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吐槽孩子不好管,有時候不如孩子的意,孩子就當眾給家長難堪,而大多數家長都會無奈妥協。而有一部分家長,卻會選擇和孩子硬碰硬。
小王的女兒今年剛上初三,但是學習成績一直不好。對此小王實在是非常苦惱,每天好說歹說勸孩子寫作業,結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不把家長的建議當回事。於是小王換了個思路,既然你不想學,那我一定要逼著你學,看誰比誰厲害。
小王在女兒寫作業的時候,拿了根棍子一直在女兒房間盯梢。女兒一分心,就拿棍子直接朝腿上打。前幾次女兒迫於武力威脅,還會乖乖聽話寫。後面反而又變了,小王怎麼拿棍子打都沒用,女兒還說:&34;
小王和女兒硬碰硬的對壘,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家長不僅沒能達成自己原定的目標,反而損害了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孩子性情太犟不聽話,不能直接硬碰硬,否則只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1、激發孩子的叛逆心
有時候家長的硬碰硬做法,根本沒有尊重到孩子的個人感受。家長自認為自己在為孩子好,實際上是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比如家長會選擇用暴力來迫使孩子認同自己,家長覺得自己初衷是好的,只是手段有點不好。但在孩子的心裡,家長不把自己當做一個平等的人對待,隨意地用暴力來打壓自己,會逐漸積累起叛逆心。等到叛逆心積累到足夠的程度後,孩子會做出令家長更加意外的舉動。
2、親子關係受到影響
毫無疑問,家長直接的硬碰硬做法,會直接損害到自己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本來家長和孩子之間需要相互溝通相互尊重,家長選擇不再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一味地以強迫的手段讓孩子認同自己的看法,這樣的話孩子自然會感到不滿。孩子會對家長產生厭煩心理,甚至可能會起報復的心思。
3、孩子的自信心受挫
在受到家長一連串語言上的打擊後,孩子的自信心也很容易受挫。本來孩子可能對自己在某件事物上的能力感到非常自得,但是家長的負面評價無疑向孩子昭示著,&34;&34;。在被長久的負面評價充斥後,孩子的自信心會受挫,可能會變得更加自暴自棄。
所以面對「太犟」不聽話的孩子,家長不要再硬碰硬,如果能找到恰當的3步曲做法,就能輕鬆搞定孩子的犟脾氣。
首先,家長不要打壓和放任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打壓,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因為家長並沒有在解決事情,只是在向孩子發洩自己的消極情緒。但家長也不能繼續放任孩子,一味地放任孩子,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不知道自己做錯了哪裡。所以家長第一條要做的,就是不要過度打擊或過度放任自家的孩子。
其次,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在孩子慢慢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他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意識,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太在意他人的感受。同時孩子對未來也有自己的打算和追求,這與家長對他們的深厚期望無關。所以有時候孩子犯錯,也只是一時的不成熟的舉動。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犯錯的空間,鼓勵孩子勇敢地改正錯誤,做回更好的自己。
最後,家長要給予適當的引導。青少年沒有什麼社會經歷,由於他們淺薄的人生經驗,很容易受到外界人士的蠱惑,從而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對此家長要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一時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錯誤一直縈繞在心中無法自拔。所以家長們要給予孩子積極恰當的引導,不要等到以後後悔了再來改變自己!
所以「犟」孩子突然在公共場合發脾氣,家長最好不要直接硬碰硬。因為這樣只會激發起孩子的叛逆之心,損害孩子和家長的親子關係,也讓孩子的自信心受挫,甚至繼續自暴自棄下去。希望家長們放棄硬碰硬的做法,不要打壓和放任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和適當的指導,才能讓孩子真正地變得更加優秀!因為每個家長教育孩子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