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發育遲緩的表現有很多,這四點無論如何不能忽略

2020-12-24 陽光語言矯正

發育遲緩案例:

媽媽:我兒子發育可能不正常,語言能力比別的小朋友落後很多,從小說話就晚,現在都4歲多了,理解能力還是很差,也記不住東西,在幼兒園上課的時候經常隨意下桌走動,也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遊戲,膽子很小很黏我,幼兒園都勸退好幾次了,天天不是跟別的家長道歉就是跟老師道歉,真的要愁死了。

早發現有多重要!

智力低下、腦發育遲緩的孩子中,大概有80%的孩子都沒有得到及時預防和發現,而其中有近一半更是沒有得到及時幹預和矯正。

錯過了學齡前(0-6歲)最寶貴的康復時機,使得他們在未來的發育成長,學習發展中始終處於落後追趕的境地。

所以,發現孩子智力低下、腦發育遲緩一定要及時幹預,但是首先要從預防開始,父母在育兒初始階段,有必要了解一些發育常識。

這些發育重點別放過

1、大腦的發育情況:

大腦是人體機能的指揮系統,智力、語言、運動能力都受到大腦的支配。

人的大腦發育到5~6歲時,已初步成熟,注重體格發育的父母,卻很少了解寶寶「飢餓的大腦」應該補充營養。

這個階段的寶寶,被比喻為剛剛發芽的智慧樹,決定智商的基礎就是神經元,神經元之間的突觸越多,釋放物質越多,那麼智力就越多。孩子也就越聰明。

但是寶寶的大腦皮層的抑制能力還不成熟,注重培養寶寶飲食和睡眠的營養和規律性很有必要,有助於幫助寶寶的大腦神經元穩定發展。未來寶寶學習能力如何,是否記憶力過人,是否思維縝密等等,都得益於這個階段打下的基礎。

2、運動發育情況:

運動能力很重要,通過觀察和檢測運動能力,能夠提前預警很多健康指標,國外有一個關於嬰幼兒運動發展的研究,對出生後的新生兒的運動軌跡進行跟蹤,發現運動能力與語言認知和意識覺醒息息相關。

對於嬰幼兒來說,兩種運動能力最有觀察價值,一是大運動能力,如爬行、坐臥、站立、行走。二是精細運動能力,如手指抓、捏、握、拍、搖、敲、畫等,此外平衡力、持久力等也是觀察項目。

父母需要觀察的運動範圍有:其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控制好自己的行動,對事情的分辨力也逐漸提升。

3、語言發育情況:

語言奠定智力發展的基礎 也是學習其它知識的基礎。幼兒早期語言是創造力發展的要素,語言有助於提高思維和想像能力,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智力的發展。

3~6歲是孩子們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年齡段,智力快速發育,詞彙量迅速增長,語言能力飛速發展,孩子的個性化性格也是在此時期逐步形成,因此3~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

主要發展詞彙量,學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其語音逐漸正確,詞彙逐漸豐富,4歲兒童掌握600~2000個詞,5歲時為2200~3000個詞,而6歲時為3000~4000個詞,從3歲到6 歲,詞彙量增加了近3倍,詞類漸次增多,語法複雜化,已出現大量的複合句。口語表達能力迅速提高,他們的講話逐漸變得連貫起來,流暢起來,內部語言開始萌芽,內部語言是思考時用的言語,它不是用來同別人交際的,而是對自己發出的言語,學前期出現了出聲的自言自語,他們往往一面做遊戲,一面自言自語。

4、感知能力發展:

如5~6歲能以自己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對顏色的色度開始區別。

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的發展:形象思維是藉助於事物的形象和表象來實現對事物的概括性認識,其特點是離不開具體事物和形象。3歲以後兒童開始利用頭腦中的形象進行思維,形象思維是此期兒童思維的特點,如學計算時,用物體的具體形象(實物或圖形),能較好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此期兒童的記憶是形象記憶,他們對具體形象的東西比較注意,也容易記憶,其記憶在遊戲中或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能得到較好的效果,而單跟他們講抽象的道理是不容易記牢的。

幼兒的發育是門百科全書,每個細節都不能錯過,下一章我們談談幼兒的心理發展。

#發育遲緩#

相關焦點

  • 兒童發育遲緩怎麼辦?4歲孩子發育遲緩的表現有這些
    對於一些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來說,我們應該在平常的時候就加以訓練,比方可以多和孩子說說話,通過一些刺激的方法來調動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孩子一旦出現發育遲緩,那麼就會對以後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大約有80%到90%寶寶發育遲緩是因為有家族性的遺傳因素有關,比方說家族裡面有矮小症的患者,或者是體質性發育遲緩的患者,那麼孩子患發育遲緩的概率就會高很多。
  •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常常被忽略的一個問題
    開口說話晚,遲遲說不清楚,是語言發育遲緩的主要表現,很多因素都可能造成這種現象,但一般會說成語言發育遲緩的多是找不到原因或表現看不出有哪些明顯的生理或病理因素的情況。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說話含糊不清、到了四五歲還不見有所改善而束手無策,於是找到我們尋求幫助,通過對具體的發音表現就初步判斷出這是聽力損失造成的,大多通過助聽等補償方式並且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語言訓練最終得到準確的發音。
  • 語言發育遲緩居然會是吃出來的問題?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說話晚這件事的時候,總是認為說話早點晚點都是正常現象,不需要過度擔心,等孩子再長大一些就好了。不用小編說,大家一看這句話就是錯誤的,說話過晚是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是需要非常關注的一種發育性問題。
  • 四種表現五大誤區,幫助家長快速認知語言發育遲緩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語言測試後,結果顯示馨馨是比較嚴重的語言發育遲緩。雖然有醫院懷疑是自閉症,可孩子的情況並未嚴重到那種程度。我們矯正師說孩子沒有病理性因素,完全康復的概率很大,只是需要的時間很長。媽媽聽完介紹,懸著的一顆心這才稍微放下來一點。
  • 詳細嬰幼兒發育遲緩的表現症狀?發育遲緩和自閉症的區別有哪些?
    「孩子不說話、不對視、不回應……」很多家長想弄明白,這些情況是普通的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以及二者之間有哪些區別。發育遲緩是一個大名詞,它包含自閉症、運動障礙、智力障礙、社交障礙以及其他發育落後。我們先來看看發育遲緩有哪些表現嬰幼兒發育遲緩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可能發生在以下方面:語言或言語、口語;
  • 小兒語言發育遲緩有哪些表現症狀?不同年齡段語言發育遲緩的早期表現
    語言發育遲緩的影響 語言發育也像運動發育一樣都是有一定的順序,對於與語遲的孩子,只是語言發育的速度與空間存在落後現象。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所以我們要早期發現問題、及早診斷、適時幹預,那麼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早期表現是什麼樣?早期語言發育遲緩如何看出來呢?
  • 孩子是發育遲緩的表現有什麼?
    許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因為缺乏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而對身體造成影響,最擔心的就是發育遲緩。其實大部分的擔心都是多慮,孩子只要餵養充足,通常是不會發育遲緩的,那麼身體發育遲緩的寶寶跡象又有哪些呢?
  • 語言發育遲緩為什麼發現晚,如何為諮詢師提供有效信息
    有很多人在後臺留言,諮詢語言發育遲緩問題。有研究表明,語言發育遲緩是2歲兒童最常見的發育性問題之一,有相當多的孩子面臨語言問題。早發現、早幹預至關重要,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康復機率,還會縮短語言發育帶來的短期和長期不良影響。如果過了5歲,語言發育遲緩若未能及時發現與幹預,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語言障礙或學習困難,導致出現認知、讀寫、行為和精神問題的危險性增大。
  • 語言發育遲緩對孩子的「傷害」,讓很多家長手足無措
    事實上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他忽略了語言問題對孩子的影響,還忽略了家庭環境、語言學習、發音方式對孩子說話的影響。單單就是這幾個方面的存在就讓很多孩子的語言發展出現了問題,比如語言發育遲緩、構音障礙等等。
  • 幼兒語言發育遲緩這些事
    在幼兒園工作這些年,遇到過幼兒語言發育遲緩、詞彙量很少、發音吐字不清楚等情況。家長也很著急,也遇到過諮詢的家長,在此分享本文。一:分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1、聽力障礙從日常生活中能看出寶寶對於別人的呼叫,是否有反應慢或者聽不見的情況。
  • 6大警訊發現幼兒發育遲緩
    兒童發展遲緩分為多種不同的層面,大部分遲緩寶寶不僅是生長緩慢,包含掌控肢體動作、認知、語言溝通與表達、情緒及生活自理等能力,都有相對落後的現象。兒童成長發展是由先天生理潛能與後天環境學習兩者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發展遲緩的原因有很多,約略可區分出下列五種類別:患有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威廉氏症、小胖威利症)、中樞神經發育異常(如:腦部畸形、脊柱裂)、神經皮膚症候群(如:神經纖維瘤症
  • 5種表現提示孩子語言發育遲緩!
    ,與他人的日常生活語言交流了也不能與正常兒童同樣進行,稱之為兒童語言發育遲緩。《中國兒童保健雜誌》上刊登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3-6歲兒童的語言發育遲緩發病率至少在4%-6%之間,但如此高的發病率卻沒有引起家長們應有的重視,相反不少家長都會用"貴人語遲"來做解釋。如何儘早發現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早幹預,早治療,這是值得家長們引起警惕的問題。
  • 2歲以下的兒童發育遲緩的症狀表現
    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最初的表現是,幼兒對引起他的人或事物沒有明確注視,對他周圍發生的任何事都不在意,甚至會讓許多家長誤以為孩子失明;其次是對聲音無明顯反應,但用儀器檢查聽力很正常;還有,家長反映「寶寶很乖很安靜,幾乎從來不哭」等。除了這些,還有很多表現常被家長忽視,如孩子2歲了還不能叫爸爸媽媽,卻以為是孩子「貴人語遲」等。
  • 寶寶發育遲緩不可忽視,這10個表現需要警惕了
    發育遲緩的症狀有以下5方面:1,生長發育遲緩:幼兒的發育速度放緩,直接導致其成年後身高低於同齡人。另外,發育順序異常還可導致兒童提前發育,出現性早熟疾病等等。2,智力發育遲緩:研究發現,發育遲緩的兒童一般IQ在70(或75)以下,其智力明顯低於平均水平。3,語言發育遲緩:此類患兒表現為語言學習能力差,學語遲,吐字不清,不善表達等。多數患兒2歲以後仍不會說話。
  • 孩子說話晚就有自閉症嗎?自閉症和語言發育遲緩如何區分?
    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乖巧聰明,就是語言遲一點,沒什麼大問題。其實這都是我們常見的偏見,不說話、說話晚在自閉症孩子中很常見,但普通孩子也有可能出現語遲的現象。孩子說話晚,到底是自閉症還是語言發育遲緩?你知道兩者應該如何區分嗎?
  •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發育遲緩?兒科醫生:看這幾個表現
    有的寶寶天生來好動,而有的寶寶天生喜靜,事實上,並非所有不愛動的情況都與性格有關,如果寶寶平時挺愛活動,突然不願去主動運動,這時就應該注意你的寶寶身體是否出了問題,排除是否出現發育遲緩問題。什麼是發育遲緩?發育遲緩是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病態的現象。
  • 寶寶這4個表現,說明智力發育遲緩,你家孩子有沒有
    為什麼有些寶寶明明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是各種表現差強人意,讓很多父母開始懷疑寶寶的智力是否發育遲緩,當寶寶有這4個表現時,說明智力發育遲緩,家長們要注意了,看你家孩子有沒有中。這種笑的反常或者不笑的寶寶可能存在智力發育遲緩的情況。2、排斥哺乳和進食如果寶寶在哺乳期經常吐奶,甚至經過寶媽們的引導後還不能吮吸奶頭的情況,就是排斥哺乳。
  • 啟智慧能:警示不要忽略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若發現兒童有語言發育遲緩現象,應努力查找原因。
  • 寶寶發育遲緩,這些檢查項目一定不能少
    老一輩人撫養孩子都有自己的經驗,什麼「三月抬頭,四月翻身,五月坐起,六月會笑,七滾八爬」「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樣的順口溜很多,很多家長的心裡,都有一張孩子的生長發育時間表。很多父母總喜歡用自己的寶寶去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唉,我兒子開口說話好像稍微晚了點,隔壁孩子和我兒子差2月,會說很多話了。」
  • 一直被忽略的兒童語言,更容易出現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近些年逐漸聲名鵲起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此,如果說口吃是一個生理和心理雜糅的問題,那麼語言發育遲緩則影響孩子智力、語言和心理三個方面。如果不及早矯正,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可遠遠比口吃和大舌頭嚴重得多。這個時候就有一些家長抗議了:我們也不是故意想要忽略語言發育遲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清楚語言發育遲緩到底出現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