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這首詩憑什麼稱第一?連慶餘年都選用它?

2020-12-13 螺螄語文

12月最火的電視劇,當屬《慶餘年》,開播以來持續霸佔各大平臺的網播劇榜首,有關話題也屢上熱搜。

相信看過劇的朋友,一定對這個場景印象深刻:

主角範閒被其他才子嘲笑沒有才華,範閒用了一首詩打賭,賭搞事的兩人如果寫不出比這更好的詩,以後就不再寫詩。

而這首詩,他選了杜甫的《登高》。

結局可想而知,範閒賭贏了。

現實中,杜甫的這首《登高》在業內的評價裡那可是超一流的。

宋朝劉克莊在《後村詩話》中評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二聯不用故事,自然高妙。」

明朝胡應麟在《詩藪》中則認為杜甫的《登高》「前無昔人,後無來學.......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直接就把《登高》捧到了七言第一的寶座。

這首詩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公元767,杜甫55歲,這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想像的安定並沒有到來,國家深陷內亂,依然兵荒馬亂。

好日子沒來也就算了,憂國憂民的杜甫不久前還因直言相諫被貶,只能依靠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救濟過活。好景不長,幫他的嚴武在這一年病逝了。杜甫失去了靠山之後,只剩下一座草堂,就是那個「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破爛草堂,無奈之下,他只能離開成都,一路漂泊流浪到了夔州。靠著當地都督的幫忙,倒也是有田有地,還有住的地方。

他可以在這裡安心養老了嗎?並沒有,當時55歲的杜甫,已經疾病纏身,形銷骨立。不僅有身體上的痛楚,還有精神上的。

天下還未太平,當日的壯志少年卻已經老了,跑不動了,加上朋友病的病,死的死,大半輩子過去了,他除了潦倒落魄別無其他。

這一年的重陽節,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有感而發,於是就有了這首《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想要做的想要看的都沒有實現,但他的精力和時間已經跟不上了,百年暮齒,多病衰疾,獨登臺,無親朋,一生都在漂泊。此時的杜甫,已經不是那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氣風發的杜甫了。

這種哀傷的情感,被藏在每一個字裡。就如梁啓超所說:「這首詩是工部最有名的七律,小孩子都讀過的。假令我們當作沒有讀過,掩住下半首,閉眼想一想情形,誰也該想得到是在長江上遊——四川湖北交界地方秋天一個獨客登高時候所見的景物。底下『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那兩句,不過章法結構上順手一點,其實不用下半首,已經能把全部情緒表出。」

所以才成為千古絕唱。

當然除了情感上的,這首詩格律技巧也是高級。《登高》詩謹遵格律,嚴守平仄。首句入韻,四聯全都對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胡應麟評價:「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勁難明,深沉莫測,而力量萬鈞。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

將自己的寂寞孤獨,心傷哀愁融入文字,還將漢文字獨特的魅力發揮到極致,能寫下這種詩的,也只有杜甫了。

所以《慶餘年》中,機智如範閒,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劇中的朝代沒有李白杜甫蘇軾等文壇大哥),用這一首——杜甫磨鍊了幾十年格律技巧寫下的堪稱七律模板的《登高》,去「欺負」那些個剛出爐的才子小朋友,一戰成名,轟動京都!

相關焦點

  • 這首詩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一氣如注,古今絕唱也
    這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年代。我們身處在這個智慧與愚昧、信仰與懷疑、光明與黑暗、希望與失望並存的世界,我們好像什麼都有,又似乎一無所有。小時候看杜甫的這些詩,老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直到現在,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身世之感,有的句子,是一讀起來就要掉眼淚的。
  • 都說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它到底好在何處
    讀七律詩,還要看注釋,看詩評詩論,看大眾的體會感想。大家欣賞詩的美感是相通的。嚴羽的《滄浪詩話》裡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但是也有很多不敢苟同的人,最為權威的是明代詩評家胡應麟,他在《詩藪》裡說,杜甫的《登高》「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 杜甫詩八首課後談
    現在想來,這些都是很珍貴的教學資源,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提醒自己及時記錄。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有三首杜甫的詩,分別是《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蹟(其三)》《登高》;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有四首杜甫的詩,分別是《蜀相》《旅夜書懷》《閣夜》《登嶽陽樓》。這七首詩都屬於杜甫晚期的作品,並且在時間上跨度不大,比較接近。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杜甫的詩,多寫身世之愁,家國之恨,語多悽苦,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少數欣喜歡快之作的代表。清代浦起龍稱,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通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杜甫憑什麼大言不慚:「詩是吾家事」?
    杜甫在成都時,上司兼好友嚴武被皇上召入京,他遠送至綿陽,寫下《奉送嚴公入朝十韻》:「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回家的時候,遇上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作亂,杜甫流入梓州。這時候家小還在成都,杜甫想起小兒子生日,寫了一首詩《宗武生日》: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節選)這首詩的第五句一出,天下譁然。
  • 杜甫寫給李白的第一首詩,生動刻畫了李白傲岸、狂放的精神品質!
    「李杜詩篇萬古傳」,提起盛唐的詩人,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李白與杜甫。他們不僅在詩歌創作上有著齊名的成就連漂泊的身世也是十分相似,他們都仕途失意、一腔抱負無處施展,太多的相似讓兩人惺惺相惜,成了莫逆之交,並且常常用詩歌勸慰鼓勵著彼此。
  • 六種體裁六首詩,讓你明白詩聖杜甫的恐怖實力!
    杜甫的七律代表作非常多,有古今七律第一之稱的《登高》;有唐詩交響樂之稱的《秋興八首》;有七言律命脈根蒂之稱的《詠懷古蹟五首》;再還有《閣夜》、《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蜀相》、《 客至》、《野望》等等。
  • 杜甫寫了一首詩被譽為七言律詩第一,比七步詩還絕,至今難以超越
    最近有部電視劇火了,它叫《慶餘年》,想必各位讀者朋友們也看過或者略有所聞,在第7集裡,主角範閒參加詩會,在寫詩之前,他自信地表示「你們要是能寫出更好的,我這一輩子都不寫詩了」,最後他悠閒地寫下一首詩,然後念出。
  • 杜甫這首五律,乃是世間第一等的情詩!
    很少有人會把杜甫和情詩聯繫在一起。畢竟對於杜甫來說,詩中多為沉鬱頓挫的人生哀嘆,或有關注黎民百姓生活現實的詩作,而尤其以後者為勝。至於情詩,杜甫這樣一個人生失意之人,有那樣的心情嗎?
  • 杜甫的這兩首詩,很多人都讀過,卻找不到它們的詩眼
    寫詩也是如此,比如李商隱就喜歡大量使用典故,很多詩都晦澀難懂。而李白的詩則大氣磅礴,不與你躲迷藏。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單刀直入自然可以直抒胸臆,千迴百轉也能夠寓意無窮。一首詩寫得好不好,不在於文採華麗,對仗工整,修辭規範等等,而在於能否直達人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思考和恆久的回憶。優秀的詩詞之所以能千古流傳,很多都是通俗易懂,一個詩眼就能串聯全文。
  • 詩詞大會康震:錯用杜甫千古名句開場,這首詩大多數人都用錯了!
    此詩一說,有心的網友可能已經意識到康老師用錯了,事實上這句詩大多數人都用錯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杜甫的原詩:《贈花卿》唐.杜甫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從表面來看,這首詩確實是一首看上去這首詩挺像是讚美之作,但是根據這首詩當時的創作背景來看,這首詩其實是一首諷刺詩。杜甫此詩約作於公元761年,當時武將花敬定因在平叛立下大功,回到京城便居功自傲。
  • 讓李白、杜甫都甘拜下風的詩,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嚴格來說,這首詩並不是一首標準的七律,前三句「黃鶴」一詞一再反覆,也是詩歌創作的大忌。但是這首詩的寫得太闊達了,情景交融,意境高遠,因此千百年來最好的七律之一。南宋著名文學批評家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中更是直白的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 後人對於諸葛亮多有評價,但都不及杜甫這首詩,短短幾句一針見血
    不過在眾多的評價中,要數盛唐詩人杜甫最精準,寫過很多的詩評價諸葛亮,特別是這首《蜀相》,通篇寫得很感人,不僅對於諸葛亮的功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也表達出了敬仰之情。可見在杜甫的心目中,諸葛亮是他學習的榜樣。
  • 杜甫晚年的那首詩,整個三峽都染上了肅殺與悽涼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更是讓整個三峽都染上了一層肅殺與悽涼:秋興八首·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這首詩是杜甫55歲旅居夔州時寫下的,是《秋興八首》組詩的第一首。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剛剛結束,但吐蕃、回鶻(hu )又乘虛而入乘虛而入,藩鎮擁兵自重,戰亂時起,大唐盛世從此一去不返。巫峽杜甫一生都在渴望著國家長治久安,卻偏偏造化弄人,卻恰恰趕上了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 杜甫的《絕句二首》,為何教科書只選擇了第一首?
    唐詩作為文學瑰寶,留下了大量優美綺麗的燦爛詩篇,幾乎每個中國小學生都是從背誦唐詩開始學習中國古典文化。「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語文教科書中,杜甫的詩作更是多次入選。
  • 杜甫在這首詩中寫絕了,還讓一個成語火了千年
    在中國歷史的詩壇上,李白和杜甫是一對閃耀千古的雙子星座。李詩的豪放瑰麗,杜詩的沉鬱頓挫,是唐詩最華麗的篇章,也讓無數後人如醉如痴。然而,他們在世的時候,雖然都懷才不遇,但兩人的影響力卻是完全不同的。李白在當時就是全民偶像,唐玄宗親自宣召他入京,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汪倫對他敬仰萬分,從皇帝到平民,各個階層都膜拜他的身影,傳頌著他的作品。杜甫則不同,他的詩歌流傳並不廣泛,也不是眾星捧月的偶像,他沒有「鬥酒詩百篇」的天賦,只能以勤能補拙,終成大器。杜甫的地位,那還是在他去世幾十年後,被元稹、白居易不斷推崇之下才樹立起來的。
  • 杜甫最早的一首詩其成就不亞於李白它解釋了為什麼泰山是五嶽之首
    說起泰山,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要問為什麼泰山會是五嶽之首,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回答得上來,咱們先來看看杜甫是怎麼說的吧!《望嶽》是杜甫在遊山東時期,初經泰山時所做,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杜甫到洛陽應進士試,未中。
  • 李白一首詩短短四句,包含五個地名,唯有杜甫這首絕句更勝一籌
    唐詩絕句,僅有四句詩,多則二十八字,少則二十字。篇幅短小卻要承受很大的信息量,自然會對語言的精鍊度要求極高。詩論家曾有言:詩中絕句、詞中小令,一句一字不得閒著,末句最當留意,須有不盡之意。可見,絕句雖短,卻要小心翼翼不能浪費一字一句,歷來詩人作絕句也是務求精煉。
  • 杜甫七律閣夜賞析 淺說詩聖這首詩中的兩種詩病
    分析一首詩,一般都要了解背景、主題、典故....除此以外,老街的習慣還要確定是什麼詩體,如果是格律詩,就看其平仄、對仗、黏連、押韻,這四項是格律詩的基本要求,為了符合規則需要遣詞造句、輾轉騰挪,最見作者功力。
  •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這首滿懷深情的贈別詩,知遇之恩,常思報答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這首滿懷深情的贈別詩,知遇之恩,湧泉相報談到「詩聖」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憂國憂民的情懷,無比為人稱道。他的詩多以記錄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變化,表述了儒家仁愛精神以及強烈的患憂意識,後人稱讚其詩為「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