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裡擺著方桌、長桌、長凳和短凳,三兩茶客坐在裡面,聊著天,逗著蛐蛐兒,很多人對茶館的印象,都源於60多年前老舍創作的《茶館》。
今天,在很多地方,傳統的茶館正在悄然發生變化,2019年2月中旬,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香港蓮香樓,宣布月底進行休業整頓,而什麼時候再度開業,還是個未知數。百年名店突然宣布休業,這是不是意味著傳統茶樓茶館終究還是敵不過時代潮流呢?
百年名店蓮香樓宣布休業
對於很多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來說,香港蓮香樓的招牌,牽扯著關於早茶的記憶。
蓮香樓,始於1889年廣州西關的一家糕酥館,一開始只做早茶,因為生意好,後來也做晚市和包席,1926年,蓮香樓在香港中環開設分店。作為香港唯一一家保留了手推車叫賣點心,
蓮香樓最大的特色就是「搶」,當推車載滿新鮮出爐的茶點出來時,一群人都會蜂擁而上,搶不到就認命,鬧哄哄,亂糟糟,煙火氣滿滿。
然而,從2019年2月底開始,這個堪稱廣東老茶樓經典範式的老字號也將步入歷史,將來它會以怎樣的姿態回歸,還是個未知數。
中國的茶館江湖
說起來,廣東的早茶和茶樓,已經成為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近代以來,在杭州、揚州、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茶館,都有著很多共同點,人們將茶樓當作市場、客廳、辦公室、休閒場所,而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可以將它們都視作「中國茶館」。但在不同的地方,茶樓之間的差異也非常明顯。
「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在民生中佔有一席之地。喝茶原本是從西南崇山峻岭之處人們興起的愛好,
秦朝統一六國的路上,秦始皇一併徵服巴蜀地區時,茶葉也被一併帶到了關中地區,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茶葉也被跟著傳到了江南。江南是個種茶樹的好地方,茶很快就從這裡流傳開來。
從清末民初開始,杭州就有不少著名的茶園、茶樓,直到今天,這座城市依然保留著精緻的茶文化。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5月,杭州市場的茶館數量多達2000多家。因為杭州人愛喝清茶,所以杭州的茶館裡除了清茶外,一般不會搭配售賣其它小食。
曾經伴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鑿而發展起來的揚州,是南北貨物的交通樞紐和集散地,而運河邊往往都是開茶館的不二選擇,因此揚州的茶館也不少。
揚州是個講究的地方,人們管吃早飯的茶館叫「茶社」,而茶社裡除了有茶,還有各種精緻的點心。
蟹黃湯包、三丁包子、蝦籽餛飩……揚州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在江南一帶,茶館的普及程度非常之高,但全國沒有任何一座城市的人像成都一樣,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茶館有如此緊密的聯繫。清末,成都街巷有500多條,而茶館就有400多家。
到了30年代,成都共有近600家茶館,每天茶客多達12萬人。即使在今天,成都的茶館恐怕也是中國城市中最多的。閒來無事去茶館裡坐坐,已經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傳統茶樓的新機遇
儘管如今不少城市的茶樓依然門庭若市,但對於經營茶樓的人來說,老茶樓想要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完全依照傳統的辦法,單靠做街坊生意,是很難維持的,必須要吸引更多的新生代。
這是因為,如今的茶館,不光是跟同行競爭,更是跟咖啡館、酒吧、網吧、桌遊吧,甚至是跟手機上的社交軟體競爭。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19歲以下的茶消費者,僅佔我國茶消費者總數的9%,20-39歲的佔比為21%,40-59歲的佔比為32%,60歲以上的佔38%。從總體上來看,年輕人似乎不那麼愛喝茶了。如何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年輕受眾的變化,是所有老字號茶樓都面臨的生存問題。
在眼下的餐飲市場,「場景體驗」無疑是最熱門的詞彙之一。和現在各大城市層出不窮的網紅咖啡館、奶茶店不一樣的是,人們對於茶館的印象,似乎仍然都是傳統老式、沉悶厚重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很少在城市的繁華商圈中看到中式茶館茶樓的身影,但調整了營銷思路的新茶飲店卻不在少數。
什麼是新茶飲呢?簡單來說,它是西式原味茶和創新風味茶結合。在營銷方面,新茶飲店更注重打造消費場景,它引入了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倡導的「第三空間」的概念,也就是生活氣息濃厚的,融入了社交屬性的複合消費場景。
通過開闢新的消費場景,新茶飲促進了茶葉消費量的增長,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輕群體,據有關調查報告顯示,30歲以下的人群達到了71%。
傳統茶樓的式微,固然很可惜,但也不用覺得遺憾,因為延續百年的傳統茶樓,一定有能力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它只是在等待聰明的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