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利用自媒體新聞敲詐新趨勢

2020-12-14 澎湃新聞

遏制利用自媒體新聞敲詐新趨勢

2020-12-11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新聞敲詐」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彙,在傳統媒體時代,一些假記者甚至一些真記者打著輿論監督的幌子,對一些即將上市的企業或者一些違背國家政策和社會道德的行為主體進行敲詐勒索,這種行為和現象,過去多有查處。隨著新媒體的出現,新聞敲詐已經出現了新變化,一些不法分子把目光由傳統媒體轉移到自媒體,敲詐勒索方式更奇葩,敲詐亂象較為嚴重,造成很大的社會危害。

12月8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對外通報「秋風2020」行動8起典型案件,江蘇、河北、黑龍江、山西、遼寧等地「掃黃打非」部門著力查處各界反映強烈的假媒體、假記者、假記者站幹擾基層社會秩序、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並針對利用自媒體從事虛假新聞、有償新聞等行為開展集中整治,從嚴懲治不法分子。

此次通報的這8起典型案件中

【詳情……】

,河北邯鄲李某某等假冒記者敲詐勒索案、山西朔州「5·16」紀某團夥假記者敲詐勒索案、遼寧丹東邢某等組織「網絡水軍」強迫交易勒索案等,都有利用自媒體敲詐的過程。利用自媒體敲詐已經成為一種新途徑和新手段,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假記者頻頻出現在自媒體的新聞敲詐現象,充分暴露了新媒體的亂象,足以證明必須加大監管力度。

自媒體平臺已成為當前整個社會信息傳播的趨勢,越來越多地被人們習慣和樂於接受。作為一種新的產業,自媒體不能成為敲詐勒索的天堂。針對利用自媒體從事非法新聞信息傳播特別是虛假新聞、有償新聞等行為,有關部門要堅持露頭就打的原則,嚴懲不貸,堅決遏制利用自媒體新聞敲詐的新趨勢。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清清朗朗邀您一起看《公約》

新聞推薦

·

當心掉進掛號APP精準販號陷阱

·

揭秘網絡佔卜:這些套路你信過嗎?

·

利民護企 | 網絡侵權治理公益作品展示第二期

·

店主發了個朋友圈,沒想到顧客坐不住了……

原標題:《遏制利用自媒體新聞敲詐新趨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假記者假媒體假網站,利用自媒體敲詐等……這些行為均被嚴懲
    在「掃黃打非·秋風2020」專項行動中,「掃黃打非」部門著力查處各界強烈反映的假媒體假記者假記者站幹擾基層社會秩序、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並針對利用自媒體從事虛假新聞、有償新聞等行為開展集中整治,查辦了一批典型案件,從嚴懲治不法分子。
  • 全國「掃黃打非」辦通報8起大案 利用自媒體敲詐被嚴懲
    江蘇、河北、黑龍江、山西、遼寧等地「掃黃打非」部門著力查處各界反映強烈的假媒體假記者假記者站幹擾基層社會秩序、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並針對利用自媒體從事虛假新聞、有償新聞等行為開展集中整治,從嚴懲治不法分子。據悉,8起「秋風2020」行動典型案件包括:江蘇常州張某某等假冒記者敲詐勒索案。
  • 假記者假媒體假網站,利用自媒體敲詐等……8起「秋風2020」行動...
    在「掃黃打非·秋風2020」專項行動中,「掃黃打非」部門著力查處各界強烈反映的假媒體假記者假記者站幹擾基層社會秩序、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並針對利用自媒體從事虛假新聞、有償新聞等行為開展集中整治,查辦了一批典型案件
  • 假記者假媒體假網站,利用自媒體敲詐等……8起「秋風2020」行動典型案件通報!
    幹擾基層社會秩序、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並針對利用自媒體從事虛假新聞經查,2018年至2019年6月,李某某偽造新聞記者證,夥同陳某某等以輿論監督為幌子,利用「燕趙焦點」「邯鄲校園通」「河北太行網」等自媒體平臺從事敲詐勒索活動。
  • 堅決抵制新聞敲詐和假新聞
    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 中國記協4日召開編輯記者座談會,貫徹落實中宣部等九部門通知要求,認真剖析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產生的成因危害,深入交流對抵制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的認識決心。中央主要新聞單位、部分全國性行業類媒體、都市類媒體及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編輯記者代表等參加會議。
  • 全國「掃黃打非」辦通報8起大案 嚴懲利用自媒體敲詐
    本報北京12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聲)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今天公布8起「秋風2020」行動典型案件,江蘇、河北、黑龍江、山西、遼寧等地「掃黃打非」部門著力查處各界反映強烈的假媒體假記者假記者站幹擾基層社會秩序、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並針對利用自媒體從事虛假新聞、有償新聞等行為開展集中整治,從嚴懲治不法分子。
  • 21世紀網涉嫌「新聞敲詐」被封
    近日上海警方偵破一起以輿論監督為幌子、通過有償新聞非法獲取巨額利益的特大新聞敲詐犯罪案。涉案的21世紀網主編和相關管理、採編、經營人員及兩家公關公司負責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捕歸案。據調查了解,涉案企業已達100多家。
  • 如何界定「四假」和「新聞敲詐」、怎樣向有關部門舉報?
    舉報內容:楊凌示範區範圍內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涉及虛假報導、新聞敲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假報刊包括假冒、偽造國內刊名刊號或無刊號出版的報刊,利用境外註冊刊號在境內非法出版的報刊。假新聞即違背新聞真實性和客觀性原則,沒有事實依據,憑空捏造、混淆視聽的各類虛假新聞報導。2、什麼是「新聞敲詐」?
  • 如何利用網易新聞自媒體推廣引流呢?巧用文章評論引流
    如何利用自媒體怎麼推廣引流呢?說到媒體平臺的推廣,一般來說,頭條、百家號、大魚號、微信公眾號等主流平臺,在眾多的自媒體平臺中,最簡單的就頭條,因為頭條的用戶非常多,推廣起來也很容易。網易新聞自媒體平自媒體臺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管理非常嚴格,廣告很難保留。因此,說到網易新聞自媒體平臺的推廣,有很多方式:網易新聞評論推廣。這是關於網易新聞的一個功能。
  • 自媒體亂象該終止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那麼,自媒體亂象從何而來?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近年,業內一度爆發了自媒體整合新聞報導是否算是「洗稿」的討論。對新聞來說,最重要的是事實,自媒體公號沒有採編權,難以獲得一手材料,卻善於整合報導講故事。很多自媒體在洗稿、抄襲的小道上一路走來,剽竊內容,堆砌觀點,甚至流量造假,只為分得流量經濟的一杯羹,加劇了行業的惡性競爭與互耗互害。
  • 新聞資訊類自媒體新聞的寫作創新分析
    本文通過對其在微信公眾號上堅持新聞寫作創新的具體分析,進一步探討如何在自媒體時代實現新聞的寫作創新,更好地適應媒體融合潮流。這樣的熱度和影響力,使「新聞哥」在自媒體新聞寫作領域樹立了一個現成的模範,是其他自媒體人進行新聞生產與傳播可借鑑和參考的對象。 在文化、經營理念差異化存在的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哥」開拓創新思路,集文字、圖片、視頻之力,交叉運用各種新聞媒介,通過幽默詼諧的新聞資訊,進行關聯式寫作等,體現出一股自媒體新聞寫作的創新之潮。
  • 媒體經營的倫理問題及矯治
    這種採訪具有某種暴力色彩,在我國被稱作新聞敲詐。 從史學的角度看,新聞敲詐現象絕非只存在於中國的新聞媒體,並且也不僅僅是當代中國媒體的發明。事實上,早在1861年底,馬克思就用「法國的新聞敲詐」為標題,揭露了法國報紙和通訊社在事實還沒有發生前所報導的事實發生後的情形。對於英國報紙的廣告敲詐,馬克思也進行過揭露。 新聞敲詐的客觀存在,與社會問題的客觀存在有關。
  • 實施「套路貸」「裸聊」敲詐等 1759個利用信息網絡犯罪團夥被打掉
    新華社發南都訊 12月24日,公安部於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公安機關打擊整治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專項行動有關情況。南都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9年11月公安部部署為期一年的專項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全國共打掉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團夥1759個,刑拘犯罪嫌疑人1.64萬名,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2萬起,查扣涉案資產299.5億元。
  • 「光明時評」整頓自媒體亂象:找準病根才能對症下藥
    有償新聞或有償不聞,早已躋身新聞界「三大公害」之列。應該說,這些無良自媒體之所以能夠屢屢得手,主要是利用了企業息事寧人的心理,鑽了企業與終端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空子。其後果不僅坑苦了企業,對消費者也會產生巨大的誤導。
  • 如何利用自媒體的力量來緩和醫患矛盾、修復醫患關係?
    如何利用自媒體的力量來緩和醫患矛盾、修復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這個話題,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說多了,會陷入泛泛而談的空乏甚至會陷入一種無力的境地,近來,醫患關係問題也成了熱點問題,醫患關係,與二、三十年相比,也的確是不可同日而語,現在的醫患關係總體來說,是不甚和諧的。 醫患關係能修復、能恢復到過去和諧的醫患關係狀態嗎?
  • 常州警方搗毀一冒充中央媒體敲詐企業團夥
    自2018年11月以來,一網絡水軍團夥冒充中央媒體記者,借環保問題敲詐勒索企業,最終於2019年10月被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武進分局民警識破,並將這一團夥16名成員悉數抓獲,繳獲虛假證件50餘本。「為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該團夥偽造了一整套假證、假新聞採訪車牌等,還仿造了身份核查網站。」鍾志成介紹,該團夥分成兩組,一組由張某帶領,為南京組,另一組由嫌疑人陳某帶領,曾在安徽馬鞍山一帶敲詐勒索,後轉至南京六合等地。經查證,從成立公司到案發將近一年來,該團夥冒充中央媒體,借環保監督的名義,實施敲詐勒索至少41起。
  • 記協通報3起違反新聞職業道德案例
    原標題:記協通報3起違反新聞職業道德案例   原標題:記協通報3起違反新聞職業道德案例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根據社會舉報,中國記協近日查處了3起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案例。  一、2011年7月,《西部時報》記者李靜未經報社同意,私自前往甘肅省合水縣進行所謂「採訪」,期間以青蘭高速合水段建設徵地補償標準過低為由,煽動當地群眾與政府及施工單位對抗,策劃並炮製負面報導,敲詐合水縣政府13萬元。
  • 自媒體四大亂象調查:炒作魯迅貪財實為賣理財課
    那麼,自媒體亂象從何而來?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自媒體四大亂象  1.虛構事實,製造焦慮,煽動情緒  在自媒體時代,四平八穩、嚴謹中立的文章往往不溫不火,而引發病毒式傳播的「10萬+」文章,往往熱衷製造矛盾與爭議。那些讓人驚嘆的閱讀量背後,不乏利用對立、標籤和群體認同來煽動情緒,製造焦慮,甚至為了追逐流量不擇手段,虛構事實。
  • 媒體評自媒體虛構寫作: 請別似是而非說「新聞」
    媒體評自媒體虛構寫作: 請別似是而非說「新聞」 2019-01-31參與互動    自媒體
  • 小夥因此被敲詐一萬多!詐騙分子自稱拜過關公
    一旦受害人點擊通訊錄信息,他就會得到它,然後偷偷錄下受害人的視頻進行敲詐。    「裸聊」敲詐的騙術並不高明,對方通常利用境外伺服器廣撒網,互加好友後先聊一會獲取信任,隨後引誘受害者裸聊並錄屏,並利用此段視頻進行反覆敲詐。而其之所以能夠屢屢成功,也正是抓住了受害人貪色之心以及害怕被曝光的心態,只要自己潔身自好,就不會被騙。