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警訊發現幼兒發育遲緩

2021-01-17 合民言語康復


你聽說過「早療」嗎?寶貝的發展速度若明顯比正常生理發展來得慢,很可能有「遲緩」的傾向,透過專家評估後接受早療,有機會促進發展或減少落後,對慢飛天使是最好的幫助!




4歲的奇奇是家族中唯一的孩子,從小備受寵愛,餐餐都是由大人餵飯,他常常用指手畫腳代替語言溝通,奶奶總是說:「晚一點會講話沒關係,大公雞晚啼嘛!」。直到奇奇上了幼兒園,老師發現他的動作緩慢,總是班上最後一個吃完午餐,走路經常跌倒,對任何運動都不擅長,各方面反應明顯較差,於是建議爸媽帶到醫院接受評估,此時家人才知道奇奇確實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身高、體重、器官的增長,稱為「生長」;器官功能、智能、語言、生活自理等各方面的進展、成熟,稱為「發展」。兒童發展遲緩分為多種不同的層面,大部分遲緩寶寶不僅是生長緩慢,包含掌控肢體動作、認知、語言溝通與表達、情緒及生活自理等能力,都有相對落後的現象。

小兒心智科黃國洋醫生指出,由於0~6歲期間的兒童腦細胞快速發展,各方面可塑性較大,透過早期療育能促進發展、減少落後,同時也可給予家長照顧遲緩寶寶的技巧,對孩子本身或家庭都會提供極大的幫助。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家長對孩子的發展遲緩現象缺乏警覺性,或是有所察覺卻不以為意,往往等到上學後,和同齡孩子相比,或者經由老師的提醒,才帶著孩子接受詳細的專業評估,此時可能已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兒童成長發展是由先天生理潛能與後天環境學習兩者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發展遲緩的原因有很多,約略可區分出下列五種類別:

患有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威廉氏症、小胖威利症)、中樞神經發育異常(如:腦部畸形、脊柱裂)、神經皮膚症候群(如:神經纖維瘤症、結節性硬化症)、顱顏異常(如:顱縫早閉、唇顎裂)、腦腫瘤、癲癇症、神經肌肉疾病(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裘馨氏肌肉萎縮症)、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如:苯酮尿症、黏多糖儲積症)、內分泌異常(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先天疾病的寶寶,常常伴隨有發展遲緩的情況。


母親孕期有不良習慣(如:酗酒、抽菸)、胎兒早產、缺氧(如:臍繞頸)、缺血、出生體重不足、高黃膽、顱內出血、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腦炎、腦膜炎)、環境毒物汙染(如:鉛中毒)、頭部外傷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寶寶的腦部發育,進而導致生理功能異常或疾病(如:腦性麻痺)。


智能障礙、廣泛性發展障礙(如: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


感官知覺異常(如:聽障或視障)可能影響訊息接收;因重大疾病導致長期臥床或住院,限制了肢體運動、環境探索、同儕互動經驗;家人過度寵溺、保護孩子,使孩子缺乏嘗試機會。


長期受虐、被忽略或置身家庭暴力,以及缺乏照料資源的弱勢家庭等。

言語訓練視頻



李家的女兒10個月就開口說話,王家的兒子不到1歲就會走路,或是家中最大的孩子發展進度始終超前,二寶卻樣樣落後,你是否因此擔心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黃國洋醫生指出,孩子成長期間的動作發展歷程大致相同,會依序從翻身、扶著坐、自己坐、爬行、扶著站、扶著走到自己走,但每個孩子的發展時間未必相同,如果比其他孩子慢上1~2個月,可能只是因為孩子天生氣質使然,或者家人過度保護、缺乏適當刺激所致,尚且不用太擔心,但若是2歲還不會走路、3歲還無法表達完整的語句,家長就要儘早帶孩子就醫評估

黃國洋醫生表示,兒童發展遲緩早期篩檢的第一步是「自我觀察」,家長可定期檢視孩子的各項發展是否符合兒童健康手冊所標示的歷程,如有疑問也可利用打預防針的機會,徵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觀察孩子行為5 大檢視

觀察孩子在日常活動中的大肌肉表現,如:抬頭、翻身、保持坐姿、以四肢爬行、放手行走、跑步、上下樓梯等。


觀察孩子手眼協調能力的行為表現,如:伸手抓握、使用手指拿或拆裝物品、拼裝積木及拼圖、握筆塗鴉,以及拿湯匙吃東西、穿脫衣物等。


觀察孩子的感官(嗅覺、味覺、視覺、聽覺、觸感)發展,對物品的大小、顏色、形狀、數量、遠近、高低、軟硬、味道等特質的反應與學習、理解與記憶能力,以及複雜的空間、時間、因果關係、抽象文字與數字符號概念等能力。


發出聲音、聽懂指令、說出有意義的字詞、以語句溝通與表達、對話聊天、描敘一段故事或經驗等能力。


發展出安全感、自主性、自信心,適應人際關係,學會情緒表達與控制,接受道德規範等。

言語治療工具


6階段觀察幼兒發展遲緩警訊


1.無法翻身、拉著孩子坐起來時,頭不會往後仰。
2.不能抬頭至90度。
3.不會用手抓取物品。
4.沒有明顯的情緒反應(如:尖叫、大笑)。
5.對人的聲音沒有反應。
6.對五顏六色、具有聲響的玩具不感興趣。


1.無法自己坐起來,並且坐穩。
2.不會發出單音。
3.不會同時拿起兩塊積木。
4.頭不會轉向聲源。
5.對陌生人沒有警覺性。
6.不會將東西由一手換至另一手。


1.不會爬行。
2.不會扶著東西站好。
3.無法自行坐起來。
4.不會模仿簡單的聲音。
5.不會模仿拍手、再見等手勢。
6.不會用拇指與食指抓、捏小物。


1.不會放手走路。
2.不會有意義地叫出「爸爸」、「媽媽」。
3.不會自己拿起杯子喝水。
4.無法明確表達日常需要。


1.不會叫爸爸媽媽(此為顯著語言發展遲緩)。
2.不會用兩個單字合併組成句子,例如:媽媽抱抱。
3.不會跑。
4.不會上樓梯。
5.不會倒退走。
6.尿溼褲子或大便了不會表達。
7.不會模仿做家事。
8.不會向前踢球。
9.無法堆高3~4塊積木。


1.不會雙腳跳。
2.不會一腳一階梯地上下樓梯。
3.無法說出完整短句(包含主詞、動詞、受詞),例如:媽媽。
4.無法聽指令,指出4個身體部位。
5.不會拿筆畫大圈圈。
6.不會將6塊積木疊高。

三方面專業篩檢與評估

為確保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可藉由下列方式進一步檢視寶寶每一階段相對應的發展細項是否正常。

1.利用兒童健康手冊觀察與記錄寶貝的發展歷程。
2.對照醫院0~2歲與3~6歲的兒童發展量表。
3.對照兒童發展檢核表。



當孩子被診斷為發展遲緩時,很多家長在第一時間感到難受、錯愕、不知所措,甚至是拒絕接受事實,或者因不希望周遭其他人知道而不願意接受早療,其實及早帶孩子接受早療,不僅有助於減緩症狀、開發潛能,也能幫助家長理解且進一步成為孩子的支柱,協助孩子融入社會生活。

根據國內外相關數據指出,每100名學齡前兒童就有6~8名可能是遲緩兒童,動作遲緩佔29%為最大宗,其次是語言遲緩佔28 %,而社會情緒發展遲緩則佔17%,這些孩子很需要透過早療協助,發展感覺統合、動作發展、語言、情緒管理與社交等能力。

「無論怎樣的孩子接受早療,發展一定都會有進步!」,儘早且積極讓孩子接受早療,從可以改善的地方進行補救,趕上同齡兒童表現並非不可能!

然而,為數眾多的遲緩兒童因為家長認知不足,加上對「遲緩」的心理排斥,同時受到「大公雞慢啼」的觀念影響,總想著孩子的表現落後只是暫時,長大一些就會自然改善,因而發現孩子疑似有遲緩問題而就醫的比例明顯偏低。

透過遊戲強化孩子不足

早療是一種整體性的醫療服務,透過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與社會福利等不同專業的整合介入,協助開發孩子潛能。由於孩子在3歲以前,大腦發育可達80%,六歲已達90%以上,因此想提升孩子的發展,3歲以前是黃金治療期。

早期療育會針對每個遲緩寶寶的特性,經過安排和設計,讓他們在遊戲及繪畫的過程當中,漸進式調整和強化不足之處,每個看似平凡的遊戲,其實都有著大學問喔!

黃國洋醫師提醒,孩子在接受早療之後會循序漸近的進步,家長請不要因為進步不明顯就輕易放棄治療!除了接受治療,平時在家中可營造適合孩子學習、發展的有利環境,同時學會居家簡易訓練孩子的技巧,在孩子接受療育的過程中與專業人員保持密切的配合與溝通,那麼孩子進步的速度將可以更加顯著!

- END -

編輯:elsa


在線訂購

相關焦點

  • 幼兒語言發育遲緩這些事
    在幼兒園工作這些年,遇到過幼兒語言發育遲緩、詞彙量很少、發音吐字不清楚等情況。家長也很著急,也遇到過諮詢的家長,在此分享本文。一:分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1、聽力障礙從日常生活中能看出寶寶對於別人的呼叫,是否有反應慢或者聽不見的情況。
  • 幼兒發育遲緩康復訓練的方法有哪些?
    當孩子身體出現發育遲緩的情況,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有可能會對孩子以後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為了幫助這些孩子們能夠在之後的日常生活中擁有一個與正常孩子無異的身體狀態,因此,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們進行一些康復訓練。
  • 孩子5歲語言發育遲緩有些發現的晚,怎麼做檢查
    有個朋友問,孩子已經5歲了,才發現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5歲才想起來諮詢這個問題,說實話,貌似已經有些晚了。過了6歲後,孩子語言的爆發期在6歲左右就過了高峰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最少錯過了至少4年時間的語言黃金髮育期。
  • 幼兒發育遲緩的表現有很多,這四點無論如何不能忽略
    早發現有多重要!智力低下、腦發育遲緩的孩子中,大概有80%的孩子都沒有得到及時預防和發現,而其中有近一半更是沒有得到及時幹預和矯正。錯過了學齡前(0-6歲)最寶貴的康復時機,使得他們在未來的發育成長,學習發展中始終處於落後追趕的境地。
  • 語言發育遲緩為什麼被發現得晚?這和孩子本身發育特點有關係嗎?
    語言發育遲緩,是這些問題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之一,它是3歲前幼兒最常見的發育性問題之一,有相當多的孩子曾經或正在遭受語言發育遲緩的折磨。雖然語言發育遲緩在近幾年逐漸成為新生兒家長最為關注的語言問題之一,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患兒不能得到及時矯正。
  • 兒童發育遲緩怎麼辦?4歲孩子發育遲緩的表現有這些
    寶寶如果得了發育遲緩這種疾病,會使整個家庭都特別的苦惱,因為孩子年齡還特別的小,所以媽媽們往往都會擔心,因為發育遲緩而影響寶寶以後的各個方面,針對發育遲緩的治療問題,有的媽媽們就會問發育遲緩會自愈嗎? 湖南大康醫療兒科專業診治兒童發育行為疾病,治療兒童多動、抽動、發育遲緩、自閉等發育障礙。
  • 發育遲緩是腦癱嗎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腦癱和發育遲緩有什麼區別?往往發現孩子的情況和腦癱、發育遲緩的情況都比較相似,以為發育遲緩就是腦癱。其實腦癱只是發育遲緩的原因之一,還有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發育遲緩,包括遺傳代謝方面的原因,基因染色體方面有問題的孩子,包括腦癱的孩子都會發育遲緩。
  • 語言發育遲緩為什麼發現晚,如何為諮詢師提供有效信息
    有研究表明,語言發育遲緩是2歲兒童最常見的發育性問題之一,有相當多的孩子面臨語言問題。早發現、早幹預至關重要,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康復機率,還會縮短語言發育帶來的短期和長期不良影響。如果過了5歲,語言發育遲緩若未能及時發現與幹預,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語言障礙或學習困難,導致出現認知、讀寫、行為和精神問題的危險性增大。
  • 孩子是發育遲緩的表現有什麼?
    許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因為缺乏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而對身體造成影響,最擔心的就是發育遲緩。其實大部分的擔心都是多慮,孩子只要餵養充足,通常是不會發育遲緩的,那麼身體發育遲緩的寶寶跡象又有哪些呢?
  • 臺灣發育遲緩兒童比率高 臨床發現卡通電視是黑手
    臺灣發育遲緩兒童比率高 臨床發現卡通電視是黑手 2010年04月12日 16:27:00  來源:   中國臺灣網4月12日消息 據《聯合晚報》報導,臺灣臨床發現
  • 什麼是發育遲緩? 揭秘發育遲緩是什麼病
    重慶北大陽光兒童醫院發育遲緩專家盧以紅主任介紹,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在正常的內外環境下兒童能夠正常發育,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發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
  • 什麼是發育遲緩和全面性發育遲緩?
    下面就來講一下:什麼是發育遲緩和全面性發育遲緩!發育遲緩是指嬰幼兒運動、語言或認知中有1項標誌性的發育指標落後於相應年齡段應有的水平。全面性發育遲緩是指嬰幼兒運動、語言或認知中有2項或2項以上標誌性的發育指標、裡程碑(如坐、站、走和語言等)沒有達到相應年齡段應有的水平。
  •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什麼原因造成孩子語言遲緩
    1.兒童在早期語言發育過程中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本研究顯示在兒童早期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男女各佔其正常比15.2%,6.2%,男女童語言發育遲緩比例為2.45∶1,提示同齡男童語言發育異常比例遠高於女童。
  • 胎兒發育遲緩的原因 胎兒發育遲緩怎麼辦
    對於高危孕婦來說,應早期檢查,早期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影響胎兒生長發育的疾病,以便有充足的時間在胎兒受損前進行治療。 如孕前體重低於54kg,妊娠時體重過小或過大,發生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機會均增高。 2、孕婦營養不良,特別是蛋白質和能量供應不足,長期低氧血症或氧轉運能力低下,妊娠合併腎臟疾病,嚴重貧血、嚴重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症候群,慢性高血壓等各種慢性血管疾病,影響子宮及胎盤血流及功能,導致胎兒營養不良,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疾病、感染性疾病時均可影響胎兒生長發育。
  • 沒能早發現語言發育遲緩,孩子難受大人受罪
    這大概和語言發育遲緩本身的特點有關。我們總說成長中的孩子一天一個樣,衣服、鞋子穿不了仨月就得換一套,他們的發育速度超乎我們的想像。 其實,人類的妊娠期只有9個多月,並且幼崽在出生後還要經歷3-4年的發育期,完全是進化的選擇。人類選擇站立起來無疑縮小了盆骨寬度,這樣使得孩子必須在足夠小的時候降生;另外,大腦的發育也決定了嬰兒必須儘快出生以學習各種生存技能。
  • 寶寶為什麼會語言發育遲緩
    哪有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的生長發育不落人後呢?可是造化總是弄人,老天也有差強人意的時候。這位家長說,上個星期,帶著孩子去檢查了,醫生說是語言發育遲緩,讓進行幹預,不然會與其他同齡兒童差距越來越大。一、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
  • 寶寶發育遲緩怎麼辦 發育遲緩的症狀
    嬰兒發育遲緩怎麼辦,如何分辨一個孩子是否出現了發育延遲的情況。這是很多家長都擔心的問題。那麼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分辨孩子是否發育遲緩,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孩子發育遲緩的症狀。發育遲緩的症狀第一:如果你有跟其他寶寶對比的話,一旦發現寶寶到了9個月時仍不能主動伸手去拿東西,同時在有大人攙扶時也不能用自己的雙腿支撐體重。
  • 寶寶發育遲緩,這些檢查項目一定不能少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高大帥氣、身體健康,聰明伶俐,但是偏偏有些孩子生長發育難免出現問題,而0-3歲這個階段,是發育觀察的最有效的時間,寶寶的發育遲緩發現的早,對於病患的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幼兒的機能發育不完善,心理不成熟,容易接受外界的介入,特別是某些語言發育遲緩在幼兒時期的矯正效果最佳。
  • 自閉症OR發育遲緩,怎麼區分?
    其實,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是這個(發育遲緩)而不是另外一個(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問題。 發育遲緩是一個大名稱,包含了自閉症、運動障礙、智力障礙、社交障礙以及其他發育落後。
  • 正常的孩子也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嗎?如何發現孩子說話晚?
    有過一個調研顯示:在1016名兒童(3歲)的語言發育評估中,語音與表達遲緩人數136人,遲緩發生率為13.38%;聽覺感受及理解遲緩人數163人,遲緩發生率為16.04%;視覺相關的感受及理解遲緩81人,遲緩發生率為7.97%;整體語言發育遲緩111例,語言遲緩發生率為10.92%,語言發育遲緩中,聽辨和理解的問題最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