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專業碩士發展勢頭迅猛,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上海舉辦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展更是吸引了不少考生的視線,工作經驗加碩士學位,成為提升個人競爭力的新一代殺手鐧。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 「 80後」大學畢業,並達到工作滿3年的專業碩士入學要求,逐漸成為報考專業碩士的主力軍。
專業碩士目標指向培養應用型人才,專門面向在職人群推出。事實上,專業碩士並不是新鮮事物,發達國家的研究生教育中,一多半是專業學位教育。十年前 MBA才引入中國,而今天專業碩士已成為中國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
職場競爭力:專業碩士 >傳統碩士?
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呈明顯擴大趨勢 ,而與之相反的,教育質量卻受到卻來越多的詬病,單一的科學學位制度產生出一個較突出的問題: 各種高級學位的獲得者反而不會看病、不會打官司、不會做生意、不會教書、不會做工程, 一言以蔽之, 不會做實事。那麼有沒有一種教育模式,既能保證學員獲得高學位,又能學到實際操作的真本領呢?專業碩士就具有這樣的優勢。
與傳統考研「嚴進寬出」不同,專業碩士學位是「寬進嚴出」,除了工齡限制,它的準入門檻比考研低。而在同等學歷下,許多領導寧願選擇有幾年工作經驗的專業碩士,而非無任何經驗的直研碩士 。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定位,專業碩士學位為具有職業背景的學位,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目標是培養高層次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它凸顯與強調專業實踐能力。
我國學位制度在實施之初 ,實行強調理論取向的科學學位,近年來這種單一制度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因為不是每一個研究生畢了業都要讀博士、做科研,其中相當一部分碩士生是要走上具體的工作崗位的。而專業學位正是針對科學學位獲得者缺乏理論與實踐相聯繫的能力而提出來的。 專業碩士學位集熱門專業、名牌院校、高等學位於一身,大大拓展了學員的知識結構,並且提升了職場的競爭力。另外,「進校不離崗」這一機動靈活的培養方式,更加適合在職人員學習充電。
跨考提示:專業碩士在我國,也能滿足很多人面對現實環境所提出的「現實需要」。許多院校要求教師只有拿到碩士學位後才能從事教學工作,有些地區 的教育部門還把是否擁有碩士學位作為晉升職稱的硬性條件。在一些企業也有這樣的規定 ,只有參加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教育的員工,才有資格進入管理層。一些地區在選拔、晉升幹部的時候,將是否擁有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教育經歷作為考量的重要參考條件。社會對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的需求量急劇增加,由於這類考試的難度相對較小,取得「入學」資格相對容易,這就為在職學員提供了方便。
專業碩士只是混個學位嗎?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專業學位的增多,專業考研大軍也日益壯大。從今年全國專業考研報名的整體情況來看, MBA 、工程碩士、法律碩士等老專業學位 報名情況穩定,而隨著管理學碩士學位的分化,公共管理碩士學位也呈現出升溫的趨勢,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以前有認為「讀專業碩士就是混個學位,學不到什麼東西」,或者「那些考研沒有達到分數線的考生才會被調劑讀工程碩士」。實際上這都是對專業碩士的誤讀。與普通碩士相比,專業碩士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學員可以自主選擇脫產學習或非脫產學習;工作方面,普通碩士畢業之後有可能找不到對口的工作,而在職讀研就沒這個問題。
高林 2001年畢業,在某通信公司工作,他一直關注在職考研的問題。2004年,工作剛滿三年,高林便報考了北郵的工程碩士學位並順利通過考試。他說那年報考的錄取與報考比例約為1∶2,難度相對小一些,而且成績兩年有效,如果當年沒有考上可以先上學跟讀,第二年再來參加考試,授課老師都是北京各高校最有實力最權威的教授。而相對普通碩士,專業碩士的培養更重視應用技能。由於沒有就業的壓力,高林可以更認真地學習,聆聽知名教授的講解,讓他對專業有更深的領悟。同時,他在班裡認識了很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同學,能夠很好地溝通信息,交流經驗。在我國,專業碩士的發展經過了幾個階段,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在西方國家,專業學位教育是後高等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側重於培養應用性高級人才,是獲得某一專業執照的先決條件。自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以來,在美國所有的碩士學位中,各種專業性碩士學位佔 85% 。相比較之下,我國的專業碩士發展前景廣闊。
上個世紀 80-90年代是 我國專業學位教育的肇基階段, 當時 培養了一批工程類型工學碩士研究生,以緩解專業人才的缺口問題。 1996 年以後,我國專業學位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都獲得了快速發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口腔醫學專業學位、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農業推廣碩士學位、獸醫專業學位等先後得到批准。2005 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又批准了三個新的碩士專業學位: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藝術碩士專業學位和體育碩士專業學位。
MBA到底能給你帶來什麼?
我國的 MBA教育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企業管理水平對企業發展的瓶頸制約日益凸現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企業界對優秀管理人才和先進管理技術的迫切需求,對我國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MBA學位教育模式的引進正是契合了這種歷史需求。MBA作為一種專業學位教育,其實踐性要求居於首位。
通過 MBA課程的學習,可以學到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具備成為職業經理人必備的素質。案例講解和分析是MBA學習中很重要的一課,世界知名企業的CEO們現身說法,講解他們在企業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許多學員都認為, MBA帶給他們全新的思維,開闊視野,使他們對以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產生了新的看法和理解;MBA使他們接受個性與心理、現實與願望的挑戰,對未來的事業與職位有了更高的目標。
東方希望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張輪大就是以求知的心態去讀 MBA的人。他憑藉自己的專業技術獲得了企業管理者的職位,但之前從未系統學過管理學知識,,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遇到了許多憑經驗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近10個月的學習,他說,「MBA研修班非常適合像我這類非管理專業畢業的中層管理者,課程設置比較全面,老師 在教授管理理論案例並重,教學內容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遇到問題很容易從中找到解決方法或提示,讓我真正感覺到他為什麼叫工商管理。」
另外,也有人看中了 MBA這個龐大的同學群體,他們認為學MBA最重要的是在名校結識一批未來的管理精英,結一張碩大的「關係網」,作為自己未來的資源庫,能讓自己在商場上左右逢源,立於不敗之地。
公務員專業化時代的到來
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務員崗位要求報考者具備基層工作經驗,同時要求擁有專業知識和公共管理經驗,這意味著有過 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MPA將成為「國考」中最有力的競爭者。 我國 MPA教育的主要招生對象是政府公務員及公共關係從業人員。大學本科畢業(一般應具有學士學位),有三年以上的正式工作經歷及實際工作經驗,年齡在45歲以下的政府部門及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均可報考MPA。但MPA不招收應屆畢業生。 在課程體系方面, MPA教育重視多學科的滲透,重視管理學、經濟學和定量分析方法的運用。在教學方法上,重視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多媒體教學以及實習式教學。學制2-3年。
一位考上北大 MPA的學員曾在機關工作多年,在枯燥、單調的工作中,他厭倦了那種朝九晚五的生活。之所以選擇MPA,他列出以下原因:首先,MPA是專為廣大公務員和機關工作人員量身定製的;其次,能夠實現自己進入一流大學讀研的夙願。北大的宋震老師說過,考取MPA是進入北大研究生系列的捷徑,因為要想通過每年1月份的研 究生入學考試考取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對於一個已經工作了好幾年的人來說困難重重。最後,可以共享著名高校的師資、學科、講座等學習資源,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在一起,也能激發出巨大的無形資源。另外, 2004年人事部下發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支持公務員報考MPA,對獲得學位者給予資金上的支持,這樣就可以解決一部分學費。
工程碩士:通往未來的敲門磚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Master of Engineering)是與工程領域任職資格(工程師職業)背景密切相關的碩士學位,自開辦以來,為大中型企業、政府部門、事業單位輸送了大批「用得上,用得住,素質高,實際工作能力強」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與工程管理人才。由於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直接面向企業的實際需求,企業與高校互動培養高級專門人才,解決了企業高層次專門人才緊缺又長期得不到補充的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
美國不少大學開設了金融工程碩士課程,這一學位在國外相當有分量。畢業於加州伯克利大學哈斯商學院的劉華先生,本科來自上海財經大學會計系,在某著名跨國公司作了幾年財務工作後,他想進入更具挑戰性的金融領域。他考取了加州伯克利大學哈斯商學院的 MFE金融工程碩士,一年即可獲得學位。。經過一年高強度的學習和激烈的應聘競爭,劉華獲得了美菱、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所羅門史密斯等著名投資銀行的青睞。劉華選擇了在摩根斯坦利銀行舊金山分部從事金融衍生物交易的工作。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側重於工程應用,它的範圍很廣,不是單一的專業,而是很多專業的代名詞,包括機械工程、動力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化學工程、核能與技術工程、生物工程、物流工程、金融工程等等門類。工程碩士專業設置是以領域和市場來帶動的,而不僅僅是按照學科設置來考慮問題。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試卷由四部分構成:語言表達能力測試、數學基礎能力測試、邏輯推理能力測試、外國語運用能力測試。
其它專業碩士類型
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 MLA)
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主要為風景園林行業培養專門人才。隨著國家建設步伐的加快,社會需要大量的城市規劃和園林設計專業人才。這一學位與景觀設計、城市規劃相關行業緊密聯繫 ,國家已經開始啟動「註冊風景園林師」職業資格制度建設。
該專業2005年開始招生,在經營現代城市的理念之下,各個城市非常注重自身的文化品味與特色。該專業人才在城市經營中必將大有用武之地。
風景園林碩士的招生條件中有這樣一條:「應屆大學本科畢業生被錄取為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需修完研究生課程並從事風景園林實踐兩年以上,結合風景園林實際任務完成學位論文,才能進行碩士學位論文答辯」。這一條款說明,該學位也適合有創新意識的應屆生。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 ( J.M)
我國現行法學教育側重於學術教育 ,難以滿足法律職業的需要。與法學碩士學位不同的是,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只招收非法律專業本科生,目標是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以求在立法、司法、律師、公證、審判、檢察、監察及經濟管理、金融、行政執法與監督等部門和行業,勝任高層次法律實務工作。招生對象:大學本科畢業,在法律部門工作五年以上,年齡在45歲以下,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作業績比較突出者。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
我國體育類研究生的培養,二十多年來始終以單一的學術型碩士學位為主 ,這類碩士生主要是從事基礎理論的研究。而從我國體育快速發展的需要看,需要更多應用型專門人才,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正是符合這種要求的培養形式必將在運動訓練、競賽組織管理、醫療保健、新聞傳媒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藝術碩士專業學位( MFA)
以往藝術學碩士在招生、培養及學位授予上依然是按研究型學位模式來進行的,培養的人才大多屬於學術型人才,從事的多是教學及研究工作。藝術教育特別是表演訓練的特殊性,致使許多極富藝術才能、為社會亟需而又有強烈的深造願望的考生,達不到國家下達的考試分數的要求,從而失去了提高專業的機會。為了直接面向廣大觀眾的藝術表演領域培養高層次的人才,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應運而生,並且吸引了大批藝術實踐人才,其中不乏業界名人:央視《新聞調查》欄目的柴靜、科教頻道的主持人張騰嶽、《朝聞天下》的趙普、著名演員濮存昕、趙薇等。
跨考提示: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的招生對象一般為學士學位獲得者,有藝術創作實踐經歷,領域包括音樂、戲劇、戲曲、電影、廣播電視、舞蹈、美術、藝術設計等。
附:專業碩士與普通碩士的區別
培養方向不同
根據我國有關規定,普通碩士教育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授予學位的類型主要是學術型學位;而專業碩士是具有職業背景的碩士學位,為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而設置。
招生條件不同
專業碩士要求報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經歷,而普通碩士則不需要。絕大多數專業碩士還要求在職人員報考需經所在單位或相應管理部門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單位推薦等。但工程碩士和風景園林碩士可以招收應屆本科畢業生。
招生考試不同
對學生來說,普通碩士的招生考試只有年初的「統考」,而統考以外的專業考試則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專業碩士的招生考試有 10月份的「聯考」和年初的「統考」兩次機會,考生可以自行選擇,而這兩大國家級別的專業考試,也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
文憑頒發不同
與普通碩士不同,大多數專業碩士只授予學位證書,沒有學歷證書。但也有例外,例如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建築學碩士等,就同時頒發學位和學歷證書。大體來看,「統考」生拿「雙證」,「聯考」生拿「單證」。
入學難度不同
普通碩士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統考)是嚴進寬出的代表,由於報考者眾多,錄取率更低,入學難度取決於考生報考的學校和專業。
專業碩士的招生考試有 10月份的「聯考」和年初的「統考」兩次機會,考生可自行選擇。這兩大國家級別考試的專業考試,是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此外,「聯考」和「統考」的難度也不一樣,由於「統考」考生遠多於「聯考」考生,考試競爭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過,「聯考」的考試雖容易,但錄取時更看重申請者的工作背景和經驗。
學習方式不同
普通碩士: 全日制學習。一般為 3年。
專業碩士: 半脫產,學制 2~3年。
學習費用不同
普通碩士錄取為國家計劃內(非定向、定向)的碩士生按國家規定享受免學費待遇。錄取為國家計劃外(委託培養、自籌經費)的碩士生須繳納學費,一般為 8000元/年,不同專業有所不同。對於自籌經費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過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或者商業貸款緩解學費壓力。
專業碩士學費因不同專業類別而差別較大。例如, MBA的學費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而工程碩士的學費一般為3~4萬元。專業碩士學位一般不能申請國家助學貸款。
認可度不同
普通碩士:由於是全日制正規大學碩士畢業,擁有學歷、學位雙證,因此社會認可度非常高。但企業在招聘時也會考慮到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弱點:光有理論,經驗不足。特別對於碩士專業與本科專業方向完全不同,又從無相關工作經驗的求職者,企業更會有所顧忌。建議這類畢業生通過實習、兼職或考職業證書來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專業碩士:參加 1月份統考的MBA能拿雙證,而工程碩士目前只能拿學位證,因此對專業碩士的市場認可程度略有差異。當然,隨著近幾年專業碩士種類不斷增多,報考人數連年上升,人氣帶動了市場效應,其認可度和求職地位也逐漸上升,很多企業不再苛求學歷證書,而是更關注專業學位證書本身的含金量。
文章來源《求學·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