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說「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有沒有道理?為什麼會有這句話?

2020-12-18 沉醉古詩文

這句話裡邊所說的事情是現在農村的老一輩們親身接觸和感受過的,所以應該都可以理解這句話裡面的意思。

這話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一個家庭,如果家境不好很貧窮的話就就最好不要去改變自己家大門的布置,改變它的方位,大小等等。而如果一個家庭很富足的話就不要去隨便遷移自己家的祖墳。

那麼為什麼在這樣幾千年的農村生活中會留下這樣的俗語呢,它又是在什麼情境下產生的?

其實想要理解這句話,我們需要有一點農村生活的經驗。因為我們國家也算是剛從封建社會中走出來,之前的那些風水學的思想對社會的影響還沒有完全的拔除。在風水學裡面,一個家庭的大門對家庭運勢的影響是很大的。

所以呢,有些家庭運勢不好的時候,自己家裡窮了就想著改一下自己的大門,希望給自己改一下運,其實這樣想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為什麼老祖宗說不要去改呢?是因為要考慮到現實情況。

大門是作為你家的一個門面出現的,你想要改門的話你就需要拆掉之前的那個大門,重新找材料,重新選位置,在建好之後可能還需要弄一些儀式弄一些裝飾之類的。這些加在一起應該算是一筆比較大的開銷,你家裡本來就窮的話,你可能會承受不住這樣的開銷,而且你既然家裡窮的話,也請不起專門的這些風水師傅來教你大門的選址,但是如果你憑自己喜好隨便選的話可能也無法改善自家的運勢,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第二句話說到了,富家人不遷墳,這句話的含義也是要從風水學那裡出發,因為在古代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那些帝王將相了,他們對自己墳墓的選址位置是非常注意的,會專門去找那些堪輿風水師傅來選址。

墳墓的風水影響家族的運勢,這句話到現在對我們其實影響還是很大,比如說我們村裡看到哪戶人家發達了,還是會習慣性的說他祖墳的位置好,這是我們最常用的一個理由。

所以你家境好本來就已經是你祖墳帶給你的好處,是你祖宗風水選的好,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去遷墳呢,這不是要斷自己家族的根基嗎?再說中國社會對入土為安這個觀念特別看重,輕易的遷墳,也有可能招致非議,也是一種對祖先的不敬。除非一種情況,你至親去世的時候你沒有足夠的條件去風光大葬他,所以在之後條件改善了以後重新葬他,這樣子是可以接受的。

其實關於這些俗語,它本質上是適應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思想觀念的,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現代是不太合潮流的。有些已經被證實了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是一些迷信的思想。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些俗語中看到我們老祖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他們生活中的種種規範,所以這俗語對於傳統文化的研究還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就還是那8個字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些事情是迷信的不好的我們就去改,而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我們也一定不要讓它流失了,要繼承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有沒有道理?為啥會留下這樣的老話呢?
    「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是舊時農村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話。這種說法主要是針對一些人處於貧窮的境況下,不去思考自身的問題,而是迷信風水,把自家門改來改去。而家境富裕後的人家,更想享受富貴榮華,也迷信風水,在祖墳上動作不斷。
  • 古話「窮不改門,富不遷墳」裡有怎樣的忌諱
    窮不改門,富不遷墳。這句話是風水物語,也是民間俗語。其中蘊含的道理,也是現在的年輕人應該了解到的一些文化知道,是否借鑑還要看自己的情況。九宮飛星輪值運氣也會變化,等著吉星到來即可。古代人很看重骨氣這件事,即使再窮,也要有自己的本家,不能為了名利認他人做父。這裡的「窮不改門」就是再窮也不改宗門。人會富貴,都和祖墳餘蔭有一定關係。也就是講,肯定祖墳風水好。
  • 為什麼說「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明,老祖宗留下許多智慧結晶,值得我們去仔細推敲,有一句俗語叫做「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又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生活智慧呢?第一句窮不搬家「窮不搬家」字面意思,就是窮的時候不要搬家,有些人辛苦了半輩子終於有一個可以安身的小窩了。告訴大家窮的時候不要搬家,那是為什麼呢?本來就很窮了,如果還想著搬家就是為難自己了,就像「遠搬窮三年,近搬窮三天」。
  • 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到底有什麼說法?
    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我們的先輩根據自身的親身經歷,總結出了一些話,人們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是說老人們就獨斷專橫,只是這可能是他們所經歷過的,告誡你,為了讓你少走彎路。
  • 窮改門、富遷墳,為什麼富人要遷墳,有哪些講究
    俗語說「窮改門、富遷墳」。為什麼有些人富貴了還要遷墳呢?究其原因,還要從山西的舊習俗說起。眾所周知,古晉商聞名天下,山西人有錢後,自然會想到光宗耀祖,於是就回老家置田地、蓋房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了。
  • 「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真諦實際都在下半句,經商之人不妨看看
    02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就是經過先輩們一代代腳踏實地,在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它叫作:「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句話聽起來有些迷信的意味,仿佛把一切都求諸氣運,但就如上面所說,其實話中正體現了中國人的自強不息。
  • 農村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是什麼意思?
    農村中流傳著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沒有過多的修辭手法、沒有華麗的詞藻,都是祖祖輩輩的農村人用最通俗易懂的言語編撰而成,關於生活的方方面面。農村的思想大多都比較傳統、保守,並且含有迷信的氣息。小編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則典型的農村俗語,可以從中了解到農村文化的魅力,以及時代農民淳樸的觀念。
  • 「窮不搬家,富不遷墳」啥意思?迷信嗎?下半句一般人沒聽過
    不管我們是當做農民還是經商和當官,都會嘴上說讓祖先保佑我們,但我們還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農民勞作的成果二、踏實勞動在祖先不斷的勞動中總結出一個經驗,那就是「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
  • 俗語:「切莫遷墳,十遷九敗」,老一輩經常說的講究,有道理嗎?
    我們說幾個真實的情況吧。在我們老家農村,有一戶人家並不富裕,孩子也是娶不上媳婦的。但是,找人遷墳之後,而且是遷了兩次墳,兩個兒子都娶上了媳婦。當然了娶上媳婦和遷墳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很多村裡的人都說他們的墳遷對了。是不是遷墳會影響後代呢?
  • 農村老人為啥說「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這話到底有什麼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為啥說「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這話到底有什麼道理!在農村生活的很多老人,他們都是沒有接受過什麼文化教育的。但是在農村有一些老人就能出口成章,而且說出來的句子都非常有道理。老人們經常會說一些俗語,這些話雖然字數很短,但話裡卻有著大道理。就是因為這些農村俗語太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才能在農村流傳幾千年。
  • 農村老人常說:「窮算命,富燒香」這其中有什麼寓意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古代農村中讀書人不多,很多農民不識字,那農民的智慧都是從何而來呢?這都歸功於口口相傳的俗語。千百年來,祖輩們傳下的這些俗語,不僅幫助了農民的耕作生產,還教會了他們為人處世。下面這幾句俗語,你們聽說過嗎?一、窮算命,富燒香自古以來,算命、燒香都是農村很常見的事情。時間久了,農民就下了這麼一句結論「窮算命,富燒香」。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根據他們的觀察,窮人總想要老天幫忙,讓自己擺脫窮苦的命運,過上好日子。
  • 農村為什麼說「窮養雞,富養豬」?有什麼道理?
    「窮養雞,富養豬「是農村的一句老話,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一是窮養雞啥意思?在大集體年代,農村生產力落後,糧食產量低,農民經濟條件差,生活水平都在溫飽線以下,沒有特別的窮人,也沒有明顯的富人,為了貼補生活,每家每戶都會餵幾隻老母雞,餵頭膘豬。那為什麼還會說是窮養雞呢?農村人常說,雞子只要有兩隻爪,就餓不死。雞子食量少,食樣多,試想,人都沒糧食吃,會撒糧食餵雞子嗎?
  • 農村老人常說「門前有馬不為富,家裡有人不算窮」,真的是這樣嗎
    農村老人常說「門前有馬不為富,家裡有人不算窮」,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古代的馬就是現在的車,而現在家家戶戶都有車,你能說有車的就一定富有嗎?其實農村的諺語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教育意義的,往往簡單的話就能體現出深刻的生活哲理。而「門前有馬不為富,家裡有人不算窮」,就算是放在今天也適用。門前有馬不為富 古代人交通最快的工具就是馬,而馬的價格一般也不便宜。
  • 農村俗語「切莫遷墳,十遷九敗」,老一輩人的講究,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入土為安」,也就是說,人死後一定要土葬才好,因此,雖然很多地方一直在提倡火葬,但是這在農村很難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火葬都這麼難以施行,遷墳更是難上加難,不到萬不得已,沒有人敢隨便遷墳的,因為大家認為,那是對祖宗的大不敬。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有沒有道理?來看下這2個血淚案例
    流傳甚廣的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就是無數血淚教訓凝結而成的一條至理名言。要想知道這句俗語是不是有道理,就要先弄明白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所謂「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一次偷盜之時,汪澤被人贓俱獲,「被人捉獲送官,遭刑擬罪,監禁一年,幾乎餓死」。有了這次教訓,想那汪澤也會痛改前非,豈料出獄以後的汪澤非但沒有有所收斂,反而「未及半載,仍行竊盜,過惡不悛」。於是,家中賢妻便和其進行了一場直擊心靈的規勸。
  • 農村俗話:人過40,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過了四十歲時,富不交兩類人,窮不管兩類事。這兩類人是什麼人呢?這兩類事是什麼事呢?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咱們先說一下這裡面包含了什麼意思,再說一下有沒有道理。一、這句話中的意思古代人的四十歲比現代人重要多了,所以很多俗話得從古代去理解,然後返過來對照現代,看有沒有相照應的地方。什麼叫富不交2人?是什麼人呢?
  • 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一路說古說今我國文化流傳了很長時間,衍生出了很多民間的俗語,雖然有的聽起來很直接很武斷,但是分析下來並不是沒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就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說的就是人窮的時候不要老是走親戚,人富有的時候也不要總是回老家。它反映的就是現在的人心和社會的風氣,為什麼說它是對的呢?
  • 俗語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到底啥意思?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
    俗語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到底啥意思?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說起俗語,其中家長裡短的生活智慧,可不是三兩句話就能數清。這些話雖然有的帶有封建時代的糟粕,但是有的卻是經過了歲月的沉澱和檢驗,仍然稱得上是金科玉律的人生哲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一句俗語。
  • 農村老人說:「燕子不進愁門」,其中有什麼道理?
    母親跟我說,她小時候就經常聽老人說:「燕子不進愁門」,她也知道燕子是吉祥鳥,但卻不知道老人們為什麼這麼說。母親告訴我,前幾年,有兩隻燕子在南屋搭窩,泥巴和屎總是掉在地上,弄得很髒,人進去就很容易踩到腳上,母親就把燕子剛搭了一半的窩用棍子捅了。但是燕子很執著,又繼續重新搭窩,母親就又捅了。
  • 農村老人說「幹磚不上牆,溼木不做門」,這是為啥?有沒有道理?
    在與自然界長期的相處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農業生產實踐,農民朋友也總結出了不少很有參考借鑑作用的經驗。不一定有多麼深厚的理論基礎,但是很多農村老人也可以說出不少很有指導意義的話語,這就是勞動者們智慧的傳承。 曾經通過村裡的老人家講過這樣一句話,「幹磚不上牆,溼木不做門」,我聽得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