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享受什麼樣的待遇

2021-12-24 雞湯話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新中國成立以後,軍隊為了邁向正規化和現代化,中央便開始研究軍銜制度。這項工作在建國後開始著手了,可惜沒多久就被朝鮮爆發的戰爭打斷了,一直到朝鮮戰場的形勢基本穩定以後,這才繼續開始軍銜制的各項準備工作。

1952年中央正式決定啟動軍銜制,不過在推行軍銜制之前,有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對全軍各級幹部進行評級。幹部的職級是影響軍銜的重要因素。為此,軍委專門成立了解放軍總幹部管理部,由羅榮桓出任該部部長,對軍隊幹部的職級進行評級。確定了他們的職級以後,才好推行軍銜制。

軍銜通常是由職級、山頭、資歷、軍功、任職經歷、革命貢獻、政治表現這些因素等共同決定的,在軍銜授予的過程中,充分參考了這些依據和因素。這其中,職級起到了特別關鍵的作用,某種程度上來說,職級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的軍銜。這也是我軍為什麼進行幹部評級的一個主要原因。

                                                                                                                                                              

當時軍隊職級分為十幾個等級,其中能躋身開國將帥的序列職級為軍委副主席級、軍委委員級、正兵團級、副兵團級、準兵團級、正軍級、副軍級、準軍級。共和國的開國將帥就是從這些將領中誕生的,準軍級以下的軍官,則是校官和尉官,和開國將軍無緣。

55年授銜時,我軍誕生了1100多位開國將帥,其中元帥是最高軍銜,大將次之。元帥和大將各有10人。上將有55人(此後補授了2名上將,共計57人),中將175人,少將800多人。根據職級和軍銜的不同,這些開國將帥所享受的待遇肯定是不同的。

開國將帥的待遇,大致上可以分為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雖然元帥的級別是最高的,但待遇卻不是最高的,就政治待遇來說,元帥享受行政三級待遇,享受政治局委員的待遇,這裡說的就是政治待遇。那麼行政一級和二級是哪些人呢?主要是在中央擔任副國級以上職務的幹部。

在生活待遇方面,行政一級的幹部,月薪是595元,行政二級是545元,行政三級是495元。也就是說,元帥基本都拿495元的月薪。其實在幹部序列中,等級與等級之間最多只相差50元,最少的差距只有5塊錢。

比如大將和元帥只差了一級,大將的月薪是450元。這是大將的生活待遇,那麼大將的政治待遇呢,大將是行政四級,享受國務院副總理的待遇。就政治上的待遇來說,副總理享有的待遇,開國大將都能享受到。

元帥和大將這樣的軍銜,幾乎都是靠過去的革命戰爭年代,為我黨革命事業立下的汗馬功勞而得來的,所以建國後的元帥和大將享受很好的待遇,也在情理之中。除了工資較高以外,他們還有配有高級助理、秘書、廚師、警衛員和司機等服務人員,當然少不了保健醫生了。

其實大將所享受的生活待遇,如工資、住房面積、警衛規格、醫療待遇和元帥相比,差距不是很大。就算也差距,也是比較小的差距。更何況不管是元帥還是大將,並不是很在乎生活待遇,這些人都是心胸寬闊之人,不會在幾塊錢或者幾個雞蛋上,計較什麼。

在十位開國大將中,有兩人沒有享受大將待遇,一個是張雲逸大將,他享受的是元帥的生活待遇;另一個是許光達大將,他享受的是上將的生活待遇。這兩位大將的待遇,是經過組織上特批,按照特殊情況處理的。

張雲逸是年紀最大的開國大將,在所有開國將帥中,他的年紀只比朱德元帥小几歲。他資歷深厚,而且參加過辛亥革命,革命年代也是勞苦功高,於是中央特批張雲逸享受行政三級的待遇,其生活待遇按照元帥來安排。

許光達則是自己主動申請降低行政級別的,他資歷較淺,組織上授予他大將時,他多番辭讓,請求授自己為上將即可,但是中央沒有同意,作為紅二軍團的代表,許光達最終還是獲得了大將的軍銜。此後他又申請把自己的級別降為行政五級,即和開國上將同樣的生活待遇。這次組織上同意了。

多說一句,張雲逸享受的元帥待遇,和許光達享受的上將待遇,指的都是生活方面的待遇,而政治上的待遇,則還是按本身的軍銜來執行。

上將是行政五級,政治待遇和國務院秘書長相同,工資為每月382元;中將是行政六級,政治待遇和國務院的部長相同,工資為每月355元;少將是行政七級,政治待遇和國務院的副部長相同,工資為每月310元。

按照當時中央的有關規定,中將以上的開國將帥都屬於我軍的高級將領,配備有專門的警衛、秘書和保健醫生,還有廚師和勤務員等服務人員。而少將則不能享受這樣的待遇。

不管是評級別,還是評軍銜,在當時都是大事,涉及到的因素很多。這些開國將帥,都在革命戰爭年代,有過許多功勞和貢獻的人,作為新中國的「開國功臣」,評級別和評軍銜有點論功行賞的味道。這其中的「山頭」因素,也是值得注意的。

紅軍時期,我軍有三大「山頭」,即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山頭」包括,八路軍115師、八路軍120師和八路軍129師,以及新四軍;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山頭」有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華北軍區。

在評銜時,有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平衡這些「山頭」,在上將以上的開國將帥當中,每個時期的每個「山頭」,要求至少要有一個代表。

另外就是,在評銜時,有一些將領覺得自己的軍銜評低了,並不是認為沒享受應有的生活待遇,而是嫌自己的軍銜,和自己過去的功勞貢獻不匹配。對他們而言,他們關注的是軍銜背後,代表的功績,而不是待遇。

對所有開國將帥而言,享受什麼樣待遇,真的不是他們首先考慮的事情。

   

 你若喜歡,點個        

相關焦點

  • 開國將帥:元帥之首是彭老總,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加強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於是軍銜制的問題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共設6等19級: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有十人,大將軍銜的有十人,上將軍銜的有57人,中將軍銜的有177人,少將軍銜的有1360人;其中元帥之首是彭老總,那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又分別是誰?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粟裕大將戎馬一生,在其去世以後,他的妻子卻在他的顱骨中發現了三片彈藥碎片,這讓很多人感到了震撼,後來粟裕大將的事跡更是被拍攝成電視劇,廣為流傳。
  • 新中國開國元帥和大將、上將的待遇區別
    毛澤東為元帥們授銜特別提示:按當時中央的有關規定:元帥是行政三級,享受政治局委員待遇;大將是行政四級,享受副總理待遇,自大將以上可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上將是行政五級,享受國務院秘書長待遇;中將是行政六級,享受部長待遇,自中將以上都是高級將領,可配備警衛、秘書和保健醫生、廚師、勤務員;少將行政七級,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新中國的開國十大元帥,我們都很熟悉,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是羅榮桓元帥。羅榮桓元帥,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一個和主席一生共事的元帥。而且在他去世後,主席還為他寫了悼詩。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最早辭世的開國大將 在十大將之中,第一個去世的是陳賡大將。他曾畢業於黃埔軍校,是一個個性鮮明、富有傳奇色彩的將軍。 最早辭世的開國上將 在57位開國上將中,第一個去世的是賀炳炎上將。
  • 他是開國少將,但享受中將待遇,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他是誰?
    大家都知道1955年授銜的時候,正兵團一般可以授予上將或以上軍銜,副兵團一般授上將。準兵團、軍級幹部一般授予少將或中將軍銜。而賀晉年是唯一的副兵團少將,賀晉年險些連少將都沒當上,紅軍時期賀晉年已經是紅27軍軍長,是軍級幹部,抗戰時期,賀晉年是三邊軍分區司令, 解放戰爭時,賀晉年都是縱隊司令併兼任第十五兵團的副司令。
  • 漢語中有「上中下」:軍中有上將、中將,為何「下將」卻成了少將
    現在,是和平年代,許多國家的軍隊,已經取消了軍中的最高軍銜-元帥,保留元帥軍銜的國家並不多,一般軍銜都設置為「將、校(佐)尉」三個等級,等級高低依次為上將、中將和少將;上校、中校和少校;上尉、中尉和少尉。
  • 開國上將楊成武子女今何在?長子少將次子中將,么女也是武警少將
    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01 楊成武,1914年時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他在15歲之時就參加革命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並於次年光榮入黨。
  • 揭秘軍隊文工團:閻肅級別最高 對應上將待遇
    韓紅退伍消息一經傳出,引發了對軍隊其他「明星」的關注,肩膀上同樣有肩章的軍隊明星們,享受的都是什麼級別和待遇?   最高級別  閻肅對應上將待遇   「政事兒」注意到,空政原歌舞團編導室一級編劇閻肅的公開履歷顯示,生於1930年的閻肅,是專業技術一級,文職特級。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團長是中將,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看過電視劇《亮劍》的朋友,一定不會對386旅感到陌生,畢竟李雲龍的新一團就隸屬於386旅。那麼,真實歷史上的386旅是什麼樣呢?第386旅是開國大將陳賡帶出的一支隊伍,陳賡是黃埔三傑,又從事過中央特科工作,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徵,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及領兵打仗的能力,因此,386旅是戰鬥力非常強悍的一支部隊。
  • 國防大學校長、政委軍銜情況:1上將3中將2少將,他們是誰?
    鄭和2019年晉升為上將軍銜。二、政委:吳傑明吳傑明1958年6月出生,河南潢川縣人,1976年12月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戰士、班長、指導員、教導員、幹事等職務。吳傑明2000年4月任新疆軍區步兵第六師副政治委員,2013年12月任國防大學副政委,2017年7月任國防大學政委。吳傑明現在是中將軍銜。
  • 建國後,特種軍中被授大將的都有誰?一人多次讓銜,享受上將待遇
    1955年大授銜,許多戰功赫赫的共和國將領都被授予相應的軍銜,軍銜的評定經過黨和國家多次商議,最後選出第一批10位開國元帥、10位開國大將、55位開國上將。在這10位開國大將中,張雲逸大將資歷最高,享受元帥待遇;陳賡大將幽默風趣,戰功卓著。
  • 出自黃埔軍校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名單
    來說說我們新中國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以及上將有哪些是從黃埔軍校出來的。十大元帥:朱德,林彪,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其實除了這些元帥和大將之外,還有很多的上將,中將,少將都是從黃埔軍校出身的。                                                                              57位開國上將中有10人都是黃埔軍校出身的。177名中將裡面有12人出身黃埔軍校。1360名少將中有23人出身黃埔軍校。
  • 四五十年代,國民黨的中將軍銜跟我軍中將相比,哪一個軍權更大?
    解放戰爭時的國民黨將官軍銜,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和少將(其實中將往上還有一級叫中將加上將,暫且不提);解放軍55年高級軍銜依次為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國共雙方都是五級設置,中將位於國軍軍銜的第四層級。從對應關係上來看,雙方似乎是對等的,但仔細分析還有較大區別,我們往下看。
  • 古田會議產生了多少元帥、大將和上將
    如果伍中豪不犧牲,我想其軍銜應是大將之上。譚震林因參加地方工作,未授銜,長期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副國級。第二類是機關代表:譚政、楊至誠、朱雲卿等14人,其中譚政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楊至誠被授予上將軍銜。如果朱雲卿不犧牲,我認為應被授予大將以上軍銜,因為,年僅24歲的他是我軍的第一位總參謀長。
  • 1955年授勳,其中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原來是他們
    新中國成立之初,於1955年進行全面的授勳儀式,最年輕的開國將軍只有34歲,那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都是誰呢?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大將——許光達再有1955年授勳為新中國最為年輕的開國大將,這個人就是大將許光達。時間回溯至土地革命時期,當年的洪湖蘇區,許光達為此付出了無數的心力與辛勞,並且為其從創建伊始至後期穩定發展作出了卓絕的努力和貢獻。
  • 日本軍隊的中將軍銜,權力非常大,最高能夠擔任什麼官職?
    中將的數量不多不少,至於少將,則出現了少將多如狗的情況。中將的地位和權力雖然不如大將,但也屬於高級將領。那麼,在日本軍隊中,中將軍銜最高能夠擔任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1955年,55位上將之中,年齡最大和年齡最小的,分別都是誰?
    1955年,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將軍一級軍銜分為了四個等次,從低到高分別是少將、中將、上將和大將。當年,一共有55位優秀軍事將領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在55位上將之中,年齡最大的上將和年齡最小的上將,分別都是誰呢?他們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擔任什麼樣職務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是中將,為啥到陳毅當軍長時差點授上將軍銜?
    :「當時,三八五旅共有3人分別被授予少將的軍銜,他們分別是旅長陳錫聯、旅政治委員謝富治以及擔任副旅長職務的民主人士趙輝樓。這次擬議的軍銜等級,是按當時國民黨軍隊的銜級設置的,為六等十六級: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準尉;軍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新兵。
  • 截止2020年7月24日,開國少將還有多少在世?2019年已去世五位
    這也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的授銜,有元帥十人、大將十人、上將五十五人、中將175人以及少將798人。本來還想在元帥之上設置一個大元帥,最後被委婉地推辭了。後來,還進行過幾次補授儀式。1956年,王建安補授為上將,聶鶴亭補授為中將;1958年,李聚奎補授為上將,賀誠補授為中將。所以,上將一共有57人,中將一共有1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