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有沒有道理?為啥會留下這樣的老話呢?

2020-12-18 關山聽風

「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是舊時農村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話。這種說法主要是針對一些人處於貧窮的境況下,不去思考自身的問題,而是迷信風水,把自家門改來改去。而家境富裕後的人家,更想享受富貴榮華,也迷信風水,在祖墳上動作不斷。

舊時,我國農村還有兩句俗語,一句是「窮改門,富修墳,財運不好改大門」,另一句是「窮要修墳,富要整門」還是農村俗語。很明顯,「窮不改門、富不遷墳」與前兩句俗語是唱反調的。

這就讓人奇怪了,同樣是舊時代的俗語,為什麼俗語之間的意思完全相反呢?到底是哪一種說法是對的,哪一種說法是欠妥的呢?

1、窮改門,富修墳,財運不好改大門

過去民間俗語說:「窮算命,富燒香」,意思是說,當人處在貧窮的境況下,或者因貧窮而多災多難的時候,往往要去找人算算命,看自己好久時來轉運,一生中命裡能不能擺脫貧窮;富人自然希望富貴永在,世世代代都享受下去,於是就去燒香祈福,凡是能燒香的地方都去燒,比如家裡的神龕、祖墳,各種寺廟,希望得到家裡的祖先、寺廟的神仙保佑。

民間風水順口溜說:「陰地照向子孫,陽宅發達財源」,「不怕千人奔,抵不上一人土裡睏」,「祖墳出人,屋場發家」,等等。也就因為如此,民間把陽宅和陰看得很重要。貧窮的人認為,首先要把屋場搞好,家裡就可以發財,就會成為富人,成了富人後,再去整理祖先的墳墓,讓家裡多出人才,以保富貴永續。

民間認為,屋場的好壞,一般都在建房選址的時候,經過了精心選擇,屋場可能不會差到哪裡去。而一個院落的大門及正屋的堂屋門,就成了決定一家人的貧富和財運關鍵。於是,貧窮的家庭,在無法擺脫貧窮時,不斷改門。有的是改門扇、有的改門框,有的改門檻,有的改門閂,有的改門的朝向和方位,有的改門面的大路。如果改來改去,還是沒有一點效果,只好在門前院內立照壁,還有的在門外立一堵牆,或者立一塊木牌,上面畫一個太極畫案。如此等等。

而富裕的人家,希望自己孫子後代除了能永保富裕外,還要「貴」,舊時的「貴」就是家裡要出當官的,這就需要家裡出人才,這樣才能是富貴雙全。舊時,人們認為富裕的家庭不確定性的因素太多,民間有「富不三代,窮不過三代」的說法,只要家裡後代出了人才,才能保持富貴長久。人們認為,祖墳是蔭庇後代出人的地方,於是富人就想方設法尋找最好的「風水寶地」,把祖墳遷過去,有的人家甚至把在土裡睡了幾百年的老祖墳也遷過來遷過去,希望自己家的「祖墳冒青煙」。

舊時,農村社會觀念就是這樣,大部分人篤信風水,把自己一生的貧富貴賤、災禍病痛的命運交由風水主宰。家裡出現問題,不是懷疑自家的門裝得不對,就是祖墳不做主。人們從來不去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於是,就請人來看風水,家裡窮的就改門,家裡富裕的就遷墳,好像這樣瞎折騰以後,人們能心安理得。

民間還有一句俗「窮要修墳,富要整門」說的意思雖然不太一樣,但與上面的說法大同小異,是一種類型的觀念,無非也是折騰自家的門和祖墳。

事實上,舊時農村人們並不全糊塗,不是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家裡的門和祖墳上,農村之中也還有頭腦非常清醒的人,能客觀地看問題。於是就有了對這種改門和遷墳之風的譏諷,認為這種做法是「拉屎不出怪茅坑」或「吹火不燃怪火筒」。

2、窮不改門、富不遷墳

「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是農村一種很理性的說法,也是與「窮改門,富遷墳」這種說法針鋒相對,就是不管家庭窮也好,富也好,不要去瞎折騰。

窮人家不要老是把自家的門改來改過,本來就窮,得花錢先風水先生來看,還要請木工師傅上門來做事,這免不了要產生一筆不小的開支,增加了家裡的經濟負擔,使家裡的境況雪上加霜。關鍵是改門後,如果自身貧窮的原因沒有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不去反省,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沒有發家致富的門路,完全把家裡的致富寄託於改門上,認為改了門後,家裡就會財運亨通,那確實很不靠譜,也實在太荒唐。

我國民間歷來就強調老人去世後「人死為大,入土為安」。舊時大多數地方的傳統習俗為土葬,人們認為,老人入土後,所有的一切都終結了,就讓老人在安靜地躺在地下。然而,舊時的迷信說法,對躺在地下的老人寄託了太大的希望,認為子孫後代是否發達昌盛,能否過上富貴的日子,與祖墳的風水直接相關。

這樣就直接導致民間一些人,家裡富裕後,給祖先重新尋找風水好的墳地,把原來的墳遷過去。這種行為在古代一些頭腦清醒,能客觀看問題的人看來,這種為了自己私利,折騰祖先,不僅毫無意義,且對祖先是一個冒犯,也是一種不人道的行為。

3、「窮不改門、富不遷墳」的另一種解釋

我國民間一些傳統俗語,不只一層意思,往往有多層含義,這句俗語也不例外。

民間一些老人認為,「窮不改門、富不遷墳」其實不是指實際物件中的「家門」和「祖墳」,而是一種比喻的說法。

門,即家門;門戶,舊時代表一個家族和姓氏。改門就是改名換姓。這就是說,因家裡很窮,無法生活下去,或者說娶不到妻子。比如,有的人就過繼給異姓當繼子,而有些人則做上門女婿。這兩類人在舊時社會的地位非常低下,只能低頭做人,讓人看不起,往往是人們嘲諷的對象。

舊時,人們認為男人就要「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則有骨氣,否則就是「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這是舊時人們的一種普遍觀念,現在已無法評判其中的對和錯。但是,舊時,過繼給異姓當兒子,或者給人當上門女婿的人還是大有人在。

「富不遷墳」,這裡的墳是指祖墳,比喻祖籍地。這句話就是說,外出謀生的人,或者說遷居外地的人,富裕了,活人可以遷徙到任何地方去定居,但在故鄉埋葬的祖先是不可能遷徙的。這種句的實際意思是,從故鄉出去的人,在外面發達了,不要忘記了祖先,也就是不要忘故土,因為你在外再富有,也遷不走祖墳,更遷不走故鄉。

這種說法,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的鄉土文化現象,就像山西洪洞遷往各地的人,距今已有四五百年了,他們的子孫後代依然不忘祖籍地的那棵大槐樹。比如,晚清名臣張之洞,祖籍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縣),出生於貴州興義府(今興義市),而祖上更遠的祖籍則是山西洪洞。他在任山西巡撫時,專程前往洪洞祭拜大槐樹,緬懷先祖。

相關焦點

  • 古話「窮不改門,富不遷墳」裡有怎樣的忌諱
    窮不改門,富不遷墳。這句話是風水物語,也是民間俗語。其中蘊含的道理,也是現在的年輕人應該了解到的一些文化知道,是否借鑑還要看自己的情況。所以慢慢流傳了這樣的思想。正所謂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九宮飛星輪值運氣也會變化,等著吉星到來即可。古代人很看重骨氣這件事,即使再窮,也要有自己的本家,不能為了名利認他人做父。這裡的「窮不改門」就是再窮也不改宗門。人會富貴,都和祖墳餘蔭有一定關係。也就是講,肯定祖墳風水好。
  • 老人們說「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有沒有道理?為什麼會有這句話?
    那麼為什麼在這樣幾千年的農村生活中會留下這樣的俗語呢,它又是在什麼情境下產生的?其實想要理解這句話,我們需要有一點農村生活的經驗。因為我們國家也算是剛從封建社會中走出來,之前的那些風水學的思想對社會的影響還沒有完全的拔除。在風水學裡面,一個家庭的大門對家庭運勢的影響是很大的。
  • 為什麼說「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明,老祖宗留下許多智慧結晶,值得我們去仔細推敲,有一句俗語叫做「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又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生活智慧呢?第一句窮不搬家「窮不搬家」字面意思,就是窮的時候不要搬家,有些人辛苦了半輩子終於有一個可以安身的小窩了。告訴大家窮的時候不要搬家,那是為什麼呢?本來就很窮了,如果還想著搬家就是為難自己了,就像「遠搬窮三年,近搬窮三天」。
  • 窮改門、富遷墳,為什麼富人要遷墳,有哪些講究
    俗語說「窮改門、富遷墳」。為什麼有些人富貴了還要遷墳呢?究其原因,還要從山西的舊習俗說起。眾所周知,古晉商聞名天下,山西人有錢後,自然會想到光宗耀祖,於是就回老家置田地、蓋房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了。
  • 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到底有什麼說法?
    我國的這些民間俗語涉及的範圍幾乎涵蓋了一個人一生所需要經歷的事情,不管做什麼,總有與之對應的俗語。這些俗語中,有很多是虛假的,但大部分都是蘊含了很深刻的道理的,話粗理不粗,讓很多人學到了為人處世的原則。「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句話其實很多人都聽過,也非常容易理解,但是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有什麼用嗎?
  • 「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真諦實際都在下半句,經商之人不妨看看
    ▲農民腳踏實地種出來的小麥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中國人歷來都明白拜佛求神是沒有意義的,生活只有靠自己用雙手去創造,我們每個人都不單是為自己而活02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就是經過先輩們一代代腳踏實地,在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它叫作:「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句話聽起來有些迷信的意味,仿佛把一切都求諸氣運,但就如上面所說,其實話中正體現了中國人的自強不息。
  • 農村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是什麼意思?
    農村中流傳著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沒有過多的修辭手法、沒有華麗的詞藻,都是祖祖輩輩的農村人用最通俗易懂的言語編撰而成,關於生活的方方面面。農村的思想大多都比較傳統、保守,並且含有迷信的氣息。小編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則典型的農村俗語,可以從中了解到農村文化的魅力,以及時代農民淳樸的觀念。
  • 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農村的環境也是越來越好。雖然在農村,你感覺不到繁華,感覺不到熱鬧,但是農村的空氣卻是非常清新。農村的空氣自然,沒有什麼汙染,而且,在農村會讓你整個人特別放鬆。
  • 「窮不搬家,富不遷墳」啥意思?迷信嗎?下半句一般人沒聽過
    可漢族就沒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的信仰會寄托在祖先身上,也不是原始的先祖崇拜,而是通過祭拜的方式。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問題,都是需要自己解決去開拓前進的道路。▲農民勞作的成果二、踏實勞動在祖先不斷的勞動中總結出一個經驗,那就是「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個話會讓人感覺有些迷信,更像是把成功當成賭運氣。可這句話是把國人的那種自強不息的性格給體現出來。
  • 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不管是現代還是以前古代,在農村的民間就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和老話。而在這些無數的俗語老話當中,有著很多的俗話和老話描述著我產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為人處世的原則。
  • 農村為什麼說「窮養雞,富養豬」?有什麼道理?
    「窮養雞,富養豬「是農村的一句老話,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一是窮養雞啥意思?在大集體年代,農村生產力落後,糧食產量低,農民經濟條件差,生活水平都在溫飽線以下,沒有特別的窮人,也沒有明顯的富人,為了貼補生活,每家每戶都會餵幾隻老母雞,餵頭膘豬。那為什麼還會說是窮養雞呢?農村人常說,雞子只要有兩隻爪,就餓不死。雞子食量少,食樣多,試想,人都沒糧食吃,會撒糧食餵雞子嗎?
  • 俗語:「切莫遷墳,十遷九敗」,老一輩經常說的講究,有道理嗎?
    還有就是有的人,本來就是很窮的,他們本來就已經屬於敗了,若是遷墳還能敗到哪裡去呢?還不會遷墳讓自己變得更好呢?遷墳肯定是不會讓一個窮人變富的,否則,人們什麼都不用幹,天天去遷墳就可以了。但是,有的時候還不能不信這個。
  • 農村俗語「窮不走難,富不去敗」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含義?
    農村俗語「窮不走難,富不去敗」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含義?關於這句老話,其實還有另外一種類似說法,可能會更比較貼切一些!因為在北京地區,清朝時劃分為東西南北四片區域,並住著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群,因而根據各自區域的人群特點就會呈現為「東富西貴,南窮北賤」的說法,為此,當一個人窮困潦倒時,就可以有一句忠告「窮不走南」,而當人們富裕時,也有一句忠告「富不去北」!可能時間久了,人們就會有不一樣的解讀看法,故而也可以說成「窮不走難,富不去敗」!
  • 窮養兒子富養女,有沒有道理?窮養和富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窮養兒子富養女,有沒有道理?窮養和富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有一句俗話說:「窮養兒子富養女」,現在的家庭都有三種情況,第一是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第二是重男輕女,第三是一視同仁,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第一種窮養兒子和富養女兒。
  •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祖先留下的道理,一定得聽
    無論是哪一方面,只要是有一定道理包含在其中的,那它就會收錄進去。現在人們知曉的很多老話這本書中都有收錄。可以說,讀懂了這本書就等於知曉了天下間任何的關係道理,不過這也僅限於知道。畢竟知道和切身感受那可是兩碼事。這這本《增廣賢文》中,有一句話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最開始提到的那一段文中的「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有沒有道理?來看下這2個血淚案例
    流傳甚廣的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就是無數血淚教訓凝結而成的一條至理名言。要想知道這句俗語是不是有道理,就要先弄明白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窮不走水《詳刑公案·卷三·姦情類》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福建有一個叫汪澤的人,家中有一賢妻、育有一子,雖然家境貧寒倒也其樂融融。但這個汪澤眼見生活拮据就生出了歪心眼,「鼠偷狗竊、屢屢為之」。
  • 農村老人為啥說「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這話到底有什麼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為啥說「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這話到底有什麼道理!在農村生活的很多老人,他們都是沒有接受過什麼文化教育的。但是在農村有一些老人就能出口成章,而且說出來的句子都非常有道理。老人們經常會說一些俗語,這些話雖然字數很短,但話裡卻有著大道理。就是因為這些農村俗語太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才能在農村流傳幾千年。
  • 農村老話:「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有什麼寓意呢?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基本上能夠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並且被一輩一輩的傳承了下來,雖然俗語讀起來朗朗上口也是一方面重要因素,但是能夠傳播如此久遠必然有它能夠生存的土壤和現實意義,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什麼寓意。
  • 農村老話:「富人妻牆上皮,窮人妻心肝肺」,到底是啥意思呢?
    「富人妻牆上皮,窮人妻心肝肺」咳,我們的老祖宗怎麼傳下來這麼一句片面的話呢?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富裕人家的妻子,就像牆上的皮一樣,每隔幾年不夠亮了,就刷一遍。當然過去的牆都是土牆,會不斷的掉土的,每隔幾年就要重新拿泥巴糊牆,以此來比喻富人家的妻子經常換,被更加年輕的頂替。而窮人家的妻子呢,就像心肝肺一樣重要,當成自己的生命一樣來愛惜!其實這也說明了人性的弱點,一般富人嘛,在過去有個三妻四妾都不叫什麼,也能養得起,給人的感覺就是經常娶妻。
  • 農村老人常說「門前有馬不為富,家裡有人不算窮」,真的是這樣嗎
    農村老人常說「門前有馬不為富,家裡有人不算窮」,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古代的馬就是現在的車,而現在家家戶戶都有車,你能說有車的就一定富有嗎?其實農村的諺語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教育意義的,往往簡單的話就能體現出深刻的生活哲理。而「門前有馬不為富,家裡有人不算窮」,就算是放在今天也適用。門前有馬不為富 古代人交通最快的工具就是馬,而馬的價格一般也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