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後不久,毗鄰中國的朝鮮半島上便爆發了一場民族內戰。但是美國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悍然插手韓戰,威脅到了我國的邊境安全。中國對此自然不會忍氣吞聲,於是當即加入朝鮮戰場,跟美軍來了一場正面對戰。抗美援朝戰爭對於我國的意義非常重大,甚至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在享受它所帶來的好處,在這場戰爭中我國志願軍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戰勝美國,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在整個國際上的影響力。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中國不應該參加戰爭,但是從中國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場戰爭我國義不容辭必須參加。為了確保國家的未來發展,中國只能夠選擇迎戰。而最後的事實也證明我國此舉是非常正確的。
在這三年的戰爭中,我國志願軍中湧現出了不少英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志願軍的五位副司令員,了解一下他們在這場戰爭中擔任什麼職務?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回國後又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誰的職務又最高呢?
志願軍第一位副司令是鄧華,他大半個人生就是在戰場上度過的,曾經參與過轟轟烈烈的百團大戰等,在解放朝鮮的戰爭中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回國後鄧華又擔任了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以及瀋陽軍區司令員等職,是我國著名的開國上將。
第二位副司令是陳賡,陳賡是將門出身曾經參與過南昌起義等重大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以後就任於國防部,擔任國防部副部長的職務,也是當時幾位副司令中職務最高的,被國家授予大將軍銜。
第三位副司令是洪學智。洪學智早年隨軍參與過遼瀋戰役等重大戰役,是我國的著名指揮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洪學智任職總後勤部副部長,後又晉升為部長,是我國的開國上將。
第四位副司令是韓先楚,韓先楚早期參與指揮過著名的新開嶺戰役。後來被國家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任19兵團司令員,前往朝鮮馳援朝鮮。後來抗美援朝戰爭結束,韓先楚任職中南軍區參謀長,被國家授予上將軍銜。
最後一位副司令是宋時輪,宋時輪在解放戰爭期間參與過孟良崮戰役等重要戰役。後來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他任職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戰爭結束回國以後宋時輪任職解放軍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委,被授予上將軍銜。
都說時勢造英雄,亂世確實是英雄名將的湧現井噴期,但是須知「一將功成萬骨枯」。雖然成名的人不少,但還有更多的人會失去自己寶貴的生命。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也衷心希望以後不要出現戰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