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窮」的人富不了,「心富」的人窮不了

2020-12-18 齊魯壹點

文/二傻傻 編輯/淑為 圖片/網絡

在超市裡,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在食品區逛來逛去,這裡有好多免費試吃的食品,她拉著孩子的手從這邊吃到那邊,吃過之後又轉一圈重新試吃。聽到孩子在央求她:「媽媽,媽媽,這個好吃,我們買點回去吧。」「買啥買呀,你不是吃過了嗎?可以再吃點!省得買了!」那女人笑著摸著孩子的肚子,「你看看,你肚子都快吃飽了,回家飯都不用吃了!哈哈!」旁邊的人看了看她們娘倆,嘴撇得好長。

看到她們最後離開超市的時候,竟兩手空空。唉,又不是家裡沒有東西吃,靠試吃來解饞填溫飽嗎?不勞而獲的東西怎麼能享受得如此心安理得呢?真擔心這孩子會被養成什麼樣子,起碼她身上有她母親的影子。

看著這對母女穿得也有點寒酸,她們是因為沒有錢才來免費試吃,還是因為愛佔便宜的心態導致生活貧窮呢?我覺得應該是後者吧,在現在的社會中,只要擁有一雙手,只要願意幹,肯吃苦下力氣,就一定能擁有自己想要的有尊嚴的生活。

還有我的一家親戚,他們有三個孩子,都是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事業有成,逢年過節,大包小包提回家,看望父母。村裡人都說,這老兩口可幸福了,養孩子值了,想當年誰有他們倆吃的苦多呢?

是的,他們一家原來很窮,但還是咬咬牙讓孩子堅持上學,並且上好學校,大人生活上簡樸節約,孩子在學習上的需求卻是有求必應,即使兩人馬不停蹄的幹,不分晝夜的忙,錢還是不夠用。他們會向親戚借一些錢花,但是他們會打好借條,算好利息,到時一定會本息全還的。旁人提醒他,不用這麼認真,錢啥時還都可以,更不用談利息的事。他說這是誠信,別人幫咱解了燃眉之急,咱應當有附加的感謝,這是做人的原則。

現在孩子的孩子也長大了,也會經常隨大人去逛超市,小傢伙從來不會爭著要這要那,就是買些東西,也大多是一些學習用品。超市裡食品區有免費試吃的東西,他們看都不看,他們說既然不打算買,為啥還要吃呢,這不是明擺著想佔便宜嗎?

不得不說,我那親戚的三個孩子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從小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做人不能「心窮」,不佔小便宜,要有原則,有大格局,未來才有大方向。

「心窮」的人,真的會窮;「心富」的人,也真的會富起來。心胸開闊了,自有大氣象。

壹點號心夢文學

相關焦點

  • 北歐人為什麼都是「窮富窮富」的?
    不可否認,北歐人是世界上能把日子過得最有腔調又鬆散快活的一群人,他們給我的感覺都是「窮富窮富」的。2018全球幸福指數排名「窮富窮富」北歐人的生活態度北歐「窮富窮富」的腔調和面子無關,沒有浮誇攀比,沒有紙醉金迷。
  • 臉要窮養,腳要富養;心要窮養,肺要富養(深度好文)
    我們的身體器官也有窮養、富養之分,你都養對了嗎?1臉要窮養,腳要富養臉要窮養:不必過度清潔以面部和頸部皮膚為例,未經保養的頸部皮膚不比面部差。2腎要窮養,肝要富養腎要窮養:少吃鹽肉大魚大肉可能導致蛋白質等營養素攝入過多,給腎臟帶來負擔。有些鹽分多的食物對腎損害也很嚴重。所以腎要窮養,高糖、高鹽、高蛋白的食物不要亂吃,謹遵醫囑服藥。保養要點:常喝水可保護腎臟,促進腎臟排毒。
  • 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一路說古說今我國文化流傳了很長時間,衍生出了很多民間的俗語,雖然有的聽起來很直接很武斷,但是分析下來並不是沒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就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說的就是人窮的時候不要老是走親戚,人富有的時候也不要總是回老家。它反映的就是現在的人心和社會的風氣,為什麼說它是對的呢?
  • 有人說:人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窮」,不無道理
    文/芨芨草世上的人,三流九等,有窮有富,都是正常的生命狀態。但世上,能夠出生就不缺錢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人還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創造財富,讓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無憂。窮,是一種狀態。如何改變這種狀態,跟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人生態度,決定著人窮與富的等級。有人就說:其實人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窮才無可救藥。聽起來不無道理。
  • 「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老祖宗的忠告確有道理,不得不服!
    俗語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惹得很多年輕人一頭霧水,為什麼窮也不能走親戚,富了依然不能頻繁跟親戚走動?於是年輕人對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智慧持有懷疑態度,質疑俗語的正確性。但是閱歷豐盈,在社會摸爬滾打的人們都對此俗語感觸頗深,認同不已。
  • 「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老祖宗的忠告確有道理,不得不服
    俗語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惹得很多年輕人一頭霧水,為什麼窮也不能走親戚,富了依然不能頻繁跟親戚走動?於是年輕人對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智慧持有懷疑態度,質疑俗語的正確性。 但是閱歷豐盈,在社會摸爬滾打的人們都對此俗語感觸頗深,認同不已。
  • 不窮不富,不賤不貴,健康平安,自由自在,如此甚好!
    在這樣的並不完美的當下,活著,我覺得如此甚好——不窮不富,不賤不貴,求富之心,也不要過於迫切。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富一點也行。不該富的機會,不要去把握。人為財被損害,人為財成囚徒,人為財送了命,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 為什麼很多人,窮的越窮,富的越富?精明人都懂這3點,窮則思變
    窮的越窮,富的越富,這從根本上來說,和努力的關係並不大,然而和思維方式以及從小接受的教育卻有很大的聯繫,有些人越努力工作反而會越窮,這是為什麼?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美國經濟學家穆來納森跟心理學家沙菲爾發現:窮人之所以越來越窮,原因不在於不夠努力,罪魁禍首就是沒有複利,他只著眼於當下,越是缺錢,就越會在意錢,也就會越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可以這麼說,富人不用工作卻越來越富,窮人辛勤工作卻越來越窮。歸根結底,就是很多窮人做的工作,其收入並不會因為他的經驗、技術、服務、勤奮、努力和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有大幅度的提升。
  • 俗話說:「富不添丁,窮不養女」是啥意思?富人為何不喜歡男孩?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這句話有一種無奈的感覺,並不是說窮人家的孩子就願意早當家,只是因為家裡窮沒辦法,才不得不早點當家,所以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富不添丁,窮不養女」,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領悟的人離成功不遠!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領悟的人離成功不遠!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呢?能把這句俗語領悟的人離成功不遠。「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單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意思就是:窮人一般出門的話最好不要走水路,而有錢的人就儘量不要多去風花雪月的場所。然而這句俗語的意思真的是這麼平凡而又簡單嗎?其實卻是飽含深意的,為什麼人窮不要走水路呢?
  • 賺錢新思維:富不學富不長,窮不學窮不盡
    這個社會一直在淘汰有學歷的人,但是不會淘汰有學習力的人。所以為什麼有富不過三代之說呢?因為這是不思進取的結果,後面的人學習力一代不如一代,前輩人留下的基業就毀於一旦!所以富不學富不長,窮不學窮不盡!在今天這個千變萬化、危機四伏的時代,你有危機感嗎?這世界上沒有危機才是最大的危機!
  • 農村俗語:人過四十,富不交二人,窮不管二事,什麼意思?
    人到中年,尤其是四十不惑之年,都經歷了人生上半場的起起伏伏,對於爾虞我詐早已司空見慣,懂得了社會的人情世故,可以說這是到了相對比較平靜而有所成就的年齡。那為什麼農村俗話卻說:「人過四十,富不可交二人,窮不管二事」。
  • 「窮」爸爸,「富」爸爸
    許多中國家長經常說「再窮不能窮孩子」,其實原話不是這樣的,原話是「對國家來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對家庭來說再富也要窮孩子」,也就是說,國家再窮教育預算也應該是最高的,家庭再富裕,也絕對不能讓孩子揮霍。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我窮我有理、我弱我有理,這種心態會讓身邊的人對他有很大意見,人際交往上往往是失敗的。當下,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
  • 俗語「窮不走親,富不回鄉」什麼意思?包含的人情世故叫人透心涼
    文·段宏剛民間俗語「窮不走親,富不回鄉」是許多人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揭示了現實生活中冷冰冰的人情世故,因此,許多人對這句話從心理層面還是比較認同。跟「窮不走親,富不回鄉」意思比較相近的俗語有兩個,一個是明代兒童啟蒙教材《增廣賢文》裡的句子「人窮別走親,馬瘦別走兵」,另一個是出自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綜合考量,由民間智者從這兩個句子中得到靈感,把它們捏合而成的可能性更高。
  • 富養窮養新定義
    「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已經成為了許多家長口中的教育觀念。這句話乍聽之下,頗有道理。有不少家長似乎也把這句話當作教育兒女的真理。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那個同學樂觀開朗,父母對他的要求也不高,每年都會帶他出國旅遊,他的成績也不錯。那個男孩與他的同學一對比,就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 《天道》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社會上普遍意義上的成功就是擁有更多的物質條件和分配資源的控制力來體現的,富者是相對貧者而言,其實這是和社會治理層次發展水平有關係,其實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窮和富差別不大,改革開放之後,因為加入世貿組織,中國湧入更多的商品和商品經濟文化,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但實際上先富的確實擁有一定數量的物質生活
  •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的含義和出處是什麼?
    人在貧窮的時候,就儘量別去親戚家,即使你沒有別的想法,他們也會猜你來的目的,與其被猜忌不如自己努力擺脫貧困。老話說:救急不救窮。富了就別回故鄉了,怕那些窮親戚借錢,借給一個,另一個眼紅,不借就會出現麻煩。就算沒有人借錢,窮人與富人的思維和處世之道也不一樣,基本沒有共同語言,這又是矛盾的根源。
  • 孩子該富養還是窮養?
    富養就是父母將對生活的希望與豐盛等光明的一面傳遞給孩子;窮養則是把父母對待生活的沉重和內心的匱乏感傳遞給孩子!所以富養與窮養本質上與貧富無關,而與父母對待金錢的態度有關,與父母內心對匱乏感的自我覺察有關。愛孩子就愛他本來的模樣,不要以愛之名來轉嫁自己的匱乏痛苦;真正的愛是祝福和給予,讓孩子成為單純快樂的孩子!而前提是,作為父母,能否放下執著,快樂生活。
  • 為何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不知你發現沒有,社會上有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窮人越來越窮,而富人越來越富,窮人怎麼努力都是貧困,甚至越來越窮。而富人則是躺著攢錢,想不攢錢都難,而且貧富差距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大,這是什麼原因呢?經濟學上的「馬太效應」又稱為「二八定律」,是指世界上80%的財富與權利都掌握在20%的人手中,即世界上大多數人是窮人,只有極少數人是富人,而且這種財富分配的不均衡會隨著時間推移越拉越大的,這也是造成"貧富兩極化"越來越嚴重的根本原因。
  • 「窮爸爸和富爸爸」財商觀
    讀作者羅伯特清崎的「窮爸爸和富爸爸」感悟他的窮爸爸受過高等教育,學習優異還用全額獎學金讀完了名校博士,另一個富爸爸連高中都沒考上。兩個爸爸在事業上都很勤奮, 但是最終的結局卻完全不同:窮爸爸去世後只留下了一堆待付帳單,富爸爸成為了當地最富有的人之一,名下有千萬美元的遺產和慈善機構。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