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過四十,富不交二人,窮不管二事,什麼意思?

2020-12-15 騰訊網

古語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人到中年,尤其是四十不惑之年,都經歷了人生上半場的起起伏伏,對於爾虞我詐早已司空見慣,懂得了社會的人情世故,可以說這是到了相對比較平靜而有所成就的年齡。那為什麼農村俗話卻說:「人過四十,富不可交二人,窮不管二事」。

(一)富不可交哪二人?

第一種:唯利是圖之人!

一般來說,這種人都沒有做人原則,總是看到哪方有利跑到哪邊,也就是人們口中的「牆頭草」。唯利是圖的人,總是不斷在索取,他們不會因為你幫助或者提攜過他而心存感激,有時候會為了某些利益出賣自己的親戚朋友。這種人,朋友還好說,大不了不來往了,有些是那些難纏的親戚,這種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一旦碰上那些唯利是圖的親戚,真的會讓人頭大。

第二種人:不務正業之人!

村裡經常有些遊手好閒之人,他們賭博,喝花酒、遊手好閒等等。有句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這些人交往,哪怕是有錢人,一旦被感染上惡習,蠱惑做一些非法勾當,輕者家庭不和睦,重則家破人亡。

(二)窮不管哪二事?

1、不管別人的家務事。

在農村,「人窮言微」,即人窮了連說話都會沒有份量。如果窮人去管別人家務事,與人講事實、擺道理,原本人家就不正眼看你,更別想以理服人,把事情擺平了。人窮了,說話都沒底氣,怎麼還好意思去管別人家的事情。另外「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別讓自己裡外不是人,走到進退兩難的境地。所以,窮人還是能躲就躲開,少管閒事。

2、超出能力範圍的事。

有句話是:幫人要幫到底,沒有幫出效果,人家不滿意,還會落下口舌。雖然窮人心腸比較好,總是想幫助別人。如果別人的事情自己沒辦好,非但撈不到好處,還會使自己名聲受到損壞,連威信也沒有了。所以,窮人做事要前後掂量,量力而行,千萬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

(三)農村俗語,教會我們做人道理

農村的一些俗語,都是老輩們留下來的,有很多是關於為人處事之道的。了解農村俗語,讓我們更好做人。總而言之,人過40,何止要遠離這兩種人,何止不管這兩種事。

以上的觀點僅僅代表個人看法,有不同觀點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下!小編會持續給各位帶來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話:人過40,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古人說四十不惑,很多人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其實這裡的四十不惑,更多說的是人生的一種狀態,到了這個年齡,人應該放開一些沒必要的執著,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種時候再不是小孩子,經不起大風大浪,因為家庭的負擔都在自己的身上。所以,農村人總結出了這樣的俗話:人過四十,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
  •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何意?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何意?短短的一句話,告訴我們許多經驗和道理,在《智囊全集》中,包含了許多這類前人的真知灼見,老祖宗的處世智慧: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在明代大才子馮夢龍《智囊全集》自序中有講到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要遵循本身的原則才會走好自己的路。
  • 俗語說:「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什麼意思?中年人值得看看!
    俗語說:「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什麼意思?中年人值得看看!社會瞬息萬變,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要經歷起起伏伏。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或許你在富有的時間,走錯了道路或因思想的偏差,使生活變得拮据。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古人忠告:「人過中年,富不管兩種人,窮不管兩件事」,啥意思?
    等到五十歲左右,距離暮年越來越近,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精力也大不如從前,若不出現意外,這輩子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基本就這樣了,該有的已經有了,不該有的很難擁有。孔聖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眾所周知,古人平均壽命相對短一些,那時候的四十歲,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五十多,所謂的「四十不惑」,是指不被外界的人和事迷惑,看透生活的本質。
  • 「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經驗總結,不妨謹記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五十歲的年紀,我們再也不是無知無畏不計後果的年紀了,步入中年一定要懂人情世故,這樣的年紀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其實古人早就有所告誡,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二事,富不管二人」說的就是50歲以後,人應該怎麼做?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指的是哪兩件事?
  • 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農村人文化不高,但這句俗語說的對
    不落難幾次,你都不知道哪些朋友是真,哪些朋友是虛情假意!我從小出生在農村,的確見過很多捧高踩低的鄰居,勢利眼,特別世故。但我也見過很多很有骨氣的農村人,他們雖然窮,但不做違法亂紀,違背良心的事,不刻意討好有錢有勢的人,也不踩低窮困潦倒之人。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是什麼意思呢?對此有何看法
    今天的主題是: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是什麼意思呢?對此有何看法農村俗語都是過來人的智慧結晶,雖然看似簡單,甚至是不雅,但是值得深思和揣摩。有這樣一句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是什麼意思呢?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是「窮養兒子,富養女兒」這句話很好理解,「窮養兒子」意思是不要給兒子穿的太好,吃的太好,也不要給他太多零花錢,過奢侈的生活,從小就要讓他苦,不然長大了,只知道花錢不知道掙錢,再多的家業也會被揮霍殆盡。但是苦大的男人會更有上進心,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個道理。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著麻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著麻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封建迷信,有的卻非常有道理,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子人智慧的結晶,在以前的時候,這些俗語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 農村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包含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包含什麼意思?親戚和鄰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的兩類人,親戚指的是具有一定血緣的關係,鄰居指的是因為居住地近而形成的關係,這兩類人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區別。
  • 俗語:「窮不信三事,富不交兩人」,有什麼道理?古人的告誡
    在這5000年的歷史中,我們的老祖宗經歷許多事情,他們也總結出很多經驗,他們將這些經驗變成俗語告訴給後人。一些老祖宗的教誨,對於如今我們為人做事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俗語:「窮不信三事,富不交兩人」,有什麼道理?古人的告誡。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這跟另外一句俗語:窮養兒子,富養女的俗語差不多,意思是蜜蜂養要留足蜜,不可貪心,這樣才能把蜜蜂養好,所以叫富養蜜蜂。兔子又是太能吃了,給再多都吃完,吃不完也糟蹋完,吃多了不消化,所以兔子要窮養!很多人聽到這句俗語,就以為是窮人養兔子,富人養蜂的意思,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片面的看法,窮養兔子和富養蜂,這中間沒有一個人字在裡面,所以說這是根據兔子和蜂的生活習性來總結出來的經驗。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 俗語:「窮不信兩事,富不交兩人」,啥意思?中年人不妨一看
    比如我們的俗語,都是老祖宗的心血,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在我們一生中,窮困的時候,什麼事情不要相信,在我們富有的時候,什麼樣的人不能交往,對我們的人生道路起到了指路明燈的作用。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在很多地方是這樣說的,「富怕添兒,窮怕添女」,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這句農村俗語是我國古代社會農村的真實寫照,非常符合那個農村社會現實生活,非常貼切生活,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它存在的現實意義,成為一個不切近現實的農村古老的俗語,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已經被農村人逐漸淡忘磨滅了。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富不添丁」,在有些農村是說「富怕添兒」,是說一個富裕的農家,是害怕多生兒子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人過四十,富不管2人,窮不管2事」,教你看透人性中年人要謹記
    在農村裡,七零後們都大部分在外面打拼,較少有留下農村耕田種地的了,而在城市裡也主要是在一些工地幹一些體力活,可以說如今農民工隊伍中,七零後是主力軍。對這個年齡的人而言,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身為家中的頂梁柱,壓力確實也不少。既要掙錢養家餬口,與此同時身體也開始要走下坡了。若是踏入五十歲的門檻後,找工作也越發困難了。
  • 俗語「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何意?為人處世值得一看
    因此,很多人到了中年就會感到迷茫,感到質疑:質疑青年時候的很多行為對不對,質疑以往的堅持是否有價值和意義。其實,人生寶貴的經驗,前人留給我們很多,比如這句話:「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這句話非常適合中年人去借鑑。
  • 俗語「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何意?為人處世值得一看
    人生在世,想成為人生贏家很難,想在眾多人裡面脫穎而出很難,甚至,想活得明白更難。因此,很多人到了中年就會感到迷茫,感到質疑:質疑青年時候的很多行為對不對,質疑以往的堅持是否有價值和意義。其實,人生寶貴的經驗,前人留給我們很多,比如這句話:「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啥意思?
    農村的這句俗語,都是和農村群眾有非常關係的兩樣動物,在以前農村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狗看家,用耕牛耕地。農村還有一句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忘結髮妻,這些俗語都是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生活富裕好轉了,就忘了給自己帶來家庭財富的動物,休掉自己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子。
  • 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我是農民出身,家鄉的變化使我感到中國的城市化在飛速發展。以我村為例,二十歲左右無論是不上學的還是畢業生都心急火燎的往城市奔,不上學的男的學技工,美發,廚師,女的學美容,美發等等。畢業生在全國各大城市裡漂流著工作上。還有一些什麼也不學的在城市裡找別的門路。當然這些都不是壞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內容是: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