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
近日,重慶市領導帶隊奔赴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開展了一次解剖麻雀式集體調研。大家欣喜地看到,石柱縣電商產業和蓴菜、黃連、黃精等特色產業風生水起,同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日漸緊密,老百姓增收致富幹勁特別足。
石柱縣的嶄新面貌,可謂是重慶諸多貧困地區發展的縮影:奉節縣平安鄉實現了4G通訊信號全覆蓋;彭水縣三義鄉打造庭院經濟,戶均增收3-5萬元;萬州區龍駒鎮貧困人口基本醫療參保率達100%……這些令人欣慰的變化,是重慶市圍繞深度改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深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度落實各項扶貧惠民政策持續發力的結果,也是廣大幫扶幹部在脫貧一線傾情投入、踐行初心使命的結果。
脫貧攻堅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今天黨帶領人民「脫貧困、奔小康」,同樣是為了讓廣大農民過上好日子,這是黨的初心和使命在貧困地區的具體體現。如何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轉化為推進脫貧攻堅的實際效果?答案很清楚,就是要堅持脫貧攻堅和主題教育兩手抓兩促進,把初心和使命貫穿脫貧攻堅始終。
堅持兩手抓兩促進,對於改變貧困地區面貌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而檢視問題、查找差距,是一個好的切入口。重慶脫貧攻堅的成效讓人倍感振奮,但也別忽視了存在的問題。基礎設施條件大幅改善了,是不是還有死角沒覆蓋?特色產業發展迅速,效益不高、同質化嚴重的問題該如何解決?當脫貧攻堅進入「編筐收口」的階段,尤其需要按照主題教育的要求,把存在的問題找準,把背後的根源挖深,明確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這是確保脫貧質量和成色的必要之舉。
貧困地區的情況複雜而具體,不能一概而論。把檢視問題抓到位,需要認真開展調查研究。這既是搞好主題教育的關鍵舉措,也是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堅實基礎。主動深入貧困縣、鄉、村、戶調研,到條件艱苦、情況複雜、問題突出的地方調研,及時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找準病灶、開對藥方。
當前,重慶仍有4個貧困縣未摘帽,近14萬貧困人口未脫貧,任務依然不輕。在脫貧攻堅最吃勁的時候,攻堅勢頭不能減、勁頭不能松,懈怠思想和畏難情緒更是要不得。如果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玩數字脫貧、弄虛作假,最終的脫貧結果必然經受不住歷史和實踐檢驗。
如何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黃文秀,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把扶貧路當作「心中的長徵」。沒有強烈的政治擔當和對貧困群眾的深厚感情,如何能走好這段心中的長徵路?在主題教育中錘鍊自己,進一步提升攻堅能力和水平,堅定必勝信心,無疑是向這些優秀扶貧幹部看齊的最好方式。
去過石柱縣的人,都為石柱人那種「敢吃黃連苦、不怕辣椒辣」的精神狀態所鼓舞。保持這股同困難鬥爭的幹勁,堅持兩手抓兩促進,把初心使命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實際行動,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美好願景必將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