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擠眉弄眼、出怪聲——抽動穢語症候群

2021-02-13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

  在門診,我們經常會碰到家長帶著十幾歲的孩子,說:「醫生,您看我們這孩子,整天擠眉弄眼、甩頭,動肩膀,還出怪聲,甚至罵髒話,好幾年了,是不是壞毛病?」還有的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也訴說有這樣的症狀好多年了,好好壞壞總也好不了,很影響形象,感覺很苦惱。這種疾病就稱為抽動穢語症候群,下面給大家作簡單的介紹。

   抽動穢語症候群是一種可遺傳的神經系統疾病,其特點是反覆發作的不隨意運動及不可控制的發聲,有的病人可以出怪聲,甚至穢語。本病由法國神經病學專家Georges Gilles de laTourette於1885年最先描述了一位法國貴婦人具有這些特點,故此病又稱Tourette症候群。

    抽動穢語症候群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男性患者稍多,不同種族均可發病,不分職業及受教育程度,兒童中有較高的發病率。抽動穢語症候群的自然病程因人而異,從很輕到非常嚴重,但多數患者程度較輕。

    最先出現的的症狀通常是面部抽動,多為頻繁眨眼,還可表現為扭動鼻子或做鬼臉、咧嘴,還可出現頭部抽動、轉頸、跺腳、扭轉身體或彎腰。

    抽動穢語症候群患者可以說出難聽的詞語或穢語,還可以不停地清嗓、咳嗽、嗤鼻、小聲嘟囔、犬叫聲或大叫。

抽動穢語症候群患者還可表現為不自主的重複語言或模仿別人的言語,或某些強迫動作,有些嚴重的患者還可以有自傷行為,如咬嘴唇和面頰部、撞擊頭部等。抽動穢語症候群的程度、發作頻率、類型及累及的部位可以不斷變化,可以緩解幾周甚至幾個月、數年,以後還有可能復發。



    有些抽動症患者會伴有一些強迫行為,即病人感覺必須重複做某一件事,如反覆洗手或檢查是否鎖門了;還可伴有注意力缺陷,患者不能集中注意力或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困難,包括閱讀、書寫、算術及感知困難;行為衝動的患者可以導致過激行為或出現不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有的患者可以出現睡眠行為障礙,包括容易早醒或囈語。

   通常,抽動症是依據觀察到的症狀和對家族史的評價來診斷。診斷抽動症時,動作抽動及發聲的抽動必須至少1年。影像學檢查如頭顱MRI、CT及腦電圖或血的化驗檢查可用來除外其他診斷。抽動症是一種臨床診斷,血的化驗檢查及其它輔助檢查往往沒有特異性的改變。

    如果醫生對本病不熟悉,往往導致抽動症被延誤診斷。抽動症與行為症狀很容易混淆,經常導致抽動症的孩子在親戚、朋友、同學面前被誤解。家長、親戚和朋友由於不熟悉本病,錯誤地將抽動症和相應的症狀歸因於精神心理問題, 因而增加了本病的社會孤立性。由於抽動症的症狀時輕時重並且患者能夠主觀抑制,在醫生面前往往不表現出症狀,這樣更使診斷複雜化。很多情況下,家長、親戚、朋友甚至患者本人通過聽說或閱讀到了相關信息才開始了解這種疾病。


    研究表明抽動症可以遺傳並且致病基因在不同的家族成員之間引起的症狀不同。抽動症患者有較高的機率遺傳到下一代。但是遺傳的易感性並不一定完全發病,可以表現為很輕的抽動症,也可伴有強迫行為或注意力缺陷而無抽動。子代基因攜帶者可以根本不發病。抽動症患者的家族成員患有輕度抽動及強迫行為的危險性高於普通人。

性別在抽動症患者的基因表達中也起重要作用。男性患者的子代基因攜帶者的發病危險性高出3-4倍,但是大多數不表現出嚴重的症狀而需治療。某些抽動症患者的遺傳性尚未確定,這些病例稱為散發性抽動症,其病因不明。

   患了抽動症,如果不了解此病會很容易導致延誤診治。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口服藥物、心理治療、磁刺激神經調控治療、生物反饋治療等,患者及家屬、醫生需要確定哪些症狀是最需解決的目標症狀從而選擇適當的藥物和方法治療,因此建議患者最好到具有運動障礙病、不自主運動專家或專科的醫院就診,專科門診可以為你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和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歡迎關注我們


長按二維碼請關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

相關焦點

  • 抽動穢語症候群的表現、原因及矯治方法
    孩子最近表現出許多奇怪動作:擠眉弄眼、聳肩咳嗽、喉嚨中時常發出怪聲。這種情況或許孩子得了抽動穢語症候群,一般起病年齡在2-12歲之間,男孩多於女孩,表現為不自主的、突發的、快速重複的肌肉抽動,在抽動的同時常伴有爆發性的、不自主的發聲和穢語。抽動症狀先從面、頸部開始,逐漸向下蔓延。抽動的部位和形式多種多樣,比如眨眼、斜視、噘嘴、搖頭、聳肩、縮頸、伸臂、甩臂、挺胸、彎腰、旋轉軀體等。
  • 完全依賴藥物不能治療抽動穢語症候群
    提到兒童抽動穢語症候群,很多媽媽可能會感到有些陌生。其實,這種病近幾年在兒童中發病率逐漸增多,只是人們對它缺乏認識和了解。   剛剛上一年級的皓皓基本坐不住,上課不停的眨眼、撅嘴、聳肩,嘴裡還不自覺地發出輕吼聲,甚至經常滿口髒話,老師批評、家長打罵根本不管用。
  • 孩子出現這些怪癖,要小心:兒童抽動-穢語症候群
    爸爸說:「老師反饋孩子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怪動作也多,眨眼睛、聳鼻子,搖頭扭肩膀」。正在爸爸描述孩子怪異行為的時候,孩子不停地擠眉弄眼,爸爸瞬間惱怒,揮手對著孩子的肩膀就是一巴掌:「哪來那麼多毛病!」當時就把孩子打哭了,可是沒過幾分鐘孩子又開始頻繁眨眼。
  • 4歲男童擠眉弄眼說髒話 醫生:患上抽動穢語症候群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當孩子出現舉止怪異的行為時,就需要引起家長們的重視了。近日,江蘇淮安一名4歲男童「多多」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做鬼臉、眨眼睛、說髒話,家長多次讓他改掉這些「壞習慣」也無濟於事。經過醫生診斷,原來「多多」患上了一種叫「抽動穢語症候群」的疾病。
  • 小兒抽動症--孩子「擠眉弄眼」的罪魁禍首
    原創 木瓜醫生 張醫童話經常有家長因為孩子「擠眉弄眼」來門診就診,大都是2-12歲的學齡兒童,男孩子多見,孩子一旦出現「擠眉弄眼」家長非常焦急,孩子行為古怪,給孩子日常社會和生活交往造成困難,家長想孩子這是怎麼了?不會是腦子出什麼問題了。
  • 抽動穢語症候群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天使醫院
    核心提示:有一種疾病叫做妥瑞氏症候群,也叫抽動穢語症候群,多起病於3~10歲的孩子,其中4~7歲為多,主要表現一種不隨意、突然發生的、快速的、反覆出現的、無明顯目的的、非節性的運動或發聲。   有一種疾病叫做妥瑞氏症候群,也叫抽動穢語症候群,多起病於3~10歲的孩子,其中4~7歲為多,主要表現一種不隨意、突然發生的、快速的、反覆出現的、無明顯目的的、非節性的運動或發聲。
  • 抽動穢語綜合症
    抽動穢語症候群的分類:抽動穢語症候群的病程可呈短暫的或慢性,有的甚至持續終生。短暫性的抽動一般不影響兒童的學習成績及,慢性的抽動可影響兒童的學習成績及導致適應障礙。抽動穢語症候群按其臨床症狀和病程可分為三種類型:①暫時性抽動障礙(抽動症、單純性抽動或稱兒童習慣性痙攣);②慢性運動性抽動障礙;③發聲與多種聯合抽動障礙(也就是抽動穢語症候群,Tourette′s症候群)。
  • 抽動穢語症候群發病,少數可自行緩解,多數患者藥物治療效果明顯
    導語:抽動穢語症候群是不自主的突然的多發性抽動以及在抽動的時候伴有爆發性發聲和穢語為主要表現的抽動障礙。該病可家族遺傳,發病患者為嬰幼兒或兒童、青少年,到青春期以後會有所減少。在全世界各個地區都會發病,但發病率根據人種有所不同。
  • 孩子「擠眉弄眼」行為的背後……
    但是多數孩子又沒覺得自己不舒服。當他們在睡覺過程中或者是很放鬆時候,這些奇怪的動作會減輕或消失。一旦他們放鬆警惕,馬上可以感受到抽動發作。這就導致孩子的老師和家長產生錯誤的判斷:孩子是故意的,是毛病。有的大人會批評、甚至體罰孩子。其實,當兒童頻繁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我們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患上了「兒童抽動障礙」。
  • 12歲男孩患抽動穢語症候群 每隔兩分鐘跳腳叫罵
    每隔兩分鐘,小男孩就要跳腳叫罵  紹興一男孩患上抽動穢語症候群,醫生提醒別給孩子太大壓力  本報通訊員 鍾宏嬌 本報駐紹興記者 史春波  看起來好好的孩子,突然就會甩手跺腳、又跳又罵,而且每隔兩三分鐘就要發一次,讓人無法忍受
  • 孩子擠眉弄眼,還喜歡罵人!醫生:不是簡單「壞毛病」,可能是精神疾病
    後來家長也發現小明和大人說話時也愛擠眉弄眼,有時嘴角還會扯幾下,以為這是孩子的「鬼眨眼」壞習慣,沒有引起重視。後來小明開始出現了不但擠眉弄眼,有時還要聳肩、摔臂等情況,家長仍然沒有重視,認為這是一個「壞毛病「,還責怪、批評他,叫他不要作怪相。
  • 小男孩擠眉弄眼,父母規勸不成!醫生:不是調皮,是病
    而頻繁的上半身和腹部的抽動使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顯得十分尷尬,一旁的媽媽臉上寫滿了無奈。結合詳細的神經系統體格檢查、腦電圖、核磁共振及血液學檢查,最後診斷為「抽動穢語症候群」。參考既往的治療經過,為小寶制定了全面的治療方案,叮囑孩子媽媽調整飲食結構、克服愛看電視、迷戀電子遊戲的壞習慣,配合一定的心理疏導。
  •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當心是小兒抽動症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提醒:「擠眉弄眼、噘嘴吸鼻」 當心是小兒抽動症生活報訊 (宋微 記者霍營)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介紹,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小寧今年7歲了,一年前出現反覆眨眼症狀,家長一開始以為是結膜炎,用了眼藥水、眼膏等,始終不見好轉。之後小寧出現嗓子難受、咳嗽、出怪聲的情況,家長以為孩子得了咽炎。
  • 抽動穢語症候群新藥!Emalex首創多巴胺D1受體拮抗劑ecopipam獲美國...
    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ecopipam治療Tourette症候群(Tourette Syndrome,TS,又名:抽動穢語症候群)的快速通道資格(Fast Track designation,FTD)。
  • 孩子擠眉弄眼 噘嘴吸鼻不可忽視 可能是小兒抽動症在作祟
    黑龍江網訊(記者 石巖松)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介紹,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
  • 朱進忠:擠眉弄眼
    導讀:據小編觀察,小孩不斷擠眉弄眼、張嘴咬牙的毛病可是不少,應該和現在的「抽動穢語症候群」有很多重疊之處,朱老先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不效,後改十味溫膽湯而有效
  • 這些症狀暗示孩子可能患了小兒抽動症,家長應該這樣做!
    那麼,我們今天來進一步探討一下關於小兒抽動症的更多知識,特別是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患了小兒抽動症,應該如何去處理如何去正確對待,如何配合醫生早日幫助孩子把這個問題克服的相關知識。我們再來深入了解一下小兒抽動症的相關知識。
  • 「抽動穢語症候群」都被拿來罵人了,能別這麼叫我嗎?
    地叫,頭部向一邊侷促地抽動,還會用手腕用力敲喉嚨,發出奇怪的聲音。隨著面試官投來異樣的眼光,氣氛尷尬緊張起來,奈娜的「小動作」倒更多起來……她是一名妥瑞氏症患者。學我的人可以隨時停下來,而我,卻不能說停就停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TS),中文名叫抽動穢語症候群,主要症狀是不受控制的抽搐和痙攣。這種抽搐可以是身體上的,也可以是語言上的(比如突然出怪聲)。這些抽搐和痙攣可以統稱為tic。
  • 小兒推拿李波:張素芳教授小兒推拿治療兒童抽動症臨床醫案一則
    我們甄選了張素芳教授對抽動症醫案的診斷及兒推治療方法一則,供大家學習及參考。 多發性抽搐症又稱抽動—穢語症候群。 現病史: 因患兒頑皮,家長嚴厲斥責後,出現擠眉弄眼,家長以為孩子又調皮故意扮作怪相,仍責之,近20天來症狀加重,甚至扭脖子作怪相,現患兒形神疲憊,食欲不振,平時大便不成形,這才引起家長注意,西醫認為無須行藥物治療,至本院兒科給服中藥,患兒不配合,故來診。
  • 飲食調理+心理調節 助力孩子遠離抽動症
    來源:北京晨報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但如果一個正常的孩子經常不自主、無目的性、反覆、快速地擠眉弄眼、努嘴、搖頭、扭脖子等;或伴有無故的清嗓子,甚至罵人,就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因為這些均是抽動症的典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