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每位家長都會遇到,這篇文章教你...

2021-01-10 騰訊網

一位媽媽抱怨——

兒子原本很聽話,但讀初二以後,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父母跟他說什麼,他都要頂撞,有時乾脆不搭理。

這次期中考試成績有進步,媽媽本想趁這個機會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沒想到孩子的反應讓人無語。

媽:兒子你真棒,這次成績不錯,媽媽為你驕傲!晚上想吃啥,媽媽給你做?

子:吃啥都行。

媽:這段時間成績有進步,說明你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兒子,你是最棒的!

子:啥最棒的,棒不棒我自己最清楚,什麼都是最棒的,煩不煩啊。我先睡一會,困死了。

媽:去吧,一會兒吃飯我叫你。哎,你這回在班上能進前10名了吧?

子:媽,您就別問了。

媽:......

類似的抱怨,聽過很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學生。這可不是巧合,這其實是很普遍的「初二現象」!

一、什麼是「初二現象」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變」時期,其中初二學生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還有人認為初二年級是整個中學時期「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餘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每個家長都會碰到「初二現象」。

二、「初二現象」的焦點問題

1、早戀

「不許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須說一遍喜歡我。」宋女士幫兒子整理書桌,發現一張語言曖昧的紙條,一看便知是女生寫的,而有如此語言,說明兒子與這個女孩的關係已經非同尋常。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訓一頓兒子,晚上便親自接兒子放學,誰知在學校門口,卻看到好幾對男生女生手拉手親密地往前走。

某中學教育處主任介紹,早戀現象主要集中於初二年級,同學之間肆無忌憚地開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現過分親密。

2、上網

初中階段,初二學生上網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幾乎一有空閒時間就泡在網吧裡打遊戲,餓了就在網吧幹吃方便麵,有的甚至逃課上網。

這些學生往往很難管教,有時即使老師在網吧裡把他們帶回學校,對其進行教育或者懲罰,也往往收效甚微,沒過幾天,又重回網吧。有老師在與學生談心時發現,一部分學生也知道沉迷網吧對自己的危害,甚至下決心離開網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禦不住網吧的誘惑。

3、學習成績下降

在學習上,初二是一個分水嶺。有一部分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將心思用在學習之外,成績迅速下降,對學習失去興趣,自暴自棄,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的同學到了初三往往很難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難以避免。

4、逆反心理嚴重

初二學生的另一特點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學對老師、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而是反駁、頂撞,甚至嘲笑師長。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一定要和師長對著幹。

三、為什麼會有「初二現象」

1、生理因素

初二學生的年齡基本上在14歲左右,已經進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身體都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

青春期的學生對異性有著羞澀的好奇。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性行為,這些問題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但由於家長和社會對性知識教育採取閉鎖甚至恥於談論的態度,致使同學們產生青春期煩惱。

2、學習壓力

初二階段雖然沒有升學的壓力,但是與初一的知識相比,初二的知識內容要深得多、難得多。同學們在學習方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有的學生因此產生了畏難情緒,感覺學習吃力,上課聽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學習興趣。這也是初二學生學習方面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

雖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學生從他們的學長那裡已經「聽說、領教」了中考的嚴酷,升學壓力和就業壓力成為他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加上很多家長對學業的過分重視,往往造成許多青少年忽視其他社會活動,甚至因為學習而犧牲自己的興趣。當他們的生活裡只有學習一個內容,自然會感到煩悶、枯燥,就特別嚮往和迷戀外面的世界,甚至和一些社會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或是沉溺於網吧、歌舞廳等娛樂場所。

3、心理因素

初二學生心理開始發生較大變化。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天真單純,一般都能聽老師和家長的話,乖巧,守規矩。升入初中後,起初對新的校園和學習生活有陌生感,自覺遵守紀律。而升入初二後,心理就開始發生較大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身體已經發育成熟,心理也已經成熟,自認為什麼都懂,於是渴望獨立的空間,不習慣老師和家長對他們的約束和管教,對家長特別逆反。

初二學生的另一心理特點是表面什麼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於是有的學生出現了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於心理發展與生理發展的不平衡,就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和逃避、說謊、破壞、暴力等不良行為。

四、怎麼判斷「初二現象」

怎麼判斷"初二現象"的發生呢?請爸媽先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1、你和孩子關係疏遠了嗎?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與小學相比,家長感覺親子關係「變化不大」的比例在初二階段明顯下降。18.50%的家長感到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初一12.52%,初二18.50%,初三17.36%),6.33%的家長感到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初一5.32%,初二6.33%,初三6.19%)。

升入初二後,有的學生開始反駁、頂撞師長;有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對抗情緒,甚至有鬧事等行為,自然影響到青春期的親子關係。

2、你的孩子還願意和你談心嗎?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漸漸將同學、朋友作為傾訴心事的首選對象。有初二學生說:「和父母聊一些話題,比如明星、電視劇,家長不僅不了解,還會批評我不務正業。如果不方便說出口的,就自己寫完鎖進日記本裡。」

據調查:初中生向父親或母親傾訴心事的比例均在15.50%以下,與朋友、同學交流心事的比例在48.07%以上。其中初二尤為顯著。

3、你更關注孩子的心理,還是學習?

很多初二學生將學習問題歸因於客觀性因素,如學習難度加大。但家長多傾向歸因於子女的主觀性因素。二者對學習問題的歸因明顯不同。

這種對學習問題的認知不一,自然容易引發諸多親子矛盾。

4、你的孩子經常頂撞你嗎?

伴隨著初二學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他們的心理也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他們敢於質疑家長的權威,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對簡單、粗暴的說教方式不盲從,甚至拒絕接受。同時,學生的個性也處在一個「暴風驟雨」式的發展時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成人感增強,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渴望獲得和成人一樣的標準和評價。

調查發現:當面對父母的壓力時,初二學生選擇「向父母反抗」的比例最高。當親子之間對某件事情持有不同觀點時,47.22%的初二學生選擇「努力爭辯,說服父母」;而當子女不贊同家長的想法時,半數以上家長會「和孩子一起探討」,30%左右的家長會「想各種辦法說服他」。

五、「初二現象」家長要怎麼做

和孩子交心,和老師交流,和學校配合——這三點是關鍵!

1、做有品位的家長

視人視其友,要求孩子儘量與品行和學習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交朋友,多向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學習。

2、做善於溝通的家長

默契配合,無事不成。常和班主任或授課老師就孩子的教育進行交流溝通。教育孩子學會自主解決問題,敢於向學校老師、領導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總是把矛盾、問題交給家長。

3、做積極、不消極的家長

相信孩子的未來是光明的。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進步點,多表揚,多鼓勵,多督促。不說打擊孩子積極性的話,不糾纏孩子犯過的錯。

4、做懂一點辯證法的家長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搞好學習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5、做細心、不馬虎的家長

看重結果,更注重過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提醒孩子多接觸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學習時間。

6、做有認識高度的家長

承認差距,不求同一。文化課的差距不等於能力的差距,不等於綜合素質的差距,更不等於未來事業的差距。不苛求孩子,關鍵看孩子是否盡了力。看孩子的成績,更要看孩子的綜合素質,看孩子的品行與修養。不扼殺孩子的靈性,不忽視孩子的個性,不泯滅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點一點的提高。

7、做有見識、有修養的家長

當面教孩子,背後論短長。孩子犯了錯,決不護短;當面要批評孩子,背後和老師商議、探討,可論理,也可提意見。不委屈孩子,不錯怪老師。要善於把壞事變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達到最後促使孩子不僅改正了錯誤,而且還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8、做能與孩子交朋友的家長

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或競賽,明白「社會上最需要的是勇氣,最能體現水平的是能力」這個道理。學會找機會鄭重其事的和孩子談有關學校的事,有關孩子成長的事,有關孩子品行表現和學習表現的事。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家長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給予有的放矢的關心。切不可通過偷看日記等方式了解孩子。想了解孩子,一個不錯的辦法是了解孩子喜歡的音樂、書籍、電影等。

人一生可以不做壞事,但絕不可能不做錯事。初二是孩子最容易「惹事」、「犯錯」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發展順利,固然幸運;產生了一點麻煩,一些困惑,也不必緊張。我們應該認識到,犯錯是孩子的權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備代價。

希望家長要有這個思想準備,有這個信心和耐力,有這個認識高度,有教育孩子健康發展的能力,讓初二年級這個「事故多發階段」平穩度過。

|箴言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相關焦點

  • 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每位家長都會遇到,這篇文章教你如何應對!
    媽:去吧,一會兒我叫你。哎,你這回在班上能進前10名了吧?兒子:媽 ——您就別問了。媽:……………類似的抱怨,小編聽過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學生。這可不是巧合哦,這其實是很普遍的「初二現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餘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會碰到「初二現象」。在教育圈裡,確實有種說法,叫「初二現象」。這次學生的心裡話也驗證了這種說法,所以初二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們都要特別關心。
  • 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每位家長都會遇到,此文教你如何應對
    媽:去吧,一會兒我叫你。哎,你這回在班上能進前10名了吧?子:媽 ——您就別問了。媽: ……………類似的抱怨,小編聽過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學生。這可不是巧合哦,這其實是很普遍的&34;!!還有人認為初二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餘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會碰到「初二現象」。在教育圈裡,確實有種說法,叫『初二現象』。
  • 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每位家長都會遇到,8點秘訣教你如何應對
    媽:這一段成績有進步,說明你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兒子,你是最棒的!子:啥最棒的,棒不棒我自己最清楚,什麼都是最棒的,煩不煩啊。我先睡一會,困死了。媽:去吧,一會兒我叫你。哎,你這回在班上能進前10名了吧?子:媽 ——您就別問了。
  • 每位家長都會遇到的「初二現象」!教你如何應對
    媽: 這一段成績有進步,說明你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兒子,你是最棒的!子:啥最棒的,棒不棒我自己最清楚,什麼都是最棒的,煩不煩啊。我先睡一會,困死了。媽: 去吧,一會兒我叫你。哎,你這回在班上能進前10名了吧?子: 媽 ——您就別問了。
  • 「初二現象」,每位學生都會遇到,為了中考目標,家長要審慎面對
    「初二現象」,每位學生都會遇到,為了中考目標,家長要審慎面對初二進一步可以衝向學霸,退一步可以掉成學渣。孩子就讀初二時,莫名其妙進入一個「瓶頸期」:狀態萎靡、彷徨不前、厭學、情緒暴躁等,甚至出現更多叛逆的言行,讓家長頭痛不已。讀初二以後,有些學生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父母無論說什麼話,都要頂撞回來,有時乾脆不搭理。
  • 「初二現象」很可怕,每個孩子都會遇到,不要讓它成為一生的遺憾
    初二,是學生在初中學習過程中的一大坎。進一步可以衝向學霸,退一步可以掉成學渣。所以家長們和同學們都該好好看看這篇文章了。聽一位媽媽抱怨:兒子原本很聽話,但讀初二以後,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父母跟他說什麼話,他都要頂撞回來,有時乾脆不搭理。
  • 遇到「初二現象」,家長怎麼辦?做好這幾點,孩子成績不下滑
    多種因素的影響之下,在初二這一年,一些學生的成績,迎來下滑的現象。迎來新的一學期,當孩子面臨「初二現象」,陷入困惑之中,每一位家長,都會為之著急的同時,也會想方設法,幫助孩子走出困境,正視自己的學業。那麼,當孩子遇到「初二現象」,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開學第一個月警惕「初二現象」,每個家長都會遇到
    哎,你這回在班上能進前10名了吧?兒子:媽 ——您就別問了。媽:……………類似的抱怨,豆姐聽過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學生。這可不是巧合哦,這其實是很普遍的&34;!!!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餘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會碰到「初二現象」。在教育圈裡,確實有種說法,叫「初二現象」。這次學生的心裡話也驗證了這種說法,所以初二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們都要特別關心。
  • 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是學霸還是學渣,關鍵看父母怎麼做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2萬名學生和家長,做過一項調查,在孩子進入14歲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初二學生。這個時期,因為父母和老師的應對出現錯誤,很多孩子出現巨大變化,這樣的變化被教育界稱為「初二現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抱怨,孩子上初中以後,也不是初二的時候,開始變得不聽話,逆反心理極其嚴重。
  • 頭疼的「初二現象」!青春期叛逆,親子矛盾多發,家長應該怎麼做
    「就是從初二開始,與兒子說話感覺越來越難了,他總是嫌我嘮叨,有時間就願意盯著手機或者和同學聊天,不願意和我們說自己的事情。」那麼,在教育界人士眼中,「初二現象」是否明顯存在?這背後反應出來的又有哪些問題?
  • 危險的「初二現象」,父母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越早看越好
    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是初三這一年!但其實真正決定中考成敗的,卻很大程度上不是在初三,而是在初二。家長群有一句話很有道理「 初一差別不大,初二天上地下。」媽:……類似的抱怨,柳媽聽過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學生。這可不是巧合哦,這其實是很普遍的&34;!初二現象讓很多家長聞風喪膽,也是每個家長必須關注和面對的,究竟什麼是初二現象,應該怎麼做呢?
  • 可怕的「初二現象」差點毀掉我的兒子!一位媽媽的自述
    初二,是學生在初中學習過程中的一大坎。進一步可以衝向學霸,退一步可以掉成學渣。所以家長們和同學們都該好好看看這篇文章了。聽一位媽媽抱怨:兒子原本很聽話,但讀初二以後,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父母跟他說什麼話,他都要頂撞回來,有時乾脆不搭理。
  • 開學第一個月,各位家長請警惕「初二現象」
    媽:去吧,一會兒我叫你。哎,你這回在班上能進前10名了吧?兒子:媽 ——您就別問了。媽:……………類似的抱怨,中考君聽過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學生。這可不是巧合哦,這其實是很普遍的「初二現象」!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會碰到「初二現象」。在教育圈裡,確實有種說法,叫「初二現象」。這次學生的心裡話也驗證了這種說法,所以初二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們都要特別關心。
  • 「初二現象」令家長苦惱 專家:要用平等思維溝通
    「初二現象」令家長苦惱 專家:要用平等思維溝通 原標題:   「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這句話在中學階段流傳甚廣。不少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初二之後真的好像變了一個人。
  • 「14歲現象」男孩女孩都會遇到!家長一定要重視
    一些孩子對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開始反駁、頂撞,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情,他們越是要做,和家長「對著幹」。 :「14歲」是一個危險期 我多年的初中教學經驗和班主任經驗告訴我,14歲左右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危險期」,這個年齡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 初中家長的鬱悶:「初二現象」,讓我如此黯然神傷!
    期中考試剛過,許多初中生的家長尤其是女生家長抱團長嘆:我家孩子小學成績都是相當好的,初一時候也還是不錯,怎麼到了初二,第一次大考下滑這麼厲害?
  • 初中生家長注意:危險的「初二現象」,處理不好耽誤孩子一生!
    這些現象並不是巧合,而是很普遍的「初二現象」! 01 初二現象是什麼? 很多初二學生將學習問題歸因於學習內容變難等客觀因素,但家長多傾向歸因於子女的個人努力等主觀因素,對學習問題的分歧引發諸多親子矛盾。 4、孩子經常頂撞父母。調查顯示:當面對父母的壓力時,初二學生選擇「向父母反抗」的比例最高。 04 為什麼會有「初二現象」?
  • 讓家長抓狂的孩子叛逆期,資深班主任教你五招法寶
    孩子叛逆,家長煩心,有時甚至有把家長逼瘋的節奏。對於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我們該怎麼做呢?法寶一:家長要善於和老師溝通。默契配合,無事不成。常和班主任或授課老師就孩子的教育進行電話或信息交流,互相溝通,共同設計。
  • 這份評語撰寫大全值得每位班主任收藏!
    對於剛進入教育行業的老師來說,首先需要面臨的工作任務可能就是班主任了,因為要想快速融入這個行業,班主任這個崗位是最能鍛鍊新手老師的;對於即將到來的月考,每位班主任都需要在考試結束後對每位學生的考試成績做一次簡單的評價,那麼考試的評語如何寫?
  • 新學期,這些班主任常用表格,值得每位班主任收藏
    ,比如新生入學檔案表格、班委會登記、主題班會如何開展等等表格如何製作,都需要班主任們去製作,今天給大家匯總一份新學期超全的班主任常用表格,以備不時之需!了解孩子父母情況並確認聯繫方式便於今後溝通和聯繫,深入了解每位孩子;三、畢業學校信息。了解孩子的特長、獲得榮譽、工作學習能力等,全方面了解孩子,班主任聯繫方式(一些孩子有些事情並不會告訴父母,雖然很少但作為班主任也應該了解他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四、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