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骨湯,泰和老家一帶小有名氣的牛雜碎吃法

2020-12-18 惜手裡

老家有一道菜,其實是湯,在附近一帶出了名。這道菜也不知是鄰家鄉鎮的特色,還是我家鄉的特色,反正都被本縣人一直念叨。

我一直在外鄉工作,每每有人問起家鄉的牛肉,都說我老家的牛肉出了名——其實最出名的還是老家的牛骨湯,當地話叫「牛肉鍋勒」主要原料是牛骨,加上牛雜(各種內臟及牛血)。牛骨放在甑裡蒸、其它放在鍋裡熬湯。

以前也沒什麼講究,幾塊土磚圍成一個灶,架一口大鐵鍋,鍋裡的大木甑溢出的香氣正向外瀰漫著。當第一縷陽光攀上山脊射向大地時,圩棚裡人漸漸多了,聲音漸漸嘈雜了,整個圩場便氤氳在一股濃烈、鮮醇的氣味裡。這便是老家牛骨湯的香氣。

關於牛骨湯有一個傳奇故事,在當地傳頌。據說在漢文帝十六年(164年),劉安被冊封為淮南王。相傳,王府御廚劉道廚藝高超,劉府上下均稱其"老劉頭"。淮南王在八公山上煉製仙丹,可每天美味佳餚送到山上時早已涼而無味。老劉頭看到淮南王涼膳充飢,日漸消瘦,不禁冥思苦想,終出一策。他率眾家丁殺牛取骨,甄選草藥及滷料熬製成湯汁,並備好牛肉、粉絲等配菜與湯汁一同送上山去。由於油覆湯表,久熱不散。淮南王嘗後讚不絕口,牛骨湯便成了劉府秘膳,後流入民間,代代相傳。

從我記事起,每天早上三四點鐘,賣牛肉的老闆便在圩場一角把前一天備好的牛殺了。把牛頭、骨架、腳筋、牛蹄放進架設在圩棚大鍋裡的大木甑裡。蓋子蓋上了,鍋裡水滿上了,灶膛裡柴火添上了,火舌舔著鍋底,紅豔豔地笑著,照在一張張古銅色的臉上。大約半小時後,水沸騰了,香氣冒出來了,整個圩場被濃濃的牛骨湯氣味包裹著。一旁等喝牛骨湯的人便催促:「老闆,可以吃了吧?」老闆告訴我們,這時的牛骨湯太清淡了,味不夠勁道,需蒸上兩三個小時後,等牛骨湯麵上漂浮起一層金黃金黃的牛油,冒著濃濃的牛牤味才好吃。

牛骨湯的做法看似簡單,實則極為講究。牛骨湯最好選用散養的老黃牛的牛骨製作。但不能單用牛骨,需把帶有些肉或筋的牛骨、牛面、牛骨架、牛蹄等一起放在木甑裡。要蒸製,不能水煮,水煮的牛熟寡淡無味,湯體也不濃鬱。而且蒸製的時間要長,一般不少於3至4個小時。這時,牛骨上粘連的牛肉熟了、爛了,含著的營養在水蒸氣挾裹下慢慢進入湯體,牛骨髓也慢慢滴入湯裡,這樣做出來的湯清爽鮮嫩、醇厚濃香,營養價值也高。

原汁原味的"牛骨湯",是老家一帶人的最愛之一。那時剛剛分田到戶,開始單幹,家家都不富裕,牛都很珍貴,基本是老牛或病死的牛,沒人家捨得殺牛;同時腰包裡的錢也不多,而且吃牛熟喝牛骨湯經濟又實惠。

哈哈,一般喝湯是不花錢的,但是每個喝湯人,都會花上幾角錢買幾兩牛熟和著吃。牛熟是大鍋中蒸熟的牛骨頭上用小刀一點一點剔下來的牛筋、牛面、牛雜等,被稱為牛肉的「下腳料」,很便宜。大木甑一打開,隨著蒸汽騰空而起,整個圩場被濃濃的香醇的牛骨湯氣味包圍了。買牛熟、吃牛熟的人早等不及了,他們端著碗,圍著刮牛熟的老闆。老闆也大方,刮下一大塊,「兩角錢!」說著就丟進一個人碗裡。那人便自己拿起勺子在木甑邊,舀滿一碗牛骨湯,站著「噓噓」地喝起來。喝完,砸吧一下嘴,滿口留香,回味無窮,不禁還想喝,又叫老闆添一點,再添一點。久而久之人們把牛骨湯戲稱為"再添一點"。凡是到過老家喝過"再添一點"的人都有那貪嘴的記憶。

我從小喜歡跟在爸爸屁股後面去趕集,除了想看圩場裡的色彩繽紛的蔬菜瓜果,賞供銷社貨架上琳琅滿目貨物,更想嘗一嘗那香噴噴的牛骨湯。為了改善夥食,加強營養,每次逢圩或碰上有人挑著牛肉下鄉賣,爸爸一定會買上幾角錢牛熟,讓我喝了一碗又一碗的牛骨湯;或者買點那時的人都不喜歡的「白皮」,回家用柴火小心地和「白或紅豆子」燉上幾小時,那個香與甜,至今難忘!

牛骨湯歷久彌香,如今成了全牛宴的重要調料。牛血、八頁肚、小腸裡不放一點原汁原味的牛骨湯,那味道就不鮮嫩了;熬製的牛腳缺了牛骨湯,那味道就不醇厚了;牛熟湯裡不加點牛骨湯,那味道就不純正了。

近幾年,商家又開發出了牛骨湯麵、牛骨湯粉。縣城街上已經有好幾家「牛骨湯麵館」了,其味純正,生意紅火。去晚了,等上半天是常有的事。

牛骨湯成就了家鄉小吃的經典,也促進了家鄉人養牛業的發展。那時,家家戶戶都養著一頭或幾頭老黃牛。它既是人們種地的好幫手,又是搞活家庭經濟的好路子。放牛也成了老家孩子們最喜歡的農活,每天放了學,不用爸媽交代,他們就從樹蔭下、屋後頭牽著牛走向野外。無論在山谷、在河灘、在田野,抬眼間,你總能看見青青草地上一群孩子嬉戲著,身旁的老黃牛或低著頭啃食地上的青草,或伸長脖子卷食高處的綠葉。夕陽西下,孩子們才牽著牛,在嫋嫋炊煙中,在娘的呼喚中一路雀躍。

如今,隨著農村機械化生產的發展,村民環保意識的增強,散養的牛越來越少了。但家鄉的養牛業不但沒有消失,反而發展壯大了。不少村民,建設了專業養牛場,聽說年產值達到500多萬元的養牛專業戶就有好幾家。養牛成了老家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

我叔叔家,一直都養著母牛,一年養個牛崽就一二萬塊!

相關焦點

  • 論一顆牛肉丸的多種吃法 | 潮尚丸
    論一顆牛肉丸的多種吃法 | 潮尚丸 早在20世紀20年代, 在汕頭埠最繁華的小公園一帶, 聰明的潮汕師傅發現牛肉丸受歡迎也很有特色,
  • 論一顆牛肉丸的多種吃法|潮尚丸
    早在20世紀20年代,在汕頭埠最繁華的小公園一帶,聰明的潮汕師傅發現牛肉丸受歡迎也很有特色,便將它引進「移植」過來。只要是美味的吃法,都是值得每個吃貨去嘗試的。Ⅰ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牛肉丸粿條湯,那粿條又是什麼呢?
  • ​周佐忠:泰和情緣
    同時對我說,等以後有機會時,到江西老家去看看,那裡現在還有沒有和我們字輩相同的周姓親人。從此,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對江西泰和就有著揮之不去的眷念,總想有一天能親臨它的懷抱,目睹它的容顏;去那裡尋找我先祖們曾經生活過的軌跡……前幾年,為宗族聯譜一事,承蒙畢節族人周聘賢我的祖輩,不謀私利和個人得失,甘願犧牲個人利益,和幾位宗親獨往江西泰和等地「尋根」,才使我對祖籍地或多或少的了解。
  • 老家紅薯的五種吃法
    老家紅薯的五種吃法 ◎鄒相 小時候,生活在豫南山區農村的我,家裡特別拮据,加上父母的兄弟姐妹多,一天只能吃到一頓乾飯,早晚飯基本是稀粥,或是吃紅薯、南瓜等「補充糧」。
  • 餛飩原來有這麼多吃法!鮮蝦雲吞聞名中外,它是四川人的愛
    餛飩是很多人都喜歡食物,之前有很多人都分不清它和餃子,其實光從皮就能看出區別,餛飩皮比餃子皮薄了不少點,甚至在某些地方的特色餛飩餃子皮薄到透明。餛飩在全國各地都有售賣,但是各地人民的喜好各不相同,接下來看看餛飩的多種吃法吧!
  • 牛骨湯最忌諱放什麼香料?
    眾所周知,花椒和八角是2種氣味比較重的香料,煲湯又是一個文火慢燉的過程,因此在煮製的時候花椒和八角的味道會充分地釋放出來,香料味很重掩蓋了牛骨湯本身的鮮美。說的通俗一點就是這鍋湯變成了「香料汁」!並且牛骨上的牛肉也會因為吸收了湯汁吃起來香料味很重。牛骨中的鈣磷、骨膠原含量比較高,相對於其他湯類牛骨湯中的營養是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的!
  • 牛骨湯怎樣才能熬的即好喝又有營養?只要掌握這三點就可以了
    本文導讀:想要將牛骨湯熬得好喝,我們需要滿足這三點要求:一就是牛骨的選材,二是熬製牛骨湯時所放的調味料,三是熬製牛骨湯時所用的時間。只有做到這幾點,我們才能熬出好喝的牛骨湯。正因為牛棒骨的營養含量特別豐富,所以我們就選用牛棒骨來熬製牛骨湯,這樣熬製出來的牛骨湯營養更充足,口感也會更好。而且經常喝用牛棒骨熬製的骨湯,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是非常有好處的。二。熬牛骨湯時所用的調料。
  • 庖丁家鮮牛肉火鍋神仙吃法!
    其中小編最愛的是庖丁家鮮牛肉火鍋,以牛骨熬製湯底,加上番茄做成招牌湯底番茄牛骨湯,以牛骨涮燙牛肉,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法,卻能更好的激發出牛肉的鮮美口感,瞬間徵服眾多肉食愛好者。
  • 家裡熬製牛骨湯的秘訣真實存在嗎?
    我們在家裡製作牛骨湯的時候,牛骨需要切成小塊,露出骨髓,然後將其全部精華注入湯中。牛的骨頭比較硬,家裡的菜刀很難切,最好請商家代勞,我們可以在買菜的時候讓商家幫忙剁牛骨頭。因為牛肉、牛骨中有較多的血漬,直接放入湯鍋煮起泡泡不容易徹底,最終使湯味發臭。所以一定要提前沸水,洗淨,以確保最後的成湯醇香可口。如果我們是用大塊牛骨煮牛奶白湯,時間會比豬骨湯要長,至少三小時以上。但是這樣做出來的牛骨湯也是會更美味還有營養。
  • 滋補牛骨湯,營養美味,滋補好喝
    滋補牛骨湯By 雨欣欣欣牛骨的營養豐富。為了凸顯牛骨本身的味,所以這道菜的方法簡單,不管是配料還是調料。第6步、營養美味的牛骨湯做好了不要忘記撒上小蔥花。小貼士:牛骨焯水的時間不可太長。水開以後煮五分鐘即可。一定要開小火慢燉燉出來才香。如果是高壓鍋的話,大家適當調整時間。來自 美食天下 雨欣欣欣 的作品。
  • 省會泰和始末-副刊-中國吉安網
    而報刊上對於泰和縣的稱謂也在與時俱進,有稱呼為江西新省會的,有叫泰和市的,書籍的出版地也逐漸從泰和縣XX村變為泰和XX路,泰和淳樸的鄉民也第一次有了市民的稱號,縣城各行各業也被稱呼成省會各界。在抗日戰爭時期,江西未淪陷區域主要有泰和的熊式輝及贛南的蔣經國兩股勢力,蔣經國以其自身資源優勢把贛南營造成獨立王國,兩派一直明爭暗鬥。
  • 孩他爸想吃老家美食,不會做硬著頭皮上,別說,還真好吃
    #百城百味#孩他爸想吃老家美食,不會做硬著頭皮上這兩天,孩子他爸念了許久的老家米粉,可是這邊沒有。結果他自己買來米粉,自己泡的米粉,然後苦哈哈地說真的好想吃老家的米粉。還能怎麼辦,只能硬著頭皮上,從網上找來做法,嘗試著做。嘿,還別說,我可能有做飯的天賦,一學就會,孩他爸說好吃。小編也不藏私,把做法分享給大家。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做吧。
  • 香噴噴的牛骨湯的製作方法,營養可口,吃一次忘不了味道!
    香噴噴的牛骨湯的製作方法,營養可口,吃一次忘不了味道!當我們在家做牛骨湯時,牛骨需要被切成小塊,露出骨髓,然後全部精華注入到湯裡。牛骨比較硬,家裡的菜刀很難切,最好請商家代勞,我們買菜時可以讓商家幫著剁牛骨。
  • 熬牛骨湯時,很多人將「水」放錯了,難怪熬出來湯不白,不會別亂做
    ,而且牛骨湯的顏色也不是奶白的顏色,所以看起來也不是很有營養的感覺。熬牛骨湯時,很多人將「水」放錯了,難怪熬出來湯不白,不會別亂做。其實熬牛骨湯也是一種非常需要技術的東西,那就是要需要將牛大骨裡面的營養的物質全部都熬煮出來,要是做的方法不對,那麼最後的牛骨湯可以說是非常的浪費。牛骨的腥味可以說是非常的重的一種食材,所以很多的人並不是很願意做牛骨湯。
  • 起源於三國時期,有1800年歷史的小磨香油,老家在河南周口
    有句話說得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就是說,民族的好東西,拿到世界上去,同樣會受人追捧。4月份時,馬雲和泰國副總理頌吉,籤署了阿里-泰國四大合作協議,通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阿里將協助泰國農業經濟發展。
  • 銀耳吃法介紹大全,分享四種小竅門!
    那麼,因為到底有哪些吃法呢?今天小編為大家總結了4種關於銀耳的吃法,供大家參考:一、涼拌銀耳。在四川南方一帶,銀耳比較常見吃法是用來涼拌。先將銀耳用冷水浸泡散開,並清洗乾淨,然後放入鍋中煮沸2-3分鐘左右,或者用開水滾燙一下,再撈出冷卻,讓其恢復彈性。將冷卻後的銀耳用放進餐具中,然後加入各種涼拌調料,例如油,鹽,醬,醋等。
  • 農村老家疙瘩湯吃法,不用筷子攪,一次能做一大鍋,圓潤又好吃!
    大家好,我是尋食小哥:農村老家疙瘩湯吃法,不用筷子攪,一次能做一大鍋,圓潤又好吃!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道農村疙瘩湯的吃法。在以前小的時候,每次肚子餓來不及做飯時,家裡的姥姥就會為我做上這樣一道疙瘩湯。製作這道疙瘩湯的時候,並沒有多大的技巧,只需短短的十幾分鐘時間,就能出鍋進行食用。
  • 江西泰和吃早酒是一天中大事之一,再喝一杯米酒和啤酒混合酒很爽
    在江西泰和早上喝早酒也是很重要的,並且以生猛厚重著稱。在這裡的傳統習俗是一大早以大魚大肉醒胃,用冰啤米酒提神,在菜市場上挑上幾樣喜歡的菜,交給早酒加工的大廚烹飪,這樣的豐盛程度堪比正餐,三五好友一起觥籌交錯,開啟了淨勝抖擻的一天。有專門的做早酒的店的,又叫早酒加工。
  • 廣東人的大早餐吃法,腸粉上榜,全吃過是廣東人
    有人說這是廣東最接地氣的吃法,就是在路邊小攤吃上一個早餐,省是,美味,對於節奏飛快的廣東來說,是很多人的一個首要早餐選擇方式,早餐是人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有句話說的好:早餐要吃好,中午吃的飽,晚上吃的巧,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錢幣精品「泰和重寶」
    泰和重寶」是金章宗於泰和四年(204)始鑄的青銅錢。據《金史·食貨志》載:「泰和四年八月鑄大錢,一值十,篆書曰『泰和重寶』與鈔參行。」自公元1115年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以來,金代在長達40餘年裡沒有本人的貨幣,不斷沿用遼宋舊錢「泰和」錢,緊張了錢幣流通中的矛盾。而銅錢的添加,方便了貨幣交流,促進了商品流通。「泰和重寶」就錢文而言,有玉箸篆和瘦金體之分,猶有北宋宣政之餘風。「泰和」寓意祥和、吉利,人們用來寄予良好的祝福。泰和文寓意不祥幸福、安泰和順、是國泰民安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