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個有關「如何提升生活質量」的話題下看到這樣的回答:
一位二寶3個月月齡的寶媽說:生二寶產後請了金牌月嫂,生活品質提升到前所未有。五十多天花了25000塊錢,她的工資比我高多了,但全家人都覺得很值。
因為月嫂一個人頂我們好幾個,把孩子照顧的很好,老公不用起夜,能正常上班,大多數時候月嫂還會順手把一家人的飯菜都做了。
面對這個回答,朋友圈不少人直呼「月嫂這麼貴,直接讓丈母娘來就行了!」
可是丈母娘/婆婆來了,真的就可以了嗎?
坐月子一個月,花兩萬多值得嗎?
婆婆帶娃,產婦更累?
專業的月嫂基本上24小時待命,晚上寶寶尿了,月嫂要起來給孩子換尿不溼;寶寶餓哭了,月嫂要起來幫助寶媽給寶寶餵奶,餵完奶之後,產婦可以倒頭就睡,月嫂還要哄娃睡覺。
婆婆幫忙帶孩子,產婦不可能完全不幫忙,否則會被說不懂事;而月嫂帶孩子,產婦卻可以安心休息,還可以享受更多更貼心的服務。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月嫂心裡,產婦和孩子同樣重要;可是在大多數婆婆心裡,孩子卻比產婦重要的多。
請月嫂過來,月嫂會聽產婦的;
但是請婆婆過來,搞不好產婦就要聽婆婆的。
很多產婦得產後抑鬱就是因為覺得生完孩子,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感變弱了;如果此時再碰上處處都要佔上風的婆婆,怕是會更加強化產婦的失落感。
婆婆帶娃,更容易造成家庭矛盾
80後90後女性受教育水平高,科學的觀念滲透在她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坐月子這樣的大事,恨不得要有一套SOP標準作業流程。
育兒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即使是專業的育兒嫂月嫂,一段時間不看書不學習也容易出錯,更別提已經很久沒有帶過孩子的公公婆婆了。
試想一下,當你婉拒了同事同學的探望,理由是擔心外人容易帶來細菌以及孩子受到驚嚇,而婆婆轉頭卻招呼了七大姑八大姨來家裡,你是什麼心情?
當你產後情緒不好,忍不住想要跟老公撒嬌發脾氣的時候,而婆婆卻覺得誰沒做過月子,有什麼好矯情的,你又會是什麼心情?
多少婆媳矛盾都是月子期間積攢出來的,如果準媽媽不希望和婆婆由於育兒觀念上頻頻發生衝突,也不想讓老公總是受夾板氣,那麼,還是請個月嫂吧!
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這句話總是沒錯的。可是,面對動輒一月上萬甚至兩萬的月嫂費,很多人還是覺得太貴了!那月嫂為什麼那麼貴呢?坐月子一個月,花兩萬多值得嗎?
高收入的背後是高付出
採訪了某專業月嫂服務機構的一位月嫂,她一天的工作是這樣的:
其中僅寶寶的二便處理項目每天就需要重複2,3,4,5,6,甚至8次。
月嫂帶孩子,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睡眠極度不足。並且,有限的睡眠時間還被分成了一段一段的半小時,很難有深度睡眠。
上夜班的醫生護士還能在第二天補覺,月嫂第二天還要繼續忙碌照顧寶寶和產婦。如此循環一個月的狀態,自然會影響身體。
除了缺乏睡眠,月嫂還不能逛街,不能隨便出門,不能看電視,不能跟自己的朋友來往,不能和家人待在一起。
月嫂只是「月工資」高而已,這份工資並不能直接乘以12來計算年薪。即使在目前生意紅火、不愁找不到下家的市場下,每兩單生意之間至少要留出半個月的空檔。
一是因為生孩子的事沒個準數,有的產婦會跟預產期偏出一兩個星期;二是在忙碌了一個月後,月嫂也的確需要調整身心,回家和丈夫孩子團聚。
假如按照每年做足8個月來算,高到「天價」的月嫂工資,也不過相當於一年能做滿12個月的人五六千元的月收入而已。
坐月子是產婦的關鍵時期,雖然月嫂的工資高,但是請一位好的月嫂真的很有必要。目前市場上正規的月嫂服務機構,推薦的月嫂」在進入正式服務之前,一般都要經過全方位的培訓和考核,從月子餐製作、產後恢復服務,以及嬰兒護理、產婦護理理論和實操,都有一套嚴格而科學的流程方式。
經過權威認證的月嫂無論在個人形象氣質、溝通能力、專業能力方面,都優於市場平均水平,全程用愛來守護客戶孕產期健康,為僱主帶來安心、暖心、放心、省心的服務。
請一位靠譜月嫂,坐一個舒適貼心的月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