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闐國高僧10年翻譯佛經80卷,女皇親自作序,圓寂後留下靈舌舍利

2020-12-20 青衫文齋

于闐國高僧10年翻譯佛經80卷,女皇親自作序,圓寂後留下靈舌舍利 | 文 青衫文齋

除去人格本身在歷史上各有評說外,女皇武則天推崇佛學真算得上不遺餘力。從迎請神秀大師入京弘法,並親自為大師扶轎,到廣建寺院、佛塔、組織僧人翻譯註釋經文,發揮僧團的集體智慧,女皇武則天對佛學在中土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掀起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次譯註經文的高潮,使佛法融入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階層和各行各業。武則天尤其崇信大乘教,她認為大唐佛學經論中的《華嚴經》破損不全,希望得到完整的經書。

從武則天崇佛的態度分析,她的「虔誠」不完全出於純化民心利於統治的需要,還跟她在感業寺出家的那段經歷有關。武則天聽聞西域佛教王國于闐國存有完整的《華嚴經》,便派遣使臣前去求經。

當時的于闐國臣服於大唐,是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之一,國王由大唐皇帝賜姓「李」。見上邦大國女皇遣使來請《華嚴經》,于闐國王十分重視,決定派一名高僧護送經書去中土大唐,同時把梵文本的《華嚴經》譯為漢文。

當時,于闐國高僧眾多,大家都想去大唐遊學,經過千挑萬選,于闐國派出聖僧學喜大師(西域語稱他為「釋實叉難陀」)護經、譯經。聖僧學喜大師帶著《華嚴經》於公元695年到達中土洛陽,武則天安排他在大遍空寺譯註經文。

翻譯工作結束後,女皇武則天盛讚聖僧學喜大師功德無量,親自駕臨寺院為《華嚴經》譯本作序,題寫名品。隨後,武則天又在穎川三陽宮召聖僧前去設壇講法,下詔請學喜大師再次譯註《大乘入楞伽經》,而且又再為該經文作序。

聖僧學喜大師在中土譯註佛經10年,所譯經文達80卷,他的翻譯風格與唐初期的譯經方式相比,有很大變化。由於學喜大師在于闐國就已負盛名,對大小乘教義都十分精通,而且還擅長旁門異學,所以,他的譯註風格簡約、順適,傾向意譯,去掉冗文,崇尚對佛學本質的理解,還原了經文原貌。百善孝為先,在大唐譯經這10年間,學喜大師如佛陀弟子目犍連一般思母心切,渴望回故鄉以盡孝道。

其實,現代人總是把佛學高僧等同於「無情無義」的冷漠者,這完全是誤解。佛學修為達到一定程度,除自度外,更重要的是度人。如果連身邊的母親都不能照顧,還有什麼能力去度別人,還能稱為「高僧」?

當學喜大師提出打算回于闐國探母時,女皇思己及人,爽快地答應了聖僧的請求,派御史霍嗣光帶領一隊披甲禁軍,一路保護聖僧的安全,直至護送到于闐。

唐中宗李顯即位後,曾打算再次邀請聖僧學喜大師來大唐。然而,學喜大師的母親年事已高,日常生活需要人服侍,李顯的願望只得暫時作罷。

公元708年,學喜大師安葬好去世的母親後,再次東行,來到長安。唐中宗放下尊貴的皇帝架子,屈尊親迎,到開遠門外等候聖僧,整個長安城內的僧侶,也都上街參加歡迎儀式。李顯還特地為聖僧準備了一頭青象,讓大師騎象入長安。學喜大師成為第一位皇帝到城外親自迎接,並騎象入京城的高僧。

學喜大師對武則天崇佛的功德很是推崇,得知武則天已經駕鶴西歸,感慨之餘,在長安為她舉辦了水陸大法會。從此,聖僧學喜大師便長住長安的大薦福寺,把寺院變成了又一個譯註經文的中心。

公元710,唐睿宗剛登基不久,聖僧學喜大師因勞累過度,身體日漸衰弱,最後在譯經院端坐圓寂。遺體焚化後,其舌不朽,竟生成靈舌舍利。大唐朝廷破例為聖僧舉行國葬,葬禮結束後,又派使臣將他的骨灰和靈舌舍利護送回于闐,留下部分骨舍利在長安建塔供奉,此塔便是現在的「華嚴三藏塔」。

相關焦點

  • 為啥高僧圓寂後會出現舍利,舍利子又是什麼?看完你就懂
    通過電視劇的了解,大家知道一些高僧圓寂之後會出現「舍利子」,這是為什麼了?舍利子又是什麼了?為啥高僧圓寂後會出現「舍利,舍利子又是什麼?看完你就懂!舍利子印度話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遺身。舍利子的形成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的形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風化是完全不同的。
  • 高僧2次夢見師祖,97歲「圓寂不火化」,3年後終成「肉身佛」
    像《玄應音義》中就記載:「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別」。  從佛教史上看,能夠修成肉身的僧人是少之又少的,但是這些成為了肉身佛的僧人無一不被佛教的信徒所頂禮膜拜,對於僧人而言,這是一種至高的榮耀!  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便是那些最終成功修成了肉身佛的佛教高僧之一,人稱彌光法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高僧的傳奇經歷吧!
  • 只有高僧火化後才有舍利子嗎?普通人也可以,舍利形成的科學解釋
    不管怎麼說,對佛家的舍利,大家都是持有一個尊敬的態度的。關於佛家的舍利,大家都知道這是得道高僧圓寂後留下的東西,它本身就代表了得道高僧留下的大德行。更何況舍利這種東西,只有得道高僧圓寂後才有,這本身就非常神奇了。佛教認為,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練就的。在一層一層神奇色彩的渲染下,舍利有了「見舍利者,如親見佛」這樣的作用。
  • 河南神秘千年古剎:僧尼同寺,還有高僧留下的700顆舍利和舍利花
    河南最神秘千年古剎:僧尼同寺,還有高僧留下的700顆舍利和舍利花靈山寺位於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始建於北魏,相傳周靈王寢葬於此,故名其山為靈山,靈山寺也因此得名。靈山寺高僧眾多,靈山寺高僧釋無煩,1996年圓寂火化之後,竟然神奇的出現了700多顆舍利子和七彩舍利花瓣。當時就震驚了佛教界。700多顆舍利已經實屬罕見,竟然還有七彩舍利花瓣!七彩舍利,每一個不同顏色舍利與修行的層次有關。
  • 翻譯《金剛經》的高僧,為公主破戒還娶10妻,死後舌頭燒不成灰!
    歷史上湧現過很多有名的高僧,我們都知道和尚講究戒律。但是不是所有破戒的和尚都不能成為高僧。這樣說並不是提倡破解,而是要說歷史總有偶然。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歷史上一位千古高僧,也是離紅塵最近的高僧。這位高僧曾兩次破戒,且染指11女,仍被世人稱為千古一僧。
  • 他翻譯的《金剛經》廣為流傳,他留下了世界上唯一的舌頭舍利!
    其實在玄奘大師之前,還有一位大德高僧,影響力遠超玄奘大師,但一般人卻不是太熟悉。他就是第一次翻譯《金剛經》的姚秦鳩摩羅什大師,大師精通漢文,徹悟佛法妙義,翻譯的佛經一律使用意譯,文字優美,簡潔流暢,最適合我們中國人的閱讀習慣,所以我們平常看到的《金剛經》,一般都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版本。鳩摩羅什大師。
  • 近代第一高僧,120歲圓寂,曾預言蔣介石結局,臨終前留下一個字
    漢衰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由大月氏傳播來的《浮屠經》進入了中原地區,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引入佛像、佛經、高僧,佛教正式在中國安家落戶。 不過佛教在漢代被視為神仙方術的一種,在翻譯編著時,都是按照道教典籍進行系統化翻譯,佛教神話有著大量道教影子,隋唐時期,進入鼎盛時期,雖然說佛教盛行,到歷朝歷代都還是以儒家、道家的思想為準。
  • 為什麼「舍利子」只在高僧火化後會出現?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也留下了不少佛經。佛經上有「三字真言」,那便是「戒定慧」。「戒」即提高道德水準;「定」即保持平和的心態;「慧」即修得人生智慧。這三個字不止是對於佛教徒修行有利,而且對我們普通人為人處世也有很大的幫助。
  • 邯鄲寺廟一高僧圓寂千年,肉身不腐,專家用X光掃射後得出結論
    各地修建了寺廟,寺廟中也供奉了許多佛像和經書,也有很多德高望重的大師圓寂過後被世人所尊敬。德高望重的高僧——慈賢法師佛教之所以能夠廣泛傳播,離不開邯鄲寺廟的一位高僧,他圓寂了千年依舊能夠保持肉身不腐最後還是專家用x光掃射過後才得出了結論。這位高僧是誰呢?就是我們供奉了一千多年從印度遠道而來的——慈賢法師。
  • 淨慧長老談釋迦牟尼佛牙舍利的前世今生
    佛經《金光明》卷四上說:「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這是說舍利是佛教的修行人因清淨持戒、修習禪定在身體內部形成的一種沉澱物,它是佛法存在於世的一種象徵。  根據佛經上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圓寂後火化,燒出8.4萬斛舍利子,而佛牙舍利只有4顆,留在人間的有兩顆。唐若那跋陀羅所譯《大般涅經後分》卷上記載:「爾時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剛體,成末舍利,惟留四牙不可沮壞。」
  • 為何高僧圓寂後,火化出來的都是「舍利子」?它是怎樣形成的?
    在電視劇和電影當中,提及佛門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舍利子」這種產物,這也讓人感到好奇,為何高僧圓寂後, 火化出來的都是「舍利子」?它是怎樣形成的?實際上,「舍利」這個詞,來源於梵語arīra的音譯,是古代印度人對於死後身體總稱,而在佛教當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根據佛教徒的解釋,舍利子的出現,是因為經過菩薩的修行,或者是「戒定慧」的功德所燻修,近代的著名高僧印光大師也說,舍利子是修行人由於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
  • 為什麼有的和尚圓寂之後會有舍利子,這到底是什麼?
    舍利一詞源自印度,是印度人死後屍體的總稱,印度僧人死後留下的衣物,骨灰等都可成為舍利。而火化後,產生的晶體,則稱為舍利子。而舍利子被稱為佛教的至寶,晶瑩剔透,傳說有招祥納吉,起死回生的功效。而舍利子獲得的途徑主要是以下三種:一:得道高僧圓寂之後火化得來佛祖釋迦摩尼圓寂之後,便火化出來了許多舍利。後被其弟子拿到各地寺廟供養。鳩摩羅生前翻譯了許多經書,他在生前曾說過,如果我翻譯的經書都是真的,那我死後舌頭是燒不爛的。而他死後,舌頭便燒成了舍利子。
  • 糾正世俗偏見,再談佛家舍利
    舍利,是指佛陀和佛弟子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寶石樣結晶體。舍利的生成乃是通過戒、定、慧的修持而得來,是無量六波羅蜜多功德之所燻。除了此種舍利,還有天降舍利、感應舍利等。對於舍利,我們應生稀有心、恭敬心,決不可懷疑,更不可毀謗。
  • 溫州一代高僧圓寂!留下96顆七寶舍利
    2020年3月18日5時正(農曆庚子年二月二十五日卯時),一代高僧達崇老和尚在浙江省文成縣天聖山安福寺安詳示寂,享年96歲,僧臘81載,戒臘79夏。人天眼滅,四眾同悲!銀色舍利琥珀舍利
  • 高僧圓寂後為何會有舍利子,普通人卻沒有?專家說出了答案
    我們平時所看的電影或者電視中,高僧圓寂被火化後,往往都會出現舍利子,這是佛教的聖物。然而我們現在很多人在去世後,都會選擇火化的方式,但是奇怪的是,高僧圓寂後為何會有舍利子,普通人卻沒有?對此專家說出了答案,當然這個也僅供參考,畢竟具體的有關舍利的形成還沒有真正定論。
  • 都在說舍利子的神奇,但你可知高僧圓寂的舍利子到底是什麼東西?
    都在說舍利子的神奇,但你可知高僧圓寂的舍利子到底是什麼東西?舍利子是大家都聽過的一種東西,據說只要是已經得道的高僧,他們圓寂之後就有舍利子的出現。但是這個東西一直都是一個很讓人覺得神奇的東西,也有許多人花費很多錢也想得到一個。
  • 我翻譯佛經最多,幫唐朝經營西域,被稱為民族的脊梁。我是誰?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一聲雷)我是翻譯佛經最多的人,幫助唐朝經營西域,被稱為民族的脊梁。我是誰?我本名陳禕,602年4月6日生於今河南洛陽偃師,從小有「神童」之稱。10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我跟隨出家的二哥住在寺廟裡,成了一個小沙彌,法名玄奘。
  • 高僧圓寂後留下的「舍利子」是什麼東西?到底是由什麼變來的呢?
    高僧圓寂後留下的「舍利子」是什麼東西?到底是由什麼變來的呢?大家在平常觀看影視劇中,是否都發現了這樣一件稀奇的事,那就是當寺廟中的高僧去世後通常都會出現「舍利子」,這種神奇的東西,光聽名字就感覺到非常的佛系,那麼高僧圓寂後留下的舍利子到底是什麼呢?一位科學家為我們做出最終的解釋。
  • 舍利傳奇:印光大師弟子曾在燈花中得到舍利,高僧荼毗得舍利5000
    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們茶毗後燒出的結晶體。這種結晶體,堅固如金剛,閃閃發光,形狀各異,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塊、牙齒舍利等;色彩也不一,常稱為「五色舍利」。例如五臺山淨如法師,茶毗後發現有各色舍利5000餘顆,顏色以黑色為主,也有白色、紅色、銀色、藍色等。
  • 一位普通人去世後,家屬卻發現了「舍利」,隨後引發佛學界的熱議
    舍利,是印度梵文音譯。通俗點解釋就是:得道高僧圓寂火化之後,其遺骸遺留出現類似圓形或方形結晶體。其中舍利還分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全身舍利就是沒有經過火葬,但肉身經久不爛。碎身舍利又稱舍利子,是一顆顆猶如瑪瑙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