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四大名句,悟透一句,也很不錯!

2020-12-14 水往雲來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自後秦大譯經師鳩摩羅什將此經翻譯成漢文後,在漢地廣為流傳,成為諸多學佛者的必學經典。《金剛經》之所以如此深受廣大學佛者的喜愛,除了此經文字翻譯較為精美之外,其中的學佛內涵,也相當不錯。特別是在不斷發展的歷史中,從《金剛經》中開悟的人,越來越多。由此人們深知,這部佛經真的是一部學佛寶典。

佛說學佛的人,就是要多誦讀佛經,多念佛,多參悟佛句。佛教中甚至有這麼一句話: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只要你不斷地研習它,琢磨它,你的智慧只會越來越廣大。

在歷史上,由於不斷地有人悟到《金剛經》的一些句子所飽含的深意,因此特地將它單獨奉持。此經中也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也就是說,只要受持此經中的一個佛句,他的功德,要比用滿世界的七寶來供養佛陀的功德要多、要好。

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你若對此心生執著,就無法做到明心見性。相反地,你若真看透了這一切,你就能明心見性。這裡的如來,很多人以為指的是佛,並非如此。真正指的,其實是每個人都存在的如來智慧德相。

因為真正修行者,並不是要得到別人的什麼,而是要失去自己的一切,從而看到自己的真實面目——如來智慧德相。一個人之所以無法達到佛的地步,就是因為他無法看透世事真相,無法洞徹事物本源。當你真正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時候,你也就明心見性了。

二、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修行者最重要的,是要修心。因為一個人的心在何處,他的未來就在何處。你的心煩躁不安,你就會煩躁不安。當你的心清淨下來,你的整個人就會得到真正地清淨。

人之所以煩惱,就是因為他無法讓自己達到真正地清淨。因為他始終無法拋棄,心中對外物的追求。這種追求,其實是出自自己的欲望。《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由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一個人,只有逐漸放下自己的各種欲望,才不會被色聲香味觸法所糾纏,才能真正生出清淨心來。

當須菩提對佛陀說:「世尊,以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時,佛陀就又說了一個偈:

三、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句話,不同的人,對他的悟道也不同。不過怎麼不同,其實都是對的。只要你能悟道,就很不錯。

有的人說,這裡的「我」指的是如來,也有的人說,這裡的「我」指的是學佛者。為什麼說這兩種說法都對呢?因為佛說,眾生本來是佛,並且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其中包括每個人。

一個人修行,其實就是要逐漸修去作為人的各種業障、苦難。而這些苦難,其實是由人以前所造下的因緣所幻化。如果能夠破除這些幻化,就能達到明心見性。但是如果你還在用五蘊的方式,想在五蘊中找答案,你就永遠也找不到。所以佛說:「非真思真實,真實見非真,邪思維境界,彼不達真實。」

下面我們來看第四個,也是《金剛經》中流傳得最為廣泛的一句話,無論出家者在家者,都對這句話極其熟悉。這句話,也是一個四句偈:

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關於有為法與無為法,廣為人們所爭論:到底怎樣才是有為,怎樣才是無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爭論呢?因為在漢地,深受中國傳統道教思想的影響,對於《道德經》中「無為」的認識,非常的深刻。因為道家講無為,不做任何有為的事情,甚至達到了「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再加上歷來修行者都要求出家,所以很多人就以為,真正的無為法,就是在寺院中修行。而在生活中,就是有為法。其實,在不同的環境中,都存在一個有為與無為的問題。

一個人放縱自己的心,他就是有為,一個人能約束自己的心,其實就是無為。所以,佛陀說過這麼一句話:「此心隨欲轉,微妙極難見,智者防護心,心護得安樂。」所以,真正的修行,是要讓心,不隨世事流轉。也就是要視一切事物,為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樣,你才能讓自己的心,真正達到無為的狀態。

《金剛經》中的這些句子,其實都是佛句,如果你能其中悟透一句,也很不錯。由於雲來境界的緣故,只是粗淺地理解了一些,如有不對當,還請諸位指出,謝謝!

相關焦點

  • 佛教:《金剛經》中的六大經典名句,能夠悟透將福報無量
    《金剛經》是佛教的經典書籍,《金剛經》整本書一共是有著5000多字,它是大乘般若體系的核心之一。《金剛經》全文都是在佛教中「無相」,而對於佛教中的「空」沒有涉及。《金剛經》為眾生指出了一條道路,其中有六大名句,如果能夠將其悟透其中的道理,那將會福報無量。
  • 《金剛經》四大經典名句,能懂一句,也可開悟!
    而鳩摩羅什所翻譯的《金剛經》,則是其中經典的經典。其中的許多句子,都深為廣大佛學愛好者喜愛。《金剛經》中有許多經典名句,今天雲來就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四大經典名句。這四個經典名句,只要能真正弄懂其中一句,也可開悟!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經書中有四大名句,若能悟透,福德無量。第一句,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學佛人聽到「心」這個字,可能耳朵都要起繭子了。最初皈依佛門,我與大家有同樣的疑惑,這個「心」是究竟是什麼?市面上談佛法的書籍,對「心」的解釋五花八門,有些甚至純粹是外道的附會之說。
  • 佛教:《金剛經》最經典的3句話,悟透功德無量!
    《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多以姚琴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的最為流行。《金剛經》在佛經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大乘般若智慧的重要思想之一。
  • 《金剛經》的精髓就這4句,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最近一直在研讀《金剛經》,發現它真是人間大智慧。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可能窮盡一生也沒有辦法完全領悟,畢竟《金剛經》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合集,是佛教的至高無上的智慧。回首佛陀的一生,他四處傳教,留下的語錄最後由後人整理,編成了《金剛經》,這裡面的智慧無窮無盡。總結起來,《金剛經》的精髓就是四句話,這也是這本經書的精華所在,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 這2句話,是整部《金剛經》的核心,若能悟透必有啟發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流傳最廣的經文。金剛指最為堅硬的金屬,喻指勇猛地突破修行中的各種關卡,讓自己能夠順利地證道,般若為智慧一詞梵文的音譯,蜜意為無極。因此《金剛經》全名意為:修持此經能突破種種修行障礙,悟透佛道精髓智慧,從而到達苦海彼岸。為何《金剛經》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佛說修行就是修心,心中有佛,所見皆佛,可見心是修行的最根本。《金剛經》中須菩提曾白佛言:「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 《菜根譚》經典名句,悟透了,一切便釋然了
    《菜根譚》斷斷續續看過很多遍,對於當中不少名句甚是喜歡。2020年初,和大家一樣,立下了大大小小的許多計劃,關於工作、關於生活、關於學習,很明顯我沒有做到。《菜根譚》是中國為人處世三大奇書之一,成書於明朝,是一部收集編著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時至今日,《菜根譚》的許多經典名句,依舊被推崇。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以下《菜根譚》經典名句,或許不能被所有人認同,但是小編的「心頭好」,鬥膽一說,以便拋磚引玉。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佛教有繁多經典,但是有這麼一本經被稱之為「經中之經」,那就是《金剛經》。《金剛經》不是講述四大金剛的經文,《金剛經》的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謂的金剛,不是四大金剛,而是一種原產於印度的金剛石,這種石頭異常的堅硬,被印度人視為世間至堅之物,般若則是一種大的智慧,是成佛之人具有的一種智識,可以看透世間的無上道理,波羅蜜是一種修行的道,是從此岸到彼岸的結果。《金剛經》就是一本讓人能夠斬斷煩惱,去掉妄執的佛教經典。
  • 南懷瑾的點撥:《金剛經》只講3個字,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佛學大師鳩摩羅什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翻譯了《金剛經》中的「善護念」三個字,其後多少虔誠的佛學信徒花了畢生的精力領悟這三個字,而真正悟透的人實在是少數。對此,南懷瑾先生提出:「『善護念』悟成道則有大惠,生活可見其三。」
  • 金剛經十大名句,句句開悟,值得反覆去讀!
    金剛經十大名句,句句開悟,值得反覆去讀!聖度文化總結了金剛經十句經典名句,分享給大家。當年六祖慧能,只是聽了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言下大悟,可見金剛經卻有開悟之功,希望所有學佛者,都能常讀金剛經,功德無量,好處無限。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
  • 悟透《金剛經》裡這3句話,你就能掌握它的精髓,一生受用無窮
    我一向信佛,那日周末,朋友手捧一本《金剛經》想要跟我討論一二。《金剛經》,又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它釋義為: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達彼岸。是佛家的經典著作。《金剛經》中包含了許多關於人生、宇宙、生死的思考,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寶典。
  • 非常金剛經
    了悟的契機,往往就在一針見血的嘲諷與幽默中;他提的實踐方法更可從日常生活中輕鬆入手。我們人生中的問題都能通過他所提出的「四大工程」和「生命教育」找到圓融的對策。海雲繼夢為你擘畫美麗的生命藍圖,邀你一齊為創造幸福、快樂的人生而努力! **內容簡介** 人生所有問題,都可藉由生命教育找到歸依。
  • 《金剛經》:理解了這1句話,就掌握了金剛經的精髓
    《金剛經》是佛教的大乘經典,在佛教之中有著很高的地位。經中有雲「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即是說《金剛經》對於上根利器者,有立竿見影的作用。因為《金剛經》舍其繁絮,直指人心,故上根利器者一眼即明。
  • 《金剛經》三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今天分享《金剛經》的三個名句,和大家共同學習。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五祖弘忍和尚給六祖慧能講《金剛經》,講到這句經文的時候,慧能大師就大徹大悟了。我們讀了很多遍,也沒開悟,但雖然沒有大悟,總也會有一點小悟。佛門經常講「清淨心」,為什麼要修清淨心?因為清淨心就是真心,就是菩提心。而住色、香、味、觸、法生起的心是攀緣心,是妄心。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之所以彰顯不出來,就是被妄心所蒙蔽。這裡的「無所住」,有兩層含義,一是不執著,二是也不斷滅。
  • 再說《金剛經》四句偈
    昨天的時候,我們說到《金剛經》結尾有四句非常著名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今天我們接著說。這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故而究根結底,一切著相的有為法,都似夢幻轡影一般。
  • 《金剛經》中最有靈性的3句話,若能悟透,瞬間開悟
    《金剛經》的殊勝之處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屬於大乘佛教典籍,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學術上劃為般若系。  般若類經典約佔大乘經典的三分之一,《金剛經》和《心經》是流傳最廣的般若經典,對中國佛教乃至中國文化都有深刻的影響。  金剛經有六種譯本,通用的是鳩摩羅什翻譯的初譯本。
  • 南懷瑾:什麼時候懂了《金剛經》的道理,就悟到了中國的《易經》
    2015年,位於廣西南寧市大明山北麓的中國弄拉普陀寺開始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經》摩崖石刻。在約4000平方米的巨大石壁上,5176個字的《金剛經》經文被鐫刻到石壁上,每一個字的規格大約60×60釐米。如果成功建成,這將是世界上單體面積最大的《金剛經》摩崖石刻。
  • 整部金剛經的核心,只有2句話,一定要牢記!
    《金剛經》的殊勝在於智慧。 誦《金剛經》,既得大智慧,又修大功德,實是兩全其美的妙法!堅持念金剛經,可御惡念,速消業障!佛說,只因我們妄念太多,一念善心起,無量噁心覆,才有此報——生於娑婆,輪迴六道!所以一定要念念用佛法功德之香薰自心,用善心燻,信根成就,終有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