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將來中國三本黃書 《不二》必是其一

2020-12-19 鳳凰衛視

核心提示:馮唐,中國70後的代表作家,因發表小說「北京三部曲」而廣受關注。2011年他描寫唐朝和尚的小說《不二》在香港出版,書中對性愛的大膽描寫而引發了追捧和爭議,他本人也隨之登上「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成為中國最賺錢的作家之一,而同時他也是最受爭議的作家之一,喜歡他的人稱他為「當世高手,鬼使神差,已臻化境」,不喜歡的人說他「不知所以,陰僻自戀」。

鳳凰衛視4月26日《名人面對面》,以下為文字實錄:

馮唐:我覺得沈從文那個做的跟王世襄的比要差得很遠,明顯的是沒有受過科學訓練的人。我特別小的時候看過冰心的翻譯,我自己覺得太柔美了一點,那你看曹禺,很早寫了那麼好的戲劇,然後之後就一個字不寫了嘛,我周圍人不盼我好的人很多,他說馮唐你之後只有下坡路可走了,當然他們內心有嫉妒的成分。

解說:馮唐,中國70後的代表作家,因發表小說「北京三部曲」而廣受關注。2011年他描寫唐朝和尚的小說《不二》在香港出版,書中對性愛的大膽描寫而引發了追捧和爭議,他本人也隨之登上「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成為中國最賺錢的作家之一,而同時他也是最受爭議的作家之一,喜歡他的人稱他為「當世高手,鬼使神差,已臻化境」,不喜歡的人說他「不知所以,陰僻自戀」。

馮唐:我覺得作家更像一個人性的礦工,選到一個井口你就挖下去,我的寫作方式不是面很廣,而是我希望挖得很深。人物有時候很簡單,整個一本長篇主要人物就三四個,總的人物就十來個,但我希望把他們的上面金字塔尖上是有他們的對話,行為,下邊有他們的習慣,邏輯,再往下有可能有他的擔心,恐懼,需要,一層一層往下挖。

當然我沒有辦法作為醫生挖到基因這個層面,我知道這塊下邊肯定還有蛋白質,還有基因編碼,只是具體哪幾個基因合在一起就造成了這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造成他這種恐懼,我想可能在我有生之年都發現不了,我就只能寫上邊,能挖到多深挖多深,跟這個科學可能還不能完全交界。

解說:除了作家,馮唐還有多重身份,他是醫學博士,曾在協和醫科大學攻讀婦科腫瘤專業,他是世界知名商學院的MBA,畢業後進入全球頂尖諮詢公司麥肯錫,從普通員工成長為公司合伙人。他進過大型央企,當過CEO,既擅長戰略制定也會帶兵打仗,同時還是古玉收藏家,有著不俗的生活品味。

2012年馮唐寫文高調評論韓寒說,「你的文章我認為和文學沒關係,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馮唐金線」由此而生。馮唐在文學上的自戀成為很多人調侃的話題,甚至有讀者因為不喜歡馮唐的高調自負而拒看他的文章,但這些並不能改變馮唐對自己的看法。

馮唐:我有第一個長篇是17歲時候寫完的叫《歡喜》,後來出了,然後有些讀者就說,最喜歡《歡喜》,覺得我說得最好的是《歡喜》。

許戈輝:其實你真正在內心深處怎麼評價你自己的這些年的作品?

馮唐:這樣,這個我最先出版的前三本書是《萬物生長》,《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北京北京》,這構成一個。

許戈輝:就是現在已經合成北京三部曲。

馮唐:北京三部曲,當然狂妄一點,據我所知寫青春的,寫北京的應該我還沒見過更好的,中文。

許戈輝:對,你說這是這個中文裡面最好的,有關青春的文字,你說關鍵是你說在過去的漢語裡邊沒有的東西,這到底指的是什麼?

馮唐:沒有的東西兩類,一類呢就指內容沒有的,內容沒有的,內容有可能有類似的內容,但是沒有這個角度,另外一個是寫法,你想過去沒有寫青春的三部曲,我沒聽說過長篇的三個長篇,我也沒見過,然後你說內容呢,就剛才說這種巨大的變化,勝利的,心理的,城市的,從赤貧到相對富有,從這個科技極為落後,從一個不開放的一個國家,變成一個開放的國家,城市,我想這些也沒有人被記錄過。

解說:馮唐的自信來自於他過去27年的大量閱讀,從7歲時第一次在大哥的文學摘抄本上看到《詩經》、《楚辭》,馮唐就驚嘆於文字的魅力,可以讓人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其後他開始理性,有計劃地對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進行系統閱讀,而他寫作的天賦則是很小就顯現出來。

馮唐:我記得我第一次當眾發言是小學三年級,上去讀我自己的獲獎作文,我覺得這個腿肚子是在前面的,我自己面對觀眾,我覺得腿肚子在前面,然後下去我都不知道該怎麼下去了。那時候呢我寫的那篇作文呢我用了三個人稱,一千字裡面用了你我他三個人稱。

許戈輝:就是視角不斷地轉換是吧?

馮唐:對的,然後被那語文老師先罵了一頓,後來那個說是這個整個年級主任看到了,覺得說你從來沒見過,連大人都沒見過一千字裡能用三個人稱寫,然後就得獎了,然後就受到表揚,也不叫得獎,受到表揚讓去念作文,大致是這樣子。

許戈輝:那你還記得你為什麼那時候用三個人稱嗎?

馮唐:好玩唄,沒見過唄。

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關注鳳凰衛視官方微信平臺,更多精彩盡在鳳凰私享會!

         

              點擊關注@鳳凰衛視官網,更多精彩內容實時掌握

《名人面對面》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許戈輝【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星期日20:30-21:00

重播時間:星期一04:20-04:50 13:30-14:05

相關焦點

  • 馮唐新作《素女經》與《金瓶梅》對照記
    繼續謫居的夏天,細品慢掇地讀了《金瓶梅》,因為要做格非老師論它的專著《雪隱鷺鷥》;然後在微信上看到馮唐曬新書,後記令人心動,便問他要了PDF來看。《素女經》算是今年我讀的第一本業務以外的書。       兩本書,對於解釋問題帶有神秘主義傾向的我,像生活裡其他扎堆發生的事一樣,呈現的不僅僅是閱讀時序上的關聯,而是全方位的可類比與承遞性。它們是同質同氣場的。
  • 520你需要的表白句子都在這裡,馮唐經典愛情語錄大全
    --馮唐 《不二》【9】:我說我許了一個願,你想不想知道。她說不想。我說不想也得告訴你,否則將來你會怪我欺負你。我要用盡我的萬種風情,讓你在將來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時候,內心無法安寧。她一言不發,我借著酒勁兒,說了很多漫無邊際的話,其中有一句爛俗無比,我說:「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要塵世的幸福。」
  • 馮唐:極度自律的人,會活成什麼樣?
    而馮唐自己本就是一個極度自律的人,他曾分享的自己兩個習慣,都是大多數人很難堅持的。 第一,每天一百個伏地挺身、每天一百個仰臥起坐。我這裡面有廣告嫌疑,你可以把Kindle換成電子書,也可以換成本書,只要不是手機。 馮唐曾說:「我要做個小說家,我欠老天十本長篇小說,長生不老的長篇小說,佛祖說見佛殺佛見祖殺祖,我在小說裡胡說八道,無法無天。」 三十年過去了,他出了五部長篇,兩部短篇,其中三本,被他稱為「中文裡最好的關於青春的文字」。
  • 馮唐首部譯作《飛鳥集》蘇寧閱讀全網重磅首發
    屆時,蘇寧閱讀用戶即可免費領略到馮唐翻譯版的意境和韻律。很多人可能不知《飛鳥集》中很多詩歌原先是用孟加拉文創作的,後由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翻譯成英文,還有一些則直接用英文寫就。這部詩集最早於1922年由鄭振鐸先生譯介到中國。或許是由於最初從孟加拉文翻譯為英文的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詩歌應有的意韻,民國期間的中文譯本讀來更像散文而非詩歌。
  • 多面馮唐:無論在華潤還是中信都如履薄冰
    一位熟悉馮唐的醫療投資行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馮唐的此次回歸,應該是懷著更大野心的:他意圖籌建中國最大的健康產業基金,通過資本槓桿,創建一個甚至幾個大型的醫療集團,顛覆中國醫療產業。事實證明,當初張海鵬的離開並不那麼甘心,他始終是要回來重新證明自己的。只是從他的朋友圈可以看到,有了前車之鑑,現在即使他回來了,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 男神馮唐:我和柴靜手都沒拉
    關於到來的2015,他說「平衡、沉靜、創造」,用四成時間安靜讀書寫作,三成時間做醫療投資,二成時間做小型商業創業,最後一成接受採訪,出門「見世面」。他發現自己好像更有名了一些,如何不懈怠不膨脹?他給自己找的定海神針是重讀《資治通鑑》,還有跑步。馮唐說,自己不想躺在原來那些積累上,趁著現在的火苗還挺旺的,繼續創造。他說老媽嘆氣,給他三字「臭傻逼」。
  • 馮唐《飛鳥集》:一次莫名其妙的下架
    [摘要]「沒有壓力」、「並非炒作」、「出於善意」、「馮唐有大匠之風」,出版社關於下架的官方說辭,其實是不透明並且充滿矛盾的。對於這本商業上並不成功的書,炒作真的能救它嗎?本來不想談論馮唐和他的《飛鳥集》的。一本2015年7月出版的書,到12月28日「主動下架」,京東上的評論不過619條,銷量雖然稱不上慘澹,但顯然對不起馮唐的鼎鼎大名、泰戈爾的鼎鼎大名,還有出版商——果麥文化路金波暢銷書大腕的鼎鼎大名。
  • 馮唐的荷爾蒙,泰戈爾的《飛鳥集》
    這種聲音,馮唐認為即便日本京都精於禪宗音樂的僧人,也敲不出來。出太陽時,他把電腦和書搬到院子裡。他喜歡在戶外譯詩,這時詩變成一種很自然的東西,「仿佛風動、雲卷、樹搖、貓走、雨來,人硬造的稜角減少,塑料花慢慢有了些真花的風致了。」翻 譯了四五十首詩後,這個原名張海鵬的金牛座男子,自言內心開始釋然。
  • 從馮唐譯《飛鳥集》下架看譯者和贊助人對翻譯出版的操縱
    馮唐譯本的出現無疑將相對處於暗處的譯者群體置於鎂光燈下,在相對熱門的中國文化「走出去」浪潮中,如何對待文化「引進來」和經典文本的重譯,也同樣值得探究。石真在鄭振鐸譯本的序言中說「西諦先生譯的《飛鳥集》出版以後,中國詩壇上一種表現隨感式的『短詩』或『小詩』就很流行起來。」(鄭振鐸,1986: 2)這本書儼然已經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讀物。泰戈爾的詩歌一直是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典讀物。也正因此,馮唐譯本的爭議逐漸擴大,致使最後出版社主動下架召回。12月28日,浙江文藝出版社社長鄭重宣布《飛鳥集》下架。
  • 馮唐的荷爾蒙,泰戈爾的《飛鳥集》(組圖)
    這種聲音,馮唐認為即便日本京都精於禪宗音樂的僧人,也敲不出來。  出太陽時,他把電腦和書搬到院子裡。他喜歡在戶外譯詩,這時詩變成一種很自然的東西,「仿佛風動、雲卷、樹搖、貓走、雨來,人硬造的稜角減少,塑料花慢慢有了些真花的風致了。」  翻 譯了四五十首詩後,這個原名張海鵬的金牛座男子,自言內心開始釋然。
  • 馮唐《如何成為一個怪物》,十段敢說的大實話,卻說出了人情練達
    《如何成為一個怪物》是馮唐應李銀河之邀自選的隨筆集,全書分耕讀、琴鶴、飲食、男女四部分,書中馮唐從文學談到收藏,從酒色談到人生,展現馮唐眼中的塵世風景。我讀完之後,我覺得裡面充滿了馮唐風格的大實話,以及風流+荒唐的「馮唐」話。今天我們來聊聊這些話。
  • 馮唐譯《飛鳥集》:押韻最困難
    [摘要]近期,由馮唐重譯的《飛鳥集》出版,他在書中披露了翻譯的心路歷程。在踐行自己「全力押韻」的初衷時,馮唐發現這恰恰最耗費精力的過程,翻譯中一半的時間都在尋找最佳的押韻。馮唐說,這是他的第一部翻譯作品,「八千字,費了三個月」。據出版方介紹,此次馮唐翻譯《飛鳥集》最大的突破在於,馮唐的譯本會盡全力押韻,改變以往《飛鳥集》略顯寡淡的散文體。他認為詩歌應該押韻,不押韻的一流詩歌即使勉強算作詩,也不如押韻的二流詩歌。而在尋找押韻的過程中,馮唐越來越堅信,押韻是詩人最厲害的武器。
  • 馮唐:我看了20年曾國藩,學會了「成事」的3大基本原則
    早在過去的20年裡,馮唐就一直思考「如何成事」這一巨大話題。再經過長達20年的反覆對比,馮唐最終決定選擇了曾國藩作為他「成事」原則上的標杆。結合梁啓超編選的《曾文正公嘉言抄》作為底本,重新寫了一本《成事》。這一切在於馮唐的眼,曾國藩無疑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同時也是最能效仿的成大事者,他的一言一行無不都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
  • 油膩老祖馮唐是怎麼翻譯詩歌的?
    文:犀利哥河小西一石激起千層浪,馮唐的一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引發了全民的油膩大討論,這討論的激烈程度,比當年的人文精神大討論可熱烈多了,沒法子,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了啊。不過群眾的眼睛的雪亮的,柳華芳就說了:「別裝了,馮唐!你才是油膩界的二大爺!
  • 馮唐曬託福滿分成績後刪除 網友:wuli馮唐不會輕易狗帶
    馮唐最近因為翻譯了《飛鳥集》,被推到了風口浪尖。28日上午,浙江文藝出版社宣布下架召回馮唐翻譯的《飛鳥集》,因為這個版本「引起了國內文學界和譯界的極大爭議」。當天晚上,馮唐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的照片和託福滿分成績單,並說:「我們比比英文和中文,如果你勝,我洗耳恭聽。」此舉被網友認為是在「向所有人開戰」,不過,這條微博在今天(29日)早晨被馮唐刪除。
  • 馮唐:關我屁事,關你屁事
    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你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會有一個人能夠同時具有商業、醫學以及文學這三個關聯甚小的身份。但在馮唐身上,這些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你可以在他身上找到這三樣工作的共性——敏銳,同時也能找到三樣工作在他身上體現出的不同東西。外界對馮唐的認知,大都停留在「作家」身份。
  • 新書上架丨《馮唐成事心法》馮唐21萬字實用乾貨講述20年實戰經驗
    近日,由磨鐵圖書策劃,馮唐《馮唐成事心法》正式與讀者見面。馮唐將他10年麥肯錫戰略規劃經驗,5年華潤醫療集團創始心得,5年中信資本投資管理啟示,全都寫進了這本實踐指南中,《馮唐成事心法》是他20年持續跨界成事經驗的全面總結。
  • 《馮唐成事心法》:讀書,成事,修行;讀好書,成好事,不斷行
    因此,有了這本《馮唐成事心法》。 在我看來,張海鵬的人生,比「馮唐」更成功。無奈,世人就是如此,不管毀還是譽, 「馮唐」的聲名,遠大於張海鵬。秉承「成功不可複製,但是成事可以修行」的觀點,馮唐在《馮唐成事心法》中,用「知己、知人、知世、知智慧」四個篇章,從「做人、做事、自我修養」三方面,漸次論證了一個普通人,如何通過自我修養達到「成事」的境界。 01.
  • 油膩老祖馮唐翻譯的詩歌竟然是這樣的
    文:犀利哥河小西一石激起千層浪,馮唐的一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引發了全民的油膩大討論,這討論的激烈程度,比當年的人文精神大討論可熱烈多了,沒法子,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了啊。不過群眾的眼睛的雪亮的,柳華芳就說了:「別裝了,馮唐!你才是油膩界的二大爺!
  • 日本出了本《抗日神劇大百科》,中國消費者最愛香奈兒 | 知中News
    馮唐X荒木經惟 「 書道不二——荒唐 」 雙人展將開幕2018年4月28日至5月18日,北京嵩祝寺與智珠寺東景緣畫廊將呈現中日兩位跨界型藝術家荒木經惟與馮唐雙人展——書道不二。當在寺廟邊長大的荒木經惟遇見以寺廟為書房的馮唐,看兩位跨界藝術家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並賦予其創造性的當代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