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惹你生氣時,一定要發火,不要「憋氣」

2020-09-21 有聽子涵

經歷完暑假以及忙碌的開學,你在孩子面前崩潰了多少次呢?


有些家長留言說,有的時候就是莫名的暴躁,看著孩子不好好寫作業,玩手機看電視,火氣就特別大,根本就控制不住。


但是,脾氣發完了又很後悔,覺得孩子還小,不應該承擔這麼多負面情緒,很愧疚,非常害怕給孩子留下什麼陰影。


還有位媽媽說:女兒剛上一年級,早上起床後一直磨嘰,光是穿什麼衣服就花了十幾分鐘。還半天不肯去刷牙,又嫌早飯不好吃,怎麼催也催不快。我趕時間上班,一著急就吼她了,把她吼哭了。



有位爸爸也說:孩子上初二了,竟然在上課的時候玩手機被老師發現。我沒收了手機,結果孩子給他媽說,不給手機就不上學,氣的我打了孩子一巴掌,現在孩子離家出走。過後我也很後悔,但是真的是太氣人了,說什麼也不聽,還能怎麼辦?


其實可以理解,生活的瑣碎、孩子的學習、工作的壓力、試問哪有父母面對這些不會偶爾發發火,抱怨幾句呢?


父母發脾氣,到底會不會給孩子帶來精神傷害呢?


答案是:只要不是習慣性經常性,無緣無故的打罵孩子,平時一般的打罵,對孩子沒什麼影響。


1


孩子犯錯,該打就打,該罵就罵!


很多時候,我們擔心對孩子打罵和批評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還有一句話叫做:你不教育孩子,未來社會會幫你教育。


過去只要孩子犯錯誤,私塾先生就會很嚴厲的教訓孩子,還會用戒尺打手心。所以孩子們很敬畏老師,也的確能夠學出好成績。


打孩子一定都是負面的嗎?而是當今的環境,故意誇大了打孩子的種種負面作用,從而形成了一種風氣;


只要是打罵孩子,就不是好父母。


事實並非如此,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圓桌派》中說的一席話,正好能解釋這個觀點。



她說:「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言下之意,正是在強調要讓孩子知道怕,如果孩子犯了錯,唯有懲罰能讓孩子清醒。


而這不是李玫瑾教授第一次強調敬畏,她在此前分析青少年犯罪行為時也曾多次提到過,人犯罪的原因是沒有敬畏之心。


我們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要讓他們知敬畏,守規矩,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長。


2


會發脾氣的媽媽,孩子更尊敬


有位已經當爸爸的朋友說:我媽就是一個脾氣挺大的人,而且她平時對我要求特別嚴格,如果我犯了錯,肯定是要少不了一頓吼的,犯的錯大了還會挨揍,但是這並不耽誤我一直很愛她、尊敬她。


因為她發的大多數脾氣,確實是因為我做錯了事情,所以我並不記恨。


她訓我的時候,我雖然當時會覺得很生氣,過後很快就忘記了,而和她在一起的歡樂時光,倒是隨著年紀的增加而變得格外清晰。


但並不是她發的每一次脾氣我都會淡忘和原諒,有幾次我媽發的脾氣,我一輩子都記得,因為那兩次我感到特別委屈,特別傷心。



一次是我媽冤枉了我,一口咬定我偷了她錢包的一百塊錢。氣的我兩天不吃飯,她都不相信我,當時覺得特別屈辱,心都涼了。


過了還幾個月她一個朋友來還錢,才記起是她借出去了。


還有一次是我當時完全沒有做錯任何事,她好像和爸爸吵架了,就莫名其妙的把我訓了一頓,說她現在過成這樣都是我害的……當時的我,真的是很崩潰,覺得這一輩子都不會再喜歡她了。


所以說,讓孩子感到受傷的,並不是發脾氣這件事本身,而是父母發脾氣的理由,孩子是否能夠認同和理解。


如果孩子真的是自己有錯,他是不會因為你發脾氣而感到受傷的。尤其當孩子知道自己闖了個大禍的時候,甚至還特別希望被父母狠狠的罵一頓,反而會減輕心中愧疚的壓力,還會感受到父母的愛。


當然,也有會讓孩子受傷的發脾氣,一個是錯怪,一個是撒氣。


但是,只要父母給孩子道歉,說明自己當時的感受,不要經常這樣,孩子也是能接受的。


3


可以發脾氣,但千萬別暴力


當父母發脾氣的時候,是要有底線的,至少不能跨越「暴力傷害」這條線。


這裡的暴力不僅是指行為上的暴力,還有語言上的暴力。


為了讓孩子長點教訓,嚇唬嚇唬孩子,象徵性的打幾下屁股,或者疾言厲色的數落一通孩子的錯誤,確實造成不了什麼實際傷害。


吼和打未必都會有嚴重後果,但是要看你本著一種什麼目的,如果你心存傷害:怎麼讓孩子痛苦就怎麼打,怎麼讓孩子羞恥傷心就怎麼罵……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屬於虐待兒童。


最近聽說了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慘案。8月10日,廣西南寧某學校宿舍樓,黃某、陳某夫婦在家中被發現死亡多日。


而殺害二人的,竟是他們的親生兒子——22歲的黃某。


陳老師講課圖片


媽媽陳某是廣西民族大學教授,爸爸黃某是一所律所的律師。這樣一對高素質的父母,為何被自己的親生兒殺害呢?


據鄰居透露,母親和孩子的關係比較緊張,經常能聽見兩人的爭吵聲。


黃某經常被父親打,「那個時候他被家暴、被打出血是我們全班都知道的事。」黃某陽的同學回憶道。


當時的班主任很震驚,沒想到高知父母居然也會做出這種事,還去找了黃某的父母談了話。



黃某被逮捕


但他的父母並沒有就此收斂。高中時,黃某陽跟一個要好的同學說過五六次,爸爸又打了他,但是他不敢還手,只能忍著。爸爸暴躁起來連他的媽媽也一塊打。


有一次黃某周末從家返校的時候,鼻子上還貼著創可貼。


黃某不止一次地提到對父親的仇恨,還曾多次向同學表示,自己想殺了爸爸。


如今已成事實,釀成大錯,不僅毀了孩子,父母也搭上了性命,真的是一場悲劇。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這對父母不會發脾氣,只會通過暴力來解決問題。其次是孩子也沒有學會發洩自己內心的情緒,最後也通過暴力來解決問題。在現實中,這樣互相傷害的模式毀了多少家庭。



4


不要憋氣,而要正確發洩


其實,要想避免發脾氣向暴力發展,父母應該做的不是忍著憋著,最後變成突然爆炸的情緒炸彈,而是應該做會發脾氣的父母,給孩子樹立正確發洩情緒的榜樣。


簡單來看,「發脾氣」和「哈哈大笑」的性質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


只要用對技巧,發脾氣反而是我們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解決深層次問題的機會。


《非暴力溝通》中寫道:「暴力的根源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



比如,道德評價、對比、逃避責任和強迫,不僅不會解決問題,還總會讓矛盾升級。因為在生氣時,批評和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我們就不能歸咎於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


所以說,在對孩子發脾氣時,可以參考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對事不對人


我們應該就一件事情,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批評孩子做得不對。但絕不能因此對孩子的人格和品性進行評價,比如說孩子很笨、很傻、很壞之類。


2)不翻舊帳不牽扯


對孩子發脾氣,不要翻舊帳也不要牽扯其他事情。比如孩子撒謊了,我們對他發脾氣了,批評他撒謊這件事就好了,不要批評他昨天打了小朋友。


發脾氣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改正缺點,或杜絕下次再做同樣的錯事。



如果翻舊帳並牽扯多個方面,會讓孩子分不清重點,並降低對自己的評價,喪失改正缺點的信心,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3)不要得理不饒人


對孩子發脾氣,重點在於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把孩子當作我們的出氣筒。


大聲吼叫只會讓孩子陷入恐慌,從而忽略了事情本身的是非對錯。


凡事要適可而止,對孩子發脾氣更是如此。絕不能不依不饒沒完沒了,否則孩子根部聽不進去你的話。


4)不頻繁發脾氣


偶爾對孩子發脾氣,孩子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下決心改正。如果總是發脾氣,孩子就習以為常了。


頻繁發脾氣的媽媽,簡直是孩子的災難。



5)不當著外人面前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也有自尊心,也需要「面子」,儘量不要在外人面前朝孩子發脾氣,否則孩子會惱羞成怒。


當孩子把注意力都放在「怒」上時,就會看不清問題所在,這就適得其反了。


會發脾氣的媽媽,是有血有肉、有溫度有態度、真實親切的媽媽!


6)允許孩子發脾氣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脾氣」絕不是偶然發生的,它一定是有原因的。


孩子還不能成熟的處理這種感受,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允許憤怒的發生」,而不是試圖「暫停掉這種感受」


對孩子說「感到生氣沒關係」、「可以哭一會兒」,而不是說「你不應該生氣」。


我在網上看到一位爸爸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一定要分享給大家:



小女孩因為生氣,憋得滿臉通紅,身體也緊繃著。她的對面爸爸半蹲著,正耐心地用溫柔的話語不停地安撫著小女孩。


整個過程,爸爸沒有因為孩子生氣而批評她,也沒有一味哄著孩子,而是以和朋友交談的方式,溫和而耐心地和孩子溝通。


7)非暴力溝通4步驟


不管是自己和孩子發脾氣時,可以客觀地觀察自己和孩子為什麼而生氣、分析感受、儘可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溝通中請求對方的幫助。


總的來說,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的是:大人有脾氣很正常,孩子有脾氣也很正常。


關鍵是我們生氣是事出有因,是對事不對人,而不是無緣無故,不分青紅皂白,沒有輕重的暴力和逃避。


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愛,而不是傷害,發脾氣的媽媽也會得到孩子的愛和理解。

相關焦點

  • 孩子惹你生氣時,不要"憋氣",一定要發火
    很多時候,我們擔心對孩子打罵和批評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還有一句話叫做:你不教育孩子,未來社會會幫你教育。過去只要孩子犯錯誤,私塾先生就會很嚴厲的教訓孩子,還會用戒尺打手心。所以孩子們很敬畏老師,也的確能夠學出好成績。打孩子一定都是負面的嗎?
  • 佛教:當你生氣發火動怒時,一定要記住這三句話,就會心平氣和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甚至會動怒發火失去理智,做出後悔的事情,古人說:生氣是惹禍的根苗,也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只是每個人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都會忍不住要生氣,事情過後卻又後悔自己沒有忍住。一個人一旦養成愛生氣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就會成為一生都改不了的毛病,如果不對自己痛下針砭,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命運甚至是災禍;一個學佛的人,更要學會不生氣,才不會造業,當你生氣發火動怒時,一定要牢記這三句話,就會心平氣和。一、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 佔卜:惹你生氣會導致什麼後果?
    恐怖程度:你是一個看不出生氣的人,很多時候,即便不開心,即便你已經發火了,你也會壓抑你自己。如果你身邊有抽到這張牌的人,真心奉勸你,不要惹他們!惹了他們一時爽,過後啥都感覺不到還以為過去了,哪天為啥倒黴都不知道。
  • 孩子經常生氣發火怎麼辦?將憤怒變成「良性憤怒」,父母要知曉
    對於孩子突然間發火這樣一個問題,麗麗也覺得很無奈上去安慰孩子讓他不要生氣。這都是一些小事情,沒有必要去為他生氣,但是下一次遇到相同的事情,孩子依然會出現情緒崩潰的問題。麗麗的孩子經常發火的這個問題總是讓他不知所措,也不知道應該要怎麼辦。
  • 娃惹你生氣時,該」以暴制暴」嗎?
    面對孩子的逆反吵鬧,我們該怎麼辦呢?!孩子總會做一些讓家長生氣的事情,而家長也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對孩子發火。其實,這樣在無意間會傷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不好的後果。繼續往下看,相信我,你就心平氣和了。
  • 生氣時用表情包來表達更委婉(16圖)
    是人都會有生氣的時候,但生氣時別動不動就發火,因為發火對誰都不好,火大傷身嘛,發火不僅傷了對方,也傷了自己。跟傻瓜生氣是拿對方的傻來傷害自己;跟聰明人生氣那只是白白浪費精力,於事無補;跟自己生氣是自己折磨自己,自作孽不可活呀。
  • 情緒寫在臉上的4個星座,生氣不發火,但超愛擺臭臉!
    文 | 譚舒心每個人都有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有的人什麼事都藏在心裡,給人一種城府很深的感覺;而有的人情緒卻藏不住,總是會寫在臉上,即便生氣了,也不會發火,而是擺臭臉給你看,讓你知道他們生氣了。,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會表現出有修養的一面,但忍耐不代表自己接受了你的挑釁,他們會選擇擺臭臉給人看,然後不說話,如果這時候你選擇繼續惹他的話,那麼這件事就不是擺擺臉色這麼好解決的了。
  • 女兒生氣對我發火,一招搞定
    老大正在認真的畫老師布置的作業,老二看到老大的畫,很喜歡,就想拿過來好好欣賞,可是老大還沒畫完,不願意給,老二就生氣了,非要搶過來,兩孩子就鬧起來了。等我過去的時候,老二邊哭邊緊緊攥著畫的一半,老大也攥著另一半。我擔心老二手沒輕重,把畫撕壞了,就先安撫老大說:寶貝,你先放手,媽媽來跟妹妹說。老大不情願的放了手。
  • 「忍不住」生氣一定要發洩的星座,尤其第四個,怒火傷身更傷心
    「忍不住」生氣一定要發洩的星座,尤其第四個,怒火傷身更傷心很多人都會隱藏自己的情緒,讓人看不清他的真實情緒,每個人都會有生氣的時候,而有些人生氣的時候也不會直接的表現出來,讓身邊的很多人都跟著難受,但是有的人吧就是憋不住,沉不住氣,接下來我們來看下星座中生氣憋不住一定要發洩出來的星座吧
  • 不小心把他惹生氣了怎麼辦?教你6招,快速緩解緊張氣氛
    女性相對於男性來說會比較感性,所以如果男性不小心把女性惹生氣了,千萬不要一個勁的追問對方生氣的點,而是要仔細的揣摩對方生氣的點,雖然看起來比較困難,但是如果兩個人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比較好猜測了。
  • 很不錯的6句話:發火時不講話,生氣時不決策!(深度好文)
    時間不能拯救你,它只會帶著人往前走,修正方向的只能是你自己2、無論你正在遭遇什麼磨難,都不要一味抱怨上蒼不公平,甚至從此一蹶不振。生氣時別說違心的話,可能你本心並非如此。與其生氣不如爭氣3、不要將你自以為是的好意,成為他人的負擔。
  • 微笑起來很迷人,一旦生氣就判若兩人的三大星座,發脾氣時請遠離
    微笑起來很迷人,一旦生氣就判若兩人的三大星座,發脾氣時請遠離金牛座金牛座人很少向別人生氣發火,很多時候都只是金牛座人很大度不跟別人計較罷了。真要把金牛座人逼急了,暴怒之後的金牛座人一定會讓那些惹怒自己的人付出最沉重的代價。有些人會覺得金牛座很好欺負,因為看起來他們總是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其實金牛座的耐力真的很強,也很會忍,但是當金牛座爆發的時候,會變得很可怕,發起脾氣來也特別狠。白羊座白羊座總是能夠將自己情緒化的一面隱藏在心底,而且會儘量克制著自己的脾氣。
  • 《請不要生氣》告誡父母: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比生氣更重要
    在書店看到這本《請不要生氣》,隨便翻了幾頁,感覺是一本可以解決困惑的一本書,於是把它帶回家仔細閱讀。《請不要生氣》豆瓣評分8.2,是一本表達孩子心聲的繪本,也是一本大人應該看的繪本。這本書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故事,孩子總是惹大人生氣,他也很納悶,他也很希望大人不要因為他而生氣。
  • 《媽媽,不要對我發火》,看完心都碎了,好好說話,是父母的修行
    可是,我依然還是那個孩子。從上學開始嗎?一到寫作業,就成了我的噩夢。你嫌棄我不聰明,你嫌棄我笨。從上桌吃飯開始嗎?你嫌棄我吃飯弄的到處都是,你罵我不吃這個不吃那個。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變得容易生氣。我的行為似乎總是不如你意。
  • 整天被孩子惹生氣?試試孫儷這招「捶胸頓足」,一個動作讓你解壓
    文丨福果媽媽「你想發火嗎?想發火的話,我教你一個動作,去去火氣。反正就是生氣就是不一定傷敵,卻一定傷己,唯一的辦法就是輕易不生氣,察覺到自己要生氣,就趕緊想辦法舒緩排解。還說生氣的時候最好不要吃東西,因為一個網上頂一個往下壓,容易把咽下的氣化為有形。有的人喜歡在飯桌上聊事情,吵孩子,最後弄的大家都不開心,帶著氣吃飯,容易影響消化。
  • 教育孩子時要「溫柔不生氣」?這樣的育兒毒雞湯,別再喝了
    2、正確看待才能教好孩子對於負面的情緒,有的家長想要消除它或是憋著,而有的家長卻能學會疏導。家長的做法,其實關係到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你對負面情緒的態度,代表著教育孩子時的態度。如果家長屬於情緒消除型或者自己憋著,那麼他們有一天會爆發出強烈的情緒;並且在孩子哭鬧時只會讓他們"不許哭",結果孩子哭得更兇了。如果家長屬於"情緒疏導型",他們會懂得如何疏導自己的壞情緒;當孩子發脾氣時,也知道怎樣引導孩子處理。
  • 為什麼說男人愛你越深,就越會惹你生氣?
    女人都覺得,愛情是甜如蜜的,一個男人若是真的愛自己,就一定會任何事情都哄著自己,會對自己很好。其實,這只是愛情的初級階段,而且一般只是在他努力追求你的時候,而且你bn 還不夠愛他的時候。事實上,世界上任何兩個人的愛情,往往都是相愛相殺、互相折磨的。
  • 總忍不住衝孩子發火,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動作幫你搞定
    總忍不住衝孩子發火,家長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個動作幫你搞定對於大部分孩子的童年來說,都是各種皮各種惹媽媽生氣的主,有些媽媽也的確忍不住每天在家河東獅吼,特別是常年在家帶娃的,已經達到了接近崩潰的狀態,完全無法控制,上演著各種吼功,但是平時還是控制好情緒比較好,不要動不動就罵孩子,有些小方式在每次開罵先想想再說。
  • 高僧說:有人惹你生氣時,默念這三句話,怨氣就會煙消雲散
    有人惹你生氣時,心中默念這三句話,怨氣就會煙消雲散。」 01 世無絕對的惡人,只有被業力操控身不由己的人 因此,在別人惹自己生氣時,心中要覺得他也是個被業力操縱,身不由己的可憐人。默念這句話,自己心中的怨氣就會慢慢消失,內心淡然。 02 眾生皆佛,惹怒你的不是眾生,而是眾生的煩惱
  • 越是愛你的男人,越喜歡「惹」你生氣
    當愛情到了平淡期,兩人如膠似漆的感情會被生活的瑣事衝淡,這時候,要判斷一個男人是否還愛你,就要從他平時生活的表現上看起。如果他很愛惹你生氣,不要輕易的判斷你們的愛情已經沒了當初的感覺,相反,可能這才是真正愛情來臨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