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是陽春白雪」,「藝術家都是高高在上的」......人們常將這些遙不可及的距離定義給藝術,往往卻忽略了那些不經意間使你潸然淚下、溫暖沁心的美好瞬間都曾是藝術帶來的,它可以是一幅畫、一首詩,也可以是一首歌......優秀的藝術作品常常讓我們「失去」嗅覺與聽覺,那種自然的融合宛如天然一體.......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中國愛樂樂團第二提琴副首席顏柯。讓我們近距離感受顏柯老師有血有肉最真實的藝術生活。
導師面對面
顏 柯
中國音樂家協會室內樂學會理事
中國愛樂樂團第二小提琴副首席
中國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小提琴聲部導師
4歲起師從四川音樂學院劉德庸教授學習小提琴。1992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黃曉芝教授學習小提琴。1998年就讀中央音樂學院本科,師從著名小提琴教育家王振山教授。在校期間,曾擔任中國少年交響樂團副首席、中國青年交響樂團首席,隨團赴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1998年參加亞洲青年交響樂團夏令營,擔任樂團副首席,隨團出訪過瑞士、法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德國和義大利等多個國家。
2001年,考入中國愛樂樂團,隨團先後出訪波多黎各、法國、奧地利、義大利、美國、德國和新加坡等多個國家。
2006年,錄製了中國第一張小提琴純獨奏發燒音樂天碟,精選了14首中外最經典小提琴傳世名曲。近年,為電影《孔子》、《1942》《芳華》《我不是藥神》等多部影視作品錄製小提琴獨奏,得到很多作曲家的一致好評。
導師問答
小編:您個人的學習與演奏經歷?
顏柯老師:我的父母都非常喜歡音樂,他們年少時沒有條件,於是很希望把孩子往這個方向培養。像大多數孩子一樣,父母最初想送我去少年宮學習鋼琴,但報名那會兒我才四歲,少年宮只有小提琴接收這麼小的學員,機緣巧合下我就開始學習小提琴。
我在小提琴學習的道路上,沒有走過太多的彎路,相對也比較順暢。在少年宮初學琴,得到四川音樂學院劉德庸教授的啟蒙與指導。日復一日枯燥的練習,使我的童年過得很乏味,曾經因為年少的叛逆想要放棄,但還是堅持了下來。直到考上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那一瞬間,我才逐漸開始熱愛並堅定了這條道路。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跟隨黃曉芝教授學習的6年中,不僅使我的個人技術與專業素養突飛猛進,更在合奏、重奏的學習上給予我很多指導,這為我日後職業演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在附中期間參加比賽,使我得到了更多好老師的賞識。不僅獲得了林耀基教授大師班的學習機會,更有幸在本科期間拜師於王振山教授。隨後擔任中國青年交響樂團首席,在這期間我有機會與中國愛樂樂團首席陳允老師同臺演出,陳老師也在日後的學習與工作中給予了我非常大的幫助與鼓勵。大學四年級時我順利考入中國愛樂樂團工作至今。工作5年後,在我26歲時通過考核成為第二提琴聲部副首席。之後,被陳允老師邀請加入中國愛樂四重奏。
▲顏柯老師與中國愛樂樂團第二提琴聲部演奏家
小編:除了小提琴,您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嗎?您認為這些興趣愛好會對您的演奏產生影響嗎?
顏柯老師:我認為所有的興趣愛好都會對我們的演奏起到積極的影響與幫助。不論是業餘愛好還是職業,若想把它做好、做精,都有一個共性且關鍵的前提,那就是「專注度」!做任何事情,只有保持高度的專注,你才能捉住精髓、把握細節、不斷創新。否則,你可能會走偏。擁有愛好的人一般都會具備高度的專注力,而且堅持愛好,更需要極大的執著、耐心與毅力。
小編:你會去欣賞其他大師的音樂會嗎?您認為大師班與小課學習存在怎樣的不同?
顏柯老師:作為中國愛樂樂團的演奏員,我有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近距離接觸很多國內外頂尖級的大師,與他們同臺演出交流。如果有很優秀的大師來演出,無論在人生哪一個階段我都很希望能多聽多看多學習,開闊自己的眼界。
大師班與小課學習,可以說是教學的一個互補與貫穿。我們的專業導師會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教授我們知識,讓我們逐步提高。而參與大師班會對我們的學習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尤其我們所學的樂器源自西方文化,對於我們來說,國外的大師在專業技術與知識的理解與解讀上會更透徹。與此同時,通過大師班的學習能接觸到更多先進的技術、方法與理念,使我們能夠更及時地調整自己演奏和教學的方式、方法。
▲ 顏柯老師與小提琴演奏大師朱利安·拉赫林
▲ 顏柯老師與小提琴演奏大師齊默爾曼
小編:您認為在交響樂團中演奏、室內樂演奏及獨奏,在演奏與處理上有怎樣的區別?
顏柯老師:某種意義上來說,交響樂與室內樂演奏統稱為合作性演奏,比如室內樂,你作為成員之一參與其中,在聆聽其他聲部的同時演繹好自己的部分,這需要完美的配合而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而獨奏,更多的是在體現個人,就比如說協奏曲演奏,保證自己技術與音樂的完美展現,一個人來對抗整個樂隊。
在交響樂團中演奏,就像一個巨大的機器,我們屬於其中的某一個零部件,必須嚴絲合縫地銜接,這樣整部機器才能更精確地運轉。我記得在我讀書期間,我們學校的樂隊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學生一起合作演出,我們的學生展現了高水準的技術能力,自我感覺也很不錯;相比之下,英皇的學生並沒有太多技術上的優勢。但當大家一起合作時,英皇的音色不僅統一,而且非常諧和;而我們卻演奏的非常彆扭。我們的這種差距就在於室內樂、合奏課的匱乏。所以很多年輕人初入樂隊時,即便擁有再過硬的技術,缺乏經驗與知識,也會很難融入其中。
而獨奏都是佼佼者,屈指可數。而且現在很多學校畢業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在從事交響樂隊、室內樂等的工作,所以現在中國愛樂樂團在做的事情,就是希望現在的孩子們能夠在精進個人獨奏技巧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和感受交響樂和室內樂的魅力。
▲ 中國愛樂四重奏陳允、顏柯、毛新光、關正躍(從左至右)
小編:在愛樂青少交的日常教學中,您更注重學生哪方面能力的培養?為什麼?
顏柯老師:對於學習且有一定基礎的孩子來說,愛樂青少交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在這裡他們擁有很多合作與學習的機會。在排練過程中,我認為最基礎的就是要保證節奏與音準。我們需要輔助一些工具,比如節拍器,來訓練一雙精準且善於發現問題的耳朵,學會聆聽、懂得辨別、及時解決。當然,基本功練習更是基礎中的關鍵,左手的手指、手型,右手的運弓等等。這些是前提,你必須紮實地掌握,我們才能更進一步地要求音樂上的東西。
無論學習到任何階段,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就像蓋房子,無論房間裡布置多麼的華麗,地基和鋼筋龍骨才是永恆不變最根本的,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學琴也是一樣,當你具備良好的基本功,保證音準、節奏,你才能升華到表現音樂這個層次,我們心裡必須要有這個意識。
小編:在您的教學與職業生涯中,有沒有遇到過天賦卓絕的學生?他們通常會有怎樣超乎常人的表現?您對「神童」是怎麼看待的?
顏柯老師:我認為沒有所謂的「神童」,也沒有所謂的「笨蛋」。關鍵還是在於專注度,你有沒有仔細聆聽自己的演奏?有沒有仔細去尋找自己的問題?有沒有按照老師的方法按部就班地練習?
「神童」一定有天賦在,但更離不開他後天的勤奮、認真與專注,正確的方法、勤奮的練習,他一定比其他孩子進步更快。
小編:在您與愛樂青少交孩子們的交往中,您對未來的期望?
顏柯老師:愛樂青少交是一個非常難得且水準很高的平臺,在這個年代的孩子們是很幸福的。網絡的發達,全球資源的整合和互通是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利好。希望愛樂青少交的孩子們未來要學會更認真地讀譜,學會把譜子上標記的記號認真學習並做到,而不僅僅只限於演奏音符。然後學會聆聽其他聲部的演奏,學會配合與合作。
我想對所有學琴的孩子及家長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面對學習,我們一定要端正態度,不要急於求成;更不能為了某種目的揠苗助長。我相信老師們都會認真負責、按部就班地培養學生,家長要予以配合和理解,切莫著急。
顏柯老師弦樂四重奏欣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 德彪西《G小調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
獨奏家:顏柯、陳莉、李耀、楊長纓(從左至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