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士行初級中學,即鄱陽縣第一中學之前身。1939年,因抗日戰爭影響,鄱陽縣城沒有中學,不少困難學子因此輟學。當時鄱陽的賢能之士朱鐵文、胡玉樹、徐乃武等,為了解決鄱陽學子讀書問題,計劃籌辦一所私立中學。選擇了座落東湖的薦福寺為校址,以東晉陶侃之字士行為校名,叫做「鄱陽縣士行初級中學」。 朱鐵文字暉祥,是晚清的拔貢(清制,初定六年考一次,乾隆七年改為每十二年考一次,由各省學政選拔文行兼優的生員,貢入京師,稱為拔貢生,簡稱拔貢),朱暉祥任首任校長。
創校初期舊貌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江西私立士行中學畢業證
士行中學校歌
鄱陽一中校史沿革:
鄱陽縣私立士行初級中學(1939年建,校址薦福寺)
江西省私立士行初級中學(1941年改稱)
江西私立士行中學校(1944年改稱)
波陽縣立中學(1951年3月,縣人民政府接管士行中學改稱,校長由縣長江北然兼任)
江西省立波陽中學二部(1952年8月--1955年7月)
江西省波陽初級中學(1955年8月--1960年7月)
波陽縣第二中學(1960年8月--1968年9月)
波陽縣第二中學(1968年10月被撤銷)
波陽中學(1969年10月在原波陽二中校址——薦福寺恢復一所中學而定名)
江西省波陽縣第一中學(1982年8月改稱)
江西省鄱陽縣第一中學(2004年5月1日波陽縣恢復鄱陽縣名時改稱)
「東風嫋嫋泛崇光,夜色空濛月轉廊。」無論旭日東升還是夕陽西下,無論寒來暑往還是歲月更迭,每當你走進清新的士行校園,撲面而來的是淡淡的書香,映入眼帘的是莘莘學子孜孜以求的身影。
如今的江西省鄱陽縣第一中學,是一所久負盛名的省級重點中學,校園佔地面積168畝。鄱陽一中以優異的教學質量、優良的校風學風、優秀的高考成果傲立於湖城大地,成為贛東北教育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建校80周年·記憶
我的一中,我的青春
1939-2019
江西省鄱陽縣第一中學建校 80 周年紀念活動籌委會
二0一九年九月十六日
鄱陽一中北大門
香樟大道
鄱陽一中運動場
鄱陽一中辦公樓
鄱陽一中綜合樓
鄱陽一中學子
懷念穿一中校服的我們
千年薦福,古樸如畫。雖風雨千年,滄桑砥礪,但依然彰顯出她的莊嚴與典雅、博大與厚重。走進鄱陽一中,松竹迎風搖曳,古樟蒼翠欲滴,你會深切地感受到這裡濃鬱的育人氛圍,觸摸到她薪火相傳的脈搏,嗅到她沁人心脾的芳香,感受到她的包容與和諧。有道是:讀書之樂何處尋,東湖之濱惜分陰。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現任姜平校長的帶領下,鄱陽一中開拓進取、銳意創新、行事雷厲、奮發向上,學校秉承「明理、求知、強身、報國」的校訓,逐步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鄱陽一中已成為一所社會關心、領導放心、家長順心、學生安心的學習樂園。有道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波陽一中老教師
名師薈萃,英傑輩出。走進鄱陽一中,你會被名師的薰陶而心醉。經過多年的歷練,鄱陽一中鑄造了一支專業結構科學、敬業愛生、教育教學功底紮實、經驗豐富、具有創新意識的新型教師隊伍。這個團隊中,有特級教師1名,省級學科帶頭人4名,市級學科帶頭人6名,縣級學科帶頭人9 名,省級骨幹教師30多名,研究生學歷教師40多名。有道是: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校友彭定安老先生為鄱陽一中題字
81屆校友徐安龍(右二)多次回母校探訪
俊彥代出,不勝枚舉。鄱陽一中風雨滄桑,然天降大任,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才:中科院院士候選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國際知名雙棲科學家陳掌星,著名學者彭定安等,萬千校友遍及海內外,業績斐然各領域。有道是:誰持彩練當空舞,春風化雨百年虹。
桃李滿園,碩果飄香。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鄱陽一中為大中專院校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生,向清華、北大輸送了50餘名高材生,多人獲省市縣文理科狀元。其中洪瑋同學曾獲全省文科狀元,朱穎波同學獲全省理科第二名(和全省第一名只差1分)。有道是:搏擊長空振翅飛,勇立潮頭寫風流。
人才輩出的鄱陽一中
追憶鄱陽一中
85屆初三2班師生畢業照
泛黃的照片裡記錄了我們的青春
回得去的鄱陽一中,回不去的青春
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
為全面展現鄱陽一中發展歷程和辦學成果,凝聚校友,總結經驗,共謀發展。茲定於二0一九年十月五日舉辦鄱陽一中建校八十周年紀念活動,誠邀海內外校友拔冗前來,齊襄盛典,暢敘情誼,同譜華章。
來源:綜合鄱陽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