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脾氣父母修煉指南:生氣時用這3個方法,心平氣和和孩子溝通

2020-09-21 蒙多奇科學養育

商場,一個4歲的小女孩滿地打滾,哭著要玩具,周圍擠滿了圍觀路人。


旁邊的媽媽滿臉怒火,大喊:「你要玩具,就留在這裡,和玩具過吧。」

說罷媽媽自顧自離開,剩下小女孩躺在地上。小女孩眼見著媽媽走遠,滿臉驚恐,爬起來跌跌撞撞地跑著追媽媽。

生活中,這樣的父母有很多,他們不愛孩子嗎?或是不願意管教孩子嗎?


並不是,她們只是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孩子,或許曾經這個媽媽也溫言軟語向孩子解釋過,給孩子講道理,可是孩子不聽。

於是在不斷的失敗挫折中,這些家長逐漸掌握了新的教育方式,或是簡單粗暴揍孩子一頓、或是冷言冷語嚇唬孩子。


總之,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便好。

對孩子發火有什麼負面效果?

殊不知這樣做雖然能起一時之效,長遠看來卻會害了孩子,給孩子帶來諸多方面的負面影響。

犯錯不知錯,下次改不了

父母圖省事,用自己生氣的態度告訴孩子「你錯了」,然後孩子會在父母嚴肅面容的威懾下改正。但孩子只知道自己錯了,不知道為什麼錯,下次還是難以避免犯錯。


就比如孩子在小區踢球,弄碎了一樓鄰居的玻璃,家長衝孩子生氣後,孩子以後再也不在小區踢球,看似孩子知錯能改。可實際上孩子只是因為父母突然變兇,恐懼之下順著父母的意思去做。

可能孩子不在小區裡踢球,還會在樓道裡旁邊踢球,或者在人行道上騎自行車……諸如此類,因為孩子並沒有明白,自己錯在不該在不能運動的地方運動。

生氣的父母讓孩子心生恐懼

孩子雖然小,但他們也會察言觀色,父母的疾言厲色能讓孩子安靜下來,但不適合因為孩子聽懂了,明白了,而是因為孩子害怕不敢動。

父母經常生氣的孩子,會不自覺的練就一副察言觀色的本領,周圍人表情稍微有不對,孩子就會覺得這個人生氣了,進而妥協換取對方諒解。

時間久了,孩子會變得不自信起來,而且失去自身的想法,成為一個沒有靈魂,只知道討好他人的傀儡。

讓孩子習以為常

很多媽媽衝孩子生氣生多了會發現,孩子逐漸不願意聽自己講話了,之前喊一句能起到效果的時,現在喊好幾句孩子才能動一動。


這是因為家長的憤怒讓孩子產生了抵抗能力,逐漸孩子變得不以為然起來,有的年齡小的孩子還會以為這是父母和自己玩的方法,認為生氣是一個遊戲。這樣長期以往,父母肯定沒法管理好孩子。

為什麼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那麼家長為什麼總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呢?真的是因為孩子的原因嗎?

受原生家庭影響

電視劇《都挺好》裡面,蘇母受母親重男輕女影響,變成了扶弟魔,婚後補貼弟弟家庭二十多萬,還賣掉女兒蘇明玉的房間,供兒子上學用。

她自己就是重男輕女思想的犧牲品,卻下意識地把重男輕女帶到了自己的家庭中。


道理一樣,一個從小沒有被溫柔對待的孩子,已經習慣了粗暴的親子關係,錯誤的相處模式被固化,成為習慣的一部分。

於是,對於這些父母而言,對孩子大吼大叫生氣發火完全是正常的,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而且在潛意識層面裡,他們會覺得我就是這麼過來的,我的孩子憑什麼過得比我好。

身處其中無法自知,是最可悲的。

存在逃避心理

父母過於急躁,急於求成,他們不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孩子,和孩子溝通,只想通過最簡單粗暴的方法達到教育的目的。

觀察大部分愛向孩子發火的父母,可以發現他們在情緒平和的時候,也很少會花時間和孩子互動,進行溝通交流。

這樣的父母會帶孩子去遊樂園玩,但孩子坐在旋轉木馬上的時候,他們可能在看手機回消息;他們會和孩子一起讀繪本,但是讀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和孩子一樣融入繪本的故事中,而是扮演了一個「監工」的角色,監督孩子自己讀繪本。

對孩子期望過高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願望,比如希望孩子成績優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等。

這些父母將這些作為孩子成材的唯一標準,孩子稍微有一點達不到,這些父母就著急上火,覺得自己教育失敗,並且將這些懊惱發洩在孩子身上。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既然知道了衝孩子發火的惡果,也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向孩子發火,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呢?

接納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生來就有的,悲傷、憤怒、懊惱、猶豫都是正常情緒,不要試圖去消滅這些情緒,因為它們的存在是合理的。

但是存在即合理並不一定意味著我們要被這些負面情緒所控制,接納情緒是第一步。

家長們下次被孩子氣到肝疼的時候,可以先告訴自己「我很生氣」,然後再把情緒表達出來。


就比如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很生氣,在我平靜下來之前我要一個人待會」,然後再用能讓自己舒適的方式舒緩負面情緒。

管理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犯了小錯家長都會大發雷霆,這並不是代表著家長對於孩子過於嚴苛,而是因為家長與孩子在過去積累了無數的衝突和未解決的矛盾,家長心裡還沒有放下,所以會在孩子稍有不如意的時候滾雪球式地發洩出來。


所以,當家長意識到自己和孩子之間存在陳年的矛盾時,要先化解這些舊的矛盾,當家長不帶任何偏見和孩子交流時,才具備了解決問題的基礎條件。

交流注意3個「慢」

孩子理解能力不強,也較為敏感。有時候家長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可是一說出口,就變成了指責的話語。這往往是因為家長太急於求成了。所以在和孩子溝通時,家長可以告訴自己「慢點想,慢點說,慢慢等孩子回應」。

當家長能夠完全做到這3點時,成功溝通的一半就已經做到了。

情緒是家長和孩子共同的敵人,而不是拿來對付孩子的法寶。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有著各自的人生,相同卻又不相同。但當孩子降臨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身份——家長。

我們理所當然要對這個被我們帶來世界的生命負責,耐心地教他、幫助他,而不是惡語相加,傷害孩子。

祝大家都可以擁有和諧親子關係,如果你有什麼疑惑,可以在評論區指出來,我會竭力幫助大家。

相關焦點

  • 孩子特別愛發脾氣,父母該怎麼辦?引導孩子試試這3個方法
    孩子愛發脾氣,該用這5個方法引導,聰明家長這麼做一言不合就發脾氣,是孩子的通病,怎樣改善,3個辦法解決家裡有孩子的家庭都會遇見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讓我們特別操心,那就是孩子的脾氣很大,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會讓孩子一言不合的生氣,還喜歡亂摔東西。
  • 如何正確的和孩子溝通?請你要掌握4個方法,現在看來得及
    想要培養優秀的孩子,理解他們的想法,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就要重視與孩子的溝通,以及學會正確的溝通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自信、自律的優秀孩子。以下溝通技巧能夠幫助父母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建議收藏):1)耐心的溝通替代指責當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意願做好某件事時
  • 父母的好脾氣,是孩子的好福氣
    然後,她關了燈沒再理孩子,小孩也哭著哭著睡著了。閨蜜嘆氣地說,雖然醒來給孩子道歉了,可心裡特別挫敗,覺得做個情緒穩定的父母好難。這種心理落差,當家長的都有體會。父母能及時剝離自己的情緒,才會平和對待孩子,雙方溝通過程也會順利很多。
  • 孩子脾氣越來越壞了?父母用3招從容搞定,你做到了嗎?
    很多時候媽媽會說,我家寶貝脾氣可大了,帶他去哪個地方,如果不給他買什麼東西,不按照他的意思去辦什麼事情,那就哭得不行,我一點招數都沒有。孩子脾氣越來越壞了?父母用3招從容搞定,看看你做到了嗎?請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都有潛在的自制能力,只不過有的孩子需要更多一點的時間。這種能力,需要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暖的接納、最溫柔的堅持」才能逐步喚醒。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學會遵守規則並放棄這種發脾氣哭鬧的方式。
  • 孩子用脾氣「威脅父母」,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媽媽生氣極了:「哼,還敢威脅我,反了你,那你就走吧。」「哼,走就走。」兒子氣衝衝回房間,砰的一聲,把門關了。另一個媽媽則是這樣跟孩子說的:「好,那你告訴媽媽,你要去哪裡?」兒子:「去沒有你的地方。」媽媽:「好的,那我現在幫你收拾衣服,給你準備點吃的,你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了。」
  • 寶寶脾氣大一言不合就摔東西,家長試試這3點,幫孩子養成好脾氣
    寶寶脾氣大一言不合就摔東西,家長試試這3點,幫孩子養成好脾氣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裡人都非常寵孩子,從小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事事順著孩子的心願,不管孩子提什麼,都答應孩子,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養成了孩子只要說出來,家長都會實現的習慣,
  • 孩子脾氣差,不合群?培養孩子好性格,父母可以嘗試這3個方法
    確實,確實擁有好脾氣、好性格的人在很多事情上更容易成功,而且也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尊重。那麼父母需要怎樣才能幫助孩子養成好性格,讓孩子好脾氣在學校合群。,父母的鼓勵會給孩子很多信心,如果孩子不敢主動和小朋友玩,這時家長一定不要說孩子慫、沒出息的話。
  •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父母從三個方面引導和緩解
    其實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犟是孩子反抗行為的一種表現,這樣的孩子都有強烈的自尊心,有自己的看法,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主張,但往往也伴隨著任性,控制欲強,不合作的不良行為。父母如果不加以引導,親子關係和人際關係和孩子的身心成長不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 孩子脾氣暴「愛打人」怎麼辦?高情商的父母都這麼引導
    暴脾氣的孩子不好管教,怎麼管也不聽,你說他還憤憤不平,頂撞你,在學校不服老師管教,動不動就動手打人。很多父母也發現了孩子脾氣暴的問題,用了各種方法都很難解決,有的家長可能也會去抱怨,疑惑,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
  • 孩子脾氣越來越犟怎麼辦?父母從這3方面引導,孩子慢慢變乖巧
    反覆說過幾次,孩子卻也不肯認錯,甚至面對體罰也無動於衷。這可讓我們陷入了苦惱中,孩子本來很聽話,怎麼突然之間就這麼犟了呢?查過以後才知道,其實這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雖然他們擁有自己的意見和主觀判斷,但也總是伴隨著控制欲與任性、不願意與別人合作,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孩子的人際關係和身心成長恐怕會受到不利的影響。為什麼孩子會脾氣犟呢?
  • 總和父母「唱反調」,學會這三個方法,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更輕鬆
    大多數父母都明白,在叛逆期和孩子親密談心是正確的做法,但是孩子們總是「拒人千裡之外」。其實,可能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沒有用對方法,導致孩子對父母無法信任,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哪些階段會出現叛逆期呢?一、在什麼時候會出現叛逆期?
  • 女生和父母吵架後溺亡:當孩子發脾氣時,請用這4個方法
    這就意味著,沒有成熟的大腦,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力、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都有待完善。年滿十八歲的成年人都可能會因為腦部發育不成熟,而不能用理智去控制情緒,何況是各方面都有待發育的孩子呢?如此理智耐心的接納和引導女兒所有的壞情緒,讓網友不禁大呼:治癒!要知道,每個陷入憤怒情緒的孩子,都是在用自己僅會的方式向父母呼喊:我的心受傷了,快來救救我!面對這種情緒,我們要做的是試著去理解,去接受,去引導,去安撫,而不是強行阻止,把孩子徹底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 孩子脾氣越來越犟怎麼辦?父母從這3方面引導,孩子慢慢變乖巧
    孩子更注重的是平等與溝通,家長們可以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心平氣和地和孩子進行一次溝通,讓孩子自己選擇的同時,幫助他們分析每個行為的利弊關係。這樣孩子就可以逐漸明白父母的用意、體諒父母的情感。傳統的體罰與責罵已經不再適用於他們,父母要學會新的教育方式,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2. 傾聽孩子的內心父母一定要及時地和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而非一味地自說自話。
  • 孩子總亂發脾氣,父母別再「以暴制暴」,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
    每個人都有脾氣,不止是成年人,同樣孩子也有。很多父母都反應,孩子脾氣太糟糕了,尤其是2歲之後,經常哭鬧、還會打滾,有一點不稱心,就會摔東西發脾氣。有的父母就會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壞脾氣,究竟這樣是對是錯呢?
  • 孩子脾氣太倔強怎麼辦?請你一定要掌握3個竅門,非常管用
    脾氣一上來,火山就爆發。殊不知,倔強的孩子若是正確引導,「任性」也能化作「韌性」,未來可能更接近成功。倔強的孩子一旦確定目標,便能無所畏懼,所向披靡。也更容易實現理想,獲得成功。孩子脾氣太倔強怎麼辦?請你一定要掌握3個竅門,非常管用!
  • 孩子身上這3個「生命線」碰不得,父母再生氣,也不要隨便動手
    那麼在這個時候很多父母都會有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棍棒教育,來教會小孩明白一些道理。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知道,孩子的三個部位是他們身體的「生命線」,堅決碰不得的,就算是再生氣也千萬不要隨意動手呀!1、太陽穴太陽穴是我們頭上一個非常脆弱的部位,因為距離大腦很近,所以平時要避免受到撞擊。
  • 脾氣暴躁的孩子不好教,家長要善用這四種方法,幫孩子養成好脾氣
    相信很多家長也會發現孩子的這個問題,並想要通過很多方法去解決,比如向孩子拋出福利,少發一次脾氣,就獎勵一件小東西,或者跟孩子講道理等等。但是這些效果都並沒有很明顯,有些家長也甚至在抱怨,試了多少種方法都沒有用,自己也深深地迷惑到底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子。
  • 孩子不聽話?試試這4個溝通技巧,讓孩子更加配合父母
    「我好煩,不想上學。」「我不要練習。」「我不想要這個!」每次碰聽到孩子這樣說,作為父母的你,通常怎麼回應呢?有的父母可能很生氣,然後說「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呢?」孩子違背了自己的意願,父母就會生氣,然後就會說「你是不聽話的壞孩子。」聽到這個話孩子也開始置氣。
  • 【家長必看】孩子多動暴躁,如何培養孩子的好脾氣
    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 孩子脾氣暴躁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對於情緒的表達方式比較偏激,不能正確的疏導自己的情緒壓力,有的孩子的暴躁情緒是來源於父母的影響。他們在家中時常感覺自己被束縛,不順心,就想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像大人們表達自己的不滿。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打罵、說教都不對,這5種方法專治暴脾氣小孩
    2.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也向他大叫 3.生氣是很容易傳染的,有時候面對孩子的哭叫,你也很難控制自己。但是記住,當孩子準備停止哭鬧時,當他聽到你生氣的聲音時又會被嚇得恢復叫鬧。 4.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可以在哭鬧中得到妥協或者受到懲罰發脾氣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我兒子2歲2個月大,多數時候還挺乖,但有時會突然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