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招損,謙受益!(值得一讀)

2021-01-09 靜穆如清風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當我們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接近偉大的時候。」

的確如此,謙虛是做人的基本條件,也是一種優秀的精神品質。「水滿則益」一個容器裝滿了水,稍微一晃動,水便溢出來了。一個人心裡若是總裝著過去自己的「豐功偉績」,便再也容納不了新知識、新經驗。長此以往,事業會止步不前,也必將在社會發展的潮流中故步自封,最終被社會所淘汰。

做學問要真謙虛,假虛偽,做人亦是如此。季羨林說,一個學者,無論年輕或者年老,如果覺得自己的學問夠大,沒必要在學習了,他就不會進步;如果保持謙虛的心態繼續學習,不僅表現他本身高尚的情操,而且還會收到很多人的尊敬。而說道季羨林本身時,季羨林說他從沒有自滿過,別人對他的讚譽,他非常感激,但常常覺得受之有愧。

滿招損

荀瑤,史稱智襄子,春秋末期晉國的執政大臣。但是晉國的局勢宛如一個巨大的沙盤,在平息中行氏和範氏兩家叛亂的戰鬥後,晉國還存留四大勢力,分別是韓氏、魏氏、趙氏和智氏,其中智氏家族勢力最大。雖說智氏家族的荀瑤頗有才幹,武藝高強,但是他為人太過招搖,目中無人,自認為沒人敢違抗他,在一次和韓康子的交易中竟輕而易舉地拿下了一座城池。

荀瑤嘗到一點甜頭就得寸進尺,連續向魏桓子和趙襄子做不公平的交易,但不料趙襄子拒絕了。但趙襄子這一決定激怒了荀瑤,事後便拉攏韓康子和魏桓子一起伐趙,韓魏二王迫於壓力不得不和荀瑤一起出兵。

很快趙襄子被困在晉陽城,他發揮自己的才幹,因地制宜,引水灌城,並說道:「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國也,乃今智之。」然而不料這句無意的話卻成了改變他命運的開始。

魏桓子和韓康子聞之面無喜色,在不久後的一個晚上,他們與趙襄子又走到一起,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趙襄子被殺,下一個輪到的一定是他們自己。三人一起規劃戰局,最終絆倒了處於優勢的荀瑤,最終身死滅族。

自滿者敗,自滿的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認為自己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人都要對他敬讓三分,殊不知這樣的舉措會遭到很多人不滿,最終會群起而攻之,自掘死路。

謙受益

有位哲人說過:「謙遜是通往成功之門的鑰匙,要學會看清自己。」

當整個歐洲都在讚美牛頓的偉大貢獻時,他謙卑的說:「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與糧食科學的偉大貢獻上,還在於他表裡如一的謙遜態度。雖為中科院的院士,但他毫不掩飾地說:「我始終是農民的兒子,沒什麼了不起。」在此次疫情中袁隆平向疫情區捐獻大米兩百噸並且捐款十萬元,他這一舉動被眾多網友點讚,說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明星。

錢學森把考試試卷從100分改為96分的故事一直被人所讚揚。錢學森在一次水力學考試中答對了所有的題目,老師很高興給她批了100分,但後來他卻發現自己答題時把一個符號寫錯了,因此就去找到老師申請改分,最終成績被評為96分。也正是錢學森這種謙虛的學習態度使他在科學領域有了偉大的成就。

因此,一個人不管有多麼豐厚的知識,取得了多大的成績,都要謙虛謹慎,不要自視過高。應該心胸寬廣,博採眾長,增強自己的本領,爭取取得更大的業績。如能這樣,不僅利人利己,而且對社會,甚至對國家都有益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一方面的優勢只不過限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放在一個大環境中也許就會失去這種優勢,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優勢,同時認識到不足,無論對誰都保持謙虛的態度,學習他人的優點,不斷進步。時時刻刻牢記「滿招損,謙受益」這句人生的哲理。

-END-

嗨!我是海是背對著的天,希望您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滿招損,謙受益」,今日小滿!
    「滿招損,謙受益」,今日小滿!我們將迎來夏天的第二個節氣小滿小滿過後就是仲夏的道路二十四節氣中其中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但有小滿卻獨缺大滿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滿招損
  • 【每日一習話】滿招損,謙受益
    【每日一習話】滿招損,謙受益 2019-05-20 07:14:00來源:央廣網
  • 「謙受益,滿招損」這句話的出處是哪裡?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出自儒家經典「四書五經」裡的五經之「書經」,即《尚書》。在《尚書·大禹謨》裡有兩句話,是教人修身養性的,原文是: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周易這個歷經三聖而出的智慧之書,無一例外,對謙的評價超過了一切。對天地不敢不敬畏。因為天太高了,地太遠了,個人顯得太渺小了。
  • 曾國藩:謙受益,滿招損,戒惰以正恆心,戒傲以求進步
    星岡公語重心長地對曾國藩說:「你的官是做不盡的,你的才是好的,但千萬不要驕傲,滿招損,謙受益,你如果不驕傲,更好全了!」曾國藩聽了訓示,始終牢記在心,並以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他在多封家書中都提到過此事,總感覺祖父的遺訓離自己不遠,至今還像在耳提面命。
  • 滿招損 謙受益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所謂「天道」,指的實際上是天地之間,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那麼這些規律是什麼呢?月滿則虧,月虧則滿,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古人由此悟出:過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補益,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規律。所以智者都教導人要謙卑退讓、舍財不貪。老子把這一個規律運用得淋漓盡致。
  • 謙受益 滿招損
    「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等等等,無論是從修養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功利的目的考慮,世世代代的人們,奉謙虛為日常行動的圭臬,舉謙虛為評價某人能否有所作為的尺度,並由此演繹出許多悲悲歡歡的故事來。  幾千年來,傳統的中國人留下的諸多謙虛的事跡令我們感動。
  • 《尚書》八句金言:滿招損,謙受益
    1「滿招損,謙受益。」
  • 中國俗語老話兒「滿招損,謙受益」,受益一生的名言,教你為人處世
    包括現代人的為人處世大多也是通過祖輩們的教導得來的,下面就來說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句俗語的解讀,希望能夠教會你們如何在做事的時候權衡利弊。古代的學子一生的夙願就是成為朝堂之臣,為國效力,成為對社會做貢獻的大人物,因此學子們都善學。
  • 「了凡四訓」之謙德,滿招損,謙受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可見上天的規律是虧損盈餘的而利益不足的,大地的規律是轉變高聳的流向低洼的,鬼神的法則是禍害驕傲的而降福謙卑的,人類的特點是討厭驕傲的而歡喜謙虛的,所以為人謙虛,才能受到益處;為人狂妄自滿,就會遭到損害。在《大禹謨》中曰:「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可見,天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
  • 滿招損,謙受益!
    因為安很快會變成不安,這點很重要,不是說一安下來就永遠安,沒有那種事情的。設備一定會舊,材料會毀損,房屋會折舊,你怎麼可能安呢?所以他經常是從安變不安,然後又使他安,他又變不安,所以不斷地要持經達變,要調整。
  • 滿招損,謙受益
  • 讀經典,品味人生——《弟子規》
    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
  • 學習易學命理有兩本書必須讀!
    您必須讀兩本書才能學習易學命理!首先,國學以先秦經典和哲學家為基礎,涵蓋了許多文化領域。學術體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研究涵蓋了廣泛的領域,包括哲學,、歷史,宗教,文學,禮節,教科書,倫理學和中醫,農學,外科手術,地理學,政治,經濟學,書法,繪畫,音樂,建築和許多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