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受益,滿招損」這句話的出處是哪裡?

2021-01-09 樂觀的諸心非心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出自儒家經典「四書五經」裡的五經之「書經」,即《尚書》。在《尚書·大禹謨》裡有兩句話,是教人修身養性的,原文是: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不唯儒家,佛道、聖經以及古蘭經,都記載著無數謙虛使人進步的千古絕唱,其中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反過來想,如果這樣做沒有道理、沒有益處,就不會有那麼多聖人偉人去歌頌這個做法了。

關于謙虛的歷史典故,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還有張良拾履,周公吐哺,程門立雪…非常之多,不再囉嗦。

周易裡的卦象,由乾坎坤兌震離巽艮組成,代表著天水地澤雷火風山八相,疊加在一起就組成了64卦。謙卦是上地下山。每個卦是六個爻,但是只有謙卦的六爻,爻辭全部是吉祥的。周易這個歷經三聖而出的智慧之書,無一例外,對謙的評價超過了一切。

對天地不敢不敬畏。因為天太高了,地太遠了,個人顯得太渺小了。

相關焦點

  • 「滿招損,謙受益」,今日小滿!
    「滿招損,謙受益」,今日小滿!我們將迎來夏天的第二個節氣小滿小滿過後就是仲夏的道路二十四節氣中其中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但有小滿卻獨缺大滿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滿招損
  • 【每日一習話】滿招損,謙受益
    【每日一習話】滿招損,謙受益 2019-05-20 07:14:00來源:央廣網
  • 滿招損 謙受益
    古人特別重視謙虛美德的培養,並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君子的本分。《尚書》中講:「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所謂「天道」,指的實際上是天地之間,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那麼這些規律是什麼呢?月滿則虧,月虧則滿,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古人由此悟出:過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補益,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規律。
  • 曾國藩:謙受益,滿招損,戒惰以正恆心,戒傲以求進步
    星岡公語重心長地對曾國藩說:「你的官是做不盡的,你的才是好的,但千萬不要驕傲,滿招損,謙受益,你如果不驕傲,更好全了!」曾國藩聽了訓示,始終牢記在心,並以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他在多封家書中都提到過此事,總感覺祖父的遺訓離自己不遠,至今還像在耳提面命。
  • 滿招損,謙受益!(值得一讀)
    滿招損荀瑤,史稱智襄子,春秋末期晉國的執政大臣。但是晉國的局勢宛如一個巨大的沙盤,在平息中行氏和範氏兩家叛亂的戰鬥後,晉國還存留四大勢力,分別是韓氏、魏氏、趙氏和智氏,其中智氏家族勢力最大。雖說智氏家族的荀瑤頗有才幹,武藝高強,但是他為人太過招搖,目中無人,自認為沒人敢違抗他,在一次和韓康子的交易中竟輕而易舉地拿下了一座城池。
  • 《尚書》八句金言:滿招損,謙受益
    1「滿招損,謙受益。」
  • 謙受益 滿招損
    「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等等等,無論是從修養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功利的目的考慮,世世代代的人們,奉謙虛為日常行動的圭臬,舉謙虛為評價某人能否有所作為的尺度,並由此演繹出許多悲悲歡歡的故事來。  幾千年來,傳統的中國人留下的諸多謙虛的事跡令我們感動。
  • 中國俗語老話兒「滿招損,謙受益」,受益一生的名言,教你為人處世
    如《智囊全集》這本書籍中就提到過很多俗語,每一句都有深刻的道理。包括現代人的為人處世大多也是通過祖輩們的教導得來的,下面就來說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句俗語的解讀,希望能夠教會你們如何在做事的時候權衡利弊。古代的學子一生的夙願就是成為朝堂之臣,為國效力,成為對社會做貢獻的大人物,因此學子們都善學。
  • 滿招損,謙受益!
    我不曉得各位怎麼想,我這樣到處看,只要是我們中國人,不管你是到海外到哪裡,他心目當中就是忠孝節義的。可是你聽我這樣講,你會知道,我們很多東西都是解釋錯了,想錯了,搞得亂七八糟。從現在開始,這個人他會跟你七搞八搞,你就先從他為什麼這樣子去著手,就知道他是不安所引起的。因為安很快會變成不安,這點很重要,不是說一安下來就永遠安,沒有那種事情的。
  • 「了凡四訓」之謙德,滿招損,謙受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人草木茶禪文化在《了凡四訓》這本書中,了凡先生把一生的經歷與感悟貫徹於書中,其文字優美典雅,而又通俗易懂,深藏宇宙人生的道理,卻是非常的深奧,必須用心體會,才能有得於心。在《大禹謨》中曰:「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可見,天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為人處世,要時刻保持一種謙虛的態度,即使自己的學識淵博,聰明睿智,也要謙虛的學習,決不能驕傲自滿,這樣才能讓自己越來越進步,做人做事才能更加順心順意。
  • 滿招損,謙受益
    就主卦下爻而言,儘管這是一個潛在因素,然而,由於和它相對應客卦的下爻也是陰爻,這潛在因素沒有變為真正的對主方不利的因素。如果主方陰中有陽,靈活地採取恰當的主動措施,就可以利用客方的消極被動,就有可能取得進展,並且由于堅持強硬態度,主方的素質就有可能得到改善,所以卦辭說「君子有終」。
  • 六句話,理順單位裡的所有關係
    第二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 每個人都有值得稱讚的地方。平時,要試著找出他人的長處,懂得鼓舞他人,用讚美代替批評,用言語表示對他們的欣賞。有時簡單的一句讚美,便會豐盈一個人的心靈,激發出他們無比的熱情。當你批評別人時,不妨換個角度,將批評轉化為成長的激勵。
  • 「厚德載物」這句話中具體指哪幾德?其實老祖宗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就是說:君子的品德應該像大地那樣寬厚從而可以承載世間的萬物。而厚德載物,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清華大學更是將這句「厚德載物」當成校訓。那麼,厚德載物具體指的是哪幾德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第一種。便是容人之德。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領悟這4句話,終生受用
    人生在世,記牢這4句人生經驗,時時自警自勵,一生受益。一、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重自愛便自取其辱。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一定要符合規範。如果不按規範行事,很容易自討沒趣。如果你隨地吐痰,如果你亂闖紅燈,遭曝光怨不得別人。如果你是教師,不能為人師表,學生怎會看得起你?
  • 人到中年,仍心有不甘,道德經3句話讓你豁然開朗
    人到中年,仍心有不甘,道德經3句話讓你豁然開朗。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老子《道德經》大意:老子認為世間福與禍都是共同存在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即是這個道理。人到中年,再多的不甘心也可以化為以下3句話:1、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大意:有力量的人並非強者,老子認為戰勝別人只代表你是有力量的,但未必是強者,真正的強者是戰勝自己的人。人弱你強,你的強只是「不弱」而已,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建立在別人身上,那樣的你太被動,跟隨著他人腳步匆匆前行,而失去了自我,只是甘願做一個有力量的人而已。
  • 《易經》中經典4句話,每天讀3遍,好運不請自來
    提到《易經》這本書,許多人可能沒有看過,但一定聽說過。這本書是一部內涵深厚的辯證法哲學書,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大道至簡,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易經中看起來普通卻最為經典的4句話,我們每天讀三遍,慢慢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精粹,更容易迎來好運,獲得美滿生活,走向成功。第一: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單從表面上來看,這句話的意思似乎是,有老天的保佑,做事情就會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