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8歲,上小學二年級,越來越不聽爸媽的話了,讓他往東,他偏往西,父母如果把他的東西放錯了位置,他會把父母的東西推倒在地,而且也不認錯。爸爸氣得有時打他一頓,他也表現的無所畏懼,敵意父母。
父母感到苦惱,本來乖乖聽話馴服的小羔羊,為什麼變成了小刺蝟,扎人不說,還認死理,不承認錯誤。
其實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
犟是孩子反抗行為的一種表現,這樣的孩子都有強烈的自尊心,有自己的看法,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主張,但往往也伴隨著任性,控制欲強,不合作的不良行為。父母如果不加以引導,親子關係和人際關係和孩子的身心成長不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為什麼孩子會有犟的情緒呢?
自我意識的認識,情緒表達,控制能力變化都會在成長。
隨著孩子的成長的變化,孩子的自我意識的發展,對外界的認識有了獨立的看法,不再聽從於父母的言行,他們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有了獨立的認識,對自己的情緒的表達能力加強了,常常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因此對父母的事事包辦、囑咐,感到厭煩和抵抗。
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行為採取大聲訓斥,甚至打罵的方式,孩子會對父母的這種管教方式形成適應能力,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做法學會撒謊和攻擊行為,來反抗父母,而且親子關係難以溝通,孩子也越來越「犟」。
反之,家長過於溺愛孩子,任其為所欲為,不附加條件地滿足,孩子也能利用父母的縱容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不斷地加強倔強、抵抗行為。
家長要解決孩子犟問題,需要分析孩子犟的原因,心平氣和地觀察孩子的內心狀況,採取相應的引導教育。
」犟「孩子不喜歡被迫接受別人的意見,家長可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並提供二種以上的選擇放在給孩子,分析利弊,孩子的思想很單純,家長的愛護他會體會到的。
1、如果父母採取訓斥孩子,或者打罵孩子的行為管教,可能是父母心中的怒氣發洩了,但是長遠的影響來看,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是無形的,有句話這樣說:當父母對孩子一直批評指責、不認可的狀態,孩子就會停止愛自己。細想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怎麼會愛父母,愛別人,其性格也會變得不自信和自卑起來。
2、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就要多多管教才能成才。傳統的管教方式在孩子身上奏效了嗎?孩子會從心裡認可父母的教育方式嗎?由於現在的網絡傳媒發展迅速,孩子接觸的信息量非常多,很多孩子都是小人精,傳統的教育--棍棒、訓斥、打罵,不再奏效,父母要學習新的教育方式,才能對孩子進行更好的管教。
試想在空中放飛的風箏,如果我們把線拉的太低,風箏可能飛不起來,放的太松,風箏可能會由於平衡力不均,而栽倒。只有鬆緊適宜,風箏才能飛得平穩,遨遊於藍天下。孩子也是如此,給他們提供一個適宜寬鬆的環境,他們才會自由快樂的成長。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指出:
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了,就會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住,在孩子們感到你的傾聽之後,他們才更可能聽你的。
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並不表示你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有過類似的行為和感受,效果會更好。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地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說了。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問孩子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友善、關心和尊重是上述四個步驟的根本。你決定要贏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為你帶來積極的感覺。經過頭兩個步驟之後,你也已經贏得了孩子。等你進入第二步時,孩子就已經能聽得進你的話了(哪怕是你以前說了多少遍,孩子都聽不進去的話)。第四步肯定會很有效果,因為你已經營造出一種相互尊重的氣氛。
朋友琳琳的媽媽與我分享了下面的這個經歷。
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理解和被關愛的,孩子就會放下敵意,也會傾聽父母的建議,進而採納。
01 面對孩子犟勁十足時,父母要學會理智看待問題。
學會按暫停鍵,不能去硬碰硬,自己要退一步,退一步的時候,孩子倔強的情緒就不會那麼強烈了。
可以放一些音樂,說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和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等待孩子心平氣和後再和孩子坦誠相談。
02 引導孩子多種思維方式。
倔強的孩子有一根筋的思維,他會非常的堅持,非常的倔強,就是不到南牆不回頭的狀態。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多學習一些興趣愛好方面的知識,例如聲樂、繪畫、舞蹈等一些提高藝術素養的才藝。因為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以提高孩子發散性思維,看問題不會局面,多角度的看待問題。這樣的話,孩子思路就能打開心胸,思維就能拓展,孩子性格就會保持一個中正的性格。
03 尊重孩子的意見,對於倔強期的孩子,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場看事情。
不管做什麼事儘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見,不可過分幹涉。有時明知道可能做不好,也要體會孩子的心,應讓他體驗一下。此外,在他做不好的時候,父母給以正確示範。千萬不能在這時候否定,打壓孩子,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每個孩子都有獨自的意識和思維方法及處事原則,他們處在一個性格塑造期再加上他們的天性,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去嘗試,甚至是用不同的方法去試探老師和家長的邊界。面對「犟」孩子,要更加呵護和引導,對待孩子你贏了理就會失去愛。
文/星星春水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星星春水,關愛孩子成長,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