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周易》中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廣為流傳,激勵著一代代有志青年去拼搏奮鬥。我們的先祖有勇氣逐日射日、有毅力移山填海,即使是兇猛的洪水也能平息下去,這就是刻在民族骨子裡的自強不息,所以我們一旦甦醒就能一飛沖天。
01
人生路很漫長,如果懵懂不辨前路何方,最後就是終身碌碌不知何往,所以心中必定要有信仰。在西方,人們信仰著天上的神明,認為是祂們賜予了人類一切,故而需要人類的時時感恩;漢民族則很少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的信仰依託於先祖,但又不是原始的先祖崇拜,只是通過祭拜來求得一片心靈歸宿,但生活中的坎還是要靠自己邁過去,前面的路也要靠自己開拓。
這也就造成了漢民族獨特的勤勞天性。當印度人整天站在街邊伸手要錢時、當埃及人無所事事地或坐或站在路邊曬太陽時、當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每周花大量的時間去教堂禱告時,勤勞的中國人卻在地裡刨食、用雙手織布,可以從早上睜眼起就一直幹到天黑上床為止,日復一日。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中國人歷來都明白拜佛求神是沒有意義的,生活只有靠自己用雙手去創造,我們每個人都不單是為自己而活,也是活給祖先看,給兒孫的未來鋪路,只求一個百年後面見祖先能問心無愧而已。所以我們務農、經商、為官,雖然總是口口聲聲求祖先庇佑,卻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
02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就是經過先輩們一代代腳踏實地,在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它叫作:「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句話聽起來有些迷信的意味,仿佛把一切都求諸氣運,但就如上面所說,其實話中正體現了中國人的自強不息。下面就帶著大家詳細品品這句話。
我們先來看「窮不搬家」。有句老話叫「樹挪死,人挪活」,聽起來像在說如果窮就試著搬家,聽起來跟上面那句很矛盾,其實並非如此。「挪」是變通之意,如果要生搬硬套到搬家上就太過流於表面了。事實上多數窮人真的是因為家的位置不對才窮嗎?顯然不會。即使要說風水不對,往往只需要把家的布置改改就合適了,真正把家選址在風水很差的地方的情況很少見。結合我們自己在社會中所見所聞,很多人貧窮只是因為好吃懶做,如果不改掉這習性無論把家搬到哪裡也不可能致富。
事實上「窮不搬家」也有現實意義。比如要搬家時原來堆積在家裡的很多雜物都會被清理掉,這樣新家才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實際上很多雜物比如購物的口袋、破舊的紙箱等都是在不經意間能發揮作用的,而搬家後沒了這些東西,要到使用時才會反應過來,這樣一來就會給生活增添很多不便。
另外,在過去搬家是大事,首先需要請親戚來幫忙,大家累死累活要幹好幾天才能完成,很耽誤時間。搬新家後就得辦喬遷宴宴請親戚,對於家境不富裕的人家來說很是傷財,所以缺少物質條件時窮人家真的經不起搬家的折騰。當然今天搬家都是請搬家公司,而且宴會也不是必須舉辦的,比以前省很多事。
03
再來看「富不遷墳」。前面說過漢民族的信仰依託於先祖,傳統觀念中個人的氣運和祖墳是掛鈎的,比如讀書人能夠考上功名,那就是「祖墳冒青煙」;做生意如果順風順水,那就是祖墳風水好。從這個角度來說富貴人家的財運是有祖墳一份功勞的,所以有「富不遷墳」的說法。遷墳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是大事,必須有法師做法,要選好風水寶地,而且主人要齋戒沐浴等等。其實想想遷墳很多時候沒必要,因為真正的富貴都是雙手創造出來的,不會因為遷到了更好的風水寶地而增添一分。
事實上,「窮不搬家,富不遷墳」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鮮為人知,且真諦實際都在下半句,經商之人不妨看看。這句話叫做:「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句話可以有很多種理解,可以理解為修整門面,讓店面看上去煥然一新,自然就能吸引顧客;也可以理解為從頭做起,換一種經營模式和理念,相當於白手起家。其實這與「樹挪死,人挪活」的道理也是共通的,生意人值得一看。
結語
當人生中遇到很難邁過去的坎時,一定要相信自己咬牙必然能夠邁過去,而不是轉而琢磨玄學。我們可以把祖先的庇佑作為心靈的依託,但一定要清醒認識到解決困難終究只能靠自己。
參考資料: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