家門改來改去。而家境富裕後的人家,更想享受富貴榮華,也迷信風水,在祖墳上動作不斷。
  •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祖墳屬於陰宅,活人居住的房子叫陽宅,陰宅和陽宅都有著諸多的講究和說法,認為祖墳的方位和相關的環境會對子孫後代都有著諸多的影響。其實,農村的很多老話俗語表明,墳墓不僅影響著當代人,還會影響到子孫後代。就比如,我們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何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吧!首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萬一誰家的祖墳塌陷,就預示著子孫人丁不興旺。墳頭上的草木不茂盛的話,暗示後世家人過得比較寒酸貧窮。
  •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這一句俗語,就是拿動物的一種排洩方法做了一個比喻,小雞沒有排尿系統,但同樣需要排尿,只是說洩殖腔不同罷了。這句話也是比喻每個人的生存方式不一樣,但同樣都能生活得很好,也是比喻各有各的擅長,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農村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年輕人整天看是遊手好閒,東遊西逛,看他是無所事事,但他生活的也挺好。殊不知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他自己的業務,他能在東遊西逛的同時,把這些業務辦成了,自己能從中得到收益。
  • 在農村老人說,70後的人要講究「不端3碗、不發3財」,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70後的人要講究「不端3碗、不發三財」,有道理嗎?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如今農村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以前社會生產力水平比較落後,無論農村還是城市,人們生活都比較艱苦。
  • 農村老人言: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言: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在以前的時候,這些俗語對於農民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非常多,而且有的俗語就算到現在也是非常實用的,所以有些農民因為自己沒有上過學,所以就用這裡俗語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 農村俗語「宅子見四喜,家中出能人」什麼意思?農民說得有道理嗎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農村故事和文化,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宅子見四喜,家中出能人」什麼意思?農民說得有道理嗎?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古代農民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了很多道理,至今仍讓人受益匪淺。農耕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俗語也是中華文化中寶貴的財富。
  • 農村老人說的「人生三鍋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說的「人生三鍋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巧了,朋友圈正流傳著這句話呢!太有才了,將人生比作三鍋菜,竟總結得如此精闢!第一次是在出生時在農村更多的吃的是滿月酒。全家老少,親朋好友都歡聚一起,慶祝一個人的到來。第二次是在結婚時只有結婚成家,你才算是真正成人了。
  •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娘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老人說的話,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他是農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具有一定的勸誡和指導意義的話,就像這句話,人窮莫看娘家門,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呢?農村還有一句話,就是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潑出去的水,想要收回來非常的困難,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姑娘嫁出去以後,不要一天返回娘家,特別是嫁出去的姑娘,家庭很困難的時候,更不要回娘家。
  • 農村老話「房倒屋又塌,農民發了家」,什麼邏輯,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房倒屋又塌,農民發了家」,什麼邏輯,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近年來社會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城市圈不斷的擴大,農村經濟的活力也逐步的提高。
  • 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些俗語我們經常會在農民朋友的口中聽到,特別是村裡的老人,他們總是把這些話掛在嘴邊,覺著這些話很有道理。這些俗語都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自身的生活及生產活動總結出來的。有一些話我們仔細想來,確實是很有道理的,甚至有一些話到了現代甚至可以用科學來驗證。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說一句總能在村裡聽到的話,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就是「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 老人常說寧舍錢萬貫,不舍房屋向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老人常說寧舍錢萬貫,不舍房屋向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有不少人手裡都有錢了,所以有的年輕人在看到自己家鄉的老房子時,就感到非常不滿意,於是一些人決定將自己的老房子推了,重新蓋一個新房子,所以相信現在有很多人都發現了現在農村有不少的地方家家戶戶住的房子都是兩層小洋樓了吧。
  • 農村老人常說兩姨親不叫親,死了姨娘斷了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常說兩姨親不叫親,死了姨娘斷了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現在有很多人都有一大堆的親戚,有些人在過年的時候就光拜年就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而且還花費了不少的錢,所以有很多人就是因為自己的親戚太多
  •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說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為什麼農村老人愛說這麼一句話呢?年輕人怎麼不會說這樣的話呢?這是因為老人經歷過了這樣的無奈和心酸,說這類話的,多半是已經喪偶的,或者是兒女久不在身邊的。那我們同時也會疑惑,她們是出於什麼心理說出這樣的話?這就牽涉到了這句話的本意,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又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前山要遠,後山要近,說的是什麼意思,老農這樣解釋的
    農村老話「前山要遠,後山要近」是什麼意思?農村很多俗語對於房屋住宅的描述是很多的,住宅素來有關乎運勢的說法,對於住宅地址的選擇和房屋布局走向,一直都有很多種的說法和講究,尤其是在過去農村基本上也沒有什麼統一規劃,對於建築房屋,確實是需要很大的講究,民間素來有「祖墳出人,屋場發家」的說法,如果想發家那必須要把房屋設計好、建造好。
  • 農村老人說:三十不起四十不發,一輩子窮疙瘩,原來是這個意思
    前幾天寫一篇文章叫《農村老人說的很多俗話和老話,你們覺得有道理嗎?》分享後,很多朋友私信我,叫我多分享一些關於我們當地農村裡面流傳的俗話和老話,那今天就再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們當地農村裡,老人們經常說的一些俗話,其實很多俗話老話都是大白話,但仔細一想也確實是這個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生在八月,去在臘月」,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從小聽農村老人聊天,互相之間你說一句俗語我也說一句俗語,當時並不理解其中的含義,只是覺得這些老人的知識好淵博啊,他們怎麼懂得那麼多。後來隨著歲數的增長,也在生活中慢慢接觸到了各種俗語,也能理解俗語的意思就開始感慨我們的前輩為什麼這麼厲害,可以總結出這麼有哲理的話,並把它流傳下來,用來指導我們晚輩的生活。
  • 農村老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以前在農村,對於兩個人是否能夠結婚要求很嚴格,需要看兩個人的屬相,生辰八字,年齡等等。如果有其中的一項不適合,家裡的父母就會覺得,這兩個年輕人不適合在一起,尤其是關於年齡適不適合的俗語也有很多。那麼,這句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呢?總得來說就是男女在一起,如果有年齡差的話,寧可男方比女方大七歲,也不要女方比男方大一歲。
  • 農村老人常說「碗有3不端」,「3不端」指的是什麼,有啥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 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常說「碗有3不端」,「3不端」指的是什麼,有啥道理嗎?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長輩說一些很有道理的老話,雖然這些老話不是他們想出來的,但卻是經過了百年的沉澱,流傳下來的。有些老話雖然聽不懂它的意思,但人們卻經常掛在嘴邊。在以前那個年代,有很多家庭都上不起學,但是他們卻非常喜歡讀書,畢竟書裡自有黃金屋,書裡有各種我們所不知道的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