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譯的《金剛經》廣為流傳,他留下了世界上唯一的舌頭舍利!

2020-12-13 國學雜談

因為電視劇《西遊記》的流行,大家對玄奘大師都比較熟悉。其實在玄奘大師之前,還有一位大德高僧,影響力遠超玄奘大師,但一般人卻不是太熟悉。他就是第一次翻譯《金剛經》的姚秦鳩摩羅什大師,大師精通漢文,徹悟佛法妙義,翻譯的佛經一律使用意譯,文字優美,簡潔流暢,最適合我們中國人的閱讀習慣,所以我們平常看到的《金剛經》,一般都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版本。

鳩摩羅什大師。父親是天竺人,名叫鳩摩羅炎,世代國相,但他放棄相位,出家修道,後來到龜茲國,龜茲國王將他請為國師,並令與國王妹妹成婚。後生一子,就是鳩摩羅什。鳩摩羅什自幼天資超凡,相貌出眾,半歲說話,三歲識字,五歲開始博覽群書,七歲隨母出家,日誦千偈,三萬兩千言(每偈三十八言),且能自通其義。大師年少時在罽賓拜盤頭達多為師,小乘教義無不通達。後又遇須耶利蘇摩,專弘大乘佛法,大師於是又專修方等大乘經典,誦《中論》、《百論》,以及《十二門》等。後龜茲國王迎請他們母子回國,講經說法。

鳩摩羅什大師二十歲受戒,學《十誦律》。其母臨去世前告訴他說:「大乘佛教應該在東土發揚光大,以後只能靠你自己努力了,但即使成功,卻對你不利,你打算怎麼辦?」羅氏說:「我一定會把大乘佛法傳遍東土,雖苦無憾!」西域各國都為鳩摩羅什的神俊而傾倒,每到講說佛法時,各位王侯都會長跪在鳩摩羅什座側,讓鳩摩羅什從他們身上踏過登上講臺。

前秦苻堅聽說鳩摩羅什的事跡後,便派驍騎將軍呂光率七萬大軍去迎請大師。龜茲國王不肯,呂光於是大敗龜茲國,得到大師。但在歸國途中,前秦苻堅卻被姚萇所殺,已經亡國,呂光便在涼州自立為王。呂光不信佛法,經常虐待大師,大師一一忍受。呂光雖然不信佛法,但大師每次預言都很準確,他很懼怕他的才能被他國所用,所以其他國家每次過來迎請大師,都被呂光一律拒絕,大師懷抱佛法,不得宣揚,這一待,就是十七年。

後秦姚興繼位,崇信佛法。此時呂光已死,其兒子呂纂繼位。姚興弘始三年(401年),姚興派人迎請大師,遭到拒絕,便派軍攻打涼州,最終迎請鳩摩羅什大師到了長安。姚興非常歡喜,以國師之禮相待,為他派了八百餘僧人,在逍遙園專門翻譯佛經,在當時也是一大盛況。大師對大小乘經教悉皆精通,不僅通曉梵文,也精通漢語以及西域各國之語言,做翻譯工作得心應手,所以他翻譯的經典一律依義不依語,都是意譯,文字表述準確流暢,又契合佛法妙義,最適合我們東方人閱讀。經大師所譯的經典共有九十八部,三百九十餘卷。

姚興擔心佛法無人繼承,強令送給大師十個女人,大師不得不受,從此不住僧房,另蓋廂房居住。其他僧人看大師這樣,心中多有懷疑,也想效仿。大師便召集眾人,將小針盛滿於碗中,對眾人說:「你們若能把這碗針吃下去,就可以和我一樣養家生子了」。說完,他就拿起小勺,把針一口一口的吃完了,跟吃飯一樣。眾僧自嘆不能,也就沒有其他想法了。

鳩摩羅什大師臨滅度前,召集眾人說:「因為佛緣,才來到東土弘揚佛法,自己暗昧無知,勉強做翻譯經典的工作,希望能夠流通後世。如果所翻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那麼我的身體在焚化後,舌頭應該不會毀壞。」

姚興弘始十一年(413年),鳩摩羅什大師在長安圓寂,並在逍遙園火化。當熊熊大火燒盡他的骨肉時,他的舌頭在大火滅盡之後,依然完好無損,成為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舌舍利。眾僧遵照大師的吩咐,將他的舌舍利運往涼州的鳩摩羅什寺供奉。時至今日,其舌舍利依然保存在寺中。

相關焦點

  • 《金剛經》是他翻譯的,史上唯一一個死後舌頭燒不成灰的高僧
    文/曉夢閣主他與真諦、玄奘、不空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譯經家,他的弟子道生、僧肇、道融、僧睿稱為「什門四聖」,我們熟知的《金剛經》竟然也是他翻譯的,更離奇的事,這位高僧死後火葬,舌頭竟然燒不成灰。他就是後秦高僧——鳩摩羅什。
  • 翻譯《金剛經》的高僧,為公主破戒還娶10妻,死後舌頭燒不成灰!
    歷史上湧現過很多有名的高僧,我們都知道和尚講究戒律。但是不是所有破戒的和尚都不能成為高僧。這樣說並不是提倡破解,而是要說歷史總有偶然。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歷史上一位千古高僧,也是離紅塵最近的高僧。這位高僧曾兩次破戒,且染指11女,仍被世人稱為千古一僧。
  • 這位大師去世後,留下唯一的金剛舌舍利,如今「秘藏」在這裡!
    舍利是修行高的人留下的化石結晶,主要以骨骼為多,而舌頭是人身體最軟組織之一,在火化後,絕對毫無保留,但是有一位大師卻留下了一個舌舍利,被稱為「金剛舌」,這位大師是誰?下面,就讓小編為您揭秘。鳩摩羅什,是東晉時期的一位名僧,著名的譯經高人,與真諦、玄奘並稱為中國經文三大翻譯家。鳩摩羅什也是世界著名思想家和哲學家。其翻譯的經文與思想上的成就,由古至今可稱首屈一指。
  • 他主持巨大佛經翻譯活動,火化後擁有三寸不爛之舌,不是唐僧哦
    他所翻譯的,大多都是大乘佛教經典,也有一些小乘的佛經。這些佛經中包括《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中論》、《百論》等典籍。這些典籍,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都是極高的,比如《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後來便成為了「三論宗」的基本典籍,同時,鳩摩羅什本人也被人奉為是「三論宗」的開山鼻祖。
  • 揭秘一起驚動國務院的世界唯一佛指舍利被偷換盜賣疑案
    公元874年,在最後一次迎請供奉後,佛指舍利被密封珍藏於法門寺地宮。在此後的不同朝代,法門寺塔雖然經歷過損毀修復,但收藏於地宮中的佛指舍利卻再也沒有露面。千年之後,這個埋藏在地宮中的秘密終於被文物考古工作者所發現,世上僅存唯一的佛祖指骨舍利由此重見天日。經過研究考證後,該舍利被移藏於法門寺地庫保存。
  •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在我們國家數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無數忠臣良將,像諸葛亮,嶽飛,文天祥等人都成為了後世所敬仰的英雄。相應地,也出現了很多令人深惡痛絕的大奸臣!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三個大奸臣比較特殊,他們所犯下的惡行被總結成了成語,並流傳至今……指鹿為馬在大秦幾代國君的勵精圖治下,秦王朝最終成功的統一了天下。秦始皇所創立的很多制度更是影響深遠。但遺憾的是,秦朝卻是一個非常短命的王朝。
  • 《金剛經》四大名句,悟透一句,也很不錯!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自後秦大譯經師鳩摩羅什將此經翻譯成漢文後,在漢地廣為流傳,成為諸多學佛者的必學經典。《金剛經》之所以如此深受廣大學佛者的喜愛,除了此經文字翻譯較為精美之外,其中的學佛內涵,也相當不錯。特別是在不斷發展的歷史中,從《金剛經》中開悟的人,越來越多。由此人們深知,這部佛經真的是一部學佛寶典。
  • 什麼樣的人不能念金剛經?讀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是什麼?
    又如呂澂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金剛經》在印度有唯識家(無著、世親)的論釋。傳入中國,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然而中國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響,各宗表面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
  • 看《金剛經》,要完整的去看
    佛陀在世81年,講法49年,用他無上的法理,普度了無數的眾生。佛陀在世時,通過他傳法所普度的,只佔他普度的眾生中的一小部分。後世弟子根據他講的佛法,得度者,不計其數。特別是佛法流傳到中國來之後,許多譯經大師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近乎完美的將佛陀在世講的法,翻譯成漢文,使數不清的人們依照佛陀的教導,不斷修行、修心,最終修成。
  • 《金剛經》最著名翻譯者兩次破戒「娶老婆」,他自己是這樣表態的
    從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種類裡,我們可以感受到鳩摩羅什對持戒的強調和呼籲。《十誦律》《十誦比丘戒本》《坐禪三昧經》《禪法要解《梵網經》等重要經典成為中原佛教長期遵守的戒律經典,《十分律》是中國佛教流傳年代最長、範圍最廣的律典。鳩摩羅什傾力翻譯這些律典,即是對佛教法門的維護、對自己「破戒」的懺悔,也是心靈創傷的自我撫慰。
  • 于闐國高僧10年翻譯佛經80卷,女皇親自作序,圓寂後留下靈舌舍利
    于闐國高僧10年翻譯佛經80卷,女皇親自作序,圓寂後留下靈舌舍利 | 文 青衫文齋除去人格本身在歷史上各有評說外,女皇武則天推崇佛學真算得上不遺餘力。從迎請神秀大師入京弘法,並親自為大師扶轎,到廣建寺院、佛塔、組織僧人翻譯註釋經文,發揮僧團的集體智慧,女皇武則天對佛學在中土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掀起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次譯註經文的高潮,使佛法融入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階層和各行各業。武則天尤其崇信大乘教,她認為大唐佛學經論中的《華嚴經》破損不全,希望得到完整的經書。
  • 讀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
    在這跟大家推薦下「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讀金剛經的好處  死後留下舍利  明朝正德年間有位皮匠叫嚴江,平日喜歡持誦《金剛經》。中年時,常去寺廟擔柴做飯,更加精進修持《金剛經》,聲聲不絕地念阿彌陀佛聖號。到了六十多歲,忽然有一個月不吃飯,每天只喝一點水,沒有飢餓的感覺,身體亦無有痛苦。他向別人說:「現在我的身心沒有一點痛苦,非常快樂。」並清楚地講出圓寂的時間。
  • 他在石頭上刻了這五個字,在民間廣為流傳
    傳說,在晉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做石敢的人,他家裡貧困,靠打柴來維持生計。他有一手好槍法。有一年六月的時候,一場大雨連著下了三天,導致汶河的河水泛濫,河水衝上了兩岸,把整個村子都給衝走了,只有石敢一個人趴在一棵大樹上面,沒有被衝走。之後他就寄居在姥姥家,姥姥很是疼愛他。有一次石敢在東嶽廟會上賣柴,看見有人調戲良家婦女,他見義勇為,把壞人打得跪地求饒。
  • 高僧兩次破戒,卻成翻譯經書大師,為證明所譯經書無誤留下舌舍利
    高僧兩次破戒,卻成翻譯經書大師,為證明所譯經書無誤留下舌舍利。自佛法傳入中國以來,歷代高僧大德在翻譯佛經方面,耗費了非常多的心血。因為要正確表述佛陀的意思,要看翻譯者的佛學造詣,以及翻譯水平和文字功力。為了恰當地翻譯佛經,古時的譯經者,在翻譯佛經時,形成「四例五不翻」的共同守則。
  • 中國有位神奇的藝術家,把世界最難懂的《金剛經》翻譯成了漫畫!
    中國最大的兩家英文媒體《中國日報》《環球時報》首次聯合專訪的中國藝術家就是他,這兩家在世界有廣泛影響力的媒體「很牛」的以整版的篇幅向世界介紹中國這位神奇的藝術家;隨後他開創了融合「書與畫」的漫書藝術,五年後作品應邀在國際大拍上拍賣,一舉成功。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IQ高達200,出身解放軍最精銳作戰部隊的王麒誠,大概就是成龍那首歌中「男兒當自強」最好的註腳。
  • 讀金剛經的好處
    在這跟大家推薦下「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  讀金剛經的好處:  明朝正德年間有位皮匠叫嚴江,平日喜歡持誦《金剛經》。中年時,常去寺廟擔柴做飯,更加精進修持《金剛經》,聲聲不絕地念阿彌陀佛聖號。到了六十多歲,忽然有一個月不吃飯,每天只喝一點水,沒有飢餓的感覺,身體亦無有痛苦。他向別人說:「現在我的身心沒有一點痛苦,非常快樂。」並清楚地講出圓寂的時間。
  • 揭秘唐人臨死左手道德經,右手金剛經,作為人生歸宿和信仰的總結
    唐玄宗推行三教並重,要求三教推薦典籍,他親自注釋,頒行天下!儒教推《孝經》,道家推《道德經》,佛教推《金剛經》。可見這貨的文化修為,和心中的企望。這貨的野心太大,挑戰的課題太難!不過留下另一個習俗,唐人臨死左手一本《道德經》,右手一本《金剛經》,作為人生歸宿和信仰的總結。今天就說說《金剛經》那點事,最傳奇的一段故事,禪宗六祖慧能聽了一遍《金剛經》開悟了!
  • 10個媽媽8個被騙:這些廣為流傳的育兒「經驗」太坑人
    導讀:10個媽媽8個被騙:這些廣為流傳的育兒「經驗」太坑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0個媽媽8個被騙:這些廣為流傳的育兒「經驗」太坑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九華山上唯一的女性全身舍利,出缸時皮膚還有彈性,與常人無異
    因此就有一些得道高僧為了彌補這一個缺點,在自己要圓寂的時候發下宏願,用自己殘缺之軀鑄就金身,成為全身舍利,讓人們認識到佛教的佛法都是真的,增加人們對於佛教的親和力,而全身舍利就是人們所經常說的肉身佛像或者肉身菩薩。對於這些得道高僧,許多人還是非常尊重的,因此人們在看到神奇到全身舍利之後,都對佛教產生了一種敬畏的感覺,而且有的人也因此信仰佛教。
  • 你知道《金剛經》名字的含義嗎?
    《金剛經》是佛教中最高深的智慧,是佛教中影響非常大的一部經典,千百年來,廣為傳頌,即使不了解佛教的人,提到《金剛經》,多多少少也會覺得有點耳熟。《金剛經》共有六個譯本,我們平常看到的,流通最廣的就是姚秦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了,今天不談別的版本,只說鳩摩羅什大師這個版本。先說鳩摩羅什大師,他的父親原是印度的一位宰相,出家當和尚了,他的媽媽是一位公主,非逼著這位宰相還俗,跟她結婚,後來生了個兒子,就是鳩摩羅什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