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2020-07-26 萍萍育兒記

上周末和同事一家去逛花市,她家寶寶是一個目標堅定的孩子,要是想要得到一件東西就必須弄到手。逛花市的時候就看到有賣小狗的,蹲在那裡半天不肯走,抱著一隻小狗非要買。但是我同事對動物毛過敏,說了好幾遍不能買,她家寶寶都不肯鬆口。

然後她家寶寶就開始犯犟脾氣,死活不肯走。我同事去拉他的手,還生氣的拍開他媽媽的手。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孩子大一點後,大多數家庭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你說東他偏往西,不管做什麼都有一套自己的大道理。作為父母,說也說不過,最後只能打一頓了事。但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更是說什麼都不聽了。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孩子脾氣越來越犟,是有原因的

觀察仔細的家長會發現孩子脾氣犟是一點點變化的,而這個脾氣從孩子2歲就開始了。孩子剛開始會用「不不不」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不管是父母說什麼,回答一律是拒絕。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加強了。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2歲寶寶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有拒絕和提要求的權利,他們會儘可能的將這個權力實施到底。他們會故意做出一些與眾不同的動作來突顯自己的不同,甚至對家長提出過分的要求。

等到孩子進入3歲後,自我意識逐漸增加,過渡到「執拗敏感期」。處於執拗敏感期的孩子,會用自己的判斷為標準,拒絕家長幹涉和參與,是孩子脾氣最犟的一段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波動比較大,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到6歲左右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面對脾氣犟的孩子,家長要學會「以柔克剛」

哈佛大學講師、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經提出:
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情緒敏感力。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也就是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如何回應,直接影響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一、給予孩子選擇

很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自以為是和孩子協商,實際上用的語氣卻是命令的口氣,孩子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在孩子想要擁有自我權時這樣命令孩子,就會出現孩子強烈反抗的情況。

在與孩子溝通時,家長要保持平等的地位,實在把握不好尺度,就把他當做你不得不管的「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在這種情況下,會更容易理性、平靜的思考問題。比如孩子想買玩具時,我們可以說「這個玩具有點貴,媽媽可以給你買,但你也要幫媽媽做一些小家務當做報酬。」這樣既給了孩子選擇,又能讓孩子明白不能不勞而獲的道理。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二、幫孩子理解情緒

孩子發脾氣時,其實是最好的教育時機。孩子不是天生就會感受情緒,他們處理情緒的方式,大多會採用本能的大哭大鬧,面對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表達, 甚至會認為這種情緒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時作為家長,就要進行正向溝通。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允許情緒的發生」,讓孩子發洩情緒,而不是解決掉這種情緒。在孩子發脾氣時,用和朋友交談的方式詢問孩子的感受,這樣孩子就能明白此時的情緒是什麼;在通過詢問找出產生情緒的原因。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三、引導孩子說出感受,並解決

教孩子用簡單、準確的語言描述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孩子在發脾氣時,其實是在向家長「求救」,表示自己此時無能為力,但他們找不到正確的表達方式。

教給孩子表達情緒的詞彙,讓孩子明確自己的感受,通過不斷地練習,讓孩子學會用詞語而不是用行為表達感受。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我家二寶是個調皮的,脾氣也非常犟,脾氣一上來什麼都不聽。剛開始我問他:「你能跟媽媽說說你怎麼了嗎?」二寶邊哭邊說「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了他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為此我專門準備了情緒表達的繪本——《兒童情緒管理圖畫書》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個很奇怪的特點,如果我直接跟他說情緒是什麼,他聽不懂,但是用故事就很容易聽懂。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這套繪本是我本來打算給大寶用的,但大寶那會比較聽話,就一直沒用上,沒想到在二寶這裡派上了用場。有一次二寶生氣,就只知道哭,什麼都不說。我就靜靜地等著他情緒淡一點,然後問他:「寶寶,你剛剛是什麼感受?」他答不上,我沒有接著問,而是拿出了《不氣不氣》這一冊。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把上面經常發脾氣的小牛的故事講給他聽。這本書的牛脾氣我覺得跟我家二寶挺像的,說的時候二寶自己對號入座了,問我「媽媽我剛剛就是生氣,對嗎?」我點點頭。這個故事後面給了在生氣時,孩子應該怎麼做,二寶看了故事後,緩和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好像明白了這種情緒。

我突然感覺這冊書還挺管用的。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這套繪本包含6種主要情緒:生氣、害怕、害羞、大哭、著急、慌亂,每一個情緒是一本,都是用故事告訴孩子什麼是情緒,教會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二寶看完這套繪本後,情緒失控的次數少了很多,不會撒潑打滾、大哭大鬧了,也很少跟我頂嘴了。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家長別硬碰硬,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如果你家孩子也是牛脾氣,不妨試試這套繪本。


我是萍萍媽媽育兒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脾氣太「犟」怎麼辦?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家長別硬碰硬
    家長可能會發現一種現象,孩子在2歲以後脾氣會越來越犟,越說越不聽,你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故意和你唱反調,導致有很多家長管教不了孩子。如果採取強制的行為,家長又怕傷害到孩子的心,畢竟孩子還小不懂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父母應該如何做,才可以改掉孩子的「牛脾氣」吧!
  • 孩子脾氣突然變犟怎麼辦?家長別「硬碰硬」,3步走學會以柔克剛
    很多家長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多會遇到一個情況,那就是孩子的脾氣突然就變得很犟,什麼事情都要和父母對著幹。如果是更加細心一點的家長,或許會發覺,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孩子脾氣突然變犟,大多是因為心理開始發育:①孩子進入自我意識覺醒階段2-3歲的孩子會初步覺醒自我意識,這個時候的孩子可以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人」,會向父母要求更多的「權力」,經常和父母的要求反著來。
  • 孩子脾氣突然變犟怎麼辦?家長別"硬碰硬",3步走學會以柔克剛
    很多家長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多會遇到一個情況,那就是孩子的脾氣突然就變得很犟,什麼事情都要和父母對著幹。如果是更加細心一點的家長,或許會發覺,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孩子脾氣突然變犟,大多是因為心理開始發育:①孩子進入自我意識覺醒階段2-3歲的孩子會初步覺醒自我意識
  • 孩子脾氣太「犟」怎麼辦?不能硬碰硬,按這三步走才能以柔克剛
    上個周末和鄰居一家去逛花市,鄰居家的小雨是個很堅定的孩子,對於自己想要的必須要弄到手。這不,小雨看見花市裡有賣小兔子的,使勁站在那裡不肯走,"媽媽,我真的很喜歡它,我們把它帶回家好嗎?"奈何鄰居天生就對動物的毛過敏,不管怎樣都不肯答應小雨。"不行,家裡不允許出現有毛的,想都不要想,快走。!"
  • 孩子「太犟」不聽話?父母做好這3步,輕鬆搞定孩子的牛脾氣
    家長不僅沒能達成自己原定的目標,反而損害了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孩子性情太犟不聽話,不能直接硬碰硬,否則只會帶來相反的效果。硬碰硬的方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傷害?1、激發孩子的叛逆心有時候家長的硬碰硬做法,根本沒有尊重到孩子的個人感受。
  •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父母從三個方面引導和緩解
    其實孩子的脾氣越來越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犟是孩子反抗行為的一種表現,這樣的孩子都有強烈的自尊心,有自己的看法,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主張,但往往也伴隨著任性,控制欲強,不合作的不良行為。父母如果不加以引導,親子關係和人際關係和孩子的身心成長不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 睿智燈塔-孩子脾氣太犟怎麼辦,如何教育犟脾氣的孩子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脾氣越來越犟,不僅不講道理,反而變得任性執著,一有不順心的地方,就大發脾氣,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脾氣太犟怎麼辦,如何教育犟脾氣的孩子呢?其實,三四歲的孩子似乎都有著一個共同特點:任性、不講道理、什麼事情都得按照他的意願來,不按他的就大哭大鬧,對家長的一切幹預都表現出極大的抗拒和不滿。事實上,與其說是「犟」和「任性」,不如說是這一種「執拗」,孩子的這種任性和不聽話,其實是「執拗敏感期」來了。
  • 孩子脾氣越來越犟怎麼辦?父母從這3方面引導,孩子慢慢變乖巧
    這可讓我們陷入了苦惱中,孩子本來很聽話,怎麼突然之間就這麼犟了呢?脾氣犟是孩子反抗行為的體現,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的看法、自尊心極強為什麼孩子會脾氣犟呢?當孩子告訴了家長自己的感受後,父母們也應該真誠地對待,和孩子一起討論應對的方法,或者提出一些建議,直到與孩子達成共識。
  • 孩子脾氣越來越犟怎麼辦?父母從這3方面引導,孩子慢慢變乖巧
    反覆說過幾次,孩子卻也不肯認錯,甚至面對體罰也無動於衷。這可讓我們陷入了苦惱中,孩子本來很聽話,怎麼突然之間就這麼犟了呢?查過以後才知道,其實這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脾氣犟是孩子反抗行為的體現,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的看法、自尊心極強。
  • 孩子脾氣變得越來越犟,可能是他的「執拗敏感期」到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脾氣越來越犟,不僅不講道理,反而變得任性執著,一有不順心的地方,就大發脾氣,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脾氣太犟怎麼辦,如何教育犟脾氣的孩子呢?其實,三四歲的孩子似乎都有著一個共同特點:任性、不講道理、什麼事情都得按照他的意願來,不按他的就大哭大鬧,對家長的一切幹預都表現出極大的抗拒和不滿。事實上,與其說是「犟」和「任性」,不如說是這一種「執拗」,孩子的這種任性和不聽話,其實是「執拗敏感期」來了。
  • 爸爸媽媽感到很苦惱,彤彤脾氣越來越「犟」......
    爸爸媽媽感到很苦惱,彤彤脾氣越來越「犟」,自負、任性,要他往東,他偏往西,父母種樹,他挖根。父母教育方式也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也會使孩子越來越犟。表妹的兒子雨雨,經常與父母頂撞,表妹說,「我們說一句話,他有好幾句話來反駁我們」,羽羽的不聽話,反駁換來的是父母親訓斥和打罵。
  • 孩子越管越不聽話?魚缸法則:別和孩子硬碰硬,不如試試以柔克剛
    作者/英英編輯/英英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和引導,但是現代生活節奏快,各個方面的壓力接踵而來,家長有時在管教孩子上難免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看到孩子犯錯時便會採取"咆哮式"的方法來快速制止孩子的行為。而家長越喜歡對著孩子吼叫,孩子在之後出現的逆反現象就會更加嚴重。
  • 孩子脾氣犟總和父母頂嘴怎麼辦?育兒專家支招,家長們學起來
    表姐表示,現在這樣的畫面在她家已經是習以為常了,每次說一件事孩子就會和他們犟,總是和父母頂嘴,還絲毫不願意佔下風。這裡是文章圖片\1.jpeg其實,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難題,三四歲的孩子或者七八歲的孩子,總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那麼一段時間,小傢伙們總是會和家長頂嘴,脾氣也是各種犟。這時候怎麼辦呢?
  • 3歲孩子脾氣犟?軟硬兼施才是根治辦法,5個步驟輕鬆撫平負面情緒
    孩子在2歲以後自我意識慢慢形成,到3歲以後自我的意識就會越來越強烈,不聽從父母的意見,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就會很「犟」,難以教導。3歲孩子的倔強是因人而異的,孩子性格的不同,父母在引導方面也要分別對待。一、對孩子過於隨心所欲孩子漸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任性、倔強。家長因為過度的疼愛孩子,在孩子很「犟」時就會變得妥協,不引導孩子,讓孩子隨心所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總覺得孩子還小,等他長大一些就好了。殊不知,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錯過了最佳的引導期,以後更難以教育。
  •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麼辦?別和孩子硬碰硬,家長教育時試試這5步
    孩子在&34;這樣突然的變化讓孩子和家長都痛苦,那麼為什麼孩子會突然產生這樣的變化呢?有些父母會因為無法接受承認錯誤而帶來的威信危機,拒不承認錯誤,甚至因此對孩子進行打擊, 造成了親子關係的惡化。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像父母手中的一團沙子,有時候父母想把孩子抓在自己的手心裡,就對孩子的管教越來越嚴格,但是卻沒有想到孩子會越管教就越離父母越遠。那麼父母這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 孩子脾氣很犟?任性不講道理?恐怕是家長誤會了
    導讀:孩子脾氣很犟?任性不講道理?恐怕是家長誤會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脾氣很犟?任性不講道理?恐怕是家長誤會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孩6歲了,脾氣太犟,打了也沒用,家長很頭疼,怎麼辦才好?
    6歲小孩,脾氣太犟的話,家長往往很頭疼,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其實,孩子慢慢長大之後,都會有自己的小脾氣,而且性格和思想也越來越獨立,在家長們看來就顯得很難管。家長提什麼要求的話,也會拒不執行。這是因為孩子已經有自己的做事方法,面對問題的時候,他們也有自己的處理方式。其實,如果孩子太犟的話,只要不違背道德,家長朋友們不必太放在心上,也沒必要一味指責。
  • 孩子任性、脾氣犟?家長看懂這2點,輕鬆搞定任性孩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遺傳,我兒子脾氣特別犟,還很任性!簡直就是別人眼中的『熊孩子』。」球球媽媽很苦惱地說,孩子怪裡怪氣的模仿別人說話、不滿足要求就哭……在公共場合這類任性舉動還會變本加厲。面對這樣的「熊孩子」,很多人都避之不及,甚至還會在心裡數落「家長怎麼教育的」。可家長卻又苦不堪言,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孩子為什麼就那麼任性呢?
  •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多半是進入「仇親期」,家長別「硬碰硬」
    孩子進入「仇親期」,「硬碰硬」沒有效果,父母要學會化敵為友。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也讓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甚至孩子很小就出現了「焦慮」等負面情緒。而有些孩子則過早地進入了「青春期」,也就是「仇親期」。如果家長在這段時間,沒有引導好孩子,那麼與孩子的關係就會變得異常脆弱。
  • 孩子「犟」起來沒法管?那是因為你沒用這些方法
    家裡有個犟脾氣的娃,是一種什麼體驗?不過,他肯定不會那麼容易服你管教,面對孩子挑釁式的淘氣,暴脾氣的媽可能就會用「更大的脾氣」去壓制孩子的「小脾氣」,甚至責罵或動手,這可是很容易傷害他幼小的心靈的。第一步: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反抗、亂發脾氣時,別著急去責罵、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