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讓孩子成長得更好,就要摒棄「固定思維」,巧用成長型思維

2020-10-25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飯飯媽

孩子出生之後,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到底應該用怎樣的教育思維、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去教育他們呢?

相信對於現在大部分的90後父母來說,自己也沒有帶娃的經歷,常常是在實踐中摸索,有些時候還會聽從老人教育方式。

可是不管怎麼說,孩子成長過程之中父母總是逃不掉,將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進行對比。

加上現在壓力越來越大,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優秀的存在,自然而然會通過一種對比的態度,去看待孩子身上所存在的特徵。

閨蜜家的孩子今年四歲多了,每次和她聊天,總能說到自家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及才藝表演等。

當然,聊到這些話題並不是為了誇自己孩子,都是向我吐槽,表示自己花了那麼多錢,孩子還是沒有任何的成就,顯得沒出息沒作用。

相比於周圍其他孩子,她認為自家孩子非常愚蠢,樣樣都不行,吃喝第一名,可是在我看來,她家孩子做事非常認真、細心,還是有培養的潛力。

當父母在和孩子相處之時,不懂得如何去辯證的看待孩子身上的特徵,可能對孩子僅僅只是一種比較負能量的評價。

長時間如此,就容易影響到孩子的發展,一些教育專家對於父母的這種想法行為狀況,也進行相應的研究,他們認為父母的大部分行為都是由他們的思維導致的。

而在這之中「固定思維」是罪魁禍首,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父母所存在的固定型思維對於孩子的影響,從而找出方法促使孩子不斷進步。

什麼是「固定型思維」?

所謂固定型思維,我們可以從「固定性」三個字來細細品味。它所指的意思就是在思維循環過程之中,人們總是以一種較為正常化、普遍化、大眾化的態度去思考所面對的問題,甚至認為這是正確的。

只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或者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卻又出現很多的問題。因為父母已經從一個自然人變成社會人,足足生活幾十餘年,他們的社會經驗慢慢的將藝術同化。

在評價問題之時,也只思考了自己內心的想法,而忽視了孩子的感觸,那麼到底哪些行為暗示父母存在固定型思維呢?

1)總以周圍人標準來評判自家孩子

你看麗麗這次考試又是全班第一,可是你呢?已經多少次了,每次數學語文都考不好,也不知道你啥時候能像麗麗那樣省心,我真的快要被你氣瘋了。

就像上面所說的一些話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現階段應該出現的狀況。

可因為對於孩子本身的了解並不清晰,常常就只是去和周圍孩子做比較,我們也應該明白自家孩子身上其實也存在一定的優勢,如果總用別人的長處來諷刺自家孩子的缺點,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2)總要求孩子像別人家孩子一樣

你都這麼大了,能不能懂事一點?梅梅每天回來都會幫媽媽做家務,可是你呢?回家之後就知道在這裡畫畫,看你也沒有畫出個什麼名堂,一天就不知道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讓我開心一下嗎?

在大部分家長的心目當中,總是認為學習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只要孩子學習好,什麼過錯都能夠忍受。

但是只要孩子學習差,那就說明孩子什麼用處都沒有,長大之後,還能成為一個沒出息的孩子。

在這種固定型思維之下,父母總是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專注於學習,可實際上學習並適合每個孩子。

他們如果有自己的興趣點父母進行相應培育,可能效果更好。比如:一部分孩子喜歡唱歌跳舞,父母如果陪孩子孩子這方面的興趣,那麼所呈現的效果也會更明顯。

父母的「固定型思維」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當父母常常處於固定型思維之下,不懂得變通時候,直接會影響到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模式,同時還會引起自家孩子對父母內心不滿、仇恨等情緒。

除此之外,父母的固定型思維不可能因為孩子的拒絕而消失,只得等待父母隨意發現。

如果父母不懂得分析自我、剖析自我,那麼孩子就會長期處於這種固定思維影響之下出現這些問題。

①孩子以固定模式自我剖析,不自信

如果父母都是以一種固定模式去思考問題,就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也以同樣的方式思考問題。

要知道,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有些時候父母的逼迫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壓力,一種必須要實現的目標。

可是並不是一任何父母都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夠為他們選擇恰如其分的方向。當孩子以固定模式自我剖析之時,他們常常會顯得不自信,甚至陷入糾結情緒之中。

②孩子思維固化,不懂得靈活變通

現在網絡上有比較流行的詞語「直男直女」,其實他所說的的意思主要是指在雙方聊天時,有一部分人完全不懂得對方在說什麼,從中展現出來沒情商的狀。

當然,從孩子思維固化的角度來看,他們所展現出來的狀態,可能和我們所理解的直男直女差不多。

因為僅僅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懂得通過共情的方式去看看別人的內心,又不懂得靈活變通。

那麼孩子在之後和其他人相處之時,這種低情商的狀態就很難獲得別人的欣賞和肯定。

③孩子判斷影響因素多,不敢嘗試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被固定型思維局限,那麼他們在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直接會選擇嘗試。

一般都展現出來較為勇敢的狀態,往前拼往前衝。可是在固定型思維情緒引導之下,孩子可能會去考慮自己的結果。

比如在爸爸媽媽的想法之中,自家孩子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孩子之後可能就不太願意去參加一些比較挑戰性的測試,或者類似於比賽之類的考試環境,因為這種可變性因素過多,孩子擔心自己失敗。

父母想要孩子不斷成長就要去除固定思維,巧用成長型思維

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固定型思維所引起的負面影響,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呢?育兒專家建議:巧用成長型思維不斷地開發孩子的智力,讓他們變得更優秀。

  • 樹立正確價值觀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

當我們以一種固定型思維引導孩子之時,常常只考慮到了事情的某一部分,卻沒有從全局的角度去了解。

實際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以及缺點,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如果父母全都以追求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為目標,那麼到底誰會墊後呢?

雖然我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後一名,但是也不應該以這樣的態度去要求孩子為自己臉上添光。看清楚孩子身上所存在的優勢,極力的培養,讓它發展成為孩子的優點才最關鍵。

  • 懂得「試誤說」,讓孩子在失敗中成長

很多時候父母出現固定型思維,主要原因還在於不能接受孩子失敗,但是大家都聽過「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為什麼不願意去容忍孩子的錯誤呢?

「試誤說」也是一些心理學專家研究出來的,他們認為嘗試錯誤才能在之後,做事情的時候更加順暢。

所以,父母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也應該認識到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缺點,是他們成長的墊腳石,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失敗之中不斷的進步,不用一味的追求頂尖,一天一個樣,一天一進步。

  • 多元發展,促使思維開拓,不固化

孩子就是應該多學一點才藝。

孩子就是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現在是上學的年紀,不要一天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

很多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說一些讓孩子難以忍受的話,甚至之後孩子都不願意和父母進行交流,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在於,父母所說的大部分話都主要傾向於一點,讓孩子在比較之中成為優勝者。

可實際上孩子出生之後,他們所接觸的大部分東西都是新奇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之中,也可以接受更多吸引他們注意力的事物。

所以為什麼要以固定型思維去看待孩子的發展呢?多元多角度多思維促使孩子思維開拓,同時讓自己能夠正確的分析自己孩子的特徵。

孩子不斷的成長都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想要讓孩子逐步的成長,我們也要改變自己的思維特徵。

從固定型思維到成長性思維是父母的進步,也是孩子改變的關鍵。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第一,但是任何事情都總是帶有一點點不確定性。

與其要求孩子成為最頂尖的存在,還不如多元角度出發,促使孩子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如若我們用一種固定思維要求孩子,當孩子出現失敗之時,他們脆弱的心理可能也會無法承受,甚至影響一輩子。

「一丹獎」獲得者,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也曾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想要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父母必須改正自己的固定型思維,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夠做到。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終身成長》:好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德偉克博士通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了人有兩種思維模式: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並且向人們闡述了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從而使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終身成長》書中表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家長為孩子設立目標,並對他們抱有期待和理想。他們只有實現了父母的期待,才會去愛和尊重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給孩子一個奮鬥目標的同時,同樣給了孩子成長的空間,給他們空間長成擁有完整人格的人,用他們喜歡的方式為社會作出貢獻。
  • 李玫瑾教授:如何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些常見的幼兒行為,來解讀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1.行為差異:固定思維的孩子喜歡框架,過既定的,有把握的生活;而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喜歡探索,更願意去接納和挑戰困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成為不了別人家的孩子,並不是沒天分或太笨,而是心態差異在作祟。固定思維會用成功定義能力,一旦失敗,會認為沮喪難過,認為自己能力不行,而非努力不夠。而成長型思維則會直面失敗,並且會重新調整方法,吸取教訓繼續努力,用過程去提升自我的能力。
  • 重視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面對挑戰和困難,孩子能夠更好成長
    孩子成長型思維,都是家長這樣培養出來的很多時候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有所作為,但卻苦於不知道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成長型思維,孩子如果能夠從小具備這些,將來長大了就能夠更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那麼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到讓其成長的方式和經驗,那麼就可以說這個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
  • 《終身成長》:比說教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做成長型思維模式父母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只追求孩子是否成功、在乎孩子的成績好壞,導致孩子害怕挑戰,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容易停滯不前只享受當前取得的成果。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從而使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終身成長》書中表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家長為孩子設立目標,並對他們抱有期待和理想。
  • 《終身成長》:比說教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做成長型思維模式父母
    很多人花了比你更多的時間,比你更刻苦,如果你想要下次取得好成績,那麼就要全心全意的付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更注重過程和成長,積極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學習和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獲得成長、領會學習的快樂。
  • 《終身成長》:好思維終身受用,請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並且提供了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簡單來說,固定型思維模式就是:認為能力和智力是成功的決定因素,並且固定不變;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認為努力和學習可以改變結果,並保持不斷成長。
  • 成功的家庭教育,在於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說起面向未來培養孩子,一定離不開這個思維 —— 成長型思維。有人說,它是「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活法」。成長型思維也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在教育界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道理咱都懂,都知道「成長型思維」很重要。
  • 《終身成長》:想不焦慮,就要學會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接下來我會從三個方面闡述從成長型思維中得到的幾點啟發。與之相反的是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這樣的人最看重的是自己在做事過程中學到的東西,相比超越別人,看到自己的進步才是他們最有成就感的事。
  • 孩子常說「我不行、我不要」家長要重視: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才優秀
    >固定思維的孩子喜歡框架,過既定的,有把握的生活;而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喜歡探索,更願意去接納和挑戰困難。,而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用過程去提升能力。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成為不了別人家的孩子,並不是沒天分或太笨,而是心態差異在作祟。固定思維會用成功定義能力,一旦失敗,會認為沮喪難過,認為自己能力不行,而非努力不夠。而成長型思維則會直面失敗,並且會重新調整方法,吸取教訓繼續努力,用過程去提升自我的能力。
  • 《終身成長》你缺的是成長型思維
    這幾天,讀了一本好書《終身成長》,真是刷新了我的思維模式。在很多關係中為什麼不如意,通過這本書都能找到很好的答案。因為我們一直用固定型思維模式運作,卻很少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成長型的思維模式的孩子,他會努力去學習,即使他考了第1名,他家長也會這樣子讚揚他的孩子:「我看到了,你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充分肯定孩子。問:想像一下,當你沒有按照你父母所說的去做的時候,他們會不高興,這是為什麼呢?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他們擔心我是一個壞孩子。
  • 史丹福大學教授:成長型思維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幾招輕鬆做
    很多媽媽也希望自己孩子能成為這樣成長型的人才,思維的成長比我們身體的成長更難。但是如果他的思維成長足夠優秀,那麼他在今後的生活當中必定是人上人。特點:他的特點就是轉化思維,把自己固定思維轉化成可變動的思維,慢慢一步一步的成長,就像語文當中把被動句改為主動句,通過主動的方式讓思維更活躍。
  • 斯坦福教授發現:努力比天賦更重要,教會孩子成長型思維只需4步
    答案是肯定的,那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呢?家長需要做到四步。第一步:從父母自身的改變開始。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問題基本都是家長的問題。所以,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前提是從培養父母自己的成長思維開始。如何確定父母自己是什麼類型的思維,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就是面對孩子成績的時候,兩種父母的差別很明顯。固定思維的父母:面對孩子成績考得好的時候,表揚孩子聰明,獎勵玩具、獎勵吃大餐。面對孩子成績考得不好的時候,就會指責起來:「你是怎麼考的?你是不是沒有好好學,你怎麼比別人考得這麼差,你真笨。」這種典型的固定思維的家長教育孩子就是只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
  • 斯坦福教授:解密馬斯克的領導力,成長型思維比勤奮更重要
    德韋克提出了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在她看來,一個人擁有成長型思維,將樂於接受挑戰,並積極地去擴展自己的能力。而這也是未來發展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 《終身成長》:父母應該如何用成長型思維模式養育女兒?
    所以父母在教育女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從小在他們心底築起一道道心理防線、身體防線、生命防線,幫助她們學會自我保護,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所謂窮養兒,富養女!在富養女的過程中,父母旨在培養女兒的抗誘惑能力!不要因為男人的一點點溫情,就感動得稀裡譁啦,一塌糊塗!
  • 勸家長早點讀這本《終生成長》:成長型思維育兒,孩子才心存陽光
    這本書中講述到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而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也是會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若是有正確的思維方式的話,就能夠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能夠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用成長思維去教育孩子,要用成長型思維的育兒觀念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的孩子才能夠形成成長型的思維,而成長型的思維對於孩子的發展是很重要的,能夠讓孩子心存陽光心存希望能夠讓孩子自信不會容易就產生消極的心理。心存陽光的孩子才能夠有更好的發展,才能夠去積極地面對自己的生活以及人生,不管怎麼樣讓孩子心存陽光,這是對於孩子極為重要的。
  • 孩子自卑該怎麼辦?《全能囧爸》:睿智的父母都有成長型思維
    電影一方面體現了父親「老有所為」的精神,但更多傳達的是父母的「成長型思維」,家長們可以參考這家父親的育兒方式,學習這種「成長型思維」。 這部劇中的兒子:平娃,就是典型的自卑孩子,他有先天的聽力缺陷,自己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殘疾人」,性格非常敏感,劇中的他面對父親的鼓勵,表現得更像一個「叛逆期」的孩子。
  • 《終身成長》: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培養TA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如果父母真的想贈給孩子一份禮物,那麼培養TA的成長型思維模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教會TA熱愛挑戰,直面挫折和困難,能從失敗中汲取教訓、調整策略;教會TA相信努力的力量而不是靠不住的聰明和天賦,享受努力的過程並不斷學習,拓展技能和知識儲備,直到最終達成目標。
  • 《終身成長》day11-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孩子,其實他可以很優秀
    瑪瓦·柯林斯在芝加哥教的學生是一些受到他人評判並被放棄的孩子,有一個的孩子4年內換了13所學校,還有一個孩子用鉛筆戳傷其他人,另一個8歲的男孩用刀片割壞同學們的大衣,帽子,手套和圍巾,還有一個孩子句句不離自殺……這些孩子們在學校裡沒有學到什麼知識,大家都認為這是這些孩子自己的錯,但是柯林斯並不這麼認為。
  •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 這12種語境表揚孩子,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讚揚孩子的天賦,而不是讚揚他的努力、策略和選擇,就是在緩慢扼殺了他成長型思維。 因為成長思維與固定思維的最大區別在於,人們在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中認為他們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而不是變化的。成長思維模式的人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提高他們的能力。
  • 《終身成長》:你的鼓勵方式對嗎?小心孩子成為「稱讚」的奴隸
    總而言之,如果鼓勵方式的不恰當,會讓孩子陷入「稱讚」的奴隸,執著於別人的稱讚,養成一種固定的思維,學不會用成長的思維看待問題。02、「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是《終身成長》介紹到的兩種思維模式。該書出版10年,在這數十年來,這書中觀點吸引了無數人。2018年,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更是特意為一本再版新書寫了推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