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憑什麼大言不慚:「詩是吾家事」?

2020-12-22 梧桐樹邊羽

杜甫在成都時,上司兼好友嚴武被皇上召入京,他遠送至綿陽,寫下《奉送嚴公入朝十韻》:「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

回家的時候,遇上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作亂,杜甫流入梓州。這時候家小還在成都,杜甫想起小兒子生日,寫了一首詩《宗武生日》: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節選)

這首詩的第五句一出,天下譁然。「詩是吾家事」,當世之時,賀知章,李白,王維,王昌齡,王之渙,高適,盛唐之時,英才輩出,杜甫何以敢如此大言?

可他還真能說這話。格律詩規範就是他爺爺杜審言和沈佺期,宋之問這些宮廷詩人製作推行的。所以杜甫說他家傳絕學就是寫詩,沒毛病。

杜審言,字必簡,武則天時期高官,宮廷詩人,曾因為與二張交遊被貶。年輕時恃才傲物,詩作格律謹嚴,後期寫詩則以簡易為主,樸素自然。以五律,七律為主。「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實為杜審言首倡」——胡應麟。

相關焦點

  • BBC為杜甫拍紀錄片,58分鐘密集點名這20首詩,有何深意
    有網友評論,「為治癒我們破碎的世界,團結一致,請讀杜甫的詩,這對世界是有好處的。」杜甫大約有1500首詩被保存下來。《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Ian McKellen)爵士在片中為我們朗誦了十餘首杜甫的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分別是哪些詩,有何深意。
  • 都知道杜甫很忙 不知道的是杜甫的叔叔很猛、杜甫的爺爺炸天的牛
    杜甫的名頭不用多說,但大家是不是知道,杜甫還有一個很猛的叔叔,更有一個牛氣沖天的爺爺。杜甫的爺爺名叫杜審言,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作為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杜審言年紀輕輕就和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
  • 唐才子之杜審言:他是杜甫爺爺,還是文章四友,也寫出了大唐律詩
    它裡面埋葬的,是我們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聖」杜甫。公元770年冬,杜甫病逝於嶽陽暫厝(cuo)小田村。公元813年,由其孫杜嗣業將其骨骸背回杜樓與夫人楊氏合葬於杜家祖冢。其實這裡,不但埋葬著杜甫,還長眠著杜甫的爸爸杜閒,還長眠著杜甫的爺爺杜審言。
  • 杜甫和杜審言的祖孫對決,各自登上城樓寫首妙詩,千年來難分高下
    寶應元年秋天,杜甫的兒子宗武過生日,詩聖寫了首《宗武生日》送給他。在詩中他寫道:「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意思是說這寫詩的本事是我們老杜家的家傳,咱可千古不能丟了!這話看起來有吹牛的嫌疑,但卻是大實話。杜甫出身書香名門,爺爺杜審言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
  • 一起讀經典:杜甫《登高》世多歧路,五味雜陳
    《慶餘年》中範閒就是憑著這麼一首詩,輕輕鬆鬆炸裂全場,豔驚四座,後得封「詩神」。也難怪,老杜這首詩——古今律詩排名第一,就算穿越到外太空,也是千古絕唱。李白詩中神仙,玩詩玩得出神入化,似乎怎麼都能駕馭,但比起律詩,在小粉絲杜甫面前他應該甘拜下風。這也不難理解,以李白恣意揮灑的個性,怎甘心被嚴密的格律束縛了心境!
  • 杜審言寫下一閨怨詩,50年後杜甫化用其中一句,再創一首曠世名篇
    杜甫在兒子過生日的時候,曾給他寫過一首詩《宗武生日》,詩歌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
  • 中國詩詞大會:杜甫的快樂端午節,讓我們看到他的前世今生!
    這是公元757年的端午節,杜甫被唐肅宗恩榮,他非常的開心高興,寫的一首詩。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詩聖杜甫還是有很深的想要進入體制內的情結的,但這也沒有什麼值得人非議的,對於古代的讀書人,走入仕途,都是人生成功的標配!
  • 杜甫是怎麼寫美女的?
    吾亦驅其兒,營營為私實。天寒行旅稀,歲暮日月疾。榮名忽中人,世亂如蟣蝨。古者三皇前,滿腹志願畢。胡為有結繩,陷此膠與漆。禍首燧人氏,厲階董狐筆。君看燈燭張,轉使飛蛾密。放神八極外,俯仰俱蕭瑟。終然契真如,得匪金仙術。杜甫的這個思想是很真實的,也是素樸的,是農民的思想經過詩人用詩的句子寫出來,因而顯得華採些,說到「金仙」上去了。
  • 杜甫一生去過很多地方,其詩歌藝術和仁愛思想也存在於香港
    「詩是吾家事」,杜甫時時處處都寫詩(幾乎像當今喜歡發動態到微信朋友圈的人,天天有圖有文發放);追尋杜甫踏足的土地,是一種詩歌的歷史文化之旅,地就是詩,詩就是地。上述其他地方都有杜甫留下來的或實或虛的「古蹟」,皆受青睞,往往被視為旅遊資源開發的寶地;最近網上出現圖詩並茂的《跟著杜甫遊天水》資訊,天水(古之秦州)馬上引起雅士們「打卡」的興趣。
  • 春遊鞏義杜甫故裡
    而沉寂多時的心也開始了「躁動」嚮往著「詩和遠方」的生活。拍腿起身,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知是不是因為疫情的影響,所以行程之前並沒有想像中的異常興奮。不過還好,旅行總是有神奇的魔法,即使不能將煩惱煙消雲散,也總能給自己指一條明路,有所釋懷。
  • 杜甫兩首詩寫雪,為何風格截然不同
    這個時候杜甫也有了自己的草堂,有了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杜甫的草堂就建在浣花溪畔,杜甫詩裡有時也稱為錦江,如「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有時又稱為清江,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這裡的江水沿著岷江經三峽可以直通到東吳。我們讀他的詩《絕句》就知道草堂環境的概況,杜甫是把門前這條江水引以為豪的。
  • 杜甫的這首詩憑什麼稱第一?連慶餘年都選用它?
    相信看過劇的朋友,一定對這個場景印象深刻:主角範閒被其他才子嘲笑沒有才華,範閒用了一首詩打賭,賭搞事的兩人如果寫不出比這更好的詩,以後就不再寫詩。而這首詩,他選了杜甫的《登高》。現實中,杜甫的這首《登高》在業內的評價裡那可是超一流的。宋朝劉克莊在《後村詩話》中評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二聯不用故事,自然高妙。」
  • 杜甫的詩才是怎樣練就的
    杜甫生於詩禮之家,從小接受教育。蒙學階段,除了文化知識,還有作詩知識。詩人王周《自喻》詩云:「七歲辨聲律,勤苦會詩賦。」白居易《與元九書》云:「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辨識聲律,學習作詩是蒙學階段必有課程。杜甫《壯遊》自述:「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杜甫在蒙學階段就開始作詩了。  杜甫學詩條件得天獨厚。
  • 從這部BBC紀錄片,看杜甫的人與詩
    麥克萊恩曾出演眾多莎士比亞劇作,紀錄片中,他用濃厚的莎腔朗誦了《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15首杜甫的詩文譯作。《每日電訊報》對此的評論是:「麥克萊恩爵士以一種平靜、娓娓道來的風格朗誦杜甫的詩,讓我們感受到它們的美。」
  • 杜甫爺爺杜審言五首詩:梅柳渡江春,春色倍還人
    杜甫爺爺杜審言五首詩:梅柳渡江春,春色倍還人如果說「詩聖」杜甫寫詩有遺傳基因的話,那麼杜甫也毫不客氣地點讚爺爺說:「吾祖詩冠古」。杜審言為人孤傲,詩風渾厚明淨,在氣質上與杜甫的詩有幾分相似。以下五首詩,是杜審言的代表作,最能體現他的詩歌風格。
  • 紀錄片《杜甫》熱播,重訪杜甫走過的大地山河丨周末讀詩
    上周的「周末讀詩」已推出一篇杜甫與燕子的文章,本期「周末讀詩」,我們繼續跟隨杜甫的腳步,回到歷史,在古老的大地山河中遊走。本期選的詩與紀錄片中的多有不同,這些多與大地山河有關的詩,更能展現這位「中國最偉大詩人」的熱忱,其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以及對個體生命的珍憐。這些詩是他「詩史」的一部分,也是他為自己寫下的個人史詩。
  • <河南老家>「民間疾苦,筆底波瀾」詩聖杜甫故裡與陵園
    杜甫故裡,位於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背依筆架山,是詩聖杜甫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也是一處演繹詩聖杜甫真實人生的園林式人文景觀。這裡由詩歌展區和詩人展區兩部分組成。詩歌展區介紹了杜甫的詩歌成就以及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卓越地位,並生動地展現了一代詩聖的艱難一生。
  • 4首霸氣的詩詞,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誰最大氣磅礴?
    ——《江上吟》這是一首七言古詩,李白作詩,最棒的就是古體詩,因為古體詩在創作上非常自由簡直跟李白狂放瀟灑的個性渾然一體,所以對於李白這樣的詩人,一定不能有束縛,比如七言律詩,因為有太多的限制,相比之下,李白在律詩上的成就,就要稍微遜色一些了。
  • BBC最新紀錄片《杜甫》熱播,莎翁化的老杜你還敢認嗎?
    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說,雖然熟知很多杜詩,對於杜甫的生平家事可能未必很熟悉。今天,我們借馮至《杜甫傳》中介紹杜甫生平的文字,一起重新認識這位我們或許並不那麼熟悉的偉大詩人。值得一提的是,現代詩人、學者馮至先生著《杜甫傳》時是抱著這樣一個願望:「但願它能夠是一部樸素而有生命的敘述,不要成為乾枯的考據……我希望,縱使離開杜甫的詩,它也可以獨立。」
  • 杜甫的《贈花卿》是諷刺詩嗎?
    杜甫上元二年(761)在成都所作《贈花卿》,就是這樣一個獨特的文本:關於此詩題旨向有兩種看法,其一認為此詩是單純的贈詩,杜甫在詩中主要讚美了席上樂曲之動聽,令人回味不絕,以至於產生了「此曲只應天上有」的錯覺和驚嘆;另一種觀點則認定此詩名為題贈,實含諷刺,尤其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二句,更是含而不露地諷刺了花敬定(或曰「花驚定」)其人僭越制度、擅用天子禮樂的不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