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該怎麼辦?《全能囧爸》:睿智的父母都有成長型思維

2020-08-04 寶寶好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全能囧爸》,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片尾兒子望著螢屏上的父親,直呼父親:「厲害!」雖然之前父親一直在引導兒子自信,對自己說這句話,但是兒子說的都沒有此刻有力、走心,兒子真正意義上被父親所震撼,真正對父親產生崇敬。電影一方面體現了父親「老有所為」的精神,但更多傳達的是父母的「成長型思維」,家長們可以參考這家父親的育兒方式,學習這種「成長型思維」。

這部劇中的兒子:平娃,就是典型的自卑孩子,他有先天的聽力缺陷,自己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殘疾人」,性格非常敏感,劇中的他面對父親的鼓勵,表現得更像一個「叛逆期」的孩子。但是父親李國富,正如劇名《全能囧爸》一樣,面對問題,積極面對,勇敢解決,他為了兒子變得全能,最終為了兒子,做到了上電視唱歌,讓孩子從心底升起信任和崇拜,也拉近了兩個人的距離。

孩子自卑該怎麼辦?《全能囧爸》:睿智的父母都有成長型思維

反觀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親子關係例子也有很多,孩子敏感自卑,千千萬萬的父母也同李國富一樣,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好,並且願意傾盡所有。但是每家的實際情況不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是「李國富」,細看劇中感人的「父子情」,其實主要的功臣是父親。

他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孩子教育上的成長型思維,都值得借鑑,就像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曾經在書表述的: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從而使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孩子自卑該怎麼辦?《全能囧爸》:睿智的父母都有成長型思維

孩子自卑的來源

孩子的自卑最主要的來源是價值感的缺失,正如心理學家羅洛.梅所說的:

一個人如果價值感缺失,是會產生敏感、自卑等焦慮情緒的,而這種焦慮感會帶來敵意。

因為自身身體的原因,平娃是自卑的,他有微微的聽力,他也有視力,他看到別人都在嘲笑他。

加上由此產生的連鎖反應:找工作的不順利、在愛情上的翻跟頭,平娃內心非常焦慮,他把這種焦慮發洩在了與他相依為命的老父親身上,作為家長要學會塑造孩子的價值感,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孩子自卑該怎麼辦?《全能囧爸》:睿智的父母都有成長型思維

何為成長型父母

從以上的敘述和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成為成長型父母很重要。何為成長型父母?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認為:成長型思維讓人更樂於提升自己,更熱衷努力,更喜歡通過努力來達成目標,心態上也是比較樂觀的,不容易被打垮。

成長型父母就是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用大白話說,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先成長起來,再和孩子一起成長,碰見問題的時候,像李國富一樣,用積極的態度解決它,簡而言之:從自己開始下手改變。孩子會根據父母的做法,學著去解決問題,成長型父母給孩子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

孩子自卑該怎麼辦?《全能囧爸》:睿智的父母都有成長型思維

父母鍛鍊成長型思維的關鍵

既然確定了目標,接下來就是向成為成長型父母邁進了,一般來說,父母需要具備:①與孩子同步成長;②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③碰到衝突時,情緒處理為先。

a、 做孩子的榜樣,讓孩子自己成長。

遇到問題時,家長們與其不停的抱怨孩子、抱怨伴侶,抱怨父母,倒不如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就像劇中的老父親一樣,面對孩子的敵意和自卑,報名參加海選,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站上舞臺,不僅完成了自己年輕時唱歌的夢想,也讓兒子重拾起對生活的信心。

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自己做了好榜樣,才不用花大量的時間去批評、修正孩子,孩子會以家長為榜樣,自己成長。要做成長型的父母,就要言傳身教,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不負責任的父母,自己忙著刷抖音,卻叫孩子好好學習,不從就要挨一頓說教,這樣下去,親子關係能好才怪。教育並不是把孩子變成家長想讓他成為的人,而是要讓他自主成長,讓孩子自主的去探索世界,這需要通過親子的榜樣機制來達成,也就是說:父母需要自我成長,做好孩子榜樣的角色。

孩子自卑該怎麼辦?《全能囧爸》:睿智的父母都有成長型思維

b、 孩子是獨特的個體,家長要認同孩子,理解孩子、鼓勵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需要每個家長量身訂造專屬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比如影片中

李國富給孩子找工作時,就充分考慮了孩子的獨特性,他也十分明白,自己的孩子心事重,比較敏感,一個好的教育模式,需要更多的尊重孩子的獨特氣質。

同時,孩子們需要被理解,需要被鼓勵,老一輩的打壓式教育已經過時了,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鼓勵,沒有人喜歡說教,尤其是面對性格本身就敏感自卑的孩子,打壓式教育無疑是雪上加霜。父母嘮叨,抱怨只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而信任和鼓勵才是一股暖流,給孩子巨大能量。

孩子自卑該怎麼辦?《全能囧爸》:睿智的父母都有成長型思維

c、 做行動派的父母

行動派更能能給人信任感,尤其作為父母,行動起來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務必在行動上影響孩子,做孩子的榜樣。李國富和平娃這對父子,就很好的詮釋了行動的力量:父親說到做到,他說要上電視,就真的實現了,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兒子,堅定前行,未來是光明的,讓兒子更加信任父親,也給了兒子走下去的信心。

成長型思維的人,往往含笑的和挫折過招,將磕絆視為鋪墊,反而倒逼自己的優秀。遇到困難,不能退,只能跟它拼。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才是睿智的,可以培養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不僅在教育上省心省力,還可以自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責任感的父母,腦瓜子聰明的父母,都學會了成長型思維,通過自我提升,從而引導孩子成長。

相關焦點

  • 《全能囧爸》:面對自卑的兒子,這位「成長型」父親是如何治癒的
    電影《全能囧爸》上映於2015年,當時的票房收益和市場反響並不突出,但若是能夠靜下心來,仔細品味一下這部電影所映射出來的社會現象,卻是能夠體驗到導演的良苦用心。電影的故事線其實很簡單,一位老爸帶著自己有生理缺陷的兒子在困苦中打拼,最終以樂觀的態度、對生活的勇氣、積極進取的思維,改變了命運,收穫了真摯的生活。
  • 睿智燈塔-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
    那麼,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以下是睿智燈塔育兒導師的建議和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1、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多鼓勵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我評價孩子自卑往往是對自己的能力或自身狀況的進行過低評價,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
  • 李玫瑾教授:如何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很多爸爸媽媽都有在家陪孩子玩積木的經歷,在玩的時候,孩子也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一類孩子喜歡參照圖紙搭建,或是詢問爸爸媽媽該如何做,搭建中孩子始終繃緊一根弦,當搭建效果好時,他們會非常開心,反之則會沮喪或是興趣全無。而另一類孩子則正好相反,他們不喜歡框架搭建,更喜歡天馬行空的發揮,比起搭建效果如何,他們會更加注重搭建的過程,添加或刪減積木,他們都玩的樂趣無窮。
  • 成長型思維:厲害的人都是成長型思維
    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可以籠統的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學習者,一種是非學習者。這些年我感悟了一個做事的原則——帶著成長型思維去做事。後來我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叫做「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可以通過努力改變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又是什麼?樊登給這兩個思維進行了高度概括,它們分別對應兩個基石假設。
  • 《終身成長》:好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從而使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終身成長》書中表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家長為孩子設立目標,並對他們抱有期待和理想。他們只有實現了父母的期待,才會去愛和尊重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給孩子一個奮鬥目標的同時,同樣給了孩子成長的空間,給他們空間長成擁有完整人格的人,用他們喜歡的方式為社會作出貢獻。
  • 《終身成長》: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培養TA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成長型思維是從發展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世界。所有這些都是保證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健康成長最重要的因素。正因為成長型思維模式對我們的孩子如此重要,而這本書的作者也在本書中用科學研究的實證方法證明了人們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並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獲得成就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呢?
  • 《卡特教練》:成功不是目的,成長才是,趁早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02 如何面對孩子的失敗?失敗是成長型思維的煉丹爐有時候面對失敗的態度,更能體現一個人是否是成長型思維。失敗是成長型思維的煉丹爐,是對成長型思維的考驗。成長型思維認為:成功來源於學習和自我提高,自身沒有成長或者沒有盡到最大努力,才意味著失敗。面對孩子的失敗,家長不要說「太可惜了」或者「怎麼這麼笨」,孩子本身就有挫敗感,這麼說話對於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意義。
  •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勇敢面對失敗
    :一類是固定型思維,這類人認為能力、天賦固定不變;一類是成長型思維,這類人認為能力、天賦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父母與其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一路過度保護,不如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在面對失敗的時候,不再畏懼,勇敢接受。比如與孩子玩遊戲時,在開始前,把規則講清楚,讓孩子接受,這樣如果孩子輸了有情緒,就要告訴孩子,「你已經同意這個規則了」。
  • 為什麼要做成長型父母,又該如何做一個成長型父母呢?
    那麼,恭喜你,你距離成為「成長型父母」只差那麼一丟丟了,為什麼要努力成為「成長型父母」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成長型父母」,一直以來,我把「做成長型媽媽」做為我自己的flag。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我們要做成長型父母,以及如何做一個成長型父母。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
  • 假期延長孩子該怎麼過?做「成長型」父母,就能養出未來可期的娃
    寒假延長,想必孩子們應該很開心,因為有更多的時光呆在家裡,可以脫離繁重學業,放鬆地多玩幾天,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但是,對這個加長版的寒假,父母們開始鬧心了。 「如何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一時間成了熱門話題。父母們各種擔心:孩子各種藉口貪玩,說不得罵不得怎麼辦?孩子不寫作業,不聽話怎麼辦?孩子總是懶覺,叫也不起怎麼辦?
  • 孩子在學習上自卑,思維模式總是很消極,怎麼辦?
    問:在學習上孩子很自卑。對於沒有發生的事,總是先有消極的結果提問。怎麼辦?家長您好!理解到您有多難。感覺到自己身心俱疲的情況時,先要照顧到自己,先去休息。放鬆,用一切能讓你感覺到放鬆的方式去放鬆自己,讀書,音樂,運動等等都可以。我們只有在自己感覺良好的時候才更能理性思考該如何幫助孩子。
  • 《終身成長》:撥開親情的外衣,建立成長型思維,塑造真實世界
    一、固定型思維帶來教育誤區,成長型思維模式助孩子成長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變得更加優秀,甚至為了孩子的成功願意做任何的事情,甚至付出所有然而大多數的父母自己所認為的對孩子有幫助的評價
  •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但道理都懂,實踐起來真的太難了! 成為一個成長型父母,你到底差了哪一步?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那些被溫柔對待長大的人,不論個人成就如何,身上永遠有一種無法抗衡的陽光、自信和渾然天成的自尊。 我們想要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讓自己先改變思維模式以及看待孩子的方式,並不斷陪伴孩子去實踐成長型思維。
  • 《終身成長》:撥開親情的外衣,建立成長型思維,塑造真實世界
    ②與孩子一起成長如今有很多寶媽,為了讓孩子能夠全身心發展,於是就全職在家陪娃,孩子每天都在成長,父母卻一直用自己固有的思維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孩子做一件小事,沒有做好的時候,就有些父母就會說:「你怎麼這麼笨呢,這點小事你都做不好?」
  • 孩子常說「我不行、我不要」家長要重視: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才優秀
    寶爸寶媽們,你們有觀察過孩子的思維方式嗎?最近有位媽媽問我說: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喜歡說「我不行」、「不要」這樣的話。因為成長型思維難能可貴,比起成功,我們更喜歡孩子在逆境中有勇氣和方法重新站起來,而成長型思維所衍生的積極正向的能力,足以鼓勵孩子對面對挫折,用自我努力去實現逆風翻盤。
  •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做好這四點,非常重要—睿智燈塔教育
    很多父母都會問:我家孩子膽小,不自信,缺乏安全感怎麼辦?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其實會引發很多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內向,膽怯、畏生、敏感、不愛交往等等。如果碰上其他刺激因素,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比如自閉,抑鬱。事實上,一些青春期出現問題的孩子,大部分是由於內心缺乏安全感導致的。
  • 父母想讓孩子成長得更好,就要摒棄「固定思維」,巧用成長型思維
    文丨飯飯媽孩子出生之後,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到底應該用怎樣的教育思維、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去教育他們呢?相信對於現在大部分的90後父母來說,自己也沒有帶娃的經歷,常常是在實踐中摸索,有些時候還會聽從老人教育方式。可是不管怎麼說,孩子成長過程之中父母總是逃不掉,將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進行對比。
  • 孩子缺乏耐心怎麼辦?睿智燈塔八種方法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耐心
    最近,睿智燈塔的小編在整理後臺的時候,發現很多家長都在問,孩子缺乏耐心怎麼辦?比如孩子常常因為一點難事就放棄,寫作業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大哭,找不到玩具的時候就開始大吼大叫,看個圖書看不到一頁就去玩其它東西......很多父母因此也很頭疼。
  • 自卑-孩子在父母面前永恆的姿態
    動機是:無論我們多麼成熟,我們的內在小孩永遠在試圖獲得父母的青睞和超越父母,父母是內在小孩眼中全能的「神」(兒童沒有父母就活不下去,於是將父母原始理想化),只有這樣,我們原始弱小的自我方能變得安分平靜。隱喻是:我們不可能從心理上超越父母,在父母面前我們永遠都會感到自卑,哪怕你功成名就,哪怕你富可敵國。
  • 成長型思維,是孩子的終生財富
    現在很多父母都像彎兒一樣盯著成績看,只要孩子成績能好,做什麼都願意。成績是家長的風向標;也是孩子的緊箍咒。可是父母向孩子灌輸事事都要看成績,這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在人生道理上,父母的思維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家長,孩子才能越學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