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貪嗔痴慢疑」是人生的五毒,會障礙我們的修行,也讓我們變得愚痴沒有智慧,貪嗔痴慢疑的習氣,每個人都有,學佛就要轉化這些習氣,消磨自己的業力,修行才會有進步。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甚至會動怒發火失去理智,做出後悔的事情,古人說:生氣是惹禍的根苗,也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只是每個人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都會忍不住要生氣,事情過後卻又後悔自己沒有忍住。
有人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樣的生氣真的不值得;只是有的人愛生氣,卻是自己的業障習氣和毛病,一個人愛生氣,有時候不是別人的錯,而是自己不順心,對別人看不慣,遷怒於別人,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這樣的人生氣是因為自己的業力太重,真的需要反省懺悔改過。
一個人一旦養成愛生氣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就會成為一生都改不了的毛病,如果不對自己痛下針砭,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命運甚至是災禍;一個學佛的人,更要學會不生氣,才不會造業,當你生氣發火動怒時,一定要牢記這三句話,就會心平氣和。
一、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一個人愛生氣發火動怒在佛學上就屬於「嗔心」,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個人愛生氣,就是「業氣」「邪火」,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不順,帶來麻煩和災禍。
生活中那些愛生氣,動怒發火的人,就是夜叉閻羅,舌似刀山劍樹,說出的話冷酷無情,臉色難看,甚至扭曲猙獰,沒有人願意靠近更沒有人願意和這樣的人做朋友,天長日久就會變成孤家寡人,沒有好的命運和福氣。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個人一旦生氣發火動怒,身心都會受到震動,不會有好的心情,不會有好的態度,做事容易出錯,運氣容易變壞,更不會和別人有好的關係,這些都會導致生活的不順。
二、既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何必呢?
別人的錯你生氣就不值得,態度不好,不好好說話,不心平氣和地去溝通,就會把事情弄糟,甚至會激化彼此的矛盾,讓事情變得不可收拾,能夠心平氣和,有良好的態度,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個人愛生氣愛發火愛動怒,言辭激烈,說話難聽,不留情面,就會給別人造成無情的傷害,給別人的心理帶來陰影,一時的情緒發洩和口舌之快,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給自己樹立敵人,帶來了怨恨,甚至會成為冤家對頭,成為解不開的疙瘩和死結。
一個人愛生氣,最受傷害的還是自己,生氣發火的時候,就是「業氣」在發生作用,你會氣的肚子疼,胸悶氣喘,甚至會心臟病發作,中醫有言:氣傷心,怒傷肝,生氣動怒發火,對一個人的生理傷害是全方位的;愛生氣,自然就不會有好心情,甚至會失去理智,做出衝動的事情。
當你要生氣的時候,你不妨念叨:何必呢!何必呢!既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三、生氣就是火燒功德林。
學佛修道的人,生氣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這句話:生氣就是火燒功德林。一個人平時的修養再好,也禮佛,也打坐,也修行做好事做功德,一旦遇到了事情,到了考驗自己真實功夫的時候,還是生了氣,發了火,只能說自己的修養不到家,因為你所有的功德都垮掉了,還是被業力所轉。
對於一個愛生氣的人,要想把這股業力習氣消磨掉,甚至會是一生的修養和努力,一個人的業力習氣就是天長日久薰染和對自我的認同而來,所以我們都會說人會越老越固執,很難改變自己,但要想學佛就要去反省自己改變自己,去轉變自己的業力,能夠不生氣,在任何急難的情況下,甚至是受辱的情況下,都能夠保持心平氣和,就是修養的成功。
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一個人能夠做到不生氣,太多的時候,需要你有忍辱的精神,才會有修養的功德,真做到了,才是有修養的人。
心平氣和,才會有心靈的安寧和清淨,當你生氣時,牢記以上三句話,也許會很管用。
我是白衣居士念佛,感恩閱讀與分享!
念一句佛號,結一世佛緣!祝願大家六時吉祥,一切如意!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