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手機讀報
毋庸諱言,謙虛確確實實是做人的一種美德了。「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等等等,無論是從修養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功利的目的考慮,世世代代的人們,奉謙虛為日常行動的圭臬,舉謙虛為評價某人能否有所作為的尺度,並由此演繹出許多悲悲歡歡的故事來。
幾千年來,傳統的中國人留下的諸多謙虛的事跡令我們感動。首先直接表現在語言上:謙虛的人向你作介紹時,無論是否符合事實,他就硬成了「鄙人」(邊遠地區不識禮數的人);孩子則是「犬子」(這樣說時他一定沒有推究:有「犬子」必有犬父、犬母……);不是連皇帝也稱自己做「寡人」(沒有道德的人)或「孤」(沒人理會的人)嗎?為官者如此,為商者如此,為民者如此,而尤以為文者為甚。如果你有機會去聆聽某位文人的創作談,在其大談特談如何辛勤積累材料、如何頂著別人的熱嘲冷諷「咬定青山不放鬆」、如何廢寢忘食博古論今地遣詞造句,終於完成了「巨著」……末了,卻要文質彬彬地推一推深度眼鏡,很謙虛很認真很羞澀地赧然一笑:「文章寫得不好,定然紕漏百出,還希望大家不吝指正!」翻開他們的作品,無論多麼有才華多麼有靈氣,他一律都要自稱「拙作」,建議你看完他的書後就拿去「覆瓿」;或者給你寫上一封信,幾大頁的皇皇道理,密密麻麻的,全是指點江山式的激揚文字,直教訓得你大汗淋漓無地自容,結束時,他卻要不倫不類地寫上幾句謙虛話:「此不佞所再三申說者」,或「淺陋之言,勿妄信之」,且千叮嚀萬囑咐你必須「甄別」「斧削」——你敢嗎?
聚會的場合,人多眾廣之下,真是某些人表現「謙虛」的大好時機。你看他渾身洋溢著志得意滿,卻要向你點頭哈腰:「我根本一無所長,熱切盼望能有幸向您多學習學習。」這時,你若聽信他的話,那可就錯得無可救藥了。有句大實話講,有時候,我們否認自己值得受人稱讚,只是希望藉此引起一場我們樂意認輸的爭論;《魔鬼辭典》上關於「謙虛」的解釋更是入木三分,給人以驚醒:想讓別人誇獎,自己又無從提起的承上啟下的過渡。——其實,他早就狂妄至極,自認天下第一、世無其匹,向你說出這些話來,只不過想讓你日後去宣傳宣傳他的談吐多麼的有修養、他的態度是多麼的君子、他的胸懷是多麼的若谷……可笑可嘆復可憐的「偽謙虛」呀!
事實上,謙虛本是好事,自然也是必要的,然而,過分地、不分情由地一味謙虛,那便成了虛偽。當我們通過自己的艱辛努力終於取得了一些成績時,我們為什麼要假惺惺地言不由衷呢?當你超越所有的對手終於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回想走過的路和流過的汗,那艱辛、那坎坷、那幾次三番地差一點令你功敗垂成的命運的「饋贈」,你為什麼不敢面對觀眾,痛痛快快地放聲大哭一場呢?「孩子的遊戲像生活,大人的生活像遊戲」,本來我們活得就不輕鬆,何必再那麼心口不一,自己把自己弄得累不堪言、苦不堪言呢?
由此,我又想到:活得真實、活得自我,前人已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試問:趙子龍若要謙虛些,還能於長坂坡視曹操83萬大軍如草芥嗎?即使宋江,若要謙虛,不存「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之心,能有日後梁山好漢的種種泣鬼神、驚天地的傳奇故事嗎?對了,自信心。就因為有了自信心,周恩來才能夠「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正因為有了可貴的自信心,毛澤東才不慌不忙地用湖南話瀟灑吟出「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然後,大手一揮,豪邁地宣告:「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是的,謙虛確實是做人的美德,然而,當我們實實在在憑自己的實力達到某個目標、取得某些驕人的成績時,我們為什麼非要違心地說一些虛偽的謙虛話呢?我們完全有資格淚流滿面地大聲說一聲:今天,我真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關海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