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人過40,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2020-12-11 村裏白哥黑嫂

古人說四十不惑,很多人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其實這裡的四十不惑,更多說的是人生的一種狀態,到了這個年齡,人應該放開一些沒必要的執著,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種時候再不是小孩子,經不起大風大浪,因為家庭的負擔都在自己的身上。

所以,農村人總結出了這樣的俗話:人過四十,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過了四十歲時,富不交兩類人,窮不管兩類事。

這兩類人是什麼人呢?這兩類事是什麼事呢?

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咱們先說一下這裡面包含了什麼意思,再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一、這句話中的意思

古代人的四十歲比現代人重要多了,所以很多俗話得從古代去理解,然後返過來對照現代,看有沒有相照應的地方。

什麼叫富不交2人?是什麼人呢?

古人四十歲時,一生基本上已經過完大半了,這個時候,要麼功成名就,要麼窮困潦倒,所以就有了這樣的類比俗話。

那麼,如果是富人,不結交什麼人呢?阿諛奉承和姦詐之人。

為什麼這兩類人不能交?這個阿諛奉承好像並沒有什麼壞處,這類人只會拍馬屁。可是,這個拍馬屁是有大壞處的,一般情況下,到了四十歲混得富有的人,他們會有種常人沒有的自信,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成功。

這時候要是碰到一個只會阿諛奉承的人,他們每天在耳朵邊上說些奉承話,會導致原本的自信心過盛,這就會導致做什麼事容易盲目,總覺得自己一定會成功。

所以,如果有什麼生意或者人生選擇,在被拍馬屁的情況下,就容易選擇錯誤,導致後面老無所依。

還有就是奸詐小人,這類人沒有什麼原則,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會無所不用其極,只要能為他們帶來好處,他們是不會管別人的。

身邊要是圍繞著這樣的人,那真成了防不勝防了,不管你是多麼英明的一個人,只要身邊整天只有這種小人,那犯錯就在不遠處等著自己。

而到了四十歲再犯錯,時間上有點晚了,因為這時候犯了錯,就不容易再翻身了。

窮不管2事,這個其實可以有很多種解讀,沒有個具體的事項,人們都知道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你窮了,在別人面前是沒有話語權的,這時候如果別人有什麼事,自己不要管,自己也管不了,人家壓根兒就不會聽。

所以,這裡的窮不管2事,更應該說成窮不管別人任何事。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小的時候,家裡人常說,人到了四十歲是個很重要的年齡,到了這個年齡,人應該明白自己這輩子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更因為到了這個年齡後,人的精力開始衰退,所以很多事已經不能在隨心所欲,要有所克制。

在結交朋友上,更是要謹慎和小心,因為這個年齡不再是小孩子,經不起大風大浪了,家裡負擔太大,上有老,下有小,全指著自己。

所以,當我們混得好時,不要被眼前的奉承所迷惑,要有自己的主意,要憑自己的本心,不能別人奉承兩句就摸不著東南西北。

當然了,現代人的四十歲和古代人的四十歲是完全不同的,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這句話沒有道理,就算是現代人的四十歲,也應該穩定下來,而不是上竄下跳,如果這個時候仍然還在上竄下跳,那至少不是個成功的人。

至於沒混好的情況下,那別說別人不讓自己管事,就算是讓來管,自己也不會管,一來沒臉管,二來沒有話語權。

所以,黑嫂認為這句話放到現代仍然還是適合的,還是有道理的。

最後:當然了,對於俗話的解讀不能絕對,因為並不是只有一種解讀法,每個人的經歷和生活,都決定了解讀俗話時的態度。黑嫂贊同不同的解讀法,千人有千個解讀法才精彩,千人都是一樣的解讀法是詭異,因為這世間沒有全部人都認為一樣的俗話。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人過四十,富不交二人,窮不管二事,什麼意思?
    人到中年,尤其是四十不惑之年,都經歷了人生上半場的起起伏伏,對於爾虞我詐早已司空見慣,懂得了社會的人情世故,可以說這是到了相對比較平靜而有所成就的年齡。那為什麼農村俗話卻說:「人過四十,富不可交二人,窮不管二事」。
  • 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不管是現代還是以前古代,在農村的民間就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和老話。而在這些無數的俗語老話當中,有著很多的俗話和老話描述著我產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為人處世的原則。
  • 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農村的環境也是越來越好。
  •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何意?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何意?短短的一句話,告訴我們許多經驗和道理,在《智囊全集》中,包含了許多這類前人的真知灼見,老祖宗的處世智慧: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在明代大才子馮夢龍《智囊全集》自序中有講到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要遵循本身的原則才會走好自己的路。
  • 「人過四十,富不管2人,窮不管2事」,教你看透人性中年人要謹記
    對七零後來說,當下正好是處在「40不惑」的年齡。在農村裡,七零後們都大部分在外面打拼,較少有留下農村耕田種地的了,而在城市裡也主要是在一些工地幹一些體力活,可以說如今農民工隊伍中,七零後是主力軍。對這個年齡的人而言,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身為家中的頂梁柱,壓力確實也不少。
  • 「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經驗總結,不妨謹記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五十歲的年紀,我們再也不是無知無畏不計後果的年紀了,步入中年一定要懂人情世故,這樣的年紀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其實古人早就有所告誡,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二事,富不管二人」說的就是50歲以後,人應該怎麼做?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指的是哪兩件事?
  • 農村俗話「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裡,流傳了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雖然這些俗語並沒有華麗的語言和優雅的句子,但是這些農村俗語是老祖宗一代代流傳下來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句俗語就是「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一起來了解下吧!
  • 俗語說:「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什麼意思?中年人值得看看!
    俗語說:「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什麼意思?中年人值得看看!社會瞬息萬變,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要經歷起起伏伏。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或許你在富有的時間,走錯了道路或因思想的偏差,使生活變得拮据。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古人忠告:「人過中年,富不管兩種人,窮不管兩件事」,啥意思?
    古人還有這樣一句忠告:「人過中年,富不管兩種人,窮不管兩件事。」具體是什麼意思呢?一、富不管兩種人1、沒有感恩之心的人俗話說,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幾千年來,世人一直提倡感恩,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在很多地方是這樣說的,「富怕添兒,窮怕添女」,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這句農村俗語是我國古代社會農村的真實寫照,非常符合那個農村社會現實生活,非常貼切生活,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它存在的現實意義,成為一個不切近現實的農村古老的俗語,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已經被農村人逐漸淡忘磨滅了。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富不添丁」,在有些農村是說「富怕添兒」,是說一個富裕的農家,是害怕多生兒子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
  • 農村俗語「有錢莫進2地,沒錢莫近2人」,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本文由百家號《三農風採》原創大家好,歡迎來到三農風採,帶你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有錢莫進2地,沒錢莫近2人」,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 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
  • 俗語「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不可不知
    俗語文化,其實大多數來源於民間,通常都以簡單的大白話構成,和那些詩詞歌賦不同的是,俗語沒有那麼多平仄押韻,但是背後的道理和智慧,卻能夠引人深思。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有的俗語告訴人們如何養生,也有的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其中就有這樣一句俗語「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說出了古人在人際關係上的領悟程度。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農村俗話諺語相當多,每一句俗語都是很精簡,字數不多,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又能給後人帶來各種生活上的提示。這些俗語警句也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總結出來的,都是經歷過多少代人生活的經驗獲得的結論,又被一代代人口碑相傳留給了後人。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話啥意思?
    農村的俗話就一個原則,那就是通俗易懂。像是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完美的證明。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話時,由於第一句的緣故,會莫名向不好的地方想。其實這句俗話說的是養生和世故。
  • 俗語:「窮不信兩事,富不交兩人」,啥意思?中年人不妨一看
    在我們一生中,窮困的時候,什麼事情不要相信,在我們富有的時候,什麼樣的人不能交往,對我們的人生道路起到了指路明燈的作用。如果能領悟到老祖宗話語的精髓,那麼我們的人生道路將會一帆風順,尤其這句俗語:「窮不信兩事,富不交兩人」,啥意思?中年人不妨一看!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人常說「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有沒有道理?
    農村老人們都喜歡逗小孩子玩,小時候經常被村裡的老人們看手相,最常看的就是手裡的指紋,農村老話叫「鬥」或者「螺」,就是手指上一圈一圈的指紋。農村老人們最喜歡一邊幫小孩子們看指紋一邊念叨:「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每個人生來手上的紋路就千差萬別,因此指紋也都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