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成都時,上司兼好友嚴武被皇上召入京,他遠送至綿陽,寫下《奉送嚴公入朝十韻》:「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
回家的時候,遇上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作亂,杜甫流入梓州。這時候家小還在成都,杜甫想起小兒子生日,寫了一首詩《宗武生日》: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節選)
這首詩的第五句一出,天下譁然。「詩是吾家事」,當世之時,賀知章,李白,王維,王昌齡,王之渙,高適,盛唐之時,英才輩出,杜甫何以敢如此大言?
可他還真能說這話。格律詩規範就是他爺爺杜審言和沈佺期,宋之問這些宮廷詩人製作推行的。所以杜甫說他家傳絕學就是寫詩,沒毛病。
杜審言,字必簡,武則天時期高官,宮廷詩人,曾因為與二張交遊被貶。年輕時恃才傲物,詩作格律謹嚴,後期寫詩則以簡易為主,樸素自然。以五律,七律為主。「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實為杜審言首倡」——胡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